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鞠通轶事吴鞠通(1758-1836),名塘,字鞠通,江苏淮阴人,清代温病学派“四大家”之一。吴氏之学本于叶天士,编著《温病条辨》,提出三焦辨证的理论,拟定不少温病名方,多为后世医家所采用。另外著有《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等。  相似文献   

2.
正吴瑭,字配珩,号鞠通,江苏淮安人。吴鞠通是清代著名温热学家,温病四大家之一。吴氏一生苦心钻研,著有《温病条辨》《吴鞠通医案》《医医全书》等,创立温病的辨证方法——"三焦辨证"。《吴鞠通医方精要》~([1])收集了吴氏经典方药及病案分析,银翘散为其代表方之一,以期本文探讨银翘散在肺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有助于临床温热病的治疗及探讨。1风热感冒感冒分为风寒束表、风热犯表、暑湿伤表3型,银翘散辛凉解表,适用于风热感冒。黄满平~([2])  相似文献   

3.
吴瑭,字佩珩,号鞠通,清代著名医学家。主要著作《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吴氏创立三焦辨证理论,制定了三焦治疗大法,被后世称为温病四大家之一。吴鞠通不仅精通温病,而且博通诸科,对内科杂病的辨治也颇具特色,融三焦辨证于杂病辨治之中,补前人理论、治法之未备,为中医内科杂病临床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道路,现将其论治内科病学术特色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其所在而攻之"是吴鞠通治疗温病的重要原则,源于<金匮要略>"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1].吴鞠通秉承仲景之旨,将其运用于温病的治疗中,贯穿于其著作<温病条辨>(简称<条辨>)全书中,它对指导温病的处方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探吴氏急重危症给药间隔时间张玉芳(河南中医学院成教学院450003)主题词吴瑭,危重疾病/投药和剂量吴氏,名瑭,字鞠通,清代著名温病学家,不仅在温病理论上有极大贡献,临床治病也极富经验,后人辑其验案成书,名《吴鞠通医案》(以下简称《医案》),笔者学习...  相似文献   

6.
吴鞠通内伤杂病辨治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著名医家吴鞠通,中年著成《温病条辨》,创温病三焦辨证之法,被后世称为温病四大家之一。其实,吴鞠通不仅精通温病,而且博通诸科,对内伤杂病的辨治也独具慧眼,颇有特色。笔者每览其晚年所著《医医病书》及《吴鞠通医案》,莫不为之而感叹。故不揣固陋,勉探其辨治内伤杂病的特色,俾后学得窥遗泽。1 治内伤注重心理疗法吴氏认为,内伤杂病多因情志不调、酒色过度、饮食不节、起居失常所致或加重,在诊治过程中,若不先告以病由,晓以利害,畅其情志,戒其酒色,调其饮食起居,则药物很难收功。因此,他治疗内伤杂病,极为注重心理疗法。首先,他强调在…  相似文献   

7.
吴瑭,字佩珩,号鞠通,清代著名医学家,温病四大家之一,江苏淮阴人。吴氏少习儒学,后因父、侄病亡而发奋学医,专事方术,终成一代医学巨匠。其著作主要有《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等。其中《温病条辨·解儿难》在小儿生理、病理方面及诊断、治疗、调护方面都有其独到的见解,对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通过整理与分析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治疗温病顾护脾胃的理法方药特点,初步探索其治疗温病顾护脾胃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9.
清吴鞠通所著之《温病条辨》[1],创立了以三焦为纲辨治温病的理论体系,提出了"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则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的温病的传变规律,概括了上焦温病、中焦温病、下焦温病的多种基本证候类型,创制了银翘散、桑菊饮、清营汤、清宫汤、加减复脉汤、大小定风珠等多首治温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五运六气是中医防治疾病的重要理论,温病大家吴鞠通曾提出"叙气运原温病之始"。本文基于《吴鞠通医案》的研究,探讨运气对中燥发病的影响,及吴鞠通结合运气辨治中燥的思想。方法将有时间记载的中燥病医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数据库v2.5,进行数据挖掘。结果中燥病共16例(纳入11例),所载主要集中在乙酉年,阳明司天,燥金克木横逆脾土。共出现症状41个,其中5次以上的症状共有16个,主要有脉弦(细、紧)、纳呆、咳嗽、胁痛、腹痛、呕吐、不寐、泄泻、腹胀等;出现中药101味,主要药有陈皮、川椒炭、云苓块、姜半夏、薏苡仁、桂枝、丁香、生姜、半夏、干姜、吴茱萸等,多属温中散寒止痛,健脾行气化湿之品。结论吴鞠通辨治中燥善结合运气特点,潜方用药顺应气运,审时度势,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特色,其结合五运六气的辨治思想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相似文献   

11.
对吴鞠通运用人参的临证用药经验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吴鞠通对人参的运用具有独到之处。探讨《温病条辨》中人参的运用规律,旨在对温病临床治疗发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吴鞠通运用人参的临证用药经验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吴鞠通对人参的运用具有独到之处.探讨《温病条辨》中人参的运用规律,旨在对温病临床治疗发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庄志薪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8):108-108
<正>杏苏散乃治疗咳嗽常用名方,在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中[1],吴氏为凉燥所设。吴鞠通《温病条辩·补秋燥胜气论》云:"燥伤本脏,头微痛,恶寒,咳嗽稀痰,鼻塞,嗌塞,脉弦,无汗,杏苏散主之"[1]。《方剂学》列为治燥剂[2]。笔者在临床上运用不独秋季,凡四  相似文献   

14.
温病纵谈     
一、温病的概念温病是感受四时不同温热病毒所引起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温病学说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通天论》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其次见于《伤寒论》,如《太阳篇》第六条指出:“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到了清代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三大温病家,在《内经》、《伤寒论》温病学说的基础上,发展了温病辨证  相似文献   

15.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名瑭、字配珩,鞠通实乃其号。生于1758年,卒于1836年。故里乃今江苏淮安市。温病名著《温病条辨》并非著成于落笔的1798年,而是经过15年艰辛努力,成书于1813年。力矫医界时弊的《医医病书》成书于1831年。1833年又将医案整理成册,嘉惠后学。吴氏一生不仅精究医学,勇于创新,而且居心忠厚,医德高尚。其治学反对门户之见,能虚心而师百氏,博采诸贤之长,并正确对待成就,从不居功自傲,给后人树立了楷模,值得很好地学习和永远怀念。  相似文献   

16.
吴鞠通作为温病学派的大家之一,在其代表作《温病条辨》中,不仅擅长应用经方,化裁经方,而且也擅长应用温热药物治疗疾病。同时《温病条辨》在理论上弥补和完善了《伤寒论》中的许多不足之处,可以说吴鞠通不仅继承,而且发展了仲景学说。  相似文献   

17.
吴鞠通是继叶天士之后又一温病大师,在继承叶天士学术成就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编著了系统论述四时温病的专书。《温病条辨》被誉为“温病之津梁”,“温病传世之作”。其主要贡献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倡导三焦辨证纲领倡导三焦辨证纲领,论述了九种温病的证治。吴鞠通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将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贯穿其中,使温病的辨证理论纵横交错,更具体地落实到经络脏腑之上,显得更为系统完备。《温病条辨》上焦篇第2条“风温病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指出温邪的侵入途径及发病部位与叶天士“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精神一致…  相似文献   

18.
分析阳明病与温病的关系 ,认为阳明病与温病紧密关联 ,温病中的气分证包括阳明病在内 ,清、下两法是治疗阳明病和温病的主要方法。《伤寒论》相对《素问·热论》是个进步 ,但《伤寒论》并未究尽外感热病的证治 ,把阳明病与温病等同起来 ,不承认后世温病学说的发展也是不对的。吴鞠通运用承气汤遵古法而不拘古方 ,《温病条辨》对阳明下法的运用不但有继承 ,更有发展。  相似文献   

19.
温病学说是中医外感病学中的宝贵部分之一。历代医家有关温病的论著很多。其中以吴又可的《瘟疫论》、叶天士的《温热论》、薛生白的《湿热条辨》、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等最为著名。如何才能学习研究好这些名著?试谈以下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20.
浅述《温病条辨》下焦温病的治疗赵聚山(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关键词《温病条辨》下焦温病,中医药疗法下焦温病一般指温病后期肝肾受病,多为邪在阳明久羁,不能外解而致邪热深入下焦,劫烁肾水.损伤肝肾真阴,导致阴精亏耗,虚风内动,属邪少虚多之候。吴鞠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