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统计学频数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法,分析傣医解"食物毒"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解"食物毒"相关单方、验方57首,115味药物,并对其进行频数和聚类分析。结果使用频次最高的前3位为麻汉(巴豆)、管底(三叶蔓荆)、蒿修顿(红雀珊瑚)、文尚海(百样解);解"食物毒"方药的主要主治类别为误食毒物和食物中毒,其治疗范围主要为消化系统类,主治症状以腹泻、呕吐、腹痛3种症状为主。对48味傣药通过聚类分析可分为7类,主要主治误食毒物和食物中毒。结论傣医对解"食物毒"的遣方用药的规律分析可为解"食物毒"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傣医"雅解"理论是傣医理论体系的特色理论,解"食物毒"是"雅解"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解"食物毒"的概念、分类、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及方法进行系统阐述,对于丰富和发展特色"雅解"理论及解"食物毒"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傣医"雅解"学说和"雅解(解药)"是傣医药最具鲜明特色的理论和方药之一。文中系统地总结傣医雅解理论以及解药"雅解沙把"的理论、实验与临床研究,为临床运用傣医解药"雅解沙把"防治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傣医对"拢牛"疾病的认识。方法采用文献调研与田间调查为主,结合临床诊治,梳理和总结傣医对帕雅拢牛的认知。结果傣医把帕雅拢牛分为拢牛沙巴(尿路感染)、拢牛亨牛晒(尿路结石),不包括拢泵(水肿病),并且把小儿(鲁旺拢牛)与产妇(格鲁了兵拢牛)尿路感染单列论治,区别用药。从文献中检索到方剂225首,傣药360味,经使用频次排序得到常用傣药7种;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的代表方剂与加减应用;民间常用防治方药与茶饮主料。结论傣医对帕雅拢牛认识系统,病因病机清晰,选方用药有特色和内涵,值得传承与挖掘。  相似文献   

5.
刘颖颖  姚昕  李海涛  李晓花  马小军 《中草药》2016,47(23):4301-4304
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常年高温高湿,妇女产后病是傣医妇科类常见疾病。通过对西双版纳傣族妇女产后用药情况开展药用民族植物学调查研究,共调查到药用植物27种;植物选择上对生长在村寨附近的药用植物利用程度最高,在用药部位上体现了一定的空间层次性和时间特征;用药方式以水煎服为主,药物多配伍使用以达综合调节治病的目的。研究认为傣医治疗产后病具有适时应景、复杂多变的特点,应充分重视傣医药民族植物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傣医是祖国医学的组成部分,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基础上的传统医学,有其独特的医理和方药并自成体系。其理论及用药上既有民族特色,又有与中医学相似之处。从目前的医理及诊治上看仍有不完善之处,以傣医与中、西、印度医学等进行比较研究,无疑可促进傣医发展,笔者根据傣医重要理  相似文献   

7.
药引子是傣医方剂配伍中重要的特色用药,此前未见研究报道。本文对傣医方剂文献中的药引子进行整理研究。总结阐述了以下内容:1、傣医常用药引子。2、傣医药引子在方剂中的作用是:引药到达病变部位;治疗、增效。3、傣医药引子的使用特点。文中从傣医药的角度,运用傣医药理论及大量傣医方剂在临床的应用阐述、说明了上述内容。  相似文献   

8.
傣医理论形成于2000多年前,古代的傣医学建立在人体和世界都是由地、水、火、风4种相同元素构成的佛教哲学基础的思想指导下,利用疾病与毒、魔某些特征的相似性,不自觉地运用了隐喻的表达手段,通过已熟悉的、形象的"毒、魔"概念体系来认识和表达不熟悉的、抽象的"疾病"概念体系,把对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感知经验用到对疾病规律的认知上。而傣医的"解药"理论就是祛除毒与魔。仅有未病先解,先解后治,同解同治的治疗原则。"巫医同源、神药两解"必然成为傣医药早期的医学形态,二者存在着"源"和"流"的瓜葛。但是由于二者发展方向和学科属性的不同,随着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巫医分体"也会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9.
“解药”,傣语称之为YaGei(雅给),英文名为ANTIDOTE,狭义的“解药”内容包括解除食物毒性、解除毒性动物叮咬中毒、解除毒热、解除药物毒性和解除药物作用五个方面;“解药”应归为药物的第二级分类中;傣医解药分为解除食物毒性类、解除毒性动物叮咬中毒类、解除药物毒性及药物作用类、解热类和其他共五类。系统的整理研究傣医“解药”,有助于傣医的临床应用和傣药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傣医治疗痹证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民族医药单验方数据库及相关民族医药书籍、文献中傣医治疗痹证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傣医治疗痹证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筛选出292首方剂,方剂中药物出现频次≥10的药物37个,出现频次较高的前3味药为:地血香、姜黄、苏木,核心用药模式14个,主要的关联规则为扁担藤配伍地血香,置信度=1,发现核心组合28个,演化新方14个。结论:傣医治疗痹证方剂中,主治风寒湿痹证与风湿热痹证的方剂最多,其组方以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物组合最为常见,祛除邪气,消除病因为主要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布在风塔类、火塔类、水塔类、土塔类和解药类,用于治疗“拢沙龙接火”病的傣药及其方剂,研究其用药规律和特点。方法:从343种常用傣药和方剂中,筛选出可用于治疗拢沙龙接火的傣药,比较分析其性味、入塔及功效上的相似性。结果:所筛选出的50种傣药,性味以寒凉药、苦味药为主,且多入塔喃(水塔),有清火解毒功效。结论:傣医治疗“拢沙龙接火”病的用药特点,印证了傣医天人合一观在傣医预防保健、诊疗中的特色作用,为傣医理论在临床上的实用性、有效性提供了相应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傣族传统医药具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傣族人民在长期的防治疾病和生活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丰富多彩的诊疗治病经验和方药,不断发展成为以傣医"四塔、五蕴"核心的一门学科。解放后党和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傣医傣药的传承与发展,为抢救傣医傣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雅解(解药)产生的理论基础是“毒”害人体论,在傣医解药理论下对傣医“雅解”的治疗作用及适应证范围、解药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原则,并举例说明了解药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整理古代妇科专著中治疗恶阻的方药,分析其用药规律。方法:选取古代妇科专著中治疗恶阻的方剂,应用MS SQL SERVER2008建立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分析治疗恶阻的方药规律。结果:古代妇科医籍中治疗恶阻最常见的配伍为以半夏为核心的配伍,方剂为六君子汤,其次为以竹茹为核心的配伍,方剂为橘皮竹茹汤;脾胃虚弱为恶阻最常见的病机,其次为肝胃不和。结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数据挖掘方法能够较准确地分析古代妇科专著中治疗恶阻的方药规律,有益于恶阻治疗中的知识挖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论述傣医预防和治疗"咩满兵帕雅"(妇女孕期患病)、"拢匹勒"(产后病)的内服、外治方法方药。其中部分治疗方法、方药在傣医临床中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究元代名医朱丹溪治疗内科杂病临床用药配伍规律,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将《丹溪心法》治疗各科病证所记载的方药(其中以内科杂病为主,绝大多数方药内服,极少量方药外用)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整理治疗各科杂病方药共615首,涉及中药289味,总用药次数为4277次。结论:临床治疗内科杂病核心单味药主要为生姜、炙甘草、甘草、茯苓、陈皮、人参、当归、白术等;主要药类为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对敦煌《辅行诀》方药中四气理论在脏腑病证用药配伍思路进行探析,以期为临床传承敦煌方药辨治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将敦煌遗书《辅行诀》治疗疾病的中医方剂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oft Office Excel2003软件,建立敦煌《辅行诀》方药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敦煌《辅行诀》方药中药性在脏腑病证用药的配伍规律。结果:整理敦煌遗书《辅行诀》中药方剂61首,涉及中药66味,总用药次数为336次。药性以寒、温、平为主,累计频率达87.95%。其中,寒性药22味分为9类,频率最高为清热燥湿药黄芩(3.87%)和补血药白芍药(6.55%);温性药24味分为9类,频率最高为补气药大枣(3.57%)、敛肺涩肠药五味子(3.27%)和发散风寒药生姜(4.17%);平性药14味分为4类,频率最高为补气药甘草(10.12%)。结论:敦煌《辅行诀》方药四气配伍规律体系:(1)主要以寒、温、平为为主。(2)体现药物四气的核心药以补气药甘草、大枣、白芍药;发散风寒药生姜;敛肺涩肠药五味子和清热燥湿药黄芩为主,恰好组成敦煌医方小阴旦汤。  相似文献   

18.
作为傣医学理论体系中最具特色的"雅解",是傣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特别是与恶劣自然环境长期斗争所获得的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经西双版纳州卫健委认定的、具有"一技之长"民间傣医有着丰富的"雅解"用药经验和习惯。通过民间走访结合文献古籍分析发现,各地民间傣医常用"雅解"主要靠野生采撷,"雅解"常用品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部分民间常用"雅解"未被收载。一些野生"雅解"数量正逐年减少,无法满足门诊量相对较大的民间诊所,即使总的用量不算大。特色"雅解"在西双版纳以外的地区鲜为人知。通过在调研基础上对推动"雅解"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拟为促进傣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康朗香导师治疗肝炎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傣医学的案答勒皇(热性黄疸病)、案答勒嘎(寒性黄疸病)、案答蒿(白疸病),相似于中医"肝热病"、"肝著"、"肝瘟"及"黄疸"、"胁痛"等范畴。西医根据感染病原体的不同,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5种。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甲型和戊型以消化道传播为主,乙型、丙型、丁型以血液传播为主,可以通过母婴传播。鉴于目前肝炎性疾病傣医病证临床研究的滞后,即具体某一种肝炎性疾病的证候尚缺少公认的证候分类及证候辨证的现状,临床上参考傣医临床医学2008年傣医医师资格考试试用  相似文献   

20.
对于解药的研究目前尚无更多的报道,但解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古至今,在傣族民间家家都备有不同的解药,有解食物毒、水果蔬菜毒、菌毒、酒毒、烟毒、蛇毒、蜈蚣毒、毒虫毒、动物毒,也有解热毒、水火烫伤毒、疫疠之毒以及各种其他毒。特色傣药“雅解”(解药)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经我们反复临床观察,在傣医解药理论指导下,应用解药治疗疾病,解除各种毒邪具有确切疗效。总之解药的种类很多,从单方发展到复方,从水磨剂扩大到散、片、煎、擦、胶囊、洗剂等。现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