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作为一种核转录因子,能与其特异性配体结合,进而在转录水平上调控多种基因表达,参与脂肪细胞分化、糖脂代谢、动脉硬化、炎症与免疫、肿瘤分化、诱导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理性效应.PPARγ的合成配体噻唑烷二酮类(TZD)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有抑制巨噬细胞浸润,抑制炎症介质和血管活性物质合成,抑制肝星状细胞激活、增殖以及减少细胞外基质蓄积等作用,已证实TZD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属于核受体超家族一员,与其他甾体类激素受体一样,也是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2型糖尿病与肥胖等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噻唑烷二酮类(TZDs)药物作为PPAR的激动剂,在脂肪细胞分化、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中起重要作用.PPAR的常见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肥胖、脂代谢异常等有关,现仅就PPARγ与糖脂代谢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PPARγ激动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心血管保护及安全性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 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 PPAR) 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受体,分为PPARα、PPARβ和PPARγ。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hiazolidinediones,TZDs)是PPARγ的合成配基,可以激活PPARγ,  相似文献   

4.
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PPARγ激活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根据其E结构域的不同,可将该受体分为PPARα、PPARβ(或PPARδ)及PPARγ3种亚  相似文献   

5.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proliferatorsactivatedreceptor,PPAR)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受体,分为PPARα、PPARβ和PPARγ。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hiazolidinediOnes,TZDs)是PPARγ的合成配基,可以激活PPARγ,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脂肪酸氧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心血管系统是PPARγ的功能靶标,而PPARγ在心血管系统的广泛表达是TZDs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基础。现就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作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吡格列酮是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主要通过其特异性受体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发挥其药理作用。本研究观察了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模型肾脏改变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PPARγ在骨髓干细胞分化及骨质疏松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γ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参与调节细胞的分化、增殖及凋亡,PPARγ2亚型是脂肪分化的主要调控因子,对骨髓干细胞的分化方向起关键的调控作用。由于PPARγ表达增高可减少骨髓腔中成骨细胞生成,许多学者对临床应用其人工合成配体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症表示担忧。也有报道骨髓造血干细胞膜上表达的PPARγ被配体激活后可在骨髓微环境中阻断破骨细胞生成,可能是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一个新思路。关于PPARγ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尚需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8.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4,12(2):101-102
PPARγ激动剂如罗格列酮是噻唑烷二酮类(TZD),非诺贝特和苯扎贝特等苯氧芳酸类药物,这些药物作用于PPARγ,影响脂肪、糖代谢众多基因和蛋白质受体.通过①新生脂质,②甘油三酯水解,③释放脂肪酸重新分布,④减少骨骼肌和胰岛β细胞的甘油三酯的聚集,⑤改善脂肪组织与肌肉内摄取糖的功能,起到胰岛素增敏的作用(见本期"读者-作者-编者").  相似文献   

9.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s,PPARs)属一类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存在3种亚型:PPARα、PPARβ/δ和PPARγ。PPARα对脂肪酸氧化(FAO)酶的基因表达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促进细胞对脂肪酸的摄取、活化和代谢;PPARγ调控参与脂肪前体细胞分化的多个基因的转录,并调节胰岛素介导的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至于PPARβ/δ的功能,目前尚不十分清楚。PPARα的配体包括白三烯B4、贝特类降脂药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噻唑烷酮类化合物及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 PGJ2)是PPARγ的合成或…  相似文献   

10.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PPAR)γ与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分化和肥胖有密切关系。PPARγ2是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以及脂肪细胞内甘油三酯蓄积的重要调节因子。PPARγ为噻唑烷二酮类 (TZD)药物的靶分子 ,长期应用TZD类药物可能会引起体重增加 ,加重代谢紊乱。近年研究显示PPARγ抑制剂可抑制肥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PPARγ激动剂和抑制剂与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临床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疗效具有差异性,其差异性的原因可能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PPARγ协同刺激因子、脂联素、解耦联蛋白2、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视黄醇结合蛋白4、细胞色素酶、脂素基因1等基因多态性相关,但是目前尚无一致性结论.目前国内、外关于PPARγ、PPARγ共激活因子、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疗效差异性的研究较多.  相似文献   

1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iated receptor γ, PPAR γ)是英国科学家Isse mann和Green于1990年首先发现的,是一类由配体调节的核激素受体.目前已知存在多种PPAR γ的激动剂(即配体),其天然激动剂主要有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其衍生物,如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合成激动剂主要有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s,TZDs),包括罗格列酮、吡格列酮、曲格列酮等.TZDs能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降低血浆胰岛素水平,因而又称之为胰岛素增敏剂.多项实验研究表明: TZDs类药物能有效降低血压,但其具体降压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近年的一些研究进展对PPAR γ激动剂的降压机制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格列酮是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通过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结合而发挥作用,能纠正糖尿病人的糖代谢及脂代谢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并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目前已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与肥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与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分化和肥胖有密切关系。PPARγ2是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以及脂肪细胞内甘油三酯蓄积的重要调节因子。PPARγ为噻唑烷二酮类(TZD)药物的靶分子,长期应用TZD类药物可能会引起体重增加,加重代谢紊乱。近年研究显示PPARγ抑制剂可抑制肥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PPARγ激动剂和抑制剂与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是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主要在脂肪组织、大肠、视网膜及部分免疫系统表达,在脂肪细胞分化、糖、脂代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炎性反应中发挥重要生物作用。其可能通过抑制NF-κB活化,减少促炎症细胞因子的转录及表达,从而下调过度的免疫反应,避免组织损伤。其配体主要有脂肪酸代谢产物、前列腺素、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和NSAIDs等,研究报道PPARγ配体可能代表UC的新疗法。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也称格列酮类)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研制成功的一类具有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新型口服降糖药物。其作用机制为:作为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γ(PPARγ)的高度选择性及强力的激动剂,PPARγ被激活后调控与胰岛素效应有关的多种基因的转录,这些基因的功能涉及葡萄糖的产生、转运、利用及脂肪代谢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杂志》2004,12(2):101-102
PPARγ激动剂如罗格列酮是噻唑烷二酮类(TZD).非诺贝特和苯扎贝特等苯氧芳酸类药物,这些药物作用于PPARγ,影响脂肪、糖代谢众多基因和蛋白质受体。通过①新生脂质,②甘油三酯水解.③释放脂肪酸重新分布,④减少骨骼肌和胰岛β细胞的甘油三酯的聚集,⑤改善脂肪组织与肌肉内摄取糖的功能,起到胰岛素增敏的作用(见本期“读者-作者-编者”)。  相似文献   

18.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与炎症性肠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是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主要在脂肪组织、大肠、视网膜及部分免疫系统表达,在脂肪细胞分化、糖、脂代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炎性反应中发挥重要生物作用。其可能通过抑制NF-kB活化,减少促炎症细胞因子的转录及表达,从而下调过度的免疫反应,避免组织损伤。其配体主要有脂肪酸代谢产物、前列腺素、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和NSAIDs等,研究报道PPARγ配体可能代表UC的新疗法。  相似文献   

19.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是一种核激素受体,最常见的PPAR-γ激动剂是天然的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和人工合成的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物.近年来,关于PPAR-γ激动剂对骨代谢的影响报道不一.有学者认为PPAR-γ激动剂会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使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向破骨细胞前体细胞分化,而使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方向受阻,造成骨质疏松(11;也有学者认为PPAR-γ激动剂可抑制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ligand of 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L)、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等介导的破骨细胞分化,很有希望被应用于治疗炎症性骨吸收疾病[2-3];故而,PPAR-γ激动剂对骨代谢影响,尤其是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对骨代谢的影响备受争议,全方位地了解PPAR-γ激动剂对骨代谢的作用及其机制对于更好地防治骨质疏松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将从如下几方面对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格列酮是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 ,通过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 γ)结合而发挥作用 ,能纠正糖尿病人的糖代谢及脂代谢紊乱 ,改善胰岛素抵抗 ,并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目前已用于 2型糖尿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