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孕妇IgG抗体效价的检测预处理过程中不加入2-巯基乙醇(2-Me)处理液是否可行。方法:检测孕妇IgM和IgG抗体效价,对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IgG抗体效价通常高于IgM抗体效价,IgM抗体效价通常在1∶64以下,IgM和IgG抗体在抗体效价检测过程中有协同凝集作用。结论:可以对IgM抗体效价通常在1∶64以下孕妇不用2-Me处理液处理直接检测IgG抗体效价,对个别IgM抗体效价通常在1∶64以上,IgG抗体效价未超过同一孕妇IgM抗体效价者则需要进行预处理。  相似文献   

2.
四种自身抗体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断中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检测SSA抗体、SSB抗体、M,受体蛋白多肽(M]RP)抗体、α-胞衬蛋白IgG抗体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析4种抗体在ps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pSS患者11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80例,用斑点法检测所有患者的SSA抗体、SSB抗体,ELISA法检测所有患者的M、RP抗体、α-胞衬蛋白IgG抗体.结果 M3RP抗体、α-胞衬蛋白IgG抗体、SSA抗体、SSB抗体在pSS患者中的敏感性分别为78.2%、77.3%、45.5%、30.9%,均高于RA(6.2%、10.0%、6.2%、0)和SLE患者(9.9%、11.3%、28.8%、5.0%)(P值均小于0.05).SSA抗体、SSB抗体、M,RP抗体、α-胞衬蛋白IgG抗体在pSS患者中的特异性分别为83.8%、97.7%、92.0%、90.0%.M3RP抗体、α-胞衬蛋白抗体在SSA抗体和(或)SSB抗体阴性的pSS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6.1%、69.5%.SSA抗体或SSB抗体联合M3RP抗体或α-胞衬蛋白抗体,可使pSS诊断的敏感性提高至88.2%,α-胞衬蛋白抗体、M3RP抗体联合检测时敏感性达83.6%.2种抗体联合检测与3种抗体联合检测比较,其对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SA抗体或SSB抗体联合M3RP抗体和(或)α-胞衬蛋白抗体检测,可明显提高pSS诊断的敏感性.SSB抗体、M3RP抗体、α-胞衬蛋白IgG抗体在pSS诊断中均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1.概述近年来,基因工程技术和蛋白工程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人类应用这些高新技术制备出了新一代抗体——基因工程抗体。由初始的鼠一人嵌合抗体到随后的单域抗体,单链抗体,重构人源化抗体等。这新一代抗体的产生都是在尽最大可能地制备出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人体内进行诊断、治疗的新型抗体制剂。基因工程抗体制备快速,成本低廉,为抗体成为新型的常规临床制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潘辉  蔡曦光 《国际呼吸杂志》2011,31(18):1415-1418
新近的研究表明,在多种肿瘤包括肺癌患者的血清中,均可检测到针对肿瘤相关抗原的自身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HER-2抗体、U1-A snRNP、p53抗体是近年来发现的在肺癌早期诊断中有重要意义的自身抗体,又因为血清中自身抗体检测方便,故上述自身抗体有望成为肺癌早期诊断中重要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新近的研究表明,在多种肿瘤包括肺癌患者的血清中,均可检测到针对肿瘤相关抗原的自身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HER-2抗体、U1-AsnRNP、p53抗体是近年来发现的在肺癌早期诊断中有重要意义的自身抗体,又因为血清中自身抗体检测方便,故上述自身抗体有望成为肺癌早期诊断中重要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正不规则抗体和自身抗体可能导致交叉配血不合~[1-2]。在大多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血清中可以检测到高效价的自身抗体,包括温自身抗体与冷自身抗体。抗体类型以温抗体IgG为主,但也有IgM、IgA和IgD抗体~[2]。多数情况下,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然而某些患者的自身抗体则表现出类似同种抗体的特异性,如类似于Rh血型系统的抗体特异性。本文报道了1例患者血清中类抗-Ce抗体的检出情况。1 资料与方法1.1 患者资料  相似文献   

7.
<正>不规则抗体和自身抗体可能导致交叉配血不合~[1-2]。在大多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血清中可以检测到高效价的自身抗体,包括温自身抗体与冷自身抗体。抗体类型以温抗体IgG为主,但也有IgM、IgA和IgD抗体~[2]。多数情况下,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然而某些患者的自身抗体则表现出类似同种抗体的特异性,如类似于Rh血型系统的抗体特异性。本文报道了1例患者血清中类抗-Ce抗体的检出情况。1 资料与方法1.1 患者资料  相似文献   

8.
<正>不规则抗体是指除ABO血型抗体以外的血型抗体。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会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破坏输入的不配合的红细胞或缩短其寿命,产生溶血性输血反应,轻则影响输血效果,重则危及生命。因此,血型鉴定及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在临床配血占据着重要地位。本中心研究室在输血前抗体筛查试验中发现合并抗M抗体、抗Lea抗体以及自身冷抗体引起的输血交叉配血不合1例,现报告如下。1.1病例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腺鼠疫患者血清抗体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腺鼠疫患者血清抗体谱及抗体随时间变化趋势。方法利用一包含145个鼠疫耶尔森氏菌毒力相关蛋白质的蛋白芯片检测云南腺鼠疫患者血清抗体谱及抗体随时间变化趋势。结果在腺鼠疫患者体内检测到32种蛋白相应的抗体。结论FI抗体产生的速度最快、幅度最高、持续的时间最长;YopM、YopH、YopE抗体升高不明显;V抗体在患者体内未检测到;在发病后14 d才检测到pH6抗原的抗体,3个月时抗体荧光值没有下降,可持续半年。YopD的抗体在部分患者体内明显升高,但在半年后下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弱阳性患者特异性抗体检出率及特异性抗体分布,探讨其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01—2018-12不规则抗体筛查弱阳性患者标本92例,采用盐水法微柱凝集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92例不规则抗体弱阳性标本检出特异性抗体61例,检出率66.0%;其中P血型系统抗体13例,占21.0%;Rh和MNSs血型系统抗体各11例,均占18.0%;自身抗体6例,占9.8%;联合抗体共5例,占8.2%;Duffy和Lewis血型系统各4例,均占6.6%;抗-HI 3例,占4.9%;Kidd血型系统2例,占3.3%;Kell血型系统和药物抗体各1例,均占1.6%。结论:在临床输血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弱阳性抗体的筛查和鉴定,减少不规则抗体的漏检率,降低输血治疗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 470例妊娠妇女血清中不规则抗体特征,探讨不规则抗体产生的原因以及与妊娠生产不良反应的相关性,为提高产前实验室检查在预防妊娠生产不良反应的应用价值提供实验证据。方法:通过产前免疫学方法检测妊娠妇女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鉴定及效价等,收集经盐水法、微柱凝胶法确认的不规则抗体定性和分类结果,探讨分析不规则抗体产生可能的原因,以及不规则抗体与妊娠生产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不规则抗体阳性在不同血型中存在差异(P0.01),88.89%不规则抗体阳性比率为Rh(D)阳性,且不规则抗体发生与Rh血型存在关联;既往妊娠生产≥3次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最高2.65%,且妊娠与不规则抗体发生存在低相关性;输血患者中不规则抗体发生率明显高于未输血的患者(P0.01),且输血与不规则抗体发生存在相关性(C=0.262/P=0.00)。不规则抗体阳性的妊娠生产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不规则抗体阴性的患者,且具有相关性(C=0.305/P=0.00);抗D和抗-HI发生不良反应比率最高;不规则抗体阳性中抗体效价32的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大,且效价与不良反应发生呈相关性。结论:不规则抗体在妊娠妇女中检出阳性明显预示了妊娠生产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抗体的种类和效价是判断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参考指标;不规则抗体产生的原因可能与输血和妊娠次数存在相关性,提示了不规则抗体在临床预警和监测妊娠生产不良反应发生有前瞻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阴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分析11例自身抗体阴性RA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并监测其自身抗体的变化。结果自身抗体阴性RA患者在全部RA中占6.1%,3个月后有27.3%的自身抗体阴性RA患者的自身抗体转为阳性,6个月后有45.5%的自身抗体阴性RA患者的自身抗体转为阳性。结论自身抗体阴性RA患者较为常见,短期内部分患者的自身抗体可转为阳性,临床上应密切监测RA患者的自身抗体变化。  相似文献   

13.
在环境和遗传因素基础上,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变化导致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是其重要的自身抗体,它们属于异质性抗体,不同抗体诱发不同病理改变,每种抗体的相应抗原决定簇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上分布不尽相同,所致临床表现也迥然不同。确定不同抗体的相应抗原决定簇不仅有助于探讨其病理机制还具有临床诊治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与抗C1q抗体在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血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46例LN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并与31例无肾炎临床表现的SLE患者作对照。结果LN患者血清中抗核小体抗体与抗C1q抗体浓度及阳性率显著高于SLE对照组(P〈0.01)。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nRNP抗体、抗心磷脂(aCL)IgG抗体有较高的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nRNP抗体和aCLIgG抗体分别引入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入选的自变量包括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P〈0.05)。结论在LN患者中,存在着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的高表达。抗核小体抗体及抗C1q抗体在LN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是反映SLE患者并发肾脏损害的重要指标,在LN诊断和判定其活动性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自从单克隆抗体问世以来,抗体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抗地高辛抗体,抗T细胞抗体,抗肌政治协商会议蛋白抗体和抗血小板抗体是目前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抗体。  相似文献   

16.
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抗细胞膜DNA(cm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脱氧核糖核蛋白(DNP)抗体及抗双链DNA(dsDNA)抗体等特异性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意义,并与抗核抗体(AN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比较。了解特异性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SLE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测定了125例SLE及118例疾病对照组(包括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多发肌炎、系统性硬化症、未分化结缔组织病、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银屑病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cmDNA抗体和AN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AnuA、乳凝法检测抗DNP抗体、金标法测定抗dsDNA抗体。结果AnuA、抗cmDNA抗体、抗DNP抗体、抗dsDNA抗体和ANA在SLE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8%、38.4%、51.2%、49.6%和95.2%,均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3.4%、4.2%、1.7%、0.8%和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NA与AnuA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其他三种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uA、抗cmDNA抗体、抗DNP抗体、抗dsDNA抗体和ANA的特异性分别为95.8%、96.6%、98.3%、99.2%和74.6%;AnuA在抗DNP抗体、抗dsDNA抗体阴性的SLE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抗体(P<0.05);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可提高SLE诊断的敏感性,但特异性无明显改变。结论抗cmDNA抗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用免疫萤光法检查新近发病的105例)男59,女46,年龄均少于18岁)少年型糖尿病患者和72例对照儿童的血清,结果有51例出现胰岛细胞抗体,这些抗体属于IgG类。胰岛细胞抗体的出现与年龄和症状出现时间长短无明显关系。在51例胰岛细胞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清中,仅有6例兼有甲状腺细胞微粒抗体,2例兼有胃壁细胞抗体,2例兼有上述两种抗体。这和以前认为胰岛细胞抗体在成年型糖尿病患者中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抗SmD1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与疾病活动性和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150例SLE患者和216例非SLE对照血清的抗SmD1抗体、抗Sm抗体和抗ds-DNA抗体,非SLE包括20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33例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53例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和健康体检者70例。分析抗SmD1抗体在SLE中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及其与疾病活动度和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抗SmD1抗体在150例SLE患者中的敏感度为66.00%,高于抗Sm抗体(36.00%,χ2=27.01,P=0.000)和抗ds-DNA抗体(51.33%,χ2=6.65,P=0.010),抗SmD1抗体、抗Sm抗体和抗ds-DNA抗体的特异度分别为87.50%、98.15%和98.61%。抗SmD1抗体浓度与SLE患者颊部红斑、脱发等症状相关(P0.05),与肾脏受累、关节炎、口腔溃疡、浆膜炎、血液系统受累、神经系统受累、间质性肺炎、肺动脉高压等症状不相关(P0.05)。在抗ds-DNA抗体阴性的SLE中抗SmD1抗体阳性率为22.67%。结论抗SmD1抗体在SLE疾病诊断中敏感度显著高于抗Sm抗体和抗ds-DNA抗体,该抗体对SLE的诊断,特别是抗ds-DNA抗体阴性SLE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身抗体作为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标志物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在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方面的价值报道并不多,事实上某些自身抗体除本身的诊断价值外,还具有预测病情的作用:如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抗肌动蛋白抗体、抗肝细胞溶质抗原Ⅰ型抗体、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抗染色体抗体、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和抗肝肾微粒体Ⅲ型抗体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生、发展及恶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与某些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严重肝组织学改变、长期维持治疗、停药后再度恶化以及肝衰竭的发生相关;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和抗着丝点抗体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有一定的预测意义,其中抗gp210抗体可提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有较严重的界面性肝炎、小叶炎症以及易进展为肝衰竭等。  相似文献   

20.
<正>不规则抗体(irregular antibody,IA)是指ABO血型系统抗A、抗B以外的其它血型系统抗体,因其抗体的存在与否没有规律可循,故称为不规则抗体[1]。这类抗体主要经输血或妊娠等免疫刺激产生,多为IgG型抗体,也可见IgM型抗体。不规则抗体多为Rh血型系统抗体,除了抗-D以外,抗-E的检出率也较高,其余依次为抗-c、抗-C和抗-e。在一般人群中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为0.3%~2%[2],在多次妊娠或多次输血的人群中,尤其是需要长期输血治疗的患者如地中海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率高达5.2%~23.9%[3,4]。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