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盐(Diethyldithiocarbamate,简称DDC)以剂量1000mg/kg 于照前半小时以10g 体重0.1ml 量腹腔注射给FI 杂种(C57BI×BALB/c)和C3H/km 种小鼠。肿瘤模型是用RIF-1肿瘤细胞10~5皮下注射给16到18周龄的雄鼠(C3H/km)腹侧,在肿瘤体积达150~200mm~3(直径7~8 mm)时给DDC 并进行照射。照射用300kVp X 线机,出光率47拉德/分,全身照射,在照射前或照射时呼吸氮气(含5.5%氧气)5分钟以造成缺氧。呼吸空气的小鼠为有氧照射。照后观察小鼠LD_(50/30),骨髓细胞CFU-S 及肿瘤细胞存活率。照后立即杀死荷瘤小鼠,剥取肿瘤,制备悬液进行活细胞计数,悬液适当稀释后置Waymouth 培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脉冲半导体激光照射对荷肉瘤180小鼠血清中IL-2含量的影响和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采用波长650nm脉冲半导体激光。4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4组,3组为激光照射组,1组为对照组,每组10只荷瘤小鼠。每天分别用100、500和2500Hz等3种不同频率的脉冲半导体激光照射荷瘤小鼠的脾区,每日1次,共10d。照射后第10天,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各组荷瘤小鼠血清中的IL-2含量,并称肿瘤重量,计算肿瘤抑制率。结果:3种不同频率脉冲半导体激光照射后,荷瘤小鼠血清中IL-2含量均有增加,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均受到抑制作用,3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一定剂量的脉冲半导体激光照射荷瘤小鼠可提高小鼠血清中IL-2含量,对肿瘤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解脉冲半导体激光照射对小鼠S1 80 肉瘤血清中的IL 2的影响和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实验采用波长为 650nm脉冲半导体激光。 4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 4组 ,其中 3组为激光照射组 ,1组为对照组 ,每组 1 0只。每组小鼠每天分别用 1 0 0、50 0、2 50 0Hz等 3种不同频率的脉冲半导体激光照射荷瘤小鼠的脾区。 1 0d后采用了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各组荷瘤小鼠血清中的IL 2含量及肿瘤重量 ,并计算肿瘤抑制率。结果 :结果表明 3种不同频率脉冲半导体激光照射后荷瘤小鼠血清中IL 2含量均有增加 ,对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生长期个体意外遭受辐射损伤对随后接触致瘤物长期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1用 γ射线照射受孕 4d(胚胎期 )或 15 d(胎儿期 )的 C5 7BL6小鼠 ,生产的仔鼠供实验用 ;用 γ射线照射 4日龄 (新生儿期 )或 2 1日龄 (幼年期 )的 BDF1小鼠。上述四期小鼠照射剂量均为 1.0~ 4.5 Gy,至 10周龄时静脉注射化学致癌物甲基亚硝基脲 (MN U) 5 0 mg/ kg。 2于 6~ 8、12及18周龄时测定上述四期小鼠骨髓细胞、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及外周血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数量 ;检测肿瘤的发生并进行分类 ,恶性变累及胸腺或胸腺和脾脏的小鼠记作淋巴样…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60Co γ射线300拉德照射和/或MCA体外诱发小鼠骨髓转化的细胞, 给受60Co γ线500~600拉德一次全身照射的小鼠不同部位接种, 除静脉接种即刻死于肺栓塞外, 其它部分均有较高的肿瘤发生率。用相同或相近似的细胞数接种同种小鼠的不同部位, 则颅内和眼前房的肿瘤发生率最高, 所需细胞数最少;皮下次之;腹腔肿瘤形成率较低, 且需要细胞数也多。病理组织学诊断为纤维肉瘤。腹腔肿瘤形成的潜伏期为7~30天。看来皮下接种操作简便, 细胞量也不需太多;眼前房和颅内注射虽需细胞量较少, 但技术操作较难些, 在细胞量不足的情况下是值得采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局部照射肿瘤实验动物模型进行改进以提高肿瘤放疗增敏药物增敏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方法分别在小鼠腿上皮下(传统方法)和小鼠脚背皮下(改进方法)接种肝癌H22细胞,使其生长成实体瘤;用5Gyγ射线照射肿瘤后,每隔1d测量肿瘤的长、宽、高并计算肿瘤体积,连续观察24d。结果将肿瘤接种于小鼠腿上皮下时,照射组的肿瘤体积和质量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0.70,P均〉0.05);而将肿瘤接种于脚背皮下时,照射组的肿瘤体积和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25,P〈0.05;t=3.14,P〈0.01)。结论肿瘤接种于小鼠脚背皮下的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易行且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腹腔注入5种多糖对X线局部照射雌、雄性肿瘤小鼠外周血T、B淋巴细胞和胸腺T细胞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X线局部照射的雌性肿瘤小鼠,在用药组外周血T细胞全部下降,B细胞全部增加。雄性肿瘤小鼠外周血T细胞在猪苓、酵母甘露聚糖、当归Ⅱ及蜜环菌C-D组明显下降,而B细胞在用药组全部增高。酵母甘露聚糖、当归Ⅱ、蜜环菌C-D及菊叶梅衣可使X线局部照射的雌性肿瘤小鼠胸腺T细胞明显下降,在雄性肿瘤小鼠只有前两种多糖使胸腺T细胞明显下降;而猪苓却使胸腺T细胞增加。文中还讨论了雌、雄性小鼠外周血和胸腺T细胞下降与抑瘤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进行了一次或分次钴-60γ线(或吕线)全身照射诱发LACA小鼠肿瘤的实验研究。在一年的实验观察中, γ线一次全身照射300拉德组肿瘤发生率最高(52.5%), 是对照组的4.3倍。分次照射100拉德×3和150拉德×4组, 虽然后者胸腺淋巴瘤发生率增加, 但是肿瘤的总发生率并不高于一次γ线300拉德照射组。这可能与分次照射剂量偏低、间隔时间稍长或观察时问较短等诸因素有关。粒细胞白血病小鼠骨髓细胞体外软琼脂培养和染色体分析进一步证明了白血病的发生是起因于造血干细胞的缺陷、分化异常、以致幼雅细胞大量堆积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Egr-IFNγ重组质粒在接种B16黑色素瘤小鼠体内的辐射诱导表达及其抑瘤效应。方法 小鼠肿瘤局部注射脂质体包裹的重组质粒pEgr-IFNγ后36h,接受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观察各组小鼠照射后不同时间肿瘤生长速率和平均存活时间,照射后第3天用RT-PCR法检测瘤内IFNγ转录水平,照射后第l,3和5天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含量。结果 照射后第3天重组质粒 20Gy组瘤内IFNγ转录水平明显高于重组质粒组;照射后第l,3天血清中IFNγ含量明显高于重组质粒组和对照组;照射后第9-15天,4次(质粒 5Gy)组小鼠肿瘤生长速率明显低于重组质粒 20Gy组,且平均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多次基因-较小剂量放射治疗的抑瘤效应优于单次基因.较大剂量放射治疗;基因-放射治疗组可能通过诱导瘤内IFNγ表达增强,使血液中IFNγ浓度升高,从而提高荷瘤机体免疫功能和抗肿瘤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方法:用3GyX射线单次全身照射CBA/H小鼠制成小鼠急性白血病(AML)模型,用单次和分次X射线照射C57BL/6小鼠制成小鼠胸腺淋巴瘤白血病(TLL)模型,研究遗传不稳定性在辐射诱发小鼠白血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13GyX射线单次全身照射CBA/H小鼠后,25%小鼠发生AML,平均潜伏期为18个月,80%以上的AML在2号染色体末端或中间缺失。2C57BL/6小鼠经单次或分次X射线照射诱发小鼠TLL,遗传学特征是15号染色体的三倍性和4号染色体上TLS及TLSR2区域的等位丢失。350%左右辐射诱发的小鼠AML和TLL出现性染色体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Y染色体的非整…  相似文献   

11.
约20年前,大星等发现对头颈部癌患者小剂量照射时,可引起部分患者肿瘤局部组织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研究表明,放疗可诱导肿瘤局部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作者用C3H/He小鼠及其由来的MM46肿瘤细胞株作实验,发现经一次20GyX射线照射后7天.小鼠肿瘤内出现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经萘基乙酸酯酶染色确定.主要是T淋巴细胞.将这些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小鼠体内实验,评价紫杉醇对胶质母细胞瘤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胶质母细胞瘤C422制成肌肉荷瘤模型和脑荷瘤模型,肌肉荷瘤鼠给予紫杉醇或(和)肿瘤照射治疗,测出肿瘤生长延迟(TGD)的时间,脑荷瘤鼠给予紫杉醇或(和)全脑照射,观察小鼠的生存期,结果:紫杉醇+照射组的TGD及寿命延长均非常显著,结论:紫杉醇能增经胶质细胞瘤的放射生物学效应,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放疗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分别用C57BL/6雌性小鼠和无胸腺小鼠建立鼠和人的移植瘤模型,肿瘤长到350~450mm3进行肿瘤局部照射。X射线剂量率为188cGy/min,分割照射,总剂量为20~40Gy。VEGF抗体按每只鼠10μg于每次分割照射前3h腹腔注射。肿瘤匀浆上清和培养上清中的VEGF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VEGF信使核糖核酸水平用Northern检测。用四唑盐比色法和集落培养法测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增殖能力。结果:在体和离体的Lewis肺癌(LLC)以及离体的人肿瘤细胞株Seg-1、SQ20B、…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果表明,免疫增强剂对受照射小鼠有抗辐射作用。照射8Gy的小鼠,照后30min注入I-RNA、MDP+CP-CWS、BCG-CWS+CP-CWS,它们的30天活存率分别为78.4%、73.3%、53.3%、57.1%和50.0%,而对照组只为5.7%。照射8.5Gy的小鼠注入MDP+CP-CWS、TP+CP-CWS,活存率分别为34.8%和57.1%,对照组只为2.08%。照射9Gy的小鼠注入TP+CP-CWS、TP其活存率分别为52.7%、37.5%,对照组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新品系昆明-无毛小鼠在正常、照射及接种肿瘤情况下的生物学指标。 方法 ① 测定正常昆明小鼠和正常昆明-无毛小鼠的各项生理指标;②将昆明小鼠和昆明-无毛小鼠同时接种上肿瘤(肝癌H22、白血病L1210),观察其生长情况;③昆明小鼠和昆明-无毛小鼠接受137Cs源γ射线照射后,观察白细胞、胸腺系数、脾系数等各项生理指标。 结果 昆明小鼠与昆明-无毛小鼠正常指标之间无显著差异,只是昆明-无毛小鼠的胸腺略小一些;昆明-无毛小鼠和昆明小鼠接种上两种肿瘤后,肿瘤生长情况均较好;昆明小鼠和昆明-无毛小鼠接受137Cs源γ射线照射后,白细胞计数、胸腺系数、脾系数等各项生理指标均明显下降。 结论 作为纯系小鼠的昆明-无毛小鼠具备昆明小鼠的生物学特性,可应用于科学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低剂量全身照射抑制小鼠癌细胞播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鼠受50,75,100和150mGyX射线全身照射后24小时经球后静脉注入Lewis肺癌或B16黑色素瘤细胞。注后14天以计数肺肿瘤结节数为指标,发现受照小鼠癌细胞播散明显低于假照射对照小鼠。Lewis肺癌细胞注入前24小时接受75mGy全身照射小鼠与注入相同癌细胞数的假照射小鼠比较,发现照后2~6天脾脏NK细胞活性和IL-2分泌均增高。提示低剂量辐射可能通过增强免疫反应抑制癌细胞播散。  相似文献   

17.
激光诱导荷乳腺癌小鼠内源性IL—2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应用激光作为物理诱生剂来照射荷乳腺癌小鼠脾区,其目的为观察激光对机体内源性白细胞介素2(IL-2)的诱生作用及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实验室培育的TA2近交系小鼠24只,接种乳腺癌后第五天开始,用我们自己研制的波长830nm、功率20mW的半导体激光免疫治疗仪,对实验组脾区照射两个疗程后,作IL-2活性测定与肿瘤抑制率的测定。结果激光照射组IL-2活性为12±3U/ml,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肿瘤抑制率为69.5%。提示激光作为物理诱生剂照射荷乳腺癌小鼠脾区,可显著增强IL-2的蛋白活性,能起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电离辐射对小鼠移植性肝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对小鼠移植性肝癌形成的影响。方法γ射线照射后6小时,给予小鼠右肩胛尾侧部皮下接种H22肝癌细胞,观察各组小鼠的肿瘤形成及生长情况。另外,观察了γ射线对小鼠足垫迟发性超敏反应(DTH)、NK细胞活性及血清SOD含量的影响。结果0.3及0.6Gyγ射线照射后,小鼠肿瘤潜伏期延长,0.15及0.3Gy照射后,小鼠NK细胞活性及DTH反应增强,0.15~1.2Gy照射后,小鼠血清总SOD及Mn-SOD含量均显著升高。结论电离辐射对小鼠移植性肝癌的作用与照射对小鼠免疫功能及SOD水平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激光照射机体产生的生物效应一直是激光生物学与激光医学研究的重点,目前普遍认为适当剂量的激光照射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我们以荷乳腺癌小鼠为实验对象,观察了激光照射荷瘤小鼠脾区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材料和方法1-实验动物和肿瘤瘤源 采用本室培育的近交系TA2系雌性小鼠50只。其中40只接种本室建立的小鼠乳腺癌瘤株MA73第400代。2-激光照射 采用我校生物医学工程系研制的波长830nm半导体激光治疗仪,以功率20mW的激光照射荷乳腺癌小鼠脾区,每天1次,每次20min,连续照射8…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经不同途径——口服和吸入给辐射防护剂时药物的相加效应。实验动物为CBA×C57Bl杂种子一代雌性小鼠,体重18~24克。小鼠径~(60)钴γ线全身照射,剂??量率129伦/分,总剂量950伦。照前30分钟口服氨丙基氨乙基硫代磷酸醋(APAETP)260或130毫克/公斤。S-乙基异硫脲(EIT)二乙基磷酸盐的5或1%溶液从照前10分钟开始,吸入15分钟。吸入给药时用超声波发生器,药液流量0.65毫升/分,小鼠是在总容积为3750毫米~3的小室吸药。经计算小鼠吸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