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与临床治疗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中青年男性常见的疾病.统计资料显示,慢性前列腺炎占泌尿科门诊8%~25%;在美国20岁以上男性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率为2%~16%,欧洲为14.2%.50%的男性一生中某个时刻患过慢性前列腺炎受到慢性前列腺炎影响.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制定了一种前列腺炎新的分类法: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Ⅰ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索静脉曲张与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对泌尿外科门诊男性就诊和健康体检者共177例,年龄18~52岁,根据有无前列腺炎症状及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划分为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组120例(包括慢性前列腺炎患者77例、前列腺痛患者43例)和正常对照组57例,各组均通过查体明确有无精索静脉曲张及其程度,然后对各组精索静脉曲张发生率进行X^2检验,同时对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和精索静脉曲张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X^2 检验表明,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和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痛患者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生率分别为59.77%、61.04%和55.8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5.89%(X^2=8.969,P=0.003和X^2=9.271,P=0.010),而相关分析提示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与精索静脉曲张之间呈正相关(r=0.166,P=0.027).结论: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患者具有较高的精索静脉曲张发生率,精索静脉曲张与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正>慢性前列腺炎是成人男性的常见疾病,约50%的男性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期会受到前列腺炎的影响。按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分类,Ⅲ型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CPPS)占慢性前列腺炎的90%以上,其中ⅢA型前列腺炎(炎症性CPPS)占50%左右。该类患者临床多表现为尿频、尿急以及骨盆区疼痛,若同时合并间质性膀胱炎时以上症状加重,但临床医生往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精子凋亡率的变化.方法 对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58例采用TUNEL法检测精子凋亡率,并与20例健康男性比较.结果 慢性前列腺炎组的精子凋亡率为(14.56±4.47)%,健康对照组精子凋亡率为(5.20±2.83)%,慢性前列腺炎组精子凋亡率显著增高(P<0.01).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精子凋亡率增高,可能是导致患者精液质量下降、生育力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特拉唑嗪,辅助用药为活血化瘀中药组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126例.结果 126例中治愈82例(65%),好转30例(23.8%),无效14例(11.2%),总有效率为88.8%.结论 特拉唑嗪配合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作者基于前列腺炎与bcl 2基因上调之间的关系研究了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与慢性前列腺炎之间的解剖学关系。作者观察了 40例完整切除的前列腺标本中慢性炎性浸润的存在与分布 ,发现所有标本中 95 %的外周带炎症与 87%移行带炎症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40例前列腺标本移行带中炎性浸润均存在于良性增长之中或之外。 5 8%的标本在显微镜下可见炎性浸润与前列腺癌有关。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而无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较患有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前列腺较小 ,年龄也相对小。 10例良性增生的腺体中bcl 2染色增强。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在前列腺全…  相似文献   

7.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16S r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16S rD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采用PCR方法检测其16S rDNA,比较不同亚型前列腺炎的16S rDNA阳性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29例Ⅱ型前列腺炎前列腺液16S rDNA PCR均阳性,阳性率100%;87例Ⅲ型前列腺炎前列腺液16S rDNA PCR阳性71例,阳性率82%,其中ⅢA型前列腺炎前列腺液PCR阳性率94%(45/48),ⅢB型前列腺炎前列腺液PCR阳性率67%(26/39)。结论:16S rDNA的检测可能成为慢性前列腺炎分型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8.
输精管结扎和未结扎者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率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输精管结扎0.5—27年的2,145例与群体配对的2,026例未结扎者的慢性前列腺炎对比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其患病率结扎组为27.09%,未结扎组为28.23%,差別无显著性(P>0.05)。表明输精管结扎和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无直接的联系,因此不宜将慢性前列腺炎常规列为输精管结扎术后的并发症。经对输精管结扎术后有无感染史者所发生慢性前列腺炎的对比调查,发现有感染史者慢性前列腺炎患病率较无感染史者高5.6%,但经统计学处理其患病率差別无显著性,说明术后感染并不明显增高慢性前列腺的患病率。不过对术后短期内由阴囊入口,结扎断端感染继发的急性前列腺炎,因治疗不当或病变严重而导致的慢性前列腺炎可作为输精管结扎于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益肾清淋方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9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是前列腺炎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病率占前列腺炎的90%~95%[1].该病主要表现为有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但实验室检查不能证实感染的存在,加之其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治疗颇为棘手.  相似文献   

10.
慢性前列腺炎在急性附睾炎发病中的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在急性附睾炎(acute epididymitis.AE)发病中的作用及两者发病的关联度.方法 将1998年1月至2009年1月年以来222例慢性前列腺炎与181例急性附睾炎患者随机分为急性附睾炎组及慢性前列腺炎组,比较AE伴有CP发病率与CP伴发AE的发病率,分析两者发病率差异性及关联度.结果 急性附睾炎组同时伴发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率为96.68%(175/181例),未伴发CP者6例.慢性前列腺炎组急性附睾炎发病率为13.96%(31/222例),未伴发CP者191例.附睾炎组CP发病率高于慢性前列腺炎组AE发病率,采用t检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附睾炎组CP发病率明显高于慢性前列腺炎组AE发病率,CP的存在是急性附睾炎发病的重要基础性因素,但不能排除急性附睾炎引起前列腺炎的可能,两者有重要关联度.  相似文献   

11.
慢性前列腺炎与大便异常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大便异常改变在慢性前列腺炎中的发生情况、产生原因和意义。 方法 :观察慢性前列腺炎病人大便异常改变的发生情况 ,对其产生的常见原因 ,包括病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前列腺液的炎症程度、前列腺直肠指检结果等进行分析 ,并随访观察前列腺炎得到有效治疗后的大便异常改善情况。 结果 :397例慢性前列腺炎病人大便异常改变的发生率为 31 4 0 % ;其原因与前列腺的直肠指检充血肿胀程度密切相关 ,通过有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后 ,病人的大便异常明显改善率高达 78 79%。 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病人产生大便异常改变的原因在于前列腺的充血肿胀改变 ,认为大便异常改变应作为慢性前列腺炎病人的临床常见症状和治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前列腺炎是泌尿男科最常见疾病之一,我国15~60岁男性人群中8.4%出现前列腺炎症状[1]。Ⅲ型前列腺炎,又称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P/CPPS)是临床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慢性前列腺炎患者90%以上,由单因素或多因素(病原体感染、炎症和其他神经、内分泌、肌肉活动、心理等)共同驱动并相互影响所致[2-4]。基于Ⅲ型前列腺炎复杂的致  相似文献   

13.
慢性前列腺炎是青壮年男性的常见病,据统计35岁以上的男性,有35~40%患慢性前列腺炎。但目前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和治疗尚有不少问题待以解决。本文仅就慢性前列腺炎诊断中有关的几个问题作综述介绍。有关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问题细菌性前列腺炎,主要来自血行感染,95%感染灶在人体其它部位,最常见的部位是牙齿和扁桃体。细菌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也有认为革兰氏阴性菌是主要的,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白菌属等。二者混合感染也是常见的。至于共生菌(Co-  相似文献   

14.
正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男科常见疾病之一,大约50%的男性在一生的不同时期有过慢性前列腺炎症状[1],国内报道15~60岁男性有前列腺炎症状的比例为8.4%[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IH)目前已将慢性前列腺炎和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等一起列为影响居民生活质量最为严重的慢性疾病[3]。慢性前列腺炎常表现为骨盆区疼痛不适、排尿异常以及全身症状如精神症  相似文献   

15.
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病原微生物在慢性前列腺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01例,有慢性前列腺炎症状和(或)前列腺液WBC计数>10/HP;健康对照68例.对169例受试对象的中段尿、前列腺液(EPS)/按摩后尿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组间阳性率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慢性前列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5.0%、4.4%,EPS/按摩后尿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7.6%、39.7%,EPS/按摩后尿性病系列(STD)病原微生物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5.6%、35.3%.2组中段尿、EPS/按摩后尿病原微生物捡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前列腺炎组不存在随EPS中WBC计数增加EPS/按摩后尿培养结果阳性率增加的趋势.结论慢性前列腺炎组与健康对照组EPS/按摩后尿培养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及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细菌及支原体、衣原体可能不是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原体,而是一种移生或伴生现象.  相似文献   

16.
毫米波对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毫米波对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毫米波仪治疗慢性前列腺炎(Ⅱ型和Ⅲ型),辅以适当的药物治疗及生活调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毫米波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CPSI评分显著下降.其中Ⅱ型总有效率82.76%,Ⅲ型总有效率88.24%.结论:毫米波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理疗手段,对Ⅲ型前列腺炎尤为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体外高频热疗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体外高频热疗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结果本组病例72例,临床治愈16例,占22%;显效18例,占25%;好转38例,占53%,全部病例治疗有效。结论体外高频热疗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安全,疗效高,患者无痛苦及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病原学及其耐药性,更有效地对细菌性前列腺炎进行预防控制.方法 对拟诊为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582例,取前列腺液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582份前列腺液中病原微生物阳性者299份,阳性率为51.4%.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为细菌137株(45.8%)、支原体106株(35.5%)和衣原体56株(18.7%).细菌对万古霉素、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100%、85.6%、79.3%;支原体和衣原体对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87%、53%;79.2%、42.9%.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病因复杂,病原微生物种类较多,多重耐药菌感染常见,加强病原微生物及耐药性检测,对于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与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精神心理症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精神心理症状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符合慢性前列腺炎诊断的31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详细询问并记录病程、以往治疗情况和精神心理症状,进行前列腺炎临床症状评分、前列腺按摩液(EPS)检查,并将诸多因素与精神心理症状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具有精神心理症状者161例(51.1%)。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精神心理症状与病程无关,病程<1年、1~2年和>2年患者的精神心理症状发生率分别为49.1%、48.0%和56.1%;与疾病久治不愈有关,初次就诊、2~3次就诊和多次就诊患者的精神心理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5.3%、43.5%和62.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无关,轻、中程度和重症患者的精神心理症状发生率分别为46.2%、52.4%和55.9%;与EPS内的炎症程度无差异(P>0.05),炎性慢性前列腺炎和非炎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精神心理症状发生率分别为53.8%和47.3%。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精神心理症状与患者的多次就诊直接相关,疾病久治不愈加重了患者的精神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20.
<正>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泌尿男科常见疾病,国内报道发病率为6.0%~32.9%[1-2]。CP包括Ⅱ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bacterial prostatitis, CBP)和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CP/CPPS)[3]。本病属于中医"精浊"、"白浊"等范畴。由于C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