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荆芥后下对荆芥汤中胡薄荷酮含量及镇咳、镇痛、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荆芥的最佳煎煮时间,为荆芥特殊煎煮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荆芥含量测定要求测定胡薄荷酮含量;采用致咳、致痛法观察荆芥后下对小鼠镇咳、镇痛作用的影响,通过分析小鼠CD4+、CD8+、IL-1、IL-6水平,探讨荆芥后下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荆芥煎煮7.5 min时,荆芥汤中胡薄荷酮含量最高,与空白组比较其能够明显改善小鼠痛阈值、咳嗽潜伏期及咳嗽次数(P<0.01),提高小鼠CD4+、CD8+、IL-1、IL-6水平(P<0.05)。结论:荆芥后下影响荆芥汤中胡薄荷酮含量及治疗效果,荆芥入解表类汤剂宜采用"后下",最佳时间为5~10 min。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氧化应激小鼠焦虑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对其体内氧化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给药组,给予小鼠L-丁硫氨酸-亚砜亚胺(BSO)造模后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白藜芦醇(10,20,40,80 mg·kg-1),采用明暗箱行为学实验观察药物对小鼠焦虑样行为的影响,通过检测小鼠杏仁核及海马中氧化应激相关因子SOD及MD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杏仁核以及海马中NADPH氧化酶亚基gp91phox的表达变化来研究白藜芦醇抗焦虑作用与氧化应激的关系。结果: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给予白藜芦醇(80 mg·kg-1)48 h后能明显改善BSO引起的焦虑样行为,主要表现在明暗箱实验中小鼠穿梭明暗箱次数增多(P<0.05)以及停留在明箱中时间比变大(P<0.01),给予白藜芦醇(40,80 mg·kg-1)小鼠杏仁核(P<0.01,P<0.01)及海马中SOD活力明显增加(P<0.05,P<0.01),此外给予白藜芦醇(40,80 mg·kg-1)小鼠杏仁核(P<0.01,P<0.01)及海马中(P<0.05,P<0.01)MAD含量明显减少。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给予白藜芦醇(20,40,80 mg·kg-1)能明显降低BSO引起的杏仁核gp91phox表达增加(P<0.05,P<0.01,P<0.01),同时给予白藜芦醇(20,40,80 mg·kg-1)能明显降低海马中gp91phox表达(P<0.05,P<0.01,P<0.01)。结论:白藜芦醇能逆转氧化应激引起的小鼠焦虑样行为,其机制可能和其改善小鼠体内氧化应激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3.
王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16):1385-1387
目的: 研究二氢杨梅素对衰老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二氢杨梅素(250,500,1 000 mg·kg-1)给药组,皮下注射5% D-半乳糖,注射量为25 mL·kg-1,每天1次,连续42 d复制小鼠衰老模型。造模同时给药,各组小鼠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二氢杨梅素,连续42 d。末次给药后2 h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进行测定,然后测定小鼠脑组织丙二醛(MDA)、脂褐素(LF)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学习记忆能力出现显著下降(P<0.01),MDA、LF水平显著升高(P<0.01),SOD和GSH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给予二氢杨梅素后,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提高(P<0.01),MDA、LF水平显著降低(P<0.01),SOD和GSH活性显著升高(P<0.01)。结论: 二氢杨梅素能够有效提高机体的抗衰老能力,其机制可能是与二氢杨梅素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湖北巴戟天是否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小鼠具有抗衰老作用。方法:60只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维生素E(VitE)阳性对照组(100 mg·kg-1·d-1)和湖北巴戟天醇提物低、中、高3个剂量组(15,30,45 mg·kg-1·d-1)。除正常组颈背部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50 mg·kg-1·d-1)建立衰老模型,为期60 d。统计各组小鼠在跳台和Morris水迷宫实验中错误次数或穿越次数,计算各组小鼠的脏器指数,测量血清及脑组织中SOD、CAT、GSH-Px活力和MDA含量,并测定各组小鼠脑细胞凋亡指数。结果:湖北巴戟天醇提物3个剂量组均能减少跳台错误次数(P<0.05或P<0.01),增加水迷宫穿越次数(P<0.05或P<0.01);升高小鼠血清及脑组织中SOD、CAT、GSH-Px活力(P<0.01),降低MDA含量(P<0.05);提高衰老小鼠脑、胸腺、脾脏和睾丸及附睾指数(P<0.05或P<0.01),减少细胞凋亡(P<0.01),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湖北巴戟天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小鼠具有较好的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相结合,使用专用培养基EGM-2,成功分离纯化EPCs,通过形态学、细胞表面分子标志物检测、内皮祖细胞吞噬功能对其鉴定;采用Krebs液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用葛根素干预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2,4-二硝基苯肼显色法测定细胞外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Western blot法考察胞核、胞质Nrf2和全细胞HO-1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葛根素20.8 mg·L-1及41.6 mg·L-1组显著提高细胞活力(P<0.05,P<0.01);葛根素20.8 mg·L-1及41.6 mg·L-1能显著降低NO、MDA含量和LDH释放量(P<0.01);葛根素20.8 mg·L-1,41.6 mg·L-1,83.2 mg·L-1均显著提高缺氧/复氧后细胞SOD活性(P<0.01),并上调细胞HO-1、胞核Nrf2蛋白表达(P<0.01),显著降低胞浆Nrf2蛋白表达(P<0.01)。结论:葛根素可显著拮抗缺氧/复氧对EPCs的损伤,可能与其抑制细胞过氧化损伤,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百事乐胶囊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抑郁模型组、氟西汀组及百事乐胶囊高、中、低(2.88,1.44,0.72 g·kg-1)剂量组,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加孤养的方法建立抑郁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药,连续21 d Morris水迷宫测定对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放射免疫法观察大鼠血浆CORT含量的变化,Western-blotting观察大鼠海马GR,p-GR,SGK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EL)、目标象限潜伏时间显著增长(P<0.01);穿越目标象限的次数显著降低(P<0.05);CORT含量显著增高(P<0.01),海马GR、p-GR的表达下调(P<0.01),SGK1的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百事乐胶囊高剂量能缩短模型大鼠的EL(P<0.05),并能缩短目标象限潜伏时间(P<0.05),增加目标象限的穿越次数(P<0.05);同时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浆CORT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或P<0.01);高、中剂量组海马GR、p-GR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或P<0.01),高剂量组SGK1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百事乐胶囊可能通过GR/p-GR/SGK1信号级联增加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学习记忆的功能,进而实现抗抑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和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是临床常用的两种丹酚酸类注射剂,两者主要成分均为丹酚酸B,本文以丹酚酸B为检测指标,初步探究两种注射剂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方法:雄性ICR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组)、B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组),剂量均为250 mg·kg-1(以丹酚酸B含量计),两组每次随机(数字表法)取5只小鼠于尾静脉注射,1,5,10,15,30,60 min后摘眼球取血并颈椎脱臼处死,迅速分离心、肝、脾、肺、肾、脑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血清及各组织中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给药1 min时,B组肝、脾、肾组织的丹酚酸B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给药10 min时,B组小鼠心、脾、肺、脑组织中丹酚酸B的浓度显著高于A组(P<0.05);给药15 min时,B组小鼠心、肝、脾、肺、肾组织中丹酚酸B的浓度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给药30 min时,B组小鼠肝、脾、肺、肾、脑组织中丹酚酸B的浓度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给药期间,B组脑组织中丹酚酸B的含量均高于A组,且5,10,30 min时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初步研究了两种丹酚酸注射剂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规律,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的脑药浓度高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可能与其制剂中所含甘露醇开放血脑屏障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拮抗剂TAK-242抑制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R)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4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30min /R24h)、给药组[I/R+TAK-242(3 mg·kg-1)]、干预组[I/R+TAK-242+AG490(15 mg·kg-1)]。再灌注24 h后心脏超声检测小鼠心功能,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WB检测心肌JAK2/STAT3磷酸化水平,ELISA检测血清IL-6、TNF-α、IL-10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浓度。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小鼠左心室收缩期直径(LVIDs)延长(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显著降低(P<0.001或P<0.01),心梗面积明显增加并出现心肌炎性浸润,心肌p-JAK2/p-STAT3表达明显升高(P<0.01或P<0.05),血清IL-6、IL-10、TNF-α和HMGB1水平显著升高(P<0.001或P<0.01)。与I/R组比较,TAK-242给药组小鼠LVIDs缩短(P<0.05),LVEF和LVFS显著升高(P<0.01或P<0.05),心梗面积缩小(P<0.01),心肌炎症浸润减轻,心肌p-JAK2/p-STAT3表达降低(P<0.01或P<0.05),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01或P<0.01),而IL-10和HMGB1浓度进一步升高(P<0.01)。与TAK-242给药组比较,AG490干预可显著加强TAK-242治疗作用,包括心肌收缩功能增强,心梗面积缩小及炎性浸润程度减轻,心肌p-JAK2/p-STAT3表达降低(P<0.05),血清IL-6、TNF-α浓度下降而IL-10、HMGB1浓度升高(P<0.01或P<0.05)。结论: Toll样受体4拮抗剂TAK-242抑制小鼠I/R炎症反应与JAK2/STAT3信号通路失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西施口服液延缓小鼠皮肤衰老的药理作用。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和西施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2.0,4.0,8.0 g·kg-1)。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5% D-半乳糖颈背皮下注射建立皮肤衰老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进行给药处理。治疗结束后,检测小鼠皮肤细胞病理形态、表皮和真皮的厚度、含水量和皮肤组织匀浆中SOD、GSH-PX活力、Hyp、LPO及·O-2、·OH、H2O2等自由基浓度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皮肤表皮和真皮明显变薄,细胞形态不规则,胶原纤维束变细且多处断裂,羟脯氨酸(Hyp)含量降低;生化检测表明,皮肤组织中SOD、GSH-PX活力均比正常组减少(P均<0.01),而LPO、·O-2、·OH、H2O2等自由基浓度均大幅高于正常组(P均<0.01)。经药物治疗30天后,西施口服液低、中、高3个组小鼠皮肤中的SOD、GSH-PX活力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Hyp、LPO及·O-2、·OH、H2O2等自由基浓度均明显减少(P<0.01或P<0.05),与此同时,实验各组小鼠皮肤厚度、含水量均明显上升(P<0.01或P<0.05),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极显著。结论:西施口服液可明显改善衰老小鼠皮肤的病理变化,增加皮肤的弹性和与质量,显著提高衰老小鼠皮肤中抗氧化酶的活力,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和自由基的含量;表明本品有较好的抗皮肤衰老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侧柏炭黄酮类成分群对干酵母致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方法: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CMC-Na,以云南白药为阳性药,阳性组、剔除前组、剔除后组、成分群低剂量组和成分群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相应的治疗药物,连续给药8 d,于第7天复制出血热复合出血模型,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的量(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的量、全血黏度、环氧合酶2(COX-2)等评价指标为导向,考察侧柏炭乙酸乙酯部位成分群的止血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PTT,TT显著延长(P<0.01,P<0.05),PT显著缩短(P<0.05),FIB的量明显增加(P<0.01);PLT,PDW,MPV显著增加(P<0.01,P<0.05),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P<0.05),6-keto-PGF显著降低(P<0.01),TXB2显著升高(P<0.01);各切变率下全血黏度明显增加(P<0.01),RBC,PLT和HGB明显升高(P<0.01),C0X-2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黄酮类成分群可明显缩短APTT,TT(P<0.01,P<0.05),明显降低FIB的量(P<0.05);明显降低PDW和PLT(P<0.01,P<0.05),显著提高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0.05),6-keto-PGF显著升高(P<0.01,P<0.05),TXB2显著降低(P<0.01);明显降低模型大鼠RBC、HCT、HGB及全血低切黏度(P<0.01,P<0.05),C0X-2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改善肺组织病理性出血现象。剔除后组对模型大鼠各环节的作用较弱。结论:侧柏炭黄酮类成分群主要通过改善内源性凝血功能及促进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全血低切黏度等发挥其凉血止血作用,是侧柏炭止血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指标权重,优选升麻葛根汤最佳煎煮工艺,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阿魏酸、异阿魏酸、葛根素、大豆苷、芍药苷、芍药苷内酯的含量及综合评价指标,采用AHP、CRITIC、AHP-CRITIC混合加权法确定各评价权重系数,比较单一赋权法和混合加权法,结合正交试验结果优选升麻葛根汤煎煮工艺的最佳参数。结果:AHP-CRITIC混合加权法科学、合理、稳定,按其确定的权重系数进行综合评分,优选出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泡30 min,加14倍量水,煎煮30 min。结论:AHP-CRITIC法可用于升麻葛根汤煎煮工艺多指标权重的确定,优选的工艺重复性好、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银翘散对小儿肺炎的治疗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研究。方法:收集某院肺炎患儿160例,均满足诊断标准,按完全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以各组方案进行相应治疗。经7 d治疗,计算2组患儿治愈的有效率,观察症状好转程度,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β、白介素-6、白介素-8(TNF-α、IL-1β、IL-6、IL-8)水平。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患儿高热、咳嗽症状显著轻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治愈总有效率为96.25%,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74,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各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银翘散对小儿肺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降低TNF-α、IL-1β、IL-6、IL-8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对癌痛控制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9月-2016年1月在某院肿瘤内科收治入院的成人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00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名患者接受医生和护士的常规诊疗,干预组50名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了临床药师干预。干预措施包括镇痛药物剂量调整、患者教育、镇痛药物疗效评估、向医生提出个体化用药建议、及时报告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等。比较2组患者在1,2,3,7,14 d时的疼痛评分,干预前后用药依从性、便秘改善情况,对干预过程中药师提出的用药建议进行汇总。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在24 h(4.12 vs 4.84,P=0.048)、48 h(3.10 vs 4.60,P<0.001)、72 h(2.68 vs 3.92,P<0.001)、7 d(2.71 vs 3.74,P<0.001)、14 d(2.28 vs 3.42,P<0.001)。干预组患者在经药师宣教后,用药依从性好的患者人数增加了近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在诊疗前后用药依从性无变化(P=0.499)。干预组50例患者中,有34例发生便秘,23例便秘得到有效改善,有效率为67.65%;对照组有33例患者发生便秘,14例得到有效改善,有效率为42.42%。2组便秘改善有效率具有明显的组间差异(P=0.038)。临床药师针对干预组患者的药学监护共提出了122条建议,医生共采纳74条,采纳率为60.6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可降低患者疼痛强度和镇痛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疼痛缓解率与用药依从性,作为多学科癌痛治疗团队中的一员,临床药师在癌痛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退银汤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中皮损组织和血清中性粒细胞蛋白酶(NE)、trappin-2、胎盘型钙黏蛋白(P-cad)等蛋白表达水平的干预作用,探讨退银汤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5%咪喹莫特乳膏外涂小鼠背部脱毛区,制备银屑病样小鼠模型;7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退银汤低、中、高剂量组,消银颗粒组,每组12只,按照既定实验药量给各用药组灌胃给药,qd,连续14 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模型小鼠皮损组织及血清中NE、trappin-2、P-cad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小鼠皮损组织及血清中NE、trappin-2、P-cad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退银汤各剂量组能明显降低模型小鼠NE、trappin-2、P-cad的表达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退银汤中、大剂量组降低更为明显,与小剂量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并呈现良好的量效依赖关系;退银汤大剂量组皮损组织中的上述蛋白水平已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退银汤能显著降低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NE、trappin-2、P-cad等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降低上述蛋白的表达水平来发挥调节免疫应答功能,可能是退银汤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亚洲炎症性肠病患者中NUDT15 R139C基因多态性与巯嘌呤类药物诱导的白细胞减少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NKI和万方等数据库中NUDT15 R139C基因多态性与巯嘌呤诱导的白细胞减少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8年6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研究,3 676例炎症性肠病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NUDT15 R139C纯合突变与杂合突变者发生白细胞减少的风险显著高于野生型患者,差异有显著性([TT&CC:OR=73.24,95% CI(32.81,163.47),P<0.000 01;TC&CC:OR=5.99,95% CI(4.97,7.22),P<0.000 01;TT+TC&CC:OR=7.33 95% CI(6.12,8.78),P<0.000 01]);此外还发现,NUDT15 R139C纯合突变与杂合突变者发生早期白细胞减少的风险[TT&CC:OR=56.90,95% CI(25.40,127.49),P<0.000 01;TC&CC:OR=2.20,95% CI(1.42,3.41),P=0.000 2;TT+TC&CC:OR=6.19,95% CI(2.76,13.85),P=0.002]、严重白细胞减少的风险[TT&CC:OR=34.32,95% CI(16.74,70.37),P<0.000 01;TC&CC:OR=2.50,95% CI(1.54,4.05),P=0.000 2;TT+TC&CC:OR=4.87 95% CI(3.13,7.59),P<0.000 01]均较野生型患者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NUDT15 R139C基因突变患者使用巯嘌呤药物发生白细胞减少、早期白细胞减少、严重白细胞减少的风险显著高于野生型,临床上NUDT 15R139C基因型的测定可对巯嘌呤类药物个体化治疗提供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某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抗菌药使用强度(AUD)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和统计2012-2017年某院住院病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监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变迁情况,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方法分析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AU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痰(52.00%)、伤口分泌物(14.84%)和气管抽吸物(12.60%)等标本。其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由2012年的8.8%下降至2017年的2.3%,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1);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与头孢唑林、环丙沙星的AUD呈正相关(r=0.984,P<0.01;r=0.885,P<0.05);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与头孢唑林、环丙沙星的AUD呈正相关(r=0.940,P<0.01;r=0.985,P<0.01),但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的AUD呈负相关(r=-0.872,P<0.05;r=-0.898,P<0.05);对妥布霉素的耐药率与头孢唑林、环丙沙星的AUD呈正相关(r=0.890,P<0.05;r=0.943,P<0.01),但与亚胺培南的AUD呈负相关(r=-0.849,P<0.05)。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AUD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需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和耐药情况,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诱发电位监测脊髓电生理的改变,探讨腹主动脉内灌注Mu阿片受体激动剂REM-PCL对Mu阿片受体信号转导介导的神经元保护效果。通过建立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RI)模型,腹主动脉内灌注Mu阿片受体激动剂REM-PCL和选择性Mu阿片受体拮抗剂GSK1521498对Mu阿片受体信号转导介导的神经元保护效果和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并应用诱发电位监测脊髓电生理的改变以及REM-PCL干预后的影响,为临床脊髓保护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3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REM-PCL组(RP组,0.1 mg·kg-1)和REM-PCL+ GSK1521498组(RG组,0.1 mg·kg-1REM-PCL+1 mg·kg-1GSK1521498),每组10只。采用肾下腹主动脉阻断法,建立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RI)模型。分别于阻断前、再灌注15 min、再灌注30 min、再灌注60 min及再灌注24 h监测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和MEP变化。再灌注24 h神经行为学评定后取脊髓组织检测Mu阿片受体mRNA表达情况并观察其病理学改变。结果:运动诱发电位可准确反映SCIRI程度。C和RG组血清NSE浓度明显增加而Mu阿片受体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MEP和脊髓灰质病理损害严重(P<0.01)。RP组血清NSE浓度明显降低而Mu阿片受体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MEP和脊髓灰质的病理损害程度明显轻于C和RG组(P<0.01),神经行为学评分恢复迅速(P<0.01)。结论:SCIRI能导致脊髓电生理功能损害,应用REM-PCL可以通过激活Mu阿片受体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作用及对海马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模型,9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颅脑损伤组(TBI)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治疗组(HSYA),各组又分为创伤后15,30,60 min3个时间点,每组10只。应用转棒仪评价大鼠综合运动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p-ERK,p-JNK和p-p38表达。结果:创伤后15,30,60 min三个时间点TBI组综合运动能力均明显低于SHAM组(P<0.01,P<0.01,P<0.01),HSYA组与TBI组相比均显著回升(P<0.05,P<0.05, P<0.05)。与SHAM组相比,TBI组大鼠海马区p-ERK和p-JNK在创伤后15 min(P<0.01,P<0.05)和30 min(P<0.05,P<0.05)均明显升高,30 min后逐渐下降。与TBI组相比,HSYA显著下调TBI大鼠创伤后15 min、30 min p-ERK水平(P<0.05, P<0.05)和15 min p-JNK水平(P<0.05)。而p-p38表达在各组均没有明显变化。结论: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改善大鼠脑创伤后神经功能损伤,其机制与调节创伤性颅脑损伤后海马区ERK1/2和JNK信号活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