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低剂量区体积剂量学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放疗致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 induced lung injury,RILI)的关系。方法 收集103例NSCLC放疗患者,通过放疗计划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获得全肺、患侧肺、健侧肺的剂量体积参数和平均肺受照射剂量(MLD),采用单因素分析各剂量学参数与≥2级RILI发生的相关性,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剂量学参数对RILI的预测价值。结果 发生≥2级RILI 者27例,发生率为26.2%。≥2级RILI患者双肺V5、双肺MLD、患侧肺V5、患侧肺V10、健侧肺V5的相对肺体积均高于<2级RILI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双肺V5、双肺MLD、患侧肺V5、患侧肺V10、健侧肺V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4、0.673、0.690、0.693、0.737,当双肺V5≥52.22%、双肺MLD≥1 486.75 cGy、患侧肺V5≥62.03%、健侧肺V5≥43.60%、患侧肺V10≥55.67%均可导致肺癌患者≥2级RILI发生率升高(P<0.001)。 结论 临床制定NSCLC患者根治性放疗计划时,不仅要限定V20、V30、MLD,还应注意低剂量区体积V5对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后发生椎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7年8月在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就诊的148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椎动脉血管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以评估其狭窄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放射治疗后椎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结果 放疗后椎动脉狭窄发生率较放疗前高(47.3% vs 8.1%,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和椎动脉平均受照射剂量与椎动脉狭窄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椎动脉平均受照射剂量>60 Gy(OR=3.130,95%CI:1.417~6.914,P=0.005)、高脂血症(OR=2.549,95%CI:1.118~5.812,P=0.026)、高血压(OR=2.407,95%CI:1.130~5.127,P=0.023)、吸烟(OR=1.041,95%CI:1.006~1.077,P=0.022)是椎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椎动脉平均受照射剂量>60 Gy、高脂血症、高血压和吸烟是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后椎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三维适形放疗致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1~12月在本院行乳腺癌保乳术后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86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致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因素。结果 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为10.47% (9/86)。单因素分析显示,照射野、患侧肺平均照射剂量及患侧肺V5、V10、V15 、V20、V25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20是影响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 患侧肺V20是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三维适形放疗致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腋窝临床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超声特征,探索超声特征与腋窝淋巴结转移负荷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入组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中心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分析可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负荷的临床病理指标和超声指标。利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超声指标。结果 共纳入1 055例乳腺癌患者,其中低淋巴结负荷(1~2枚淋巴结转移)398例(37.7%),高淋巴结负荷(≥3枚淋巴结转移)657例(62.3%)。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55岁(OR=1.56,95%CI:1.20~2.02,P=0.001),超声肿瘤大小<20.0 mm(OR=1.54,95%CI:1.14~2.09,P=0.005)、超声淋巴结长径<20.0 mm(OR=2.03,95%CI:1.48~2.79,P<0.001)、超声淋巴结短径<8.6 mm(OR=1.41,95%CI:1.06~1.89,P=0.019)和超声可疑淋巴枚数1~2枚(OR=2.74,95%CI:1.63~4.61,P<0.001)与低淋巴结负荷独立相关。孕激素受体和淋巴结长径是DFS(HR=2.06,95%CI:1.21~3.50,P=0.008;HR=1.66,95%CI:1.15~2.40,P=0.007)和OS(HR=4.53,95%CI:2.18~9.59,P<0.001;HR=3.49,95%CI:1.96~6.20,P<0.001)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超声特征有助于预测腋窝临床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负荷及预后,指导后续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同步化疗治疗宫颈癌的过程中出现严重血液学毒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调强放疗同步化疗的宫颈癌患者资料,对同步放化疗期间可能与严重血液学毒性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严重血液学毒性的发生与治疗前肌酐水平、放疗前是否接受化疗及是否有骨髓抑制、骨盆骨髓平均剂量、V20、V40及V50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骨盆骨髓平均剂量(OR: 1.004, 95%CI: 1.002~1.007)、V40(<41% vs. ≥41%, OR: 0.040, 95%CI: 0.007~0.235)、V50 (<9% vs. ≥ 9%, OR: 0.040, 95%CI: 0.011~0.152)和治疗前肌酐水平(<65 μmol/L vs.≥65 μmol/L, OR: 0.116, 95%CI: 0.030~0.441)与3~4级血液学毒性相关。结论 治疗前肌酐<65 μmol/L、V40<41%和V50<9%是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3~4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降低的相关因素。骨盆骨髓平均剂量越高,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增高。治疗前评估肾功能水平,严格控制骨盆骨髓的放疗照射体积及剂量,能减少宫颈癌患者血液学毒性发生,是顺利完成调强放疗同步化疗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康复新液对恶性肿瘤放疗引起的放射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CNKI、WanFang Date、VIP等数据库,搜索康复新液防治恶性肿瘤放疗所致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对照试验,检索期限为建库至2018年12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6篇文献,合计样本量为482例,其中采用康复新液(试验组)237例,常规健康教育或综合西药疗法(对照组)24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Ⅰ级、Ⅲ级及以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1.36,95%CI:0.96~1.95,P=0.09;RR=0.22,95%CI:0.04~1.25,P=0.09);但试验组Ⅱ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3,95%CI:0.37~0.77,P=0.0006);试验组放射性食管炎毒性积分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31, 95%CI:-0.47~-0.16,P<0.0001)。结论 在恶性肿瘤放疗过程中,康复新液可有效降低Ⅱ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但对降低Ⅰ级和Ⅲ级及以上放射性食管损伤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评价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为乳腺癌的病因研究及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Web of Science、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等数据库中有关甲亢与乳腺癌的研究,检索日期为建库至2018年4月。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quality scale,NOS)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7项研究(病例对照研究10项、队列研究7项),共66 116例乳腺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病例对照研究中未校正OR合并结果显示,甲亢不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OR=1.25,95%CI:0.92~1.70,P=0.150);校正OR合并结果显示,甲亢可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OR=1.11,95%CI:1.03~1.19,P=0.004)。(2)队列研究中未校正OR和校正OR合并结果均显示,甲亢可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OR未校正=1.17,95%CI:1.07~1.27,P<0.001;OR校正=1.11,95%CI:1.07~1.15,P<0.001)。结论  甲亢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但不同地区人群甲亢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ALAT1的表达是否可以作为食管中段鳞癌患者根治术后的预后指标。方法 应用qRT-PCR法检测77例接受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食管中段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MALAT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食管癌组织中MALAT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01)。MALAT1的表达与患者T分期呈正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ALAT1高表达组患者的术后无疾病进展时间(DFS)和总生存时间(OS)显著缩短(P=0.04, P=0.038)。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MALAT1表达水平对DFS和OS的风险比(HR)为1.73(95%CI=0.92~3.23, P=0.09)和1.71(95%CI=0.93~3.12, P=0.08)。结论 MALAT1的表达水平可能是接受根治术治疗的食管中段鳞癌患者的一项预后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局部晚期食管鳞癌单纯手术与术后辅助放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 2008~2011年收治的术后经病理证实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214例,其中单纯手术93例(单纯手术组),术后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121例(术后放化疗组),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 单纯手术组和术后放化疗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5.37%和27.38%(P<0.0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6.23%和31.65%(P<0.05);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0%、55%、23%和98%、74%、52%(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1.7个月和64.6个月(P<0.05)。术后放化疗组不良反应以1~3级为主,3级主要为白细胞下降、放射性食管炎和咳嗽,晚期不良反应为放射性肺纤维化和吻合口狭窄。结论  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化疗安全、可行,能有效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后盆腔不同放疗方式及剂量对直肠癌患者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广东中山市人民医院肿瘤中心放疗三区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216例直肠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放疗方式不同分为3组,各72例,分别采用常规二维放疗 (2DRT)、三野三维适形照射(3D-CRT)[1]和调强放射(IMRT)治疗。比较3种放疗方式在直肠癌术后辅助治疗中对患者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明确骨髓抑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D-CRT组、3D-CRT组和IMRT组靶区平均剂量和剂量不均形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靶区适形指数高于2D-CRT组和3D-CRT组,3D-CRT组区适形指数高于2D-CRT组(P<0.05)。3组患者0~Ⅳ级骨髓抑制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MRT组Ⅱ~Ⅳ级骨髓抑制高于2D-CRT组和3D-CRT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疗方式、髂骨V30、髂骨V40等影响骨髓抑制(P<0.05),logistic分析显示,放疗方式和髂骨V30是Ⅱ~Ⅳ级骨髓抑制发生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MRT靶区适形度优于2D-CRT和3D-CRT,但其骨髓抑制严重程度高于其他两种放疗方式。IMRT和髂骨V30是直肠癌术后盆腔放疗Ⅱ~Ⅳ级骨髓抑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非限定骨髓剂量的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和限定骨髓剂量的调强放疗(bone marrow sparing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BMS-IMRT)在宫颈癌术后靶体积剂量覆盖及危及器官保护中的差异,探讨BMS-IMRT治疗计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3例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CT模拟定位,在医师工作站勾画临床靶体积(clinical target volum,CTV),CTV 均匀外扩1 cm 生成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PTV),勾画小肠、直肠、膀胱、骨髓等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利用Monaco 5.11计划系统设计IMRT和BMS-IMRT两种治疗计划,PTV 95%体积要求达到处方剂量50 Gy,比较靶区各项指标及OAR体积剂量参数。结果 BMS-IMRT计划的靶区剂量均匀性不如IMRT,靶区平均剂量提高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S-IMRT治疗计划的通过率下降,其中绝对剂量通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9.466±0.150)% vs (99.750±0.175)%,t=3.576,P=0.016]。BMS-IMRT治疗计划中骨髓的V10、V20、V30、V40分别比IMRT下降1.99%、10.30%、13.79%、2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计划小肠V45和V30、膀胱V40、直肠V40和V50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术后BMS-IMRT和IMRT计划剂量差别不明显,BSM-IMRT可降低骨髓剂量受照体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中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治疗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同步放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青岛市中心医院行同步放化疗的103例老年中晚期(ⅡB~ⅢB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高NLR组(NLR≥3.48)和低NLR组(NLR<3.48),比较两组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结果 高NLR组有效率明显低于低NLR组(57.69% vs 84.31%,χ2=8.840,P=0.004)。NLR与患者年龄、病灶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高NLR组中位OS低于低NLR组(24.0个月 vs 46.0个月,χ2=7.187,P=0.00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LR≥3.48是影响老年中晚期宫颈癌鳞状细胞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37,95%CI:1.086~3.456,P=0.025)。结论 老年中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治疗前NLR高同步放化疗疗效较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HBV基因型及亚型与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文献,收集2007年1月至2017年2月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国人群HBV基因型、亚型与肝癌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中国人群HBV基因型与肝癌相关性研究37篇,其中病例组4 109例,对照组15 319例;HBV基因亚型(C1、C2、 B2)与肝癌相关性研究8篇,其中病例组931例,对照组5 793例;纳入文献质量评分均≥7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携带HBV C基因型者罹患肝癌的风险较携带HBV B基因型高(OR=2.35,95%CI:1.93~2.87,P<0.001);携带HBV C基因型与A/D基因型者罹患肝癌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5,95%CI:0.20~7.82,P=0.81);携带HBV C1亚型、HBV C2亚型者罹患肝癌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5,95%CI:0.66~1.68,P=0.82),携带HBV C2亚型者罹患肝癌风险较HBV B2亚型者高(OR=1.77,95%CI:1.38~2.27,P<0.001)。结论 中国人群携带HBV C基因型者罹患肝癌风险较其他主要基因型高,携带HBV C1亚型和HBV C2亚型者罹患肝癌风险相当,但HBV C2亚型者罹患肝癌风险均较携带HBV B2亚型者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型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感染情况及其与p53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5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组织(鳞癌组)和24名健康者正常食管组织(对照组)中HPV l6/18 E6、E7基因的表达,并根据其判断HPV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鳞癌组HPV感染率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44.6% vs 12.5%,χ2=7.630,P=0.006;41.1% vs 4.2%,χ2=10.896,P<0.00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HPV 16/18感染与病理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且HPV16/18感染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565,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HPV感染阳性、p53表达阳性患者中位OS均小于HPV感染阴性、p53表达阴性者(21个月 vs 39个月,χ2=4.306,P=0.038;17个月 vs 41个月,χ2=5.868, P=0.015)。控制相关的潜在混杂因素后,Cox回归模型显示HPV感染(HR=1.834,95%CI:1.010~3.330,P=0.046)和p53阳性表达(HR=2.189,95%CI:1.182~4.054, P=0.013)均可增加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死亡风险。结论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HPV感染和p53阳性表达均较高,可能共同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并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的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2006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4例FL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X-Tile 3.6.1软件计算PLR的截断值,并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PLR组(<186.8,n=59)和高PLR组(≥186.8, n=15)。采用Cox回归分析PLR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中位随访42个月(范围:6~144个月),4年无疾病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42.0%,4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为54.7%。低PLR组的4年PFS较高PLR组长(51.3% vs 6.7%,χ2=25.320,P<0.001),4年OS亦较高PLR组长(65.7% vs 8.3%,χ2=29.414,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LR≥186.8是影响FL患者PFS(HR=3.949,95%CI:1.856~8.404,P<0.001)和OS(HR=4.795,95%CI:2.259~10.178,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低危FL患者中,低PLR组的中位PFS和中位OS均高于高PLR组(PFS:75.5个月 vs 19.0个月,χ2=14.798,P<0.001;OS:85.5个月 vs 28.0个月,χ2=13.271,P<0.001)。在中高危FL患者中,低PLR组的中位PFS和中位OS亦均高于高PLR组(PFS:32.0个月 vs 12.0个月,χ2=10.766,P=0.001;OS:51.0个月 vs 19.0个月,χ2=13.404,P<0.001)。结论 PLR与FL患者预后相关,LR高的FL患者的预后较差,可作为评估其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长春瑞滨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同步治疗老年食管癌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60例老年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简称RT组)30例和长春瑞滨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同步放疗组(简称CRT组)30例,CRT组放疗剂量每28~30次(50.4~54.0)Gy;RT组放疗剂量每35~37次(63.0~66.6)Gy。结果CRT组和RT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CRT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3.0月,RT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6.5月。CRT组和RT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33.33%和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CRT组和RT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CRT组较RT组有更好的有效率和长期生存率,且不良反应并未增加。对于老年食管癌患者,可采用长春瑞滨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同步放疗的治疗方法,以期获得更好的疗效及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系统评价含贝伐珠单抗不同联合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截至2017年7月31日有关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资料提取和评价质量,采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 分析。 结果 共纳入8项研究,2 64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Meta分析显示,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组(包括单药和联合化疗)前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优于无治疗组(HR=0.65,95% CI:0.53~0.78,P<0.001;HR=0.83,95% CI:0.71~0.98,P=0.020),但前者3~4级感觉神经障碍及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后者(P=0.001,0.008)。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组与持续治疗组对比,两者的PFS和OS相当(HR=1.05,95% CI:0.56~1.71,P=0.830;HR=1.11,95% CI:0.92~1.35,P=0.270),而后者3~4级感觉神经障碍、疲乏和手足综合征明显高于前者(P<0.001,0.020,0.040)。与单药贝伐珠单抗组比较,贝伐珠单抗抗抗联合厄洛替尼组能改善PFS和OS(HR=0.81,95% CI:0.67~0.96,P=0.020;HR=0.81,95% CI:0.67~0.99,P=0.040),但贝伐珠单联合厄洛替尼组3~4级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药贝伐珠单抗组(P<0.001)。结论 贝伐珠单抗单药、联合低毒化疗药物或厄洛替尼,均可改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PFS和OS,患者可耐受,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可作为晚期结直肠癌维持阶段的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