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晚期70岁以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评价中药干预70岁以上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复习210例70岁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病历资料,统计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评价中医药疗效。 结果 210例70岁以上晚期NSCLC的中位生存期为17.7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0.0%、42.2%、25.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否大于75岁)、吸烟指数、组织学类型、ECOG评分、既往是否接受手术治疗、是否放疗、全身系统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及中医综合治疗周期与生存期均显著相关(P<0.05)。而性别、临床分期、首诊中医证型(P>0.05)与生存期并无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P=0.041,95%CI:1.017~1.415)、ECOG评分(P=0.044,95% CI:1.007~1.664)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手术史(P=0.002,95%CI:0.348~0.796)、全身治疗(P=0.038,95%CI:0.638~0.987)、中医综合治疗(P=0.001,95%CI:0.609~0.885)是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吸烟、ECOG评分高的老年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手术治疗、系统全身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及中医综合治疗周期越长是70岁以上晚期NSCLC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长期中药辨证治疗能有效延长老年晚期NSCLC生存期。对于老年晚期肺癌无法耐受其他治疗的情况下,中医药治疗可作为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姑息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的预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姑息治疗晚期癌症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16d;经单因素筛选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后,乳酸脱氢酶〉500U/L、血清白蛋白〈30g/L、卡式评分〈30以及谵妄等是影响晚期癌症患者预后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姑息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的预后状况较差,与临床症状、卡式评分、乳酸脱氢酶及血清白蛋白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
中医辨证综合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综合治疗及其与化疗结合对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影响疗效预后因子的研究。方法:将120例Ⅲ、Ⅳ非小细胞肺癌患随机分为中医药综合治疗组,西医综合治疗组和中西医综合治疗组3组。中医药综合治疗组予以中医辨证(消积饮、抗肿瘤中药静脉制剂、辨证中药汤剂)、一秀治疗,对证治疗的综合治疗;西医综合治疗组予以化疗,安慰汤剂、一般治疗、对症治疗的综合治疗;中西医综合治疗组予以中医辨证,化疗、一般治疗、对症治疗的综合治疗。本研究通过卡卜兰-迈尔(Kaplan-Meier)法统计分析各组综合治疗的远期疗效。用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影响生存率23个预后因子,筛选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结果:中医组的中位生存期为9.3个月,西医组为8.7个月,两组间无显性差异(P>0.05),中西医组为11.8个月,较中医组及医组长,差异有显性(P<0.05)。中医组0.5,1年生存率分别为84.4%,18.1%;西医组为82.5%,20.6%;中西医组为92.5%,42.7%,中西医组与中医组、西医组间的生存曲线差异有显性(P<0.05),而中医组与西医组间的生存率曲线差异无显性(P>0.05),23个预后因子经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临床分期,淋巴结侵犯,并发症,中医证候分类,疗前Karnofsky评分,乳酸脱氢酶,癌胚抗原,治疗方法、生存质量总积分,治疗稳定,CD3+等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淋巴结侵犯,并发症,中医证候分类,乳酸脱氢酶,癌胚抗原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危害因子,疗前Karmofsky评分,治疗方式,生存质量总积分,治疗稳定,CD3+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保护因子。结论:中医药综合治疗与化疗配合应用(中西医综合治疗)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远期生成率,可作为不能手术切除的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最佳综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洪声  周阿高  叶为民  叶冬霞  陈中萍 《中国肿瘤》2008,17(12):1025-1026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对116例口腔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参照《中医证候规范》及《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分成气阴两虚型、气血亏虚型、睥虚痰湿型、气滞血瘀型、热毒壅阻型及其他证型。[结果]116例口腔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出现气阴两虚型占50.86%(59/116),同时兼有脾虚痰湿型占64.65%(75/116):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与临床各证型关系无显著性相关(P〉0.05);气阴两虚型患者病程为7.61±5.80个月,明显长于总病例数的平均病程7.56±5.95个月(P〈0.05)。[结论]口腔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型为主,脾虚痰湿型其次。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 探讨贫血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晚期NSCLC患者初诊时血红蛋白(HGB)水平,比较贫血组和非贫血组生存期的差异,分析NSCL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非贫血组的中位生存期较贫血组长,有统计学差异(14.7个月 vs 10.4个月,P<0.05)。经Cox多因素分析发现,贫血、临床分期Ⅳ期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贫血缩短NSCLC患者的生存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有效药物。方法选择病理诊断明确的Ⅲ~Ⅳ期胰腺癌患者,至少接受2周期以上吉西他滨、氟尿嘧啶及铂类化疗,电话回访生存期,分析不同药物治疗后生存期变化。结果 95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7.1月,1年生存率30.5%,2年生存率8.4%,3年生存率3.2%。Cox单因素生存模型分析显示,Ⅳ期患者较Ⅲ期患者生存期短(P=0.002,HR:2.09,95%CI:1.31~3.35),联合铂类化疗方案治疗患者较未联合患者生存期长(P=0.011,HR:0.56,95%CI:0.35~0.88),胰体尾癌较胰头颈部癌患者生存期有缩短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HR:1.53,95%CI:0.98~2.38)。Cox多因素生存模型分析显示,Ⅳ期患者较Ⅲ期患者死亡风险增加(P=0.026,HR:1.83,95%CI:1.08~3.10),联合铂类化疗能降低晚期胰腺癌死亡风险(P=0.026,HR:0.59,95%CI:0.38~0.94)。结论Ⅳ期胰腺癌患者较Ⅲ期患者预后差,联合铂类化疗可能延长晚期胰腺癌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中医药对三阴乳腺癌(TNBC)术后化疗或化放疗结束后给予中医巩固治疗是否能有效控制复发转移,延长无病生存期。方法:将72例三阴乳腺癌术后化疗或化放疗结束的患者分为2组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治疗组术后西医治疗后给予中医药治疗,至少1.5年。对照组术后西医治疗后不予特殊处理,临床观察。随访到复发转移。结果:Kaplan -Meier 生存曲线显示,治疗组的3年无病生存期(PFS)较对照组显示一定优势,有统计学差异(P <0.05)。症状有明显疗效(P <0.05)。结论:三阴乳腺癌术后给予“乳癌术后巩固方”辨证服用中药对患者的生存有益,改善中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需更多病例数进一步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 评价中医药辨证治疗对年龄≥65岁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以老年晚期胃癌病例总生存期(OS)为主要疗效观察指标,并预设分层,化疗亚组(中医药辨证治疗+化疗组、化疗组)和非化疗亚组(单纯中药组、最佳支持治疗组),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各组老年晚期胃癌生存期的因素,在基线均衡的条件下应用Kaplan-Meier法估算中位生存期,组间差异采用Log-rank 进行显著性检验。两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共有255例老年晚期胃癌病例纳入本项研究,全组分析:中药组中位OS较非中药组延长(14.60个月 vs 8.68个月,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腹膜转移(P=0.016)、放疗(P=0.031)、中医药辨证治疗(P<0.001)是老年晚期胃癌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化疗因素分层分析,化疗亚组中中医药辨证治疗+化疗组93例,化疗组81例,中医药辨证治疗+化疗组中位OS较化疗组延长(14.79个月vs 9.01个月,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转移部位数目(P=0.031)、中医药辨证治疗(P=0.001)是化疗亚组老年晚期胃癌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中医药辨证治疗+化疗组白细胞减少(P=0.006)、中性粒细胞减少(P=0.010)、血小板减少(P=0.030)、出血(P=0.021)、恶心呕吐(P=0.036)、发热(P=0.020)的发生率均低于化疗组。非化疗亚组中单纯中药组32例,最佳支持治疗组36例,单纯中药组中位OS较最佳支持治疗组延长(11.11个月 vs 6.05个月,P=0.003)。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中医药辨证治疗(P=0.003)是非化疗亚组老年晚期胃癌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放疗、腹膜转移、转移部位数目是影响老年晚期胃癌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中医药辨证治疗可延长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降低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较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等毒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160例乳腺癌术后血行转移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出现血行转移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追踪观察我院自1995年-2000年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5年的160例患者,并对肝郁气滞、脾虚痰湿、淤毒内阻和气血双亏四种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归纳统计分析。结果:淤毒内阻型乳腺癌5年发生血行转移率高达45.0%,而其他3型的转移率分别为15.0%、17.5%和22.5%,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总的5年发生血行转移率27.5%;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Her-2及雌激素受体情况与辨证分型未见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的辨证分型与血行转移密切相关,血行转移主要与淤毒内阻有关;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Her-2及雌激素受体情况与辨证分型无明显相关性。这一结论对于中医辨证分型来预测肿瘤的转移倾向及早期采用攻邪消癌、活血化淤的方法预防乳腺癌的转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李朝燕  徐燕  黄晨 《中国肿瘤》2021,30(10):794-802
摘 要:[目的]利用二代测序技术研究胃癌中医证型的基因突变特征,从肿瘤基因组层面初步探索胃癌中医证候的客观化指标,指导临床精准治疗。[方法]收集临床病理分期为Ⅰ~Ⅳ期且未经任何治疗的胃癌患者,根据2011年《胃癌中医诊疗方案》进行辨证分型,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含450个肿瘤相关突变基因)检测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和中医证型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而探究胃癌中医证型的基因突变特点。[结果]共有130例Ⅰ~Ⅳ期胃癌患者纳入本研究,辨证分型为脾气虚证、血虚证、热毒证等共8个单证。对中医单证和测序获得的363个突变基因进行分析,得到与各单证相关的高频和驱动基因,脾气虚证多见ARID1A、PIK3CA、APC基因突变;血虚证多见KMT2C基因突变;热毒证多见TGFBR2、HNF1A、ERBB3、KMT2D基因突变。130例患者中共有92例携带与单证证型相关的突变基因,采用无监督层次聚类分析得到脾虚热毒证这一特征证型,该复合证型多有Hippo、TGF-β等信号通路的激活,表现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和高肿瘤突变负荷(TMB)的特点。[结论]不同单证的胃癌患者具有不同的基因突变特征,脾气虚证多有PIK3CA、ARID1A、APC基因突变;新发胃癌患者多为虚实夹杂的复合证型,辨证为脾虚热毒证的胃癌患者可能是免疫治疗的适宜人群。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 中医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是否有效在中医肿瘤界已基本达到共识.本研究拟评价以中医药作为局部晚期和转移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巩固性治疗之可行性.方法 16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被分成两组(开放性非随机性对照研究),观察组81例,在完成常规治疗后应用中医药作为巩固性治疗;对照组81例,不用中医药作为巩固性治疗.中医药治疗主要根据辨证论治,观察组病例分为肺脾气虚型、肺热痰阻型、肺胃阴虚型和气滞血瘀型4种类型.结果 观察组的1、2、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70.3%、37.0%、20.9%及8.6%,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对照组的1、2、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61.7%、20.9%、8.6%及3.7%,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的2及3年生存率明显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期比对照组延长了6个月.结论 以中医药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巩固性治疗可能与患者2及3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的改善密切相关,但未能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患者血清miR-29、miR-34a表达水平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06月至2015年06月本院收治的127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直肠癌组),并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湿热内蕴型21例、气滞血瘀型40例、脾肾阳虚型29例、气血两虚型18例、肝肾阴虚型19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127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血清miR-29、miR-34a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miR-29与miR-34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结直肠癌组患者血清miR-29、miR-34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低分化、浸润程度T3-T4、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患者血清miR-29、miR-34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高中分化、浸润程度T1-T2、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患者(P<0.05)。结直肠癌患者血清miR-29与miR-34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29,P=0.000)。低分化、浸润程度T3-T4、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低miR-29水平、低miR-34a水平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脾肾阳虚型、气滞血瘀型、湿热内蕴型预后不良患者比例依次明显增加(P<0.05)。肝肾阴虚型、气血两虚型、脾肾阳虚型、气滞血瘀型、湿热内蕴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miR-34a表达水平依次显著降低(P<0.05),miR-29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miR-29、miR-34a低表达,与肿瘤分期升高、分化程度降低、浸润程度增加、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不良预后等密切相关,且miR-34a对结直肠癌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分型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子坤  韩冉 《现代肿瘤医学》2020,(14):2422-2426
目的:探讨老年中晚期肺癌患者舌苔脱落细胞形态学变化规律和证型的相关性,为患者的诊治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2月-2019年2月间收治的老年肺癌患者110例作为实验对象,依据TNM分期标准进行分组,比较各个分期患者证型分布情况;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检者舌苔脱落细胞形态学指标差异。结果:老年中晚期肺癌不同证型舌象存在较大差异;TNM-Ⅱ期患者气虚痰湿证占比最高,Ⅲ期患者以阴虚热毒证占比最高;Ⅳ期以气阴两虚证为主,不同分期患者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中晚期肺癌舌苔脱落细胞形态学和中医证型密切相关,中层细胞、表层细胞MI改变最明显的均为气血淤滞证;MV改变最为显著的为气血淤滞证。紫暗色表层细胞MI、MV均显著低于其他舌质类型(P<0.05),绛红舌组表层MI水平低于淡胖舌和淡红舌组(P<0.05)。结论:老年中晚期肺癌患者舌苔脱落细胞形态学指标与中医证型有密切相关性,能为舌诊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局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确诊的50例局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神经内分泌细胞的标记物嗜铬粒蛋白 A(CgA)和突触素(Syn)及标志增殖细胞活性的Ki-67指数等免疫组织化学法指标,根据患者舌苔脉象,结合局部和全身症状进行临床中医辨证分型分析。  结果  局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表达情况中,Ki-67指数增高为最常见情况(P<0.05)。50例患者中,湿热蕴结证及肝肾阴虚证为最常见证型(P<0.05)。湿热蕴结证与Ki-67指数增高、CgA阳性具有相关性,瘀毒内结证与Ki-67指数增高、Syn阳性亦具有相关性,提示两证型预后较差(均P<0.05)。  结论  辨证为湿热蕴结证和瘀毒内结证的局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多存在神经内分泌分化倾向,且细胞增殖活性较高,肿瘤恶性程度增加,增殖迅速,更易进展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从而耐受内分泌治疗。在西医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应尽早结合中医辨证情况,充分发挥中医药辨证论治的优势,尽可能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5.
李杰  林洪生  刘瑞  张玉人  侯炜 《肿瘤》2012,32(3):203-207
目的:观察Ⅲ/Ⅳ期胃癌患者接受中医药序贯治疗或中医药巩固治疗的不同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对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2010年1月1日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88例Ⅲ/Ⅳ期胃癌患者,分为中医药序贯治疗组(38例)和中医药巩固治疗组(50例).电话随访患者生存情况,分析2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OS和MST.结果:88例患者的中位OS为16.0个月,中医药序贯治疗组中位OS为33.0个月,较中医药巩固治疗组的20.0个月明显延长(P=0.047).服用中药汤剂患者的中位OS较未服用中药汤剂患者明显延长(分别为23.8和15.6个月,P=0.012).Borrmann Ⅲ与BorrmannⅣ患者的中位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6.8和11.3个月,P=0.029).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序贯治疗组化疗或临床Ⅳ期患者的MST均较中医药巩固治疗组明显延长(P<0.05);而2组单—证型、复合证型和服用汤剂患者之间的M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延长iⅢ/Ⅳ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中医药序贯治疗与中医药巩固治疗相比,在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探讨中西医结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自1992年5月至1996年8月在该科住院的106例晚期非细胞肺癌随机分为两组:A组52例中药加化疗,B组54例单用化疗,两组化疗方案大致相同。A组所用中药遵循辨证论治分为肺脾气虚、肺热痰湿、肺胃阴虚和气滞血淤型。结果:A组和B组根据WHO标准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2.6%和40.7%(P>0.05);1年存活率分别为69.2%和61.1%(P>0.05);2年存活率分别为44.6%和16.6%(P<0.0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个月和9个月。结论:A组中位生存期的延长和2年生存率的明显提高可能与中药的治疗作用密切相关,但中药与化疗结合尚未能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总结吸烟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68例吸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年龄构成、性别比例、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治疗方法及中医分型等临床指标,分析各指标对生存的影响.结果 368例吸烟肺癌患者中,50~69岁为69.84%;男女比例为7.98∶1;鳞癌比例高达52.45%;小细胞肺癌广泛期患者达75.38%;非小细胞肺癌Ⅲ、Ⅳ期患者达82.77%;非手术者达76.36%;中西医结合治疗者占41.04%;气阴两虚型及热毒炽盛型较多见,分别为36.96%、29.28%.性别、组织学分型、中医分型对生存预后影响不明显,而年龄(F=10.356,P=0.000)、临床分期(F=11.289,P=0.000)、治疗方法(t=2.624,P=0.021)、吸烟指数(F=3.681,P=0.021)对生存预后有影响.结论 368例吸烟肺癌患者发病多集中在50 ~69岁,男性、鳞癌为多,就诊时多为中晚期,非手术治疗为主,且年龄、临床分期、治疗方法与吸烟指数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对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高危人群的疗效,评价中医辨证治疗对乳腺癌高危患者生存率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将接受规范化中医辨证治疗作为暴露因素,以ⅡA~ⅢC期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受试者分为中西医结合队列(中药+内分泌治疗)、中医队列(中医治疗)、西医队列(内分泌治疗)和观察队列,比较4队列累计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情况。结果 中西医结合队列、中医队列、西医队列1、2、3年累计无病生存率均高于观察队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队列的累计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随访结束,354例受试者中共有65例乳腺癌术后高危患者发生复发转移、8例死亡,中西医结合队列、中医队列、西医队列、观察队列复发转移患者的中位DFS分别为17.00个月(95%CI:13.97~25.41个月)、16.87个月(95%CI:9.8~40.8个月)、13.93个月(95%CI:10.9~25.61个月)、12.61个月(95%CI:10.41~14.45个月),4队列复发转移患者的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队列中ⅢB~ⅢC期患者的累计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西医结合队列、中医队列、西医队列患者的累计无病生存率均高于观察队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队列各肿瘤分期患者累计总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可提高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术后高危患者的累计无病生存率,尤其是肿瘤分期为ⅢB~ⅢC期的高危患者。无论接受何种治疗方法,尚不能在短期内明显延长乳腺癌高危患者的DFS和O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癌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证型变化,发现其内在规律,提高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行血管介入栓塞治疗的肝癌患者180例.制定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辨证分型回顾性病历调查表,采用多元数据分析方法对症状和体征数据进行样本聚类分析,归纳纳入研究对象的中医证候.结果 血管介入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后肝郁脾虚证显著减少,湿热蕴结证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不同介入治疗方法结果分析显示:化疗栓塞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后肝郁脾虚证显著减少,湿热蕴结证和脾虚湿困夹瘀证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联合介入栓塞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联合化疗栓塞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气滞血瘀证显著减少,脾虚湿困夹瘀证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介入治疗中患者的中医证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对中晚期肝癌进行辨证和辨病相结合,把握住“瘀、毒、虚”互结的病机特点,肝脾同治,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加顺铂方案(GP 方案)治疗气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2例中医辨证为气虚型的晚期 NSCLC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和对照组(96例)。治疗组选用参附注射液联合 GP 方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 GP 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毒副反应、近期疗效、生存期。结果:化疗结束后,治疗组体力状态评分(P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1.25%、15.6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血液学毒性及非血液学毒性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20.45%、11.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57.95%、4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中位 PFS 和 OS 分别为4.6个月、7.9个月,对照组中位 PFS和 OS 为4.1个月、7.0个月,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 GP 方案治疗气虚型晚期 NSCLC 患者,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中医症状,减轻化疗引起的毒副反应,提高疾病控制率,但不能提高 GP 方案治疗晚期 NSCLC 患者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