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护理专业三大教学环节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临床护理课堂、见习教学、毕业实习教学中加强人际沟通能力培养,以期提高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方法:采用模拟、模仿、综合应用的方式用在课堂、见习、实习环节对72名护理本科女生进行沟通能力培训,并用沟通能力测量表进行调查并自制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培训前、后护理本科女生沟通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2,P=0.00),护生在见习前、后和实习后与患者沟通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092,P=0.00)。结论:通过在课堂、见习教学、毕业实习教学中加强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有利于提高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2.
临床实习阶段高职护生的心理卫生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实习高职护生的心理卫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临床实习的高职护生,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资料用SPSS10.0统计分析。结果实习高职护生SCL-90因子得分高于常模;16.92%的护生有轻度的心理问题,2.31%的护生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实习中带教老师的教育方式、人际关系以及本人的实习态度对其心理卫生状况有一定影响。结论临床实习高职护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卫生问题,实习管理工作者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改进实习护生的培训与实习管理,降低实习护生锐器伤的发生率。方法以我校2008级实习护生(A组,n=219)和2009级实习护生(B组,n=202)为研究对象,A组按常规模式进行岗前培训及实习管理,B组应用FMEA进行前瞻性分析、评估,明确锐器伤的高危因素,计算危机值,制定相应防范优先行动计划和改进措施并用于岗前培训及实习管理。比较两组实习护生锐器伤的发生率。结果A、B两组实习护生锐器伤的发生率分别为83.11%和3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FMEA可尽早发现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因素,及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有效地降低实习护生锐器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培养模式对高职高专护生多方面能力的影响,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以2009年4月-2011年4月在本院实习的采用两种不同培养模式的护生120名为研究对象,在临床实习后期,对他们的专业能力(包括技术操作能力、护理评估能力)、方法能力(包括评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包括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进行考核比较。结果技术操作能力得分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评估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5项得分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五年一贯制”护生在护理评估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待于加强。相关院校应找准护生知识、能力、素养的定位,进一步改进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实习后期护生的焦虑、抑郁状况,其产生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方式,为有针对性开展对实习护生的实习管理和心理疏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问卷调查法对266名实习后期护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习后期护生焦虑情绪检出率47.37%;抑郁情绪检出率43.99%;不同民族(汉族和少数民族)、是否恋爱、是否单亲家庭是导致实习后期护生焦虑、抑郁情绪产生的最主要因素;积极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呈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焦虑呈正相关。结论:焦虑、抑郁情绪在实习后期护生中普遍存在,已经影响其正常的实习和生活,在实习护生中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作为学校对实习生进行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6.
席明霞  冯雁  汤慧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0):100-102
目的分析实习护生的心理状况与需求,为制订临床教学对策、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袁对263名大专以上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习初期39.9%的护生感到兴奋。34.6%的护生感到紧张恐惧,20.2%的护生感到无所适从,自信者仅占5.3%;实习中期操作时希望教师手把手教的护生由初期的71.9%下降到16-3%,希望教师放手不放眼的护生由初期的21.7%上升到中、末期的55.9%和46.8%;实习末期22.4%的护生开始希望尽快结束实习,25.5%的护生专业思想淡薄。结论实习初期护生的心理状态以兴奋、紧张、恐惧为主;实习中期护生的独立操作欲望增强,主要表现为自满心理;实习末期由于想尽快结束实习,护生出现松懈心理。临床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实习阶段护生出现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专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影响因素,以期更好地促进学校的教学、做好护生实习安排工作并提高护生的实习效果。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随机抽取某高校2004级100名刚结束实习的大专护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64%的护生对实习医院满意,68%的护生认为实习条件好,64%的护生认为实习医院对实习生管理好,68%的护生对带教教师满意,90.6%的护生认为实习对自己的帮助很大,43%的护生认为学习态度对实习效果的影响最大。结论学校要安排实习条件较好的三甲医院作为实习医院,要加强实习管理,改进学校教学方法使之更贴近临床,加强护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护生人文知识的学习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护生实习前心理减压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护生实习前心理减压效果,评价护生实习前实施心理减压的必要性。方法:对我院2004级318名护生实习前2个月实施心理减压措施,在心理减压前、后进行护生心理状态问卷调查,比较减压前、后护生心理状况变化情况。结果:58.8%护生实习前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压力,独生子女护生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实施心理减压措施后具有心理压力的护生降至18.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5)。结论:护生实习前实施心理减压措施效果明显,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9.
不同层次护生临床实习前心理状况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减轻临床实习前护生的心理压力。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即将实习的153名中专护生和84名高职大专护生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 中专护生的心理压力高于大专护生(P〈0.05),不同层次护生对临床实习存在不同的心理焦虑。对策全面提高整体素质;做好实习前的培训和动员;增加临床见习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锐器损伤的现状,为开展锐器伤防范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及采取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法调查100名实习护生锐器伤的发生率。结果100%实习护生发生过锐器伤,其中锐器伤以针刺伤占首位(58.67%);发生锐器伤的相关操作主要为开安瓿(35.56%)、处理废物(30.22%);发生锐器伤场所主要在治疗室(56.89%);锐器伤的发生率与实习时间成正比、与实习护生的学历无关,并且锐器伤后处理方法不规范。结论实习护生缺乏锐器伤的防护意识,要加强锐器伤防护知识的培训,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增强防护意识,同时要加大职业防护的管理.以减少锐器伤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护生实习前主要压力源,探讨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对96名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某校2010级中专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专护生的整体压力水平处于比较严重的压力中,男生较女生的压力水平低(P〈0.05);中专护生实习前最大的压力源是对自身能力的担忧(52.1%),其余依次为:人际关系(45.8%)、实习住宿问题(37.5%)、各种考试(37.5%)、继续深造(31.3%)等。结论学校应加强实习前培训及住宿管理,采用操作技能集中培训、人际沟通案例教学、心理支持与辅导、与实习医院协商解决住宿问题等多种方式,帮助护生有效缓解和应对压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中医医院实习护生转型冲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中医医院实习的护生进行调查,并分析实习护生转型冲击的影响因素。结果 性别、年龄是实习护生转型冲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中医医院实习护生转型冲击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护理教育者应多关注实习护生身心状况,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帮助其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上海某三甲医院实习护生的病人安全文化认知现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医院病人安全文化调查表(HSOPSC)对118名本院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118名实习护生参加,总体积极反应率为68.21%,达到优势领域的维度为:管理者在促进病人安全的志愿与行动(90.11%)、组织学习与持续改进(87.01%)、科室内团队合作(86.44%)、医院管理支持(76.27%);处于劣势领域的维度为: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31.07%)。单因素分析发现学生的实习时长、是否存在护理差错和是否参加过病人安全文化相关培训是影响实习护生积极反应率的重要影响因素(P <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是否参加过病人安全文化相关培训是影响实习护生积极反应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结论实习护生的病人安全文化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应对差错的非惩罚性反应引起重视。实习护生对病人安全文化水平认知受到多种原因影响。护理教育者应加强非惩罚性护理安全文化建设,优化病人安全文化课程设置,并加强相关培训。  相似文献   

14.
朱英  潘静  王振丽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1):108-110
目的了解我校护生临床实习期间锐器伤发生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2008~2010年我校临床实习的900名护生进行锐器伤情况的回顾性调查。结果52.64%的护生在实习中发生过锐器伤,其中65.03%发生于白班;发生锐器伤时85.75%的护生未戴手套;易发生环节有分离针头或输液器(13.14%),整理用物(19.60%),为病人注射或建立静脉通道(16.04%),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13.81%),拔针(11.58%)。结论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率高,不规范操作是导致锐器伤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加强实习护生安全操作技能训练,让其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焦虑对护生临床实习成绩的影响,为做好实习护生焦虑的干预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两组护生,实验组护生实习前给予专业思想、择业就业教育干预,实习前教学与操作干预,人际沟通干预等措施,用IAS(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交往焦虑量表)对两组护生干预前后进行焦虑程度的测量对比,并对两组学生实习初期和实习末期成绩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程度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实验组护生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实习初成绩干预组高于未干预组(P=0.025),实习末期成绩两组无明显差异(P=0.550)。结论:针对实习护生焦虑给予适当的情感支持和干预,引导学生采用积极、有效的方式应对实习中的压力,缓解焦虑与担心,有利于提高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护生在实习后期对沟通能力自评情况,以提出对策。方法:对108名护生进行沟通能力的问卷调查。结果:护生沟通能力总得分为59.68(79.6%)分,本科护生、专科护生、中专护生三组间沟通能力自评,P〈0.05,沟通能力评价专科生优于本科生,本科生优于中专生。结论:护生实习后期沟通能力不容乐观,应通过学校、医院、护生三方面进行针对性培训,以提高护生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7.
57名男性护理本科生择业意向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调查男性护理本科(以下简称男护生)毕业生择业意向。为目前的护理专业教育措施和男护生择业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毕业意向调查问卷,对在2所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57名男护生在同一时间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男护生对护理专业发展前途和护士地位持肯定态度者较少。17.5%的男护生表示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22.9%表示可能会,59.6%表示毕业后不会从事护理工作。结论 影响男护生择业的主要因素为社会偏见、社会地位较低、难发挥才能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提高临床带教水平,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方法 分析新形势下影响护生实习的原因,积极采取对策。结果 在临床工作中影响护生实习的原因有护生、带教老师和管理三方面因素。结论 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实习生活,使护生在临床实习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并积极改进,这样才能保证护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提高实习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生临床技能考试怯场心理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以提高护生临床技能考试的应对能力。方法采用座谈及问卷调查法。结果235名护生中有211名出现怯场心理,占89.79%,主要原因有:(1)担心成绩不理想影响就业,占61.61%;(2)担心考试不及格影响毕业,占45.97%;(3)担心操作错误被教师责备,占39.81%;(4)缺乏自信,害怕自己出错,占37.91%;(5)受平时操作影响,占26.07%。结论临床带教教师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护生建立融洽关系,加强护生心理素质训练,加强考前教育,可减轻护生临床考试怯场心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与了解本科护生临床适应情况及影响适应的因素,应用Roy适应模式,以期能得出针对本科护生自身特点的对策,来提高其在临床实习中的适应能力。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系2003、2004级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促进护生临床实习的适应应是多方面的,包括护生自己、学校及实习医院等各方面。结论护生总体的临床实习适应平均分为49.59&#177;7.97,而所有的护生都存在着各种不适应的反应。男女护生适应情况及影响适应的因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