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小儿荨麻疹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22年7月 收治的80例荨麻疹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 地氯雷他定糖浆,观察组予以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炎性因子及 IgE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瘙痒程 度、风团数目、皮肤划痕征和风团大小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FN-γ、IL-4和IgE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小儿荨麻疹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降低炎性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分析应用金蝉止痒胶囊联合西替利嗪治疗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上海市黄浦区五 里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80例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单一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应用金蝉止痒胶囊联合西替利嗪 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复发率及中医症候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 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荨麻疹复发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红斑、皮肤灼热、皮肤瘙痒等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荨麻疹疾病中,金蝉止痒胶囊联合西替利嗪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复 发率,较单一药物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西替利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 选取汉川市中医医院皮肤科 门诊2022年8月-2023年3月收治的8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 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西替利嗪治疗,研究组予以西替利嗪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比较两组症状 积分、IgE水平、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风团数量、瘙痒程度和风团持续时 间、每天发作次数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后IgE水平、嗜酸性粒细 胞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0.05)。结论 西替利嗪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可有效改善各项临床症状,减轻机体内炎 症反应,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消痤方加减口服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中重度寻常性痤疮的效果。方法 选取黄骅市 人民医院皮肤科2020年8月-2022年7月收治的80例中重度寻常性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 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予以红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予以消痤方加减口服+ 红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皮损评分、疼痛状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 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皮损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 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略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痤方加减口服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中重度寻常性痤疮效果较 佳,有利于促进皮损恢复,减少疼痛,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消风散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小儿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小儿慢性荨麻疹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仅采用地氯雷他定治疗,而治疗组应用消风散与地氯雷他定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及复发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风散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小儿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消风散加减、西替利嗪内服联合血液灌流对血液透析皮肤瘙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南京中医药大学沭阳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血液透析皮肤瘙痒患者16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54例。所有患者给予血液透析,A组给予血液灌流治疗,B组给予消风散加减、西替利嗪内服治疗,C组给予消风散加减、西替利嗪内服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疗程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及改良Duo氏瘙痒评分(Duo's pruritus score,Duo's VAG)评估患者瘙痒程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瘙痒程度、睡眠质量、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血钙(Ca)、血磷(P)等指标变化。结果三组治疗前VAS评分、Duo's VAG评分、PSQI评分、Scr、BUN、β2-MG、CRP、PTH、Ca及P等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VAS评分、Duo's VAG评分、PSQI评分、β2-MG、CRP、PTH、P水平均降低(P<0.05),Scr、BUN、Ca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C组治疗后VAS评分、Duo's VAG评分、PSQI评分、β2-MG、CRP、PTH、P均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总有效率90.74%高于A组(74.07%)和B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风散加减、西替利嗪联合血液灌流可有效改善血液透析皮肤瘙痒患者瘙痒症状,提高睡眠质量,降低血清PTH、β2-MG、CRP、P等指标水平,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养血祛风汤在血虚风热型慢性荨麻疹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中心2018年 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70例血虚风热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 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奥洛他定片治疗,研究组则联合口服养血祛风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 果、主要症状与荨麻疹活动性评分变化及免疫因子水平变化,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治 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风团数目、瘙痒 程度、水肿程度及皮肤划痕症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U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 IL-4、LT及IgE水平低于治疗前,IFN-γ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各免疫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研究组复发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养血祛风汤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调节各免疫因子水平,疗效确切,且复发率低,对 促进血虚风热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病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的 探讨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用皮敏消胶囊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 取公安县中医医院皮肤科2018年8月-2022年7月收治的1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 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观察组采用皮敏消胶囊联 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积分、皮损严重程度、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红斑瘙痒、烦躁乏力、舌红苔白评分及PA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 组治疗后IL-10、IL-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 18.00%(P<0.05)。结论 皮敏消胶囊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效果良好,不仅能够有效 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其皮损严重程度,还能有效抑制炎性因子水平,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9.
分析祛风止痒口服液联合依巴斯汀对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榆林市榆阳区古 塔镇中心卫生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7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组38例。对照组采取依巴斯汀单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祛风止痒口服液治疗,比较两 组中医证状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口干口渴、心烦易怒、大便干燥、手足心热和小便 短赤评分及总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情绪、机体状态、生活状 态、外出社交、自信心、工作学习、锻炼、家庭生活、人际关系和容貌焦虑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 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祛风止痒口服液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 临床症状,提升其生活质量,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消风散加减联合LED红光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医院收治的136例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行LED红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消风散加减方进行治疗,1周为1个疗程,两组连续治疗5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评估并比较治疗前后皮肤功能,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IL-4、INF-γ及IgE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6%、69.12%,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丘疹、肿胀、红斑、干燥、灼热、瘙痒等自觉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皮损处表皮含水量、油脂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皮损处经皮水分丢失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中IL-4、INF-γ及Ig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2.94%vs 1.47%,P0.05)。结论:消风散加减联合LED红光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可显著缓解患者自觉症状,改善皮损部皮肤状况,调控炎性因子水平,提升治疗效果,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逍遥散加减配合七白散治疗女性肝郁气滞型黄褐斑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 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郁气滞型黄褐斑女性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组30例。对照组实施逍遥散加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七白散治疗。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积分、皮 损面积、色斑颜色,血清MDA、LPO、SOD水平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 分、皮损面积、色斑颜色各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治疗后血清MDA、LPO水平低于治疗前,血清SOD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MDA、LPO水平低于 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逍遥散加减配合七白散治疗女性肝郁气滞型黄褐斑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 改善患者皮损面积、色斑颜色,调节血清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联合珍珠美白散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4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黄褐斑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4)。观察组采用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联合珍珠美白散治疗,对照组采用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皮损总积分、积分下降指数、不良反应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86 vs 66.67)%(P<0.05);观察组皮损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27±0.26 vs 2.87±0.38)分,且积分下降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0.66±0.07 vs 0.52±0.0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57 vs 53.70)%(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9 vs 18.52)%(P<0.05)。结论: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联合珍珠美白散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理想,有效改善皮损状况,且对降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黄巾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8):172-175
目的 探讨全面护理干预在小儿荨麻疹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1年9月-2023年3月收治的38例荨麻疹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瘙痒与红肿消失时间、护 理满意度及复发情况。 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瘙痒、红肿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 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5.26%,低于对照组 的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全面护理干预在小儿荨麻疹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改善 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康复,减少复发,同时可进一步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毫火针联合中药药膜外敷治疗轻中度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门诊确诊为轻中度痤疮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使用毫火针配合中药药膜外敷治疗(每周2次,8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50例,仅采用毫火针治疗(每周2次,8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治愈6例,显效19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94.0%;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2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8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DLQI积分为2.52±0.81,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DLQI积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1例,发生率为2%;对照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联合中药药膜外敷治疗轻中度痤疮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紫草油纱条联合美洲大蠊粉对低位肛周脓肿术后切口愈合的作用。方法:将116例低位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均采用相同的术后抗感染及支持治疗。观察组采用美洲大蠊粉联合紫草油纱条换药,对照组单纯采用紫草油纱条换药。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术后第1、6、11、16 d创面疼痛VAS评分、分泌物评分、肉芽生长评分、并发肛周湿疹例数、创面愈合时间及创面愈合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1、6、11、16 d疼痛VAS评分分别为6.49±0.55、4.98±0.26、2.59±0.34、1.06±0.23,对照组为6.53±0.36、5.96±0.42、4.66±0.40、3.19±0.31,观察组治疗后6、11、16 d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6、11、16 d创面分泌物评分分别为2.43±0.36、1.89±0.41、1.64±0.26、1.45±0.23,对照组为2.13±0.53、1.66±0.29、1.52±0.49、1.36±0.19,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11、16 d创面分泌物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6、11、16 d肉芽生长积分分别为2.51±0.53、1.59±0.49、1.01±0.39、0.71±0.28,对照组为1.61±0.64、1.03±0.36、0.86±0.26、0.42±0.21,观察组术后第11、16 d肉芽生长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11、16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9.35±2.12、46.53±3.18、93.62±4.96,对照组为21.51±1.83、33.19±2.24、76.25±4.03,观察组术后6、11、16 d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肛周湿疹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草油纱条联合美洲大蠊粉换药,可显著减轻低位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疼痛,减少分泌物渗出,促进肉芽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健脾祛风止痒汤治疗脾虚湿蕴型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22年 10月我院收治的72例脾虚湿蕴型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 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健脾祛风止痒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 疗效、临床症状评分、复发率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各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祛风止痒汤治疗脾 虚湿蕴型荨麻疹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