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注射剂的临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随机抽取使用PPIs注射剂的住院患者病例200例,从适应证、用量、疗程、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分析用药的合理性。结果PPIs注射剂临床使用较为合理,但部分病例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不合格率为25.5%。结论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床使用时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合理选择用法用量,避免不合理用药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医院围手术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用药现状,分析质子泵抑制剂预防应激性黏膜病变的合理性.方法 依据药品说明书及国内外预防应激性黏膜病变(SRMD)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循证指南,调出2013年8-10月份的11-20日6个科室所有围手术期的出院病例474份,进行用药合理性回顾性调查.结果 474例患者中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304例,使用率64.14%.不合理用药病例301例,占99.01%,以无指征用药情况居多,占74.75%,其次是用法用量不合理,占21.26%.结论 我院PPI不合理使用情况普遍,应加强PPI使用管理和干预力度,制订标准,改善PPI不合理使用现状,合理、规范使用PPI.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制定质子泵抑制剂用药评价标准,组织抽查小组,现场抽查病例.对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等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共抽查6个重点病房91份病例,涉及奥美拉唑钠针(洛赛克针、奥克针)、泮托拉唑针(泮立苏针、韦迪针),存在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不合理用药的病例21例,合格率为76.92%。外科病房不合理使用情况较内科病房严重。多数不合理为使用无明确指征,部分存在使用疗程偏长现象。结论:住院患者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医院应制定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使用规范.临床使用中应严格把握用药指征,避免过度使用。  相似文献   

4.
中药注射剂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莉 《中国药业》2010,19(4):40-41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情况,促进其合理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病历250份,对照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250份病历中,不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有57份(占22.80%),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超适应证使用(占40.35%)、超剂量或超浓度使用(36.84%)、溶剂选择不当(17.54%)、超疗程使用(5.26%)等。其中发生不良反应15例,不合理用药病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显著高于合理用药病例(P〈0.05)。结论应进一步重视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严格掌握适应证、剂量和疗程,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某院急诊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检索某院HIS,获取2015年7月份使用过注射用PPIs的急诊患者处方,依据SAHP(美国医院药师协会)指南及药品说明书对其临床应用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在1 754份处方中,统计结果显示某院急诊使用PPIs注射剂的临床诊断不符合使用指征占比24.7%,用法用量不合理的处方占比7.5%,联合用药不合理占比为1.7%,老年患者使用潘妥洛克日剂量超40 mg一项为5.4%,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合理性有待进一步讨论研究。结论:某院急诊科使用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存在不合理现象。为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及降低用药风险,临床医生应规范诊疗行为,做到诊断与用药相适应,杜绝无正当理由超适应证用药;可通过处方点评或信息系统引导用药等干预措施来改善目前的用药现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2012年住院质子泵抑制剂的整体使用情况,评价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合理性。方法:①通过收集我院2012年住院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药名、规格、剂型、用量、销售金额等信息,分析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情况。②以我院2012年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进行抽查,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我院2012年质子泵抑制剂的住院销售总金额为648.01万元,用药频度第一的是泮托拉唑注射液。抽查的326份病历中,质子泵抑制剂合理使用率为43.25%(141/326),不合理使用以选药不合理为主。结论:我院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应用广泛,合理用药水平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7.
邓芳  雷远正  穆瑶  陈欢 《中国药业》2023,(11):115-118
目的 调查某院骨科围术期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预防应激性溃疡的用药情况,分析其合理性。方法 抽取某院骨科2022年1月至6月收治的所有住院手术患者的出院病历,统计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特征、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情况等,以《应激性溃疡防治专家建议(2015版)》《湖南省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试行)》《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年版)》及药品说明书等为依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1 122例病例,其中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有433例(38.59%),且均选择了PPIs注射剂,奥美拉唑使用频率最高(136.95%)。不合理用药中,无指征用药62例(14.32%),给药途径不适宜187例(43.19%),给药时机不合理311例(71.82%),给药频次错误19例(4.39%),用药疗程≥3 d 158例(36.49%)。结论 该院骨科围术期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预防应激性溃疡时,在适应证、给药途径、给药时机、用药疗程等方面的不合理用药问题较突出,需进一步规范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提高其预防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方哲  王争鸣 《现代医药卫生》2013,(23):3569-3570
目的分析医院内科病区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情况,促进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的合理应用。方法建立质子泵抑制剂用药评价标准,以杭,J,Tt市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3个内科病区2013年6月377例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的合理性。结果377例患者中,使用质子泵抑制剂162例,不舍理用药133例,占总病例数35-3%。用药不合理主要为无指征用药,使用疗程偏长现象亦较普遍。结论该院内科病区存在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不合理使用情况,医院应建立质子泵抑制剂的合理用药标准,加强用药干预,以提高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某院质子泵抑制剂在医院门急诊处方中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出2014年2月门急诊电子处含有质子泵抑制剂的1 537张处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质子泵抑制剂门急诊处方使用率7.51%,金额占总药品金额的3.64%,注射剂及口服制剂使用率为13.76%和86.24%。处方数及金额以雷贝拉唑居第1位,不合理处方中临床诊断与质子泵抑制剂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不符,使用剂量超说明书规定最多。结论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有滥用现象,应采取综合措施规范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某综合性医院伏立康唑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处方点评,以提高该药物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调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住院患者使用伏立康唑注射剂的所有电子医嘱,运用Epidata软件对不合理用药进行汇总,结合《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和《处方管理办法》进行点评。结果研究纳入2327例使用伏立康唑注射剂的住院患者医嘱,其中不合理用药医嘱共157例,占6.75%,不规范用药医嘱占不合理医嘱总数的15.29%,用药不适宜医嘱占82.15%,超常用药医嘱占2.54%。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处方点评制度的实施,促进伏立康唑注射剂的安全、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张盛敏  黄娟 《北方药学》2014,(11):148-149
目的:调查某院内科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情况,评估其用药合理性,提出用药建议。方法:以某院内科2013年所有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评价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的合理性。结果:调查到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病历215份,其中204份有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用药指征,比例为94%。有11份用药指征不够,比例为6%。用药目的中有123份属于预防性用药,有92份属于治疗性用药。结论: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在预防性用药指征的把握方面,还有待加强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注射用泮托拉唑钠的使用情况,并对其使用合理性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计算机随机选取2012年3月应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的病例中1/3的病例进入样本,共计598例,对其用药科室、用药基本情况、适应证、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用药评价与联合用药是否合理进行分析。结果:用药不合理率高达37.29%(223/598),主要不合理现象为无明确用药指征和用药疗程过长。结论:质子泵抑制剂(PPI)应用不合理现象较为普遍,医院需进一步强化其规范化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严玲 《中国药房》2010,(22):2037-2039
目的:评价杭州地区19家医院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情况及趋势,为该类药物的研发、生产、销售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杭州地区19家医院2004~2008年质子泵抑制剂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和限定日费用。结果:5年来该地区医院质子泵抑制剂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均大幅增长,口服奥美拉唑(包括胶囊和片剂)的用量最大、增长平稳,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用量增长迅速。结论:质子泵抑制剂是一类很有发展潜力的药物,奥美拉唑作为相对成熟的质子泵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仍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该院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从该院2011年1~6月病区出院病历中,每个病区每月随机抽取10份病历,共计480份,其中使用PPI病历131份,对病历中PPI适应证描述、给药方案及途径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 131份病例中用于改善消化道不适最多为58例(44.27%),防治上消化道出血24例(18.32%),预防应激性溃疡13例(9.92%),预防激素引起溃疡10例(7.63%),未明确描述26例(19.85%)。157种给药方案中,仅有9种方案采用了口服给药,分别为"奥美拉唑20mg,qd,po"2种,"奥美拉唑20mg,bid,po"4种,"奥美拉唑20mg,tid,po"3种。其余148种方案均采用注射给药,采用最多的3种方案分别为"注射用奥美拉唑60mg,qd"占35.67%,"注射用奥美拉唑40mg,qd"占19.11%,"注射用奥美拉唑60mg,bid"占13.38%。结论该院使用PPI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临床使用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及用法、用量,避免无适应证及超剂量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预防应激性溃疡的用药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利用某院合理用药监管系统,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某院2012-2013年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病历,对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3年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共1 935例,最终纳入研究的1 600例患者中,有682例(42.63%)应用抑酸药进行应激性溃疡预防,其中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使用率高达99.27%;466例(68.33%)患者为无指征预防性应用抑酸药;所有预防用药患者均采用静脉注射给药,其中有1例患者同时使用了PPIs和H2受体拮抗剂(H2RAs)。结论:该院应激性溃疡预防用抑酸药PPIs存在过度使用及药物品种、剂型选择不规范等现象。建议临床使用抑酸药PPIs预防应激性溃疡时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规范用药行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文献及相关标准,建立适合我院的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在预防应激性溃疡中的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评价我院该类药物在预防应激性溃疡中的用药合理性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5年1~6月所有预防性使用该类药物的医嘱进行用药分析。结果:根据所建立的DUE标准,对用药指征、用药剂量、使用频率、联合用药等作出评价,并从各科室使用的特点,提出改进方案或干预措施。结论:制定的预防性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的DUE标准,内涵详细、操作性强,可作为临床药师评价临床应用该类药物是否合理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针对不合理医嘱的有效干预途径,提高我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2011年2-8月静脉输液医嘱50466份,药师依据药物说明书等资料对不合理医嘱进行归纳整理,并采取打电话沟通等方式进行干预。结果:PIVAS不合理医嘱共294份,其中溶媒选择不合理136份(占46.3%);给药剂量不合理94份(占32.0%);药物配伍不合理53份(占18.0%);给药方式不合理24份(占8.2%);重复给药3份(占1.0%)。干预后,不合理医嘱由0.61%下降为0.18%,修改率为99.0%。结论:药师在医嘱未执行前对其进行审核把关,并对不合理医嘱进行干预,有效减少了不合理用药现象,提高了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2012年我院上报的287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7例发生ADR的患者中,60岁以上者居首位,为126例,占43.90%;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为150例,占52.26%;由抗感染药引发的ADR最多,为73例,占25.44%;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为98例次,占总共302例次数的32.45%。结论:临床应该重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1月上报的666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66例ADR报告中,大于70岁老年患者发生率最高(96例,占14.41%);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589例,占88.44%);引起ADR的药品种类以抗感染药最多(173例,占25.98%),中药制剂次之(135例,占20.27%);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常见(252例,占37.84%).结论:应正确认识和重视ADR监测工作,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