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三踝骨折手术治疗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 方法 对本院于2007年5月~2009年6月27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随访观察其功能效果,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适应症及优缺点. 结果 本组所有病例都得到有效内固定,术后获随访6~22个月,平均16.2个月.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采用Kofoed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估,优良率达92.3%,疗效满意. 结论 正确的术前判断、合适的手术入路、准确的骨折复住和恰当的的内固定是恢复踝关节功能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采用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结果19例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3.5年,平均2.4年。骨折愈合时间10-32周,平均14.8周,完全恢复踝关节功能16例,优良率84.2%;2例内翻畸形,1例发生骨髓炎。结论伤后在局部软组织损伤恢复后,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采取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恢复踝关节的解剖关系,使骨折部得到可靠的固定,恢复踝关节功能,是提高胫骨Pilon骨折手术疗效、减少局部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芶印尧 《医学综述》2014,20(17):3234-3235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2年2月武汉市武昌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54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患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踝关节骨折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2±1.5)个月,手术伤口均为Ⅰ期甲级愈合,未见骨折不愈合、踝关节僵直、内固定螺钉断裂和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内固定取出平均时间为术后(1.0±0.2)年。根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37例,良12例,可5例,优良率为90.7%。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具有创伤程度轻微、骨关节复位准确、内固定牢靠、可早期行功能锻炼和疗效显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黄少峰 《右江医学》2002,30(3):216-217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与脱位的内固定治疗和手术方法及手术对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方法 :对收治的 43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进行手术切开复位、K针螺丝钉内固定及辅以石膏外固定。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为 4~ 12个月 ,平均7.8个月 ,功能恢复优良率达 95 %。结论 :踝关节骨折、脱位采用正确的内固定手术治疗 ,同时配合外固定及规范的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其治疗重点是可靠的固定及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钢锋 《当代医学》2010,16(6):53-54
目的总结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疗效和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对85例踝关节骨折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疗效做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经6~18个月随访,66例患者X线显示骨折愈合无移位,踝关节位置及间隙正常,其中优66例,良24例,一般6例,差2例,优良率91.8%。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能有效地恢复踝关节功能,术中准确的解剖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术后处理与康复疗效。方法:对71例三踝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石膏托固定4~6周,8周开始逐步负重活动。结果:7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临床愈合,愈合时间8~18周,平均13周。术后踝关节功能评价,采用AOFAS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估,踝关节评分优39例,良26例,可6例,优良率91.5%。结论:准确的术前诊断分型,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法,术后石膏固定处理和适时的康复锻炼,将有效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李跃红  陈启旺  冯能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0):1159-1160,1163
目的探讨延期手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胫骨Pilon骨折28例,术前采用跟骨牵引或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待局部软组织损伤恢复后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 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3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9~24周,平均13.6周。术后3个月按Mazur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优8例,良1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2.1%。结论采用延期手术的方法治疗胫骨Pilon骨折,能有效地降低局部并发症,获得良好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手术并采用中药外洗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三踝骨折患者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并术后采用中药熏洗加功能锻炼.结果:术后经6个月~24个月随访,进行Cedell踝关节骨折疗效评分分析,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满意.结论:三踝骨折手术加中药外洗可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ilon骨折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分别选用跟骨牵引、外固定架及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从踝关节功能评分和影像学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随访时间2-5年,平均4年。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8周。按Teeny等踝关节功能评价,58例中优20例,良32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76%。3例术后出现局部软组织并发症,包括1例因开放性损伤感染、1例骨髓炎换药至今未愈。结论采用牵引外固定架、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Plion骨折,可减少局部并发症,获得较好的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踝关节骨折80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方法: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进行功能锻炼,根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80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7年,骨折愈合时间为10~17周,评分优良率为92.5%,1例病人发生内踝固定螺钉断裂,1例发生外踝远端固定螺钉脱出。结论:正确的把握手术时机、因地制宜的选择内固定材料、术后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对踝关节功能的重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武  赵烽  张仲子  熊鹰 《吉林医学》2009,30(7):595-596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三踝骨折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18-75岁,平均42.5岁。闭合性骨折38例,开放性骨折7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10例。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未发生骨不连、畸形愈合、胫腓下联合处螺钉断裂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为12-18周。踝关节功能按O lerud与Mon lander评分系统进行评定,其中优34例,良6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8.9%。结论: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可提高复位质量、重建踝关节稳定性,对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远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的受伤机制、手术冶疗方法,从而提高三踝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对35例三踝骨折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9~18月,平均14.7月。无1例发生内固定物断裂,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月,平均4.5月。根据Baird--Jacksorl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20例,良13例,差2例。优良率94%。结论:准确的分型、精确的解剖复位、稳定的内固定、早期合理的踝关节功能锻炼是临床治疗三踝骨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对踝关节骨折手法整复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优良率差异。方法 对20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手法整复、石膏夹外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伤后到治疗时间平均6.5小时。随访时间1~5年。结果 采用手法整复踝关节骨折共85例,其中,单踝骨折优良率92.1%,双踝骨折优良率87.8%,三踝骨折优良率为50%,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优良率为50%。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121例,其中,单踝骨折优良率95.8%,双踝骨折优良率为96.1%,三踝骨折优良率为93.3%,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优良率为87.5%。双踝骨折、三踝骨折及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优良率手术组较手法整复组明显增高。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在消肿时间方面,手术组较手法整复组明显缩短。结论 外踝关节面以下的骨折是造成距骨脱位的主要原因,解剖复位外踝是治疗的关键。双踝、三踝及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骨折应该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锚钉修补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三踝骨折伴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将2016年4月—2019年6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77例踝关节三踝骨折伴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患者进行锚钉修补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1.5年,运用Baird标准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机械性踝关节不稳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77例踝关节三踝骨折伴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行锚钉修补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全部复位成功,术后功能恢复较为满意;交通事故伤、运动伤、坠落伤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100.00%、100.00%、90.48%,3种不同损伤因素的踝关节三踝骨折伴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476,P=0.144);术后1.5年随访中均未出现机械性踝关节不稳等相关并发症。 结论 踝关节三踝骨折伴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行锚钉修补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有效提升踝关节灵活性、稳定性,且踝关节恢复情况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10月-2004年6月的21例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8-22个月,平均13.5个月,21例骨折均愈合。按Leeds等评定标准:优8例;良11例;差2例;优良率90.5%。结论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采用手术治疗可恢复并稳定踝穴和距骨的解剖关系,使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启东市中医院行切开复位克氏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24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患者均随访6~12个月,根据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协会评分标准,本组病例优15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为87.5%。结论早期的解剖复位内固定+积极功能锻炼可使三踝骨折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疗效。方法:采用前内侧孤形切口暴露内踝、后踝。腓骨后缘直切口暴露腓骨及外踝骨折,按照后踝、内踝、外踝和下胫腓联合顺序,行骨折复位及内固定。结果:随访12~36周后,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制定的踝关节评分标准,52例中优30例,良17例,可5例,优良率90.4%,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4周。结论:旋前外旋、旋后外旋三踝骨折通过切开复位、恢复踝关节的解剖关系、骨折的可靠固定,可有效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齐东彪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9):150+152-150,152
目的探讨和改进踝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6月-2010年11月采用分叉克氏针、医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内、外踝骨折45例。结果随访8.5~24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9—20周(平均12周)。按苟三怀提出标准评定,优38例,良5例,可2例,无差病例,优良率95.6%。结论分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外踝骨折,固定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可作为外踝骨折方法的一种补充,尤其适用于靠近外踝尖的骨折。手术治疗内踝骨折应用可吸收内固定螺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费用低,创伤小,无须二次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骨盆环治疗骨盆C型骨折的疗效和方法.方法:40例骨盆骨折按Tile分类确定为C型骨折,对前、后环严重损伤者行前路、后路或联合入路复位同定重建骨盆环.结果:随访36例,平均随访15个月.骨折愈合骨盆环无畸形,下地行走,无腰腿痛及步态异常.结论:骨盆C型骨折手术内固定,重建骨盆环方法恢复解剖关系,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直接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12年1月采用直接入路内固定治疗的47例三踝骨折患者。根据骨折方式和软组织损伤情况制定直接入路手术方案。术后采用Burwell-Charn_ley标准评估骨折复位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和VAS评分进行临床评估。结果本组47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4.2月(10-45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3.6周(10-26周)。按Burwell-Charnley标准,本组优23例,良16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82.98%(39/47)。平均AOFAS评分86.5分(71-97分);平均VAS评分1.4分(0-6分)。4例发生浅表感染,局部换药后治愈;2例开放性骨折出现深部感染,去除内固定改为外固定支架固定后治愈;3例患者出现轻度的畸形愈合;4例延迟愈合;10例患者X线有不同程度的关节退变,其中2例因关节炎程度较重伴有长期疼痛进行了关节融合,其余患者X线虽有关节炎表现但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直接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