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凝血机能紊乱是急性危重病的常见并发症,多见于感染、创伤、大手术后,以及病理产科等危重病人。凝血机能紊乱不但可以加重原发病,并且往往成为直接致死的原因。因此急性危重病的凝血机能变化,日益受到重视。临床上可将凝血机能  相似文献   

2.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是腹部外科最危重的疾病之一,其特点起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其治疗措施是纠正内环境紊乱、把握手术时机。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我科于2003年8月份收治1例此病人,并抢救成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损伤控制外科适应证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对危重创伤病人的处理以早期确定性手术为主。但是,对于危重病人来说,早期进行修复损伤、恢复受损组织和器官的完整性和功能的手术带来的结果常常不令人满意。病人常常因手术耗时长,出血多而出现低体温、凝血障碍和代谢性酸中毒,从而限制了病人应对创伤后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能力,最终导致病人复苏的失败。  相似文献   

4.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监测和护理浙江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杭州310009)任蔚红来鸣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是腹部外科最危重的疾病之一,其特点为起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早期对患者进行各种有效的ICU监测和护理,纠正内环境紊乱,把握手术时机,可提...  相似文献   

5.
武湘云  刘书艳  张晓琳  孙桂兰 《临床荟萃》2010,25(20):1822-1823
创伤性休克患者在严重创伤后由于应激、休克和缺氧等可导致凝血系统功能紊乱,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表现为全身出血倾向和血小板计数的进行性下降。但因创伤性休克患者早期感染和炎症、贫血、外伤手术、急性失血、药物及某些生理因素等可使血小板应激性增高。  相似文献   

6.
通常体外循环手术最后步骤是将胸骨、皮下各层组织和皮肤重新缝合起来,若因某种原因(如循环不稳、呼吸功能不全、顽固性出血和凝血障碍、心律失常以及需要安置辅助循环插管等)使胸骨未能1期合拢,经24~72 h后,待循环稳定、凝血机能改善、心律紊乱  相似文献   

7.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综合征,是在微循环的毛细血管和前小动脉内,广泛凝固形成弥漫性血栓,消耗大量血浆凝固因子和血小板,引起严重的凝血和循环机能障碍而导致出血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我们通过对20例并发 DIC 的危重病人的观察,总结了以下几种观察方法。1.五指压痕法:即用手在病人胸、腹部压迫几  相似文献   

8.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凝血系统功能紊乱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是危重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现认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MODS的发病基础。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SIRS时往往存在着凝血系统功能紊乱的现象。因此,凝血系统紊乱可能在SIR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 SIRS时与凝血紊乱有关的物质  相似文献   

9.
在动物及人的原位或异位肝移植中,可发生凝血机能的变化。如处理不当,可造成手术时及术后出血并发症。本文报告3例同种原位肝移植中出现的凝血机能变化,且对其产生机制和处理进行了讨论。方法与结果3例男性受体,均系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10.
围术期凝血功能障碍与TEG 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手术(例如体外循环、大血管手术、器官移植)因术中出血较多而大量输血补液致血液稀释导致凝血异常;手术创伤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和病人原发凝血功能异常(如凝血因子合成障碍、血小板减少或功能不全、纤溶亢进);加之围术期的预防性止血药物的滥用等等使围术期凝血情况复杂化。如何对围术期凝血功能正确的评估及对凝血障碍进行及时处理关系患者生命。因此,熟悉凝血功能的评估和关注围术期凝血机能调控与正确使用止血药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Stand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02~2007年17例Stand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病人资料进行总结。结果17例病人中住院期间死亡3例,1例死于凝血机制紊乱并大出血,1例因术前并大面积心肌梗死术后发生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死亡,1例因肾衰竭后并发肺部、纵隔重度感染死亡。1例手术后2年死于主动脉瘤复发。围手术期2例发生呼吸功能不全,1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例发生迟发性心包填塞,均经救治后痊愈。结论缩短等待手术时间、熟练的手术技巧和重要脏器的保护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常规血液透析(血透)必须在病人全身肝素化的情况下进行。但是,对于危重急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出血的病人全身肝素化可加重出血,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如何选择合理的抗凝方法进行血透治疗,是降低出血危险性和提高这类病人救治存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我院采用无肝素血透,对8例危重型急性肾衰合并严重出血的病人成功地进行了20例次血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方法、观察结果及体会简述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采用无肝素血透的8例病人,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20~58岁,平均34岁。其中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5例,均有严重的消化道出…  相似文献   

13.
老年病人术后急性精神障碍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美华 《天津护理》2005,13(6):343-344
老年病人术后精神障碍(Postoperative Mental State Chamges)是指老年人在术后数天内发生的一种可逆的和波动性的急性精神紊乱综合征,它包括意识、认知、记忆、定向、精神运动行为以及睡眠等方面的紊乱[1]。国外相关资料显示,术后精神障碍常常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易发因素包括高龄、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促发因素包括:麻醉、术中出血和输血、脑血流降低、低血压、电解质紊乱等[2]。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手术病人不断增加,老年病人术后急性精神障碍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它可延迟康复、导致并发症和病死率增加以及住院天数延长和医疗…  相似文献   

14.
据报道每年大约有250万人死于暴力和交通事故,占总死亡人数的12%,暴力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30%~40%是由于患者严重出血引起的.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是指由于严重创伤后大出血及组织损伤后激活凝血、纤溶、抗凝途径,在创伤早期出现的急性凝血功能紊乱,临床常表现为组织创面渗血或非血管性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手术指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对53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中门静脉高压症并出血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35例,胃癌7例,十二指肠和空肠病变5例,经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主张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应果断行手术治疗。对危重病人手术方式的选择,应简单、安全、可靠。术后支持治疗应重视。  相似文献   

16.
危重病人的动脉血气变化及酸碱平衡紊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重病人因机体内环境紊乱 ,常伴有多脏器功能损害 ,特别是肺和肾功能障碍 ,极易并发动脉血气异常和酸碱平衡紊乱 ,严重的酸碱平衡紊乱又可影响重要脏器的功能 ,有时往往成为病人致死的直接原因。因此 ,及时正确地识别和处理常是挽救危重病人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抢救危重病人时不但应争分夺秒 ,而且在救治过程中动态监测动脉血气变化对危重病人的治疗更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主要阐述危重病人常见的动脉血气变化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特点、判断与救治原则。1 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意义1 1 pH和 [H ] pH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 ([H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床旁经皮穿刺气管置管术(PDT)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实施PDT救治112例危重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10例病人PDT操作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25min,平均(8.0±3.3)min;4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1例,出血1例,气管狭窄2例。结论对危重病人实施PDT,操作简便、快捷,手术成功率高,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部分不能耐受传统开放式气管切开术的危重病人,仍可床旁进行PDT。  相似文献   

18.
陈晓亚 《全科护理》2011,(30):2816-2817
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组遗传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其在凝血第一阶段凝血活酶的生成障碍,凝血时间长,终身具有自发性或轻微创伤后长时间出血不止的倾向[1]。血友病病人如果没有做好出血的预防工作,在没有达到手术指证的情况下匆忙手术,会由于出血不止导致失血性休克,伤口经久不愈合、感染等严重后果。我科2010年11月对1例血友病A肺癌病人实施了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并加强围术期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是腹部外科最危重的疾病之一,其特点是起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早期对患者进行各种有效的监测、治疗、护理、纠正内环境紊乱,把握时机,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胰性脑病是一种继发于急性胰脉炎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常见于急性出血性胰腺炎(简称AHNP)。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多需外科手术治疗,胰腺脑病常于手术后出现或加重。病人发现神经症状最早在当日,晚者在发病第6天。胰性脑病一旦发生,常合并急性肾功能障碍,ARDS、休克和应激性溃疡等,病情重,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急性小肠出血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 :收集外科急诊手术的 2 7例急性小肠出血的病例进行分析 ,比较手术前各种检查对判断出血部位的优劣性。结果 :2 7例病人中手术前行核素扫描者 13例 ,其中 10例明确了出血部位 ,小肠气钡造影对小肠占位性病变的确诊率较高 ( 8/ 10 ) ,对于手术前不能通过辅助检查明确出血部位的病人 ,可依靠术中小肠镜的检查明确出血原因 ,有较高的检出率 ( 9/ 12 )。结论 :对于急性小肠出血的病人 ,手术前明确出血部位至关重要 ,术前核素扫描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特别适用于一般情况较差的病人 ;对于术前辅助检查不能明确出血部位的病人 ,可通过术中小肠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 ,进行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