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二巯基丙磺酸钠抢救毒鼠强中毒的疗效。方法 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搜集近几年来毒鼠强中毒使用二巯基丙磺酸钠抢救的报道,综合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二颈基丙磺酸钠抢救毒鼠强中毒有较好的疗效。讨论 毒鼠强中毒的传统治疗是对症处理,无特效解毒剂。近几年来发现二巯基丙磺酸钠能促进毒鼠强在机体内的排泄,但作用机制研究不完善,对二巯基丙磺酸钠解救毒鼠强中毒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2.
鱼跃进  秦光明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1083-1084
近年来,由于鼠药市场管理混乱,毒鼠强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毒鼠强中毒占各种中毒的首位,其死亡率高达20%,由于有关毒鼠强中毒的系统资料不多,因此临床上对毒鼠强中毒的认识还不够深。笔者于2005年12月到2006年5月救治毒鼠强中毒1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以提高人们对毒鼠强中毒的认识,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毒鼠强中毒时有发生。曾有报道数例毒鼠强中毒后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兴奋烦躁及昏迷等症状,但尚无毒鼠强中毒死亡后出现口、鼻腔出血的报道。笔者曾遇到1例毒鼠强中毒死亡后出现口、鼻腔出血症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毒鼠强是一种高效杀鼠剂,对所有的温血动物都有剧毒。1989年以后,我国某科研单位开始生产毒鼠强.从此这一鼠药在我国的灭鼠药市场上迅速泛滥。我国政府于1991年明令禁止国内生产和使用毒鼠强,但因其生产成本低廉,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而导致毒鼠强在市场上屡禁不止。据中国预防科学院中毒控制中心报告,2000年毒鼠强中毒人数比前一年递增50%,占各种中毒的首位.其死亡率高达20%。国外毒鼠强早已被禁止使用,故有关毒鼠强中毒的报道很少。本文就毒鼠强中毒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田晓露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2):2315-2316
目的探讨气相色谱法检测疑似毒鼠强中毒样品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气相色谱(带NPD)测定中毒样品的毒鼠强。结果3例疑似毒鼠强中毒样品,经气-质联用仪确证2例为毒鼠强中毒,1例排除。结论气相色谱(带NPD)法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可用于毒鼠强检测的初筛实验,确证需经气一质联用仪鉴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用气相色谱法快速检测中毒患者常见中毒食品中毒鼠强的方法。方法用有机溶剂提取中毒食物中的毒鼠强,然后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研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毒鼠强的线性方程,最低检出限和精密度。结果用乙酸乙酯提取毒鼠强的回收率为81.2%~90.5%,RSD=3.55%(n=9);毒鼠强线性方程为y=1.7965x-1.0122,r=0.9885;最低检测限为1.0mg/kg;结论运用气相色谱法对毒鼠强中毒样品的测定速度快,用样量少,灵敏度、准确度高,峰形无干扰,实用可靠,可用于突发食物中毒可疑样品的毒鼠强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7.
慢性毒鼠强中毒后大鼠脑细胞色素C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慢性毒鼠强中毒后脑部细胞色素C(Cyt C)的表达情况,为毒鼠强中毒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新的指标。方法建立大鼠毒鼠强慢性中毒模型,用免疫组化与图像分析技术分别检测中毒后不同时间大鼠脑皮质、海马Cyt C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脑内Cyt C有微量表达,实验组大鼠中毒后30min Cyt C表达开始增强,24h到达高峰,3d后开始下降,10d后基本恢复正常。结论Cyt C表达的规律性变化可望成为慢性毒鼠强中毒的法医学鉴定依据,并可为临床推断慢性毒鼠强中毒的不同时期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8.
毒鼠强属强烈的神经毒杀鼠剂,本文报告毒鼠强中毒10例的诊疗经过如下。 1 临床资料 10例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42岁。8例为误食含有毒鼠强的挂面而发生中毒,1例为自服毒鼠强灭鼠药中毒,1例为误服掺有毒鼠强的胡萝卜汁而中毒。发病短者5分钟,长者不超……  相似文献   

9.
目的:体会提高群体急性毒鼠强中毒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群体126例急性毒鼠强中毒的救治。结果:126例中毒患者全部康复出院,治愈率100%。结论:提高急性毒鼠强中毒救治的关键:尽快明确诊断,及时彻底清除患者体内毒物,控制抽搐,开放气道,早期防治并发症综合性治疗措施是抢救毒鼠强中毒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群体毒鼠强中毒的诊断、治疗。方法对一起群体毒鼠强中毒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4例病人均治愈出院。结论毒鼠强中毒的早期治疗。对预后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1.
毒鼠强隐匿性中毒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毒鼠强隐匿性中毒临床诊断的正确率 ,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对湘雅医院急诊科 2 0 0 1年 5月诊治的 14例毒鼠强隐匿性中毒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14例患者均于发病后半月到湘雅医院就诊 ,经血液毒物品种及含量测定 ,确诊为毒鼠强中毒。结论 :毒鼠强隐匿性中毒 ,早期症状轻 ,易误诊为其它疾病 ,加强病史的询问 ,提高对该类中毒的警惕性 ,尽早行血液毒物品种及含量测定有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2.
鱼跃进  秦光明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4):1083-1084
近年来,由于鼠药市场管理混乱,毒鼠强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毒鼠强中毒占各种中毒的首位,其死亡率高达20%,由于有关毒鼠强中毒的系统资料不多,因此临床上对毒鼠强中毒的认识还不够深。笔者于2005年12月到2006年5月救治毒鼠强中毒1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以提高人们对毒鼠强中毒的认识,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1一般资料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均来自农村。其中年龄最大的73岁,最小的6岁,中小学生9例。3例为兄妹关系。临床症状与进食量有密切关系。所有病例均经毒鼠强毒物检测确诊。2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毒鼠强重度中毒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关系。方法 收集 2 0例重度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 ,与同期收治的 18例重度氟乙酰胺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毒鼠强组与氟乙酰胺组都有癫痫样发作 ,但毒鼠强组具有较高的癫痫持续状态、后遗脑电图 (EEG)异常发生率 ,心肌酶 (CK Mb)升高 ,血小板数下降等多器官损害表现 ,易发生MODS。结论 毒鼠强较氟乙酰胺中毒病情凶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一起78人毒鼠强中毒案例进行临床资料及损伤程度的法医学鉴定分析,探讨毒鼠强中毒损伤程度的法医学鉴定的有关问题,方法:78人毒鼠强中毒临床症状主要以头昏、恶心、呕吐等为主,严重者出现四肢抽搐、昏迷、口吐白沫等,依据毒鼠强中毒临床表现及中毒程度分级作为法医学鉴定的参考标准,结果:78人中轻微伤65例,轻伤10例,重伤3例,结论:毒鼠强中毒程度分级对损伤程度的法医学鉴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毒鼠强中毒后脑部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5例资料完整的毒鼠强中毒患者的CT表现。结果:表现不同程度脑水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和中毒性缺血缺氧性脑病。结论:分析毒鼠强中毒后脑部CT表现,可预测病变严重程度,有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小儿毒鼠强中毒致MODS7例抢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德华  李顺品 《四川医学》2003,24(2):191-192
毒鼠强是一类毒力强而持久的灭鼠剂 ,导致小儿毒鼠强中毒病例的不断发生。 1999年我院及妇幼保健院共收治毒鼠强中毒伴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 7例 ,现将治疗及抢救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5例 ,女 2例 ,年龄 1 5~ 7岁。均为口服中毒 ,其中误食 5例 ,他人投毒 2例 ,所剩食物经美国产“WATEL”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含有毒鼠强成分 ,故毒鼠强中毒诊断明确。中毒至症状发作为数分钟至数 10min不等 ,就诊时间为发病后 2 0min~1h。中毒程度符合重度毒鼠强中毒诊断标准[1,2 ] ,伴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毒鼠强所致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6例毒鼠强中毒所致癫痫持续状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毒鼠强中毒的临床表现,尤其是癫痫持续状态的特点。结果经洗胃、排毒、缓解抽搐及对症支持等治疗后25例患者头晕及恶心、呕吐、抽搐消失,心电图及肝功能恢复正常,尿常规未见异常,1例患者因癫痫持续状态控制不佳而死亡。结论积极治疗毒鼠强中毒所致癫痫持续状态是决定毒鼠强中毒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毒鼠强中毒的临床误诊原因及抢救治疗原则。方法:对30例小儿毒鼠强中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论:误诊的小儿毒鼠强中毒20例以惊厥或癫痫持续状态为首发症状,按急性中毒抢救治疗,17例成活,3例死亡。结论:对以突然惊厥或癫痫持续状态为首发症状而无明确原因者,应高度警惕毒鼠强中毒,及时作毒物分析,争取时间,以防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9.
毒鼠强是我国严禁使用的一种急性灭鼠药,它对人畜具有剧烈毒性.近年来,因管理不当,时有人员中毒,且无特效解救方法.为进一步提高毒鼠强中毒的诊治水平,现将我院1999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35例毒鼠强中毒病例诊治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毒鼠强是一种剧毒化合物,国家已明令禁止使用,但在利益驱使下,仍有不法商贩从事毒鼠强的贩卖、致使误服甚至投毒事件时有发生。毒鼠强中毒后可严重累及以神经系统为主的多系统器官^[1]。为探讨毒鼠强对中毒患者机体血液系统、尤其是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我们对6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的外周中性粒细胞形态学改变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