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脑卒中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脑卒中已成为现今致死、致残的主要因素 ,我们就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近 3年收治的 2 5 3 5例脑卒中住院患者临床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以探究脑卒中的发病规律及流行病学变化 ,提高脑卒中的防治水平。1.资料与方法 :( 1)临床资料 :2 5 3 5例均为近 3年收治的脑卒中住院患者 ,包括首发、复发的急性期危重病例及康复期病例。病例选择均符合 1995年全国第 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1 ] ,均有明确的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核磁共振 (MRI)的定位诊断。( 2 )调查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详细记录个人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脑卒中住院患者支气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预防对策,以降低脑卒中住院患者支气管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 200例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调查脑卒中患者发生支气管感染状况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200例脑卒中患者中发生支气管感染102例,感染率8.50%;经logistic回归逐步分析显示,侵入性操作、年龄60岁、住院时间20d、伴有意识障碍、伴有吞咽困难、伴有糖尿病、使用抗菌药物以及冬春季住院等因素是脑卒中患者发生支气管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卒中住院患者并发支气管医院感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在护理工作中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该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HAMA与HAMD调查达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00例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焦虑及抑郁状况的发生率,并分析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例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抑郁发病率为40.50%,焦虑发病率为31.00%,其中46例同时合并焦虑及抑郁状况;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低学历(中学及以下)、1年医疗开销≥10 000元、独居、住院时间≥2周、住院频率≥3次/年以及瘫痪患者均是导致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高,多数患者同时合并两种症状,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性别、学历、治疗开销、独居、住院时间频率以及瘫痪均将增加其焦虑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2017年7月至2019年8月本院门诊或住院部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395例为调查对象。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现患病情况(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卒中家族史以及食用豆制品情况,每日平均睡眠时间;采集空腹肘静脉血3 ml,检测各血脂指标水平。结果本研究调查的39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缺血性脑卒中43例(10.89%)纳入观察组,未合并缺血性脑卒中352例(89.11%)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年龄,脑卒中家族史比例,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的比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食用豆制品比例、每日平均睡眠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脑卒中家族史、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是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较高,应对高龄、有脑卒中家族史、合并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针对性防治。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我院脑科自1998年7月—1999年6月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44例,与同期收治的60例非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作对照,现将比较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全部资料均为住院患者,经CT检查确诊为脑卒中,糖尿病按WHO标准(1985)诊断,均为Ⅱ型糖尿病患者。44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44~76岁,平均57.63±11.2岁。发病前已确诊为糖尿病者38例,其中病程<1年3例,1~5年20例,6~10年10例,10年以上5例,病程最长20年。合并高血压28例,冠心病5例,既往有脑卒中史26例。对照组从非糖尿病型脑卒中患者中  相似文献   

6.
姚红英 《现代保健》2012,(28):87-88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为临床提供相关资料。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1年11月收治311例脑卒中患者,笔者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肥胖情况、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血脂等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以分析脑卒中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经调查研究显示,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60岁以上患者高发,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吸烟/嗜酒为脑卒中的高发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应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从而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比较肺癌相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LCA-AIS)与心房纤颤相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FA-AIS)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收治的LCA-AIS确诊患者46例(LCA-AIS组),并按年龄、性别配对AFA-AIS确诊患者46例(AFA-AIS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北京市某两所三甲医院脑病科收治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问卷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研究者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调查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被调查三甲医院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阳性率为19.27%,社会支持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因素影响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结论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阳性率较高,应给予充足的社会支持及给予患者心理关注与干预避免PTSD的发生,以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专科康复后离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海安市某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患者专科康复后离院时对ADL状况进行评估,并采用单、多因素方法对ADL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23例脑卒中患者专科康复后的ADL评分为(62.23...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在脑卒中患者患者护理中采用康复护理模式,分析对患者认知以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现选取50例在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选取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按照抽签选取的结果将参与本次调查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各25例患者。对照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康复护理。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得分情况差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明显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可采取康复护理方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首次住院脑梗死患者对脑卒中一级预防知识的知晓水平。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2例首次住院脑梗死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一级预防知识问卷,对不同文化程度的首次住院脑梗死患者进行脑卒中一级预防知识的知晓水平调查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低年龄者、文化程度越高者、城市居民对脑卒中一级预防知识水平知晓率比高年龄者、低文化程度者、乡镇居民明显较高(P0.05)。102例调查者对脑卒中一级预防知识的知晓水平的总知晓率为35.11%,问卷调查中脑卒中的首发症状、危险因素以及主要危害3个维度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33.12%、26.78%、30.37%。结论首次住院脑梗死患者对脑卒中一级预防知识的知晓水平较低,对脑卒中的危害认识不够,对不同学历人群进行针对性的脑卒中一级预防知识教育很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并发脑卒中患者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2017年3月—2018年10月河北省民政总医院和邢台医专附属二院收治的T2DM并发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并发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1 426份,回收有效问卷1 381份,问卷有效率为96.84%。其中男性762例,占55.18%;女性619例,占44.82%。年龄为42~83岁,平均(61.53±9.21)岁。发生抑郁583例,发生率为42.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318,95%CI:1.061~1.637)、神经功能缺损程度≥5分(OR=1.496,95%CI:1.146~1.953)、空腹血糖水平高(OR=1.129,95%CI:1.073~1.188)、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OR=1.801,95%CI:1.691~1.919)是T2DM并发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社会支持度高(OR=0.930,95%CI:0.912~0.947)是保护因素。结论 T2DM并发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建议多关注女性患者,积极控制空腹血糖,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加强社会支持,以减少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现状及再发脑卒中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2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及饮酒史、超重或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房颤、服用阿司匹林、服用华法林、胆固醇水平等信息。调查患者危险因素的暴露和控制情况,分析其对再发脑卒中的影响。方法 16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121例(74.69%)服用阿司匹林,5例(3.09%)服用华法林,36例(22.22%)未接受抗栓治疗。合并房颤的29例患者中3例(10.34%)服用华法林,22例(75.86%)服用阿司匹林,4例(13.80%)未接受抗栓治疗。男性血压控制率、血糖达标率、胆固醇正常率明显低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脑卒中再发率在不同年龄、吸烟史、超重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房颤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固醇异常、糖尿病未控制、高血压未控制、合并房颤均是再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糖尿病的控制率较低,会增加再发...  相似文献   

14.
医院内感染与老年脑卒中的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可降低脑卒中的死亡率.为探讨影响脑卒中合并医院内感染的有关因素,对近年保健科收治的脑卒中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以1993年7月至1998年7月在省千佛山医院保健科收治的脑卒中病人568例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313例,女性255例;年龄60~65岁293例,>65岁275例;脑梗塞392例,脑出血176例.医院内感染诊断根据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小组制定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脑卒中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的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9年4月至2022年7月运城市某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合并基础疾病及患者入院24 h内病灶情况及实验室相关指标,并于患者出院后3个月时复诊进行血管性痴呆的评估。结果 有效研究对象1 018例,其中有256例发生血管性痴呆,发生率为25.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754)、高血压(OR=1.994)、糖尿病(OR=1.384)、高血脂(OR=1.523)、多发病灶(OR=1.547)、病灶部位(OR=1.476)以及血清MMP-9(OR=1.530)、hs-CRP(OR=1.429)、Hcy(OR=1.374)、Lp-PLA2(OR=1.650)水平升高是脑卒中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脑卒中患者存在血管性痴呆发生风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应多关注年龄大、有合并疾病及多发病灶的血管性痴呆高危人群,并密切监测血清指标变化,及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以减少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脑卒中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预防T2DM患者发生脑卒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2011年报告的余杭区T2DM患者1 129例,并进行随访观察至2014年10月,记录脑卒中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随访1 129例T2DM患者,发生脑卒中59例,发生率为5.22%,年发病率为1.56%,其中缺血性脑卒中56例(94.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高血压为T2DM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65岁~及75岁~的T2DM患者并发脑卒中的风险分别是45岁~的3.38倍(OR=3.38,95%CI:1.39~8.24)和7.77倍(OR=7.77,95%CI:2.14~28.24),合并高血压的T2DM患者并发脑卒中的风险为T2DM患者的10.92倍(OR=10.92,95%CI:5.94~20.09)。结论高龄、合并高血压是T2DM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应加强血糖、血压控制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驻京部队部分离退休老干部脑卒中的患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脑卒中患者合并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状况。方法在我区驻京干休所离退休老干部中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分析89例脑卒中患者并存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的控制情况。结果本人群基线调查时脑卒中总患病率为19.59%,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为17.95%,出血性脑卒中为1.64%,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显著高于出血性脑卒中(P<0.01)。与2002年调查时比较,2003~2006年脑卒中发病率、复发率显著减少,总发病率分别下降了58.84%、64.63%、47.56%和5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主要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显著减少。脑卒中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控制异常的比率与本人群该疾病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人群基线调查时脑卒中的患病率高于我国老年人群的患病率,经过综合干预后脑卒中的发病率与复发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和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27例,采用ICD-10疾病分类标准进行编码,以2型糖尿病数据库为主库,匹配查找脑卒中发生情况,分为脑卒中组H5例(7.53%)和非脑卒中组1412例(92.47%)。记录患者的人口学特征、血管病变、神经病变、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及皮肤感染情况.同时记录并发症的种类。结果脑卒中组患者年龄明显高于非脑卒中组,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血压及高血脂比例明显高于非脑卒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54例(10.09%)在确诊2型糖尿病时存在慢性并发症,其中43例继发脑卒中,发生率为27.92%;1373例(89.91%)确诊2型糖尿病时无慢性并发症,其中111例继发脑卒中,发生率为8.08%;存在慢性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慢性并发症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卒中组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脑卒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卒中组并发症1种和≥2种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脑卒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高血脂、并发血管病变、并发神经病变及并发症种类是2型糖尿病患者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影响因素(均P<0.05),文化程度是2型糖尿病患者脑卒中发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合并血管病变或神经病变是继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患者慢性并发症数量越多,继发脑卒中的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调查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所致的消化道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天津市儿童医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9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观察组使用氯吡格雷口服治疗,比较两组中的消化道不良反应。结果对两组患者出现的消化道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对照组上腹不适5例、呕吐3例、消化不良3例、消化道出血5例,不良反应率为34.8%(16/46),观察组上腹不适2例、呕吐1例、消化不良1例、消化道出血3例,不良反应率为15.2%(7/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使用阿司匹林与使用氯吡格雷所致消化道不良反应比较中,阿司匹林所致消化道不良反应率高于氯吡格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期至出院后1个月(康复期)的脑卒中后疲劳(PSF)特点,分析可能的预测因素及相关因素的相互作用。方法将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2019年6月—2020年10月收治的96例脑卒中急性期以及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疲劳评估量表、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简易5项评分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和康复期PSF的发生率分别是27.0%和30.2%,有24.0%的脑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康复期均诊断PSF。女性、抑郁症、睡眠障碍以及简易5项评分问卷(SARC-f)评分增高与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康复期的PSF发生相关。结论 PSF可能发生在急性期,并在出院后持续存在,不仅会造成卒中以后的抑郁、失眠和生活质量下降,还可能导致肌肉减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