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是一大类迟发型神经退化性疾病,是由三核苷酸(或五核苷酸)动态突变扩展引起,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具有多神经病理症状,脊髓小脑萎缩,神经元丢失等。临床症状为迟发性共济失调。随着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发展,大约有18种基因位点被发现,下面就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分类、表型特征、分子基础、致病机制等作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多聚谷氨酰胺(polyglutamine,polyQ)疾病是一大组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疾病的发生源于致病基因编码区CAG三核苷酸重复扩展突变导致基因的编码蛋白--polyQ蛋白产生多聚谷氨酰胺扩展突变.polyQ疾病的发病机制目前虽然尚未得到完全阐明,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蛋白质的磷酸化修饰在亨廷顿舞蹈病、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氏体萎缩症、延髓脊肌萎缩症、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1型、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3型/马查多.约瑟夫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MachadoJoseph病(MachadoJosephdisease,MJ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变性病,具有突眼、眼震、进行性共济失调、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征,以及肌肉萎缩等临床表现,并有早现倾向。国际疾病分类学已将MJD归入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ataxia,SCA),称MJD为脊髓小脑共...  相似文献   

4.
通过基于运动想象脑电信号的脑机接口系统, 研究对比了5名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和5名健康受试者,在运动想象状态与思想放松状态下的脑电信号功率谱、地形图、差值地形图等指标。研究发现,同健康受试者相比,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的事件相关去同步相关区域有所扩大,而且相关域的面积与共济失调功能分级近似呈线性关系。因此可以利用运动想象脑电信号,判断受试者是否存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病症以及症状轻重程度。另外,健康受试者利用脑-机接口系统对光标运动控制的平均成功率为8425%,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为6575%。实验表明,同健康受试者相比,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的实验成功率明显降低,但仍可以使用脑机接口系统实现外部控制。  相似文献   

5.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分子遗传学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一类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单基因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 ,不同位点的三核苷酸重复扩增导致不同的遗传亚型。已经发现 2 2种亚型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多数是由于致病基因内存在 CAG重复片段异常扩增 ,导致含有多聚谷氨酰胺链的突变蛋白在细胞核内沉积形成核内包涵体。本文就其最近的分子遗传学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一类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单基因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不同位点的三核苷酸重复扩增导致不同的遗传亚型。已经发现22种亚型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多数是由于致病基因内存在CAG重复片段异常扩增,导致含有多聚谷氨酰胺链的突变蛋白在细胞核内沉积形成核内包涵体。本文就其最近的分子遗传学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确定一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hellar ataxia,SCA)家系具体分型,并开展症状前患者检测和产前诊断.方法 收集该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家系中的2例患者的血液标本,结合该家系的临床表现和我国该类疾病的发病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SCA1、SCA2和SCA3/MJD 3个基因的三核苷酸重复片段进行扩增,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PCR产物测序的方法确定所有正常和异常扩增等位基因内三核苷酸重复次数.明确致病基因后,对患者子女进行症状前检测,并对1例怀孕症状前患者进行了产前诊断.结果 SCA1和SCA2基因内三核苷酸重复次数在正常范围内,SCA3/MJD的2个等位基因中1个等位基因三核苷酸重复次数在正常范围内,另1个等位基因三核苷酸重复次数在异常范围内.患者子女有1人携带异常等位基因,胎儿携带异常等位基因.结论 该家系经基因诊断确诊为SCA3/MJD型,有1人为症状前患者,该症状前患者所孕胎儿也为症状前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一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大家系的基因分型。方法收集该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大家系中的13名患者的血液标本,结合该家系的临床表现和我国该类疾病的发病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SCA1、SCA2和SCA3/MJD三个基因的三核苷酸重复片段进行扩增,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PCR产物测序的方法确定所有正常和异常扩增等位基因内三核苷酸重复次数。结果 SCA1和SCA2基因内三核苷酸重复次数在正常范围内,SCA3/MJD的两个等位基因中一个等位基因三核苷酸重复次数在正常范围内,另一个等位基因三核苷酸重复次数在异常范围内。结论该家系经基因诊断确诊为SCA3/MJD型。  相似文献   

9.
背景: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以进行性加重的四肢共济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及异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接受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27例确诊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其中6例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腰穿治疗,21例行异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腰穿结合静脉输注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Ataxia Rating Scale,ICARS)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与结论:所有27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行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前后均未及明显不良反应。其中6例患者采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效果均不明显,另外21例患者行异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患者自觉症状均有一定程度改善,ICARS评分明显降低(P < 0.05)。说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是安全的,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尚未见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报道。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0-09/12解放军455医院干细胞移植中心收治的12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给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鞘内注射,每次107个细胞,1次/周,4次为1个疗程。 结果与结论:患者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国际合作共济失调评分量表评分及日常生活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P < 0.05),提示患者的神经功能显著改善,总有效率为16.7%。说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鞘内注射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是我国常见的三核苷酸序列异常扩增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其致病蛋白ataxin-3具有泛素结合蛋白功能,调节细胞蛋白质稳态;同时ataxin-3蛋白功能可能还与细胞骨架等相关。异常扩展突变的ataxin-3有聚集倾向,在细胞内募集多种蛋白成分形成蛋白聚集体或包涵体,导致基因转录异常、蛋白稳态失衡、能量代谢障碍、运输障碍等多种细胞功能损伤以致细胞凋亡,进而影响细胞功能而致病。结合目前对多聚谷氨酸异常扩展突变疾病的研究现状,此文就现有的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致病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遗传性共济失调临床与CT扫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遗传性共济失调临床与CT扫描研究唐北沙,吕冰清,王小宜遗传性共济失调(hereditaryataxia,HA)是主要发生在脊髓、小脑和脑干的神经变性疾病,临床并非罕见,遗传方式主要是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还有散发性病例。CT扫描的应用,提供了对本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SCA)大家系的遗传特点和基因突变分析。方法对一个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SCA)大家系进行家系调查,绘制系谱图,抽取家系成员外周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毛细管电泳对致病基因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该家系的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SCA)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6代45人中有15人为SCA患者,4人为携带致病基因的无症状患者。患者ATX3基因的CAG三核苷酸重复65-73次。结论该家系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SCA3型(SCA/MJD),患者基因突变检测分析显示异常扩增的CAG突变数与发病年龄呈明显的负相关。基因突变检测在疾病诊断和早期发现无症状患者方面有重要作用,从遗传生殖角度阻断该病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背景: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以小脑共济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遗传性变性疾病,迄今为止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鞘内注射治疗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给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鞘内注射治疗,1×106/(kg·次),1次/周,4次为1个疗程。38例患者共接受52个疗程治疗,其中27例接受1个疗程治疗,8例接受2个疗程,3例接受3个疗程。采用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CARS)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进行评估,分值越低,日常生活能力越强。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与结论:38例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52个疗程治疗总有效率为84.6%。治疗结束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ICARS及ADL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有效患者行走不稳、站立不稳、运动迟缓、上肢精细动作障碍、书写困难、构音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治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1例),腰痛(2例),头痛(1例),发热(2例),均在1-3 d内消失。在中位随访39个月(11-59个月)治疗过程中,无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有效患者疾病稳定时间在1-19个月,平均(5.95±4.84)个月。结果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鞘内注射治疗是安全的,可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程度上改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多疗程治疗有助于多数患者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5.
背景: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spinocerebellar ataxia type 3,SCA3)是一种典型的遗传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建立患者遗传背景的特异的疾病模型有利于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探讨针对疾病的治疗手段。目的:观察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诱导多能干细胞系的神经分化效率以及CAG拷贝数的稳定性。方法:临床获取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患者皮肤组织,分离培养患者特异的皮肤成纤维细胞,重编程成纤维细胞获得诱导多能干细胞。对患者特异的诱导多能干细胞和正常人的诱导多能干细胞(NHF)和胚胎干细胞(ES-10)进行神经诱导分化,通过流式细胞术比较分化效率,Western Blot检测神经元中ataxin-3的聚集,PCR检测培养过程SCA3/ATXN3基因CAG重复数目。结果与结论:成功获得与成纤维细胞相同遗传背景的诱导多能干细胞,具有与人胚干细胞相似的形态学及多向分化潜能,各细胞系都能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重编程前后和诱导神经分化前后的CAG数目无明显改变。来源于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患者的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效率低于正常人诱导多能干细胞(NHF)和胚胎干细胞(ES-10)。这些结果说明通过重编程技术可以成功建立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并将其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整个实验过程CAG数目无明显改变,与患者的体细胞相一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迄今为止,至少已定位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小脑件共济失调28种不同的基因型,已克隆18个致病基因,其中对不同种族和地域的研究表明,马查多-约瑟夫病(Machado-Joseph disease,MJD),即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spinoocerebellar ataxia type 3,SCA3),是世界上最常见的SCAs亚型.它是由位于致病基因MJD13'端的CAG三核苷酸重复扩增突变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作者就SCA3/MJD的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三核苷酸重复疾病 (TRD)是指由于致病基因三核苷酸重复序列拷贝数目的不稳定而异常扩增导致的一类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它包括多种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 ,尤其是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SCA)。采用 PCR或 FISH技术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PGD)通过对遭受多种单基因遗传病威胁的早期胚胎的检查而从根本上避免患病后代的产生 ,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三核苷酸重复疾病(TRD)是指由于致病基因三核苷酸重复序列拷贝数目的不稳定而异常扩增导致的一类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它包括多种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尤其是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采用PCR或FISH技术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通过对遭受多种单基因遗传病威胁的早期胚胎的检查而从根本上避免患病后代的产生,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spinocerebellar ataxia type 3,SCA3)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测序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患者及家系成员行MJD1基因CAG重复拷贝数检测,以基因水平确诊SCA3患者及症状前患者.然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测序方法对基因确诊的43例SCA3患者及症状前患者和30名对照组的mtDNA片段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SCA3组4名成员存在mtDNA位点8282.8290区域9个碱基缺失.结论 在SCA3患者及症状前患者中发现mtDNA缺失突变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马查多-约瑟夫疾病(SCA3/MJ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迟发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致残率、病死率高.该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对于该病的确切发病机制还未完全阐明,临床亦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该疾病与致病基因、致病蛋白、神经元内包涵体、泛素-蛋白酶体通路、自噬-溶酶体通路、基因转录、分子伴侣、线粒体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多种因素相关.该文就该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