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86年7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公报,国际病毒分类倭员会会议决定,将艾滋病病毒改称为人类免疫缺陷毒(Hmu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艾滋病已经确认是由一种逆转录病毒引起的。1983年署名的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肿瘤病毒室主任蒙嗒尼尔(Montagnier)首先从一名患淋巴结病综合症的男性同性恋者淋巴结中分离到一种艾滋病的淋巴结病相关病毒(Lymphaenopathy Associated Virus)简称LAV。  相似文献   

2.
一种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征(AIDS)是由逆转录病毒所传播.虽然这类病毒曾命名为淋巴结病相关病毒(LAV)、免疫缺损相关病毒(IDAV)、人亲T淋巴细胞病毒Ⅲ型(HTLV-Ⅲ)和AIDS相关逆转录病毒(ARV),本文将此类病毒称为HTLV-Ⅲ/LAV.该病毒优先侵袭并损害T辅助淋巴细胞亚群,使宿主不能对抗各种传染性疾病和肿瘤.AIDS综合征是HTLV-Ⅲ/LAV感染后出现的最严重的临床表现,但有许多轻型感染,如  相似文献   

3.
新词介绍     
Iymphadenopathyassociated virus,LAV 淋巴腺病病毒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命名,为AIDS致病病毒,即美国国立卫生院所谓之人T淋巴细胞病毒Ⅲ型  相似文献   

4.
1983-1984年,法国和美国的实验室相继从艾滋病患者体内分离到一种新的病毒。这一新的病毒曾经被称为淋巴腺病相关病毒(lymphadenopathy-asso-ciated virus,LAV)、  相似文献   

5.
美国亚特兰大消息:据美国联邦政府疾病控制中心主任James O Mason称,他认为在法国发现的一种病毒是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征(AIDS)的致病因子。法国人发现的病毒称为与淋巴腺病有关的病毒(LAV),是逆转录病毒之一。在过去一年来,它一直被认为是引起AIDS的主要病因。法国的新发现 Mason说,他的观点的依据是,去年在巴黎的巴斯德研究所曾发现此种  相似文献   

6.
爱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近些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其病原体已明确是一种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法国学者命名为淋巴结病相关病毒(Lymphadenopathy associated virus,简称 LAV),美国学者发现同属人体 T 细胞白血病病毒(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简称 HTLV),但与 HTLA-Ⅰ型及 HTLV-Ⅱ型不同,而为 HTLV-Ⅲ型。  相似文献   

7.
AIDS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新的传染病,近年发病人数成倍增加,而AIDS病毒感染所致全身免疫系统摧毁性损害迄今尚无良好对策。病原学目前发现AIDS病毒至少包括同一类三种病毒:淋巴结病相关病毒(LAV)、人类T细胞亲淋巴病毒(HTLV-Ⅲ)、AIDS相关逆转录病毒(ARV)。Montagier(1983)从ATDS病人淋巴结中分离到LAV,且藉IF测定了血清抗体;三个月后,美国Gallo等(1984)从AIDS病人淋巴细胞培养物中分离到HTLV的新亚型HTLV-Ⅲ;继之,加利福尼亚的J.A. Levg又自AIDS病人分离出ARV、LAV、HTLV-Ⅲ。ARV等三者在形态学、细胞病理、逆转录酶、抗原性及DNA上限性内切酶断裂部位等均相似。其逆转录酶活  相似文献   

8.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6ciency Virus,HIV)又称为艾滋病病毒,由此病毒所导致的疾病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自1981年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至2003年底世界上已有193个国家和地区发现有HIV的感染及相关的死亡报  相似文献   

9.
成人T细胞白血病(adult T cell leukema;ATL)是由人类T细胞白血病Ⅰ型病毒(human T cell lymphotropiec Virus type Ⅰ;HTLV—Ⅰ)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白血病。近年来在我国也发现了小的流行区。为了了解ATL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少数民族中的抗体携带和感染  相似文献   

10.
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是一种外源性的反转录病毒。1980年Gallo小组首次从T细胞淋巴瘤病人分离出HTLV-Ⅰ;二年后,他们又从成人毛细胞白血病病人分离到了HTLV-Ⅱ;接着Montagnier在1983年、Gallo在1984年分别从淋巴腺病综合征及AIDS病人的T淋巴细胞培养中分离到AIDS病毒,并分别将其命名为LAV及HTLV-Ⅲ,最近该病毒被统一命名为HIV。实验表明,这三型  相似文献   

1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就有关问题作一扼要综述。一、AIDS病原学的确认经过两年多的深入研究,AIDS的病原已基本明确。早期怀疑的巨细胞包涵体病毒(CMV)、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HS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只是与AIDS有关的机会感染的病原体,而嗜人T淋巴细胞病毒-Ⅲ/淋巴结病相关病毒(H-TLV-Ⅲ/LAV)则与AIDS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取自输血后肝炎的前瞻性研究中贮存的供者血清及受者血清用酶连接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人T细胞趋淋巴性病毒Ⅲ型/淋巴腺病病毒(HTLV-Ⅲ/LAV)抗体的存在。在输与461名病人的3,961份供者血标本中,经用抗生物素蛋白和生物素加强的Western印迹法测定,仅有2份(0.0%)血标本含有特异性HTLV-Ⅲ/LAV抗体。在输血前,输血后3个月及6个月,分别对以下名类受者测定抗HTLV-Ⅲ/LAV抗体:抗HTLV-Ⅲ阴性血的受者295人,ELISA测定为阳性血(Western印迹法检查为阴性)的受者7人,ELISA测定为阳性血(经Western印迹法证实为特异)的受者2人.以上诸人中,仅最后2名受者经血清抗体转阳试验(P<0.0001)证明感染HTLV-III/LAV,2人血清转化发生于早期(分别为输血后6周及8周),其特征是首先出现抗p24抗体,以后出现抗p41抗体.上述两名病人都未发生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征(AIDS),但是其中一人Ta/T。比率为。,4,促细胞分裂素的反应也减弱。另一名病人在接触后4年未查见免疫机能不良的证据.这一研究证实HTLV-IB/LA V的感染可由输血传播,也支持了对所有供血者做抗HTLV-111/LAV试验是适宜的。研究也证实Western印迹法测定HTLV-III/LAV的特异性是确实可靠的,并提示ELISA试验结果阳性而Western印迹法测定结果为阴性的血液可能没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13.
美国贝塞斯达国家癌症研究所肿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的L Ratner等撰文:从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征(AIDS)病人中分离出大量的逆转录病毒,而且不同组的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人亲T淋巴细胞病毒(HTLV)Ⅲ型、淋巴腺病相关病毒(LAV)或较新的AIDS相关病毒(ARV)。最初,在我们的实验室报告了48个独立的HTLV-Ⅲ分离物,此后又增加了一些,现在我们得到100多独立的分离物。最近  相似文献   

14.
AIDS的病原病毒(一)病毒分离与培养法LAV,HTLA—Ⅲ,ARV,几乎都是用同样方法进行分离的,即采取LAS(淋巴结肿大综合征)、AIDS(爱滋病)、ARC(AIDS相关复合征)患者的淋巴细胞(淋巴结或末稍血),在组织培养系统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T细胞生长因子(interleukin-2,又名Tcell growth factor)及抗人体干扰素抗体,培养3天,然后除去植物血凝素(PHA),在T细胞生长因子,抗干扰素抗体存在的条件下继续培养。  相似文献   

15.
人T淋巴细胞病毒Ⅲ型或淋巴结病相关病毒(HTLV-Ⅲ/LAV),是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征(AIDS)的致病因子,在各种体液包括血液、精液及唾液中均已发现。最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从一AIDS病人的眼泪中分离出此病毒。病人是有卡氏肺囊虫肺炎及播散性鸟[型]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内感染病史的33岁妇女,没有眼部疾患,眼检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对乙肝的防治研究中,国外相继发现了一些与HBV相似的动物病毒,有土拨鼠肝炎病毒(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地松鼠肝炎病毒(Grou-nd hepatitis Virus),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并把这一类病毒以HBV为代表组成一个新的病毒科。称之为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国内亦已证实青海的喜马拉雅亚种土拨鼠(Marmota himaliyana)和内蒙古的西伯利亚种土拨鼠(Marmota Cibirca)携带有WHV。  相似文献   

17.
<正> 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相关性脊髓病(HTLV-I associated myelopathy,HAM)与热带痉挛性脊髓轻截瘫(Tropical SPastio paraparesis,TSP)分别于近年在日本和加勒比海地区发现。经研究证明HAM与TSP的临床、病理表现基本相同。世界卫生组织曾在日本鹿儿岛市召开有关这种疾病的国际学术会议,确认HAM与TSP为同一疾病,并命名为HAM/TSP。本文简述其临床研究进展。病因与发病机理 HAM/TSP的病因病毒是逆转录病毒中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Human T Lymphotropic Virus TypeⅠ,HTLV  相似文献   

18.
经过一年多的研讨之后,一个国际委员会大部分成员提出了对引起AIDS(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征)的病毒给予新命名的建议。建议中的新名是人免疫缺损病毒(HIV),取代现用的三个名称。这三个名字是:①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Luc Montagnier等命名的“淋巴结病相关病毒(LAV)”;②国立癌症研究所Ro-bert Gallo等命名的“人亲T淋巴细胞病毒Ⅲ型(HTLV-Ⅲ)”;③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医学院Jay Levy及其同事命名的“AIDS相关逆转录病毒(ARV)”。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AIDS的严重性巳众所周知。引起AIDS的病毒名称过去甚为紊乱;曾有人称为HTLV-Ⅲ、LAV、ARV等;1986年7月15日WHO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建议,统一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目前又发现有HIV-Ⅰ及HIV-2亚型,前者流行于中非、欧洲、北美;后者流行于西非。HIV通过性接触,输血或注射血制品、  相似文献   

20.
HIV的新受体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现已发现了在T—淋巴细胞上HIV病毒的Co—受体(Co—receptor)。在待发表的文章中,巴斯德研究小组宣称,除CD4以外,T—淋巴细胞上一定有一种称为CD26的表面分子,这是使HIV获得进入的通道。如果法国科学家的判断是正确的,该发现将为抗HIV病毒开辟一条全新的途径,并能研制出比现有疫苗更有效的疫苗。研究人员认为这一突破如CD4的发现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