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究初中生同胞冲突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共情与不良同伴交往在其中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同胞关系问卷、青少年攻击行为量表、不良同伴交往量表和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对拥有同胞的168名初中生进行测量。结果:同胞冲突与不良同伴交往显著的正相关(r=0.211,P0.01);不良同伴交往与攻击行为显著的正相关(r=0.314,P0.01);同胞冲突与攻击行为显著的正相关(r=0.349,P0.01);不良同伴交往在同胞冲突与攻击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同胞冲突通过不良同伴交往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间接效应受到个体共情水平的调节。结论:同胞冲突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明确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作用机制,本研究构建了一个中介效应模型,重点考察父母冲突观察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攻击行为量表、家庭环境量表和儿童感知父母冲突量表对807名初高中生进行施测,利用Bootstrap检验父母冲突观察在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家庭环境与攻击行为显著负相关(r=-0.241,P0.01),与父母冲突观察能力显著正相关(r=0.431,P0.01);父母冲突观察能力与攻击行为显著负相关(r=-0.262,P0.01);(2)父母冲突观察能力在家庭环境和攻击行为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37%。结论:家庭环境既可以对青少年攻击行为产生直接作用,又可以通过父母冲突观察能力间接作用于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新兵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述情障碍和无聊倾向性在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方法:通过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自评抑郁量表、状态和特质焦虑量表、述情障碍量表和无聊倾向性量表对314名新兵进行调查.结果:神经质、述情障碍、无聊倾向性与抑郁、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均呈正相关(r=0.38~0.52,Ps<0.01).述情障碍在神经质对抑郁、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的预测中介效应分别为0.375、0.467、0.377(Ps<0.01).无聊倾向性在神经质对抑郁、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的中介作用分别为0.359、0.546、0.565(Ps<0.01).结论:述情障碍和无聊倾向性是影响神经质类型人格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士兵的心理健康防治工作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孝道信念在粗暴养育与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粗暴养育量表、孝道信念量表和网络攻击行为量表对114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粗暴养育与网络攻击行为、权威性孝道均呈显著正相关(r=0.33,0.12;P0.01),与互惠性孝道呈显著负相关(r=-0.28,P0.01);权威性孝道与网络攻击行为呈显著正相关(r=0.11,P0.01),而互惠性孝道与网络攻击行为呈显著负相关(r=-0.34,P0.01);孝道信念在粗暴养育与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效应量为8.9%。结论:粗暴养育既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网络攻击行为,也可以通过孝道信念来间接预测其网络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无聊倾向和状态无聊对大学生进食行为的影响,并探讨自我控制在其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无聊倾向量表、多维状态无聊量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和进食行为问卷对6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无聊倾向、状态无聊、自我控制和进食行为各维度之间显著相关。其中两种无聊和进食行为各维度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24~0.34,Ps0.01),自我控制与进食行为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r=-0.29~-0.35,Ps0.01),两种无聊与自我控制分别呈显著负相关(r=-0.36,-0.40,Ps0.01)。自我控制在无聊倾向预测进食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状态无聊影响进食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无聊倾向和状态无聊可直接影响进食行为,也可通过自我控制间接影响进食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述情障碍、无聊倾向性与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中文版(TAS-20)、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BPS)、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的焦虑、抑郁分量表对36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述情障碍总分、无聊倾向性总分与焦虑、抑郁存在显著正相关,无聊倾向性总分与述情障碍及各因子同时存在显著正性相关;(2)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述情障碍对无聊倾向性的外部刺激维度有显著影响(β=0.46);无聊倾向性的外部刺激维度对焦虑、抑郁存在直接作用(β=0.21),无聊倾向性的外部刺激维度在述情障碍与焦虑、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解释总效应的14.6%)。结论:述情障碍既直接影响焦虑、抑郁,同时又通过无聊倾向性对其产生间接影响,无聊倾向性在述情障碍与焦虑、抑郁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调节定向在自我建构和冲动购买倾向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自我建构量表、调节定向量表及冲动购买倾向量表对378名大学生进行测验。结果:独立型自我建构和促进定向呈显著正相关(r=0.27, P0.01),与冲动购买倾向呈显著正相关(r=0.56, P0.01);依存型自我建构与预防定向呈显著正相关(r=0.57, P0.01),与冲动购买倾向呈显著负相关(r=-0.32, P0.01);促进定向和冲动购买倾向呈显著正相关(r=0.25, P0.01),而预防定向与冲动购买倾向呈显著负相关(r=-0.37, P0.01);预防定向在依存型自我建构和冲动购买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预防定向在依存型自我建构和冲动购买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青少年的性别角色冲突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以及自尊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性别角色冲突量表、自尊量表和攻击行为量表对485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青少年性别角色冲突与攻击行为呈正相关(r=-0.42,P<0.01),与自尊呈负相关(r=0.37,P<0.01);青少年自尊与攻击行为呈负相关(r=-0.38,P<0.01);自尊在性别角色冲突与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07,95%CI(0.04,0.10)]。结论 青少年的性别角色冲突可以直接影响攻击行为,也可以通过自尊间接影响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期创伤、心理资本与述情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300名护理本科生,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简化版(CTQ-SF)、青少年心理资本问卷(PCQAS)、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及一般人口学问卷分别测量被试的儿童期创伤、心理资本、述情障碍和一般人口学变量。结果:CTQ-SF总分与TAS-20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之间均呈正相关(r=0.16~0.24,P0.01,P0.001),PCQAS总分与TAS-20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之间均呈负相关(r=-0.25~-0.43,均P0.001),CTQ-SF总分与PCQAS总分之间呈负相关(r=-0.28,P0.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儿童期创伤负向预测心理资本(β=-0.35,P0.01);心理资本负向预测述情障碍(β=-0.45,P0.01),心理资本在儿童期创伤与述情障碍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且心理资本的中介效应值为0.16,占总效应的53.33%。结论:儿童期创伤既可以直接预测述情障碍,也可通过心理资本对其产生间接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少年孤独感、社交媒体使用强度与错失恐惧的关系,以及社交媒体使用强度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UCLA孤独量表、错失恐惧量表和社交网络使用强度问卷对628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①孤独感与错失恐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6, P0.01),孤独感与社交媒体使用强度间呈显著正相关(r=0.44, P0.01),错失恐惧与社交媒体使用强度间呈显著正相关(r=0.23, P0.01);②孤独感不但对错失恐惧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β=0.42, P0.01),还能够通过社交媒体使用强度间接对错失恐惧产生影响。结论:社交媒体使用强度在孤独感与错失恐惧间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聊倾向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同时考察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以及人际信任是否在此中介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无聊倾向量表、人际信任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对70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通过差异分析发现,兴趣爱好广泛学生在无聊倾向得分上(t=2.35,P0.05)显著低于兴趣爱好单一学生,而在生命意义感上得分(t=-3.26,P0.01)显著高于兴趣爱好单一学生;大二学生的生活满意度(F=13.56,P0.001)显著高于大一、大三、大四学生;(2)相关分析表明,无聊倾向与人际信任(r=0.148,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生命意义感(r=-0.271,P0.01)、生活满意度(r=-0.304,P0.01)呈显著负相关;人际信任与生命意义感(r=-0.075,P0.05)、生活满意度(r=-0.094,P0.05)均呈显著负相关;生命意义感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230,P0.01);(3)无聊倾向显著负向预测生活满意度(t=-6.672,P0.001),无聊倾向与人际信任的交互项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不显著(t=0.826,P0.05);无聊倾向对生命意义感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t=-8.010,P0.01),无聊倾向与人际信任的交互项对生命意义感的预测作用显著(t=6.724,P0.001);生命意义感对生活满意度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t=4.432,P0.001),生命意义感与人际信任的交互项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不显著(t=-0.209,P0.05)。结论:无聊倾向、人际信任、生命意义感和生活满意度四者之间构成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生命意义感在无聊倾向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人际信任在这一中介过程的前半段上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大学生新媒介依赖(包括网络和手机依赖)的状况,以及与无聊倾向、抵制效能感的关系。方法:方便抽取北京市3所高校的992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完成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抵制效能感量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和问题性手机使用问卷。结果:①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检出率为6.2%,边缘网络成瘾比率40.4%;手机依赖的检出率为26.7%;男生的网络成瘾率、手机依赖率均高于女生(χ~2=11.16,7.82;P0.01);②无聊倾向与网络成瘾、手机依赖均呈显著正相关(r=0.27,0.30;P0.01),抵制效能感与无聊倾向、网络成瘾、手机依赖均呈显著负相关(r=-0.25,-0.35,-0.28;P0.01),网络成瘾与手机依赖呈显著正相关(r=0.29,P0.01);③抵制效能感在无聊倾向预测新媒介依赖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χ~2/df=4.13,CFI=0.90,GFI=0.92,NFI=0.91,NNFI=0.90,RMSEA=0.05,SRMr=0.04),中介效应占比42.41%。结论:无聊倾向既能直接影响大学生新媒介依赖行为,同时也可通过抵制效能感影响新媒介依赖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认知失败与核心自我评价、无聊倾向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Core Self-Evaluations Scale,CSES),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Boredom Proneness Scale,BPS),认知失败问卷(Cognitive Failures Questionnaire,CFQ)对760名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进行集体施测,使用SPSS 21.0和Mplus 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相比认知失败低分组大学生,认知失败高分组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总分显著更低(t=-8.983,P0.001);无聊倾向总分及其各因子得分显著更高(t=3.595~14.451,P0.001)。2认知失败与核心自我评价呈显著负相关(r=-0.360,P0.01),与无聊倾向及其各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145~0.535,P0.01)。核心自我评价与无聊倾向及其各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r=-0.280~-0.587,P0.01)。3在中介模型中,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对认知失败的直接效应不显著,通过无聊倾向对认知失败的间接效应显著。结论:大学生无聊倾向在核心自我评价对认知失败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对共情的影响,以及述情障碍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量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对徐州市522名大学生进行测验。结果:网络游戏成瘾与共情能力呈显著正相关(rmin=0.599,Ps0.01);述情障碍在网络游戏成瘾与共情关系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结论:随着新游戏时代的来临,网络游戏的性质也发生了转向,网络游戏成瘾可以通过述情障碍的中介作用显著地预测共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行障碍青少年中冲动性人格在焦虑与攻击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多维焦虑问卷(MASC)、攻击量表(AQ)、Barratt冲动量表(BIS-11)对45名品行障碍青少年和63名健康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品行障碍患者中,焦虑、冲动人格和攻击性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相关分析发现,在品行障碍组中焦虑、冲动性人格与攻击呈显著正相关;路径分析表明品行障碍组中冲动性人格在焦虑与攻击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健康对照组中中介作用则不显著。结论:研究结果提示品行障碍患者的焦虑症状可能对攻击行为没有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冲动性人格的完全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反映能力和边缘性人格特征的关系,以及述情障碍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反映能力问卷中文版、米氏边缘人格检测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对206名心理科门诊就诊患者进行测量。结果:(1)边缘性人格障碍倾向组的反映能力显著低于非边缘性人格障碍倾向组,反映能力与边缘性人格特征呈显著负相关(r=-0.300,P0.01);(2)反映能力对边缘性人格特征不仅具有直接效应,还可通过述情障碍间接作用于边缘性人格特征,述情障碍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0.3%。结论:边缘性人格倾向患者存在心智化功能的缺损,且述情障碍在反映能力和边缘性人格特征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消极完美主义在成人依恋和强迫症状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和大学生强迫症状调查问卷对322名大学生进行测验。结果:依恋焦虑、依恋回避与消极完美主义呈显著正相关(r=0.40,P0.001;r=0.14,P0.05),与强迫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0.37,P0.001;r=0.15,P0.01);消极完美主义与强迫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0.57,P0.001)。消极完美主义在依恋焦虑和强迫症状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依恋回避和强迫症状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消极完美主义在成人依恋和强迫症状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情绪弹性在中学生应激和应对方式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青少年情绪弹性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8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中学生应激、情绪弹性和应对方式三者间两两显著相关。应激与积极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r=-0.138,P0.01),而与消极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r=-0.310,P0.01);情绪弹性与应激显著负相关(r=-0.372,P0.01);情绪弹性与积极应对显著正相关(r=0.312,P0.01),与消极应对显著负相关(r=-0.298,P0.01);2情绪弹性在应激与积极应对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情绪弹性在应激与消极应对间有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应激和情绪弹性都是影响应对方式的重要因素,情绪弹性在应对方式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对亲社会倾向(Prosocial Tendency)的影响,考察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ecurity)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亲社会倾向量表(Prosocial Tendencies Measure,PTM)、安全感量表(Security Questionnaire,SQ)对30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利用Bootstrap检验心理安全感在自我效能感和亲社会倾向之间中介效应。结果: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亲社会倾向呈显著正相关(r=0.511,P0.01);心理安全感与亲社会倾向呈显著正相关(r=0.435,P0.01);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安全感呈显著正相关(r=0.489,P0.01)。心理安全感在自我效能感和亲社会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安全感的中介效应值为0.19,占总效应的38.18%。结论: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正向预测亲社会倾向,心理安全感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行障碍青少年的冲动性人格在抑郁与攻击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攻击量表(AQ)、Barratt冲动量表(BIS-11)对45名品行障碍青少年和63名健康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品行障碍患者的抑郁、冲动人格和攻击性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相关分析发现,在品行障碍组中抑郁、冲动性人格与攻击呈显著正相关;路径分析表明品行障碍组中冲动性人格在抑郁与攻击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健康对照组中该中介作用不存在。结论:品行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可能对攻击没有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冲动性人格的完全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