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晴晖  陈穗 《实用医学杂志》1998,14(11):850-581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许多中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而自由基的毒性损伤、钙反常机制等均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1,2]。本文就中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1清除氧自由基大量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时有大量的氧自由基(OFR)生成,OFR对机体的损害主要是氧化脂类、蛋白质和酶类,最终导致膜功能受损,并造成脑结构和功能的损伤[3,4]。现已发现许多中药能提高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的抗氧化酶活性,抑制OFR生成,促进OFR清除,并抑制OFR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研究IL—1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四动脉结扎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侧脑室注射(ICV)给药,通过爬竿试验测定脑缺血再灌注的第2-7天内在鼠爬竿运动功能的变化;计数再灌注的第10天,大鼠大脑皮层和基底核的坏死神经元数占所有计数神经元的百分数。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IL-1β组爬竿行为活动评分值高于对照组,并且IL-1β组其大脑皮层的坏死神经元百分数比对照组低,但基底核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IL-1β减轻了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行为活动障碍,其作用可能与IL-1β可减轻大脑皮层和神经元严重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
家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家兔四动脉闭塞法建立急性完全性脑缺血后给予再灌注,观察缺血前后及再灌注后脑组织部分电解质和含水量、脑组织和血液丙二醛(MDA)、环核昔酸(cAMP、cGMP)、血栓烷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改变。结果:再灌注后实验组脑组织Ca ̄(2+)、MDA、TxB_2和cAMP较对照组升高(P<0.05),GSH-Px活性、6-keto-PGF_(1α)含量降低(P<0.05);实验组血液中cAMP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脑组织Ca ̄(2+)过载、氧自由基增多、cAMP/cOMP和PGI_2/TXA_2比值异常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采用四血管闭塞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光镜、电镜水平观察损伤病灶形态学改变,利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定量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结果大鼠全脑缺血30min后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发生随着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间变化,呈动态性改变,凋亡指数在再灌注24h达高峰,形态学观察可见细胞凋亡与坏死并存。结论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与坏死同时存在,表明细胞凋亡参与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5.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采用四血管闭塞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光镜,电镜水平观察损伤病灶形态学改变,利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定量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结果;大鼠全脑缺血30min后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发生随着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间变化,呈动态性改变,凋亡指数在再灌注24h达高峰,形态学观察预见细胞凋亡与坏死并存,结论: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与坏死同时存在,表明细胞凋亡参与急生全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兔模型中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与动脉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家兔的正常血压、低血压和高血压模型,各随机抽取24只分别纳入空白对照组、低血压动物模型组合高血压动物模型组。施予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实验,观察不同基础血压组在不同夹闭颈总动脉时间下的平均动脉压、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以及脑梗死体积百分比。结果不同的基础血压家兔在脑缺血再灌注前后,其血压水平变化不大,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不同基础血压组中随着颈总动脉的夹闭时间延长,脑损伤也愈发严重;血压对脑损伤有一定影响,高血压的家兔缺血改变出现早,低血压会加重脑损伤。结论本研究成功的建立了家兔高血压和低血压模型,并通过有创的方式监测了脑缺血再灌注前后的平均动脉压,更好地反映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血压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继续深入研究不同基础血压产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提供了前期实验依据,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脑缺血再灌注中补体激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中的补体激活及其作用。 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物处死后到脑含水量,并用RT—PCR方法到补体C3 mRNA表达值。结果 缺血侧补体C3 mRNA表达增高,并与脑含水量之间至正相关关系(r=0.466,P<0.05)。结论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中有补体系统的激活,补体系统可能参与了大鼠脑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和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早已发现脑缺血后再灌注期间组织发生复杂的继发性改变 ,加重组织损伤 ,近年来随着溶栓治疗的开展 ,血循环重建后的再灌注性脑损伤日益受到重视 ,近年相关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 ,从细胞、分子水平比较深入地阐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对策。1氧自由基1.1损伤机制[1 ]  自由基诱导的脑损伤机制可概括为 :①自由基产生过量能引起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的过氧化 ,使膜结构遭到破坏、蛋白降解、核酸主链断裂、透明质酸解聚、细胞崩解、线粒体变性 ,细胞发生不可逆改变 ,最终死亡。②促使花生四烯酸 (AA)单向转化为血栓烷A2 ,诱导缺血半影区…  相似文献   

9.
背景: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遭到破坏,引起脑水肿和脑出血,组织损伤程度加重。目的:总结分析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血脑屏障相关分子,在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以"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blood 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为检索词,检索近十年PubMed数据库,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以"脑缺血再灌注,血脑屏障"为检索词,检索5年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中文。纳入与脑缺血再灌注及血脑屏障损伤密切相关的研究;排除重复性研究。选取17篇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从炎症因子的浸润,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水解以及水通道蛋白的开放等方面总结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相关分子,提出多因素多环节调控血脑屏障功能。CIR后血脑屏障开放的3h时间窗为急性期抢救缺血半暗带关键点,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后期修复作用也可为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葛根素对家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葛根素(Puerarin,Pur)对家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与复苏效应。方法 以“四动脉闭塞法”建立家兔全脑缺血20min再灌注60min损伤模型,电镜观察前脑皮质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模型组家兔皮质神经元膜结构破坏明显,细胞趋于溶解坏死。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内线粒体空泡样变,血管周围间隙明显增大。应用Pur的脑保护组(缺血前5min)与脑复苏组(复灌后5min)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核膜等膜性结构损伤减轻,出现大量多聚核蛋白体,细胞处于功能修复状态;血管内皮细胞内吞饮小泡增多,周围间隙缩窄。结论 葛根素通过对膜性结构保护和促进神经元修复的作用面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与复苏效应。  相似文献   

11.
心脏骤停(CA)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神经功能恢复最为关键的病理改变,影响着临床上CA患者心肺复苏(CPR)后的自主存活率及生存质量。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机制包括:脑内血流动力学障碍;氧自由基增多;炎症因子表达量增加;能量代谢紊乱;细胞内外离子失衡,产生钙超载,并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等。参附注射液主要是由人参、附子的提取物配制的复方制剂,具有扩张冠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血液循环,消除氧自由基,减少血黏度等功效,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多器官保护。经科学研究证实,参附注射液对CA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与提高脑内血液循环、减轻组织结构损伤、改善脑内能量代谢紊乱、消除氧自由基、保护细胞、调控细胞凋亡及促进神经再生等机制有关。本文综述了参附注射液在CA后缺血缺氧脑组织保护中的作用及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左卡尼汀100mg/kg治疗组及左卡尼汀200mg/kg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观察左卡尼汀对脑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左卡尼汀可明显减少MDA的含量,升高SOD活性,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左卡尼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与提高脑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抑制氧自由基产生及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及牛磺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测定血清丙二醛(MDA)的含量,脑组织Bcl-2蛋白表达和凋亡细胞数.结果 与再灌注组比较,依达拉奉组、牛磺酸组及联合用药组的血清MDA浓度及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小,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及牛磺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清除氧自由基及上调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一氧化氮 (NO)在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争论颇多 ,本研究通过测定脑缺血及再灌注不同进期大鼠脑组织中NO代谢物NO-X 的含量 ,结合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 ,探讨NO在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规律 ,为临床再灌注治疗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模型采用pulsineli法 ,制成血管结扎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动物选择健康SD大鼠 ,雌雄不拘 ,体质量在 2 2 0~ 2 70 g。脑缺血时间分别为 10、15和 30min ,缺血15min后再灌注时间分别 1、3、6、12、2 4h。1.2 NOx-含量的测定采用改良的…  相似文献   

15.
车艳艳  向军  张春燕 《中国康复》2007,22(6):433-434
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原则是及时恢复缺血区的血液灌注,但某些情况下缺血后再灌注不仅没有使组织功能恢复,反而使缺血所致的功能障碍和结构破坏进一步加重,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近年来中药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取得显著进展,显示出中医药特有的优势,现综述如下。1.中药单体1.1银杏叶提取物是从银杏科植物种子中分离纯化的混合物,含有24%类黄酮和6%萜内酯,已被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姚小璐等[1]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中证实银杏叶提取物可减少脑梗死体积,尤其是大剂量组缺血周边区内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并认为与其在脑缺血损伤急性期增加Bcl…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及雷公藤多甙(GTW)对其的影响。方法 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灌胃法给药,硝酸银还原法测定NO含量。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组织中NOS活性、NO含量随时间延长而进行性升高,GTW能抑制NOS活性的升高,减少NO的产生。结论 GTW可能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MCAO)造成大鼠局灶性损伤模型,同时给予NGF治疗。观测神经评分改变,计算脑组织梗死灶,测定脑组织含水量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动的变化。结果:NGF治疗组神经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NGF治疗组脑缺血梗死区缩小,脑组织含水量和NOS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NGF具有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可能与抑制NOS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时自由基代谢变化在迟发性神经元损伤中作用。方法:采用闭塞大鼠4条动脉全脑缺血模型,在全脑缺血30分钟和缺血后再灌注不同时间,分别观察某些脑区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变化。结果:在大脑皮层和海马中,缺血30分钟后,GSH、GSHPx显著下降,细胞膜MDA有所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胞浆中GSH逐渐回升,而GSHPx进一步下降,并且细胞膜MDA显著升高。在丘脑和下丘脑,各组GSH、MDA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GSHPx变化则与大脑皮层和海马中相似,但下降幅度较小。结论:脑缺血引发的自由基损伤主要发生在缺血再灌注期,且海马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最易损伤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机体肿瘤坏死因子 (TNF)、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白细胞介素 -6(IL -6)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和脑超微结构的变化。 方法 以“四管闭塞法”及再开放颈动脉建立家兔急性全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 ,观察血浆TNF、IL -1β、IL -6表达水平以及脑组织的超微结构。结果 与缺血前比较 ,缺血后30分钟时血浆TNF与IL-1β 已升高(p均<0.05) ,IL -6有所升高 ,但p>0.05。再灌注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时TNF、IL -1β、IL-6水平均明显升高 (p<0.001或 p<0.01)。电镜观察脑缺血再灌注120分种后脑组织病理改变严重。结论 家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浆TNF、IL -1β、IL-6水平以及脑组织的超微结构呈明显改变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与细胞因子介导的炎性反应有关 ,拮抗炎性细胞因子等方法可能有助于脑缺血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近些年的研究中,发现脑缺血后有相当部分的血管能自然再通或经溶栓治疗后血流恢复再通,但随之而来的是出现再灌注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神经细胞凋亡现象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