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椎管内分娩镇痛下第二产程时限分布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无椎管内分娩镇痛的12 789例单胎足月头位孕妇的病历资料。根据产次将研究对象分为初产妇组(9 517例)和经产妇组(3 272例), 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2组基本资料、母婴结局及第二产程时限等;并比较初产妇[分为<1 h组(n=6 265)、≥1~2 h组(n=2 305)、≥2~3 h组(n=831)及≥3 h组(n=116)]及经产妇[分为<1 h组(n=3 144)、≥1~2 h组(n=102)及≥2 h组(n=26)]中不同第二产程时限的母婴结局差异, 再以Cramer’’s V分析随着第二产程延长, 母婴结局发生率的总体变化趋势。校正孕妇年龄、分娩孕周、孕前体重指数、妊娠期合并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等混杂因素后再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第二产程延长与不良结局的关系。结果初产妇和经产妇第二产程时限的第95百分数分别为143 min和52 min。...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第二产程预防性使用葡萄糖酸钙对单胎初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8年8月2019年5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产科住院的单胎孕足月临产后进入第二产程的孕妇分为治疗组(282例)和对照组(274例),治疗组在第二产程预防性给予静脉滴注1 g葡萄糖酸钙,对照组孕妇在进入第二产程后立即给予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比较2组孕产妇的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结果:治疗组第二、三产程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的产时出血量和产后2 h、6 h、12 h、24 h出血总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和新生儿脐动脉血钙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第二产程预防性使用葡萄糖酸钙可降低单胎初产妇产时及产后24 h内出血总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活跃期时限的处理对分娩方式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分娩,进入产程的足月、单胎妊娠、头先露初产妇共1744例.回顾性分析其中417例活跃期时限出现异常(包括活跃期停滞和活跃期延长)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活跃期停滞时间对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分娩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结果 417例活跃期停滞者中,剖宫产者205例,阴道分娩者212例.活跃期停滞发生率为23.9%(417/1744).其中50例伴活跃期延长,发生率为2.9%(50/1744).阴道分娩者中活跃期≥6h者新生儿转儿科率高于活跃期<6 h组[20.6%(26/126)与8.1%(7/86),x2=6.07,P<0.05],剖宫产者中活跃期<6h者宫内感染发生率高于活跃期≥6h者[22.7%(30/132)与6.8%(5/73),x2=8.37,P<0.01].阴道分娩孕妇中,宫口开大6 cm之前停滞者产后出血发生率(4.8%,9/186)、产妇并发症率(3.8%,7/186)和新生儿转儿科率(15.6%,29/186)与官口开大≥6 cm停滞者[分别为6.2%(1/16)、0.0%(0/16)和12.5%(2/1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0.12、0.01和0.00,P均>0.05).剖官产孕妇中,宫口开大6 cm之后行剖宫产者新生儿转儿科率明显高于宫口开大6 cm之前停滞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0%(6/10)与(19.9%(34/171),x2=8.83,P<0.05].剖宫产孕妇宫口开大3 cm时停滞时间≥4h和<4 h相比,孕妇年龄、分娩孕周、分娩时体重指数、产后出血量、新生儿出生体重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纯以活跃期停滞为指征的剖宫产者新生儿转儿科率较低(11.2%,9/80),而以活跃期停滞合并宫内感染为指征的剖宫产者新生儿转儿科率较高(42.1%,16/38).结论 宫口扩张6 cm以下出现活跃期异常者,母儿情况良好,可适当延长产程观察时限.阴道分娩者如活跃期时限≥6h,要注意新生儿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施新产程结合胎头下降处理产程对降低中转剖宫产率以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12月(研究组)和2013年1月至12月(对照组)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孕妇信息,以新产程标准结合胎头下降处理产程的研究组11338例,以旧产程标准处理产程的对照组5952例。比较开展新产程前、实施新产程结合胎头下降处理产程后的中转剖宫产率、母儿结局、中转剖宫产手术操作难度。结果:对照组产妇的中转剖宫产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研究组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率、产褥感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中转剖宫产产妇术前产房试产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 01);研究组中转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1000 ml)率、子宫切除率、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术后感染率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中转剖宫产产妇术中子宫切口撕裂率、上行支结扎术率、子宫捆绑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实施新产程标准结合胎头下降处理产程,能降低剖宫产率,对减少母婴的不良结局也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中转剖宫产手术中裂伤的概率及手术困难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产程特征及母婴结局。方法选择福建省妇幼保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剖宫产术后足月妊娠阴道试产888例(16.63%)孕妇,其中经阴道分娩者767例(86.37%)为VBAC组,试产失败转剖宫产者121例(13.63%)为剖宫产组;以同期无剖宫产史阴道分娩者892为对照组,对产程时间、产程中异常指标、母婴结局等比较分析。结果无阴道分娩史的VBAC组总产程比对照组缩短(P 0.05);VBAC组人工破膜、胎盘早剥、急产、会阴切开、产后出血等发生率及产后2 h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P 0.05);VBAC组胎儿窘迫、人工破膜、胎方位异常、胎盘早剥、脐带异常、妊娠高血压疾病、子宫破裂等发生率及产后2 h出血量均低于剖宫产组(P 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过程应严密观察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无阴道分娩史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阴道分娩的产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阴道分娩的无新生儿窒息孕妇资料。选取单胎头位、自然临产、既往无阴道分娩史的346例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产妇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住院自然临产阴道分娩、单胎头位的350例正常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特点。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孕妇的年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转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数分别为7.00 vs 6.5小时、0.33 vs 0.42小时、0.17 vs 0.15小时和7.45 vs 7.28小时;P0.05)。结论:对于无阴道分娩史的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TOLAC)孕妇的产程观察与处理可与初产妇相同标准,子宫瘢痕不影响产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旧产程标准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按照旧产程标准管理的孕妇5 385例设为对照组,按照新产程标准管理的孕妇6 836例设为研究组,排除经产妇、瘢痕子宫、双胎妊娠、前置胎盘、骨盆狭窄、胎儿畸形及合并严重妊娠合并症等具有绝对剖宫产指征的病例。比较两组孕妇一般资料、剖宫产原因、孕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剖宫产率分别为25.19%(1 722/6 836)和28.79%(1 550/5 3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因活跃期停滞行剖宫产742例(43.09%),对照组757例(48.83%);研究组因第二产程延长行剖宫产64例(3.72%),对照组93例(6.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儿预后方面:研究组和对照组产钳助产例数分别为113例(1.65%)和110例(2.04%);产后出血分别为534例(7.81%)和407例(7.56%);绒毛膜羊膜炎例数分别为96例(1.40%)和58例(1.08%);新生儿窒息例数分别为69例(1.01%)和42例(0.78%);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分别为9例(0.13%)和6例(0.11%),两组以上母儿预后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产程应用后剖宫产率降低,主要是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延长为指征的剖宫产率降低,孕妇产后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病史指征及超声指征的单胎妊娠孕妇行子宫颈环扎术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因病史指征或超声指征行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的子宫颈机能不全单胎妊娠孕妇共27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比较病史指征组(141例)和超声指征组(131例)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和母儿结局。进一步根据分娩孕周, 将272例子宫颈环扎术孕妇分为≥孕34周分娩组(225例)和<孕34周分娩组(47例), 分析孕34周前早产的影响因素。结果 (1)病史指征组和超声指征组的中位环扎孕周分别为16.6、23.4周, 分娩时较环扎时的中位延长孕周分别为21.4周、14.7周, 分别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病史指征组和超声指征组孕妇的足月产率分别为76.6%(108/141)和71.0%(93/131), 活产率分别为97.2%(137/141)和97.7%(128/131), 活产儿中位出生体重分别为3 155和3 055 g, 分别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72例子宫颈环扎孕妇的新生儿存活共计...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观察产程中饮食对足月分娩孕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待产的足月孕妇338例,根据饮食意愿不同分为流质饮食组162例(对照组)和自愿饮食组176例(观察组),观察2组孕妇第一及第二产程持续时间、产程中呕吐、酮症的发生率及分娩结局。结果:①观察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孕妇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酮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孕妇产程中催产素使用情况、会阴侧切率及中转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妇分娩过程中均未使用器械助产。④2组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及新生儿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入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均未出现窒息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分娩过程中自愿饮食的孕妇虽相对增加第一、第二产程持续时间,但自愿饮食可降低孕妇酮症的发生率、不增加产程干预,且不影响母儿结局,也不增加孕妇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的足月正常新生儿脐动脉血乳酸值间的差异 ,及阴道分娩新生儿脐动脉血乳酸值与产妇第二产程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5 6例阴道分娩和 6 2例剖宫产的足月正常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取 2ml脐动脉血行乳酸检测。并对阴道分娩新生儿脐动脉血乳酸值与第二产程时间长短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阴道分娩组的脐动脉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剖宫产组 (P <0 0 1) ;但阴道分娩中第二产程≤ 45分钟 (10例 ) ,脐动脉血乳酸水平低于剖宫产组 (P <0 0 5 ) ;第二产程≤ 1小时 (2 8例 ) ,乳酸水平与剖宫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第二产程 >1小时 (2 8例 ) ,乳酸水平高于剖宫产组 (P <0 0 5 )。阴道分娩新生儿乳酸水平与第二产程时间呈密切正相关 (P <0 0 1)。结论 :阴道分娩第二产程 <1小时与剖宫产比较新生儿乳酸值无差异 ;而当第二产程 >1小时 ,则使新生儿乳酸值增高。故对第二产程长应重视 ,并予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无创产钳助产在单胎足月孕妇分娩中的应用及对产程、会阴撕裂、盆底功能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110例行无创低位产钳助产术的在单胎足月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时期108例行会阴侧切低位产钳助产术的单胎足月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出血量及第二产程时间,产妇会阴撕裂情况,新生儿结局(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产妇产后1个月盆底肌力。结果 观察组产妇出血量小于对照组(P <0.05),但两组第二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会阴撕裂严重程度及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1个月盆底Ⅰ类肌力、Ⅱ类肌力均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无创产钳助产可减轻会阴撕裂及盆底功能损伤,且不会增加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胎儿体重对持续性枕后位产程特征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本院产科住院分娩228例持续性枕后位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分为对照组112例(胎儿体重≥2500 g且<3500 g)和研究组116例(胎儿体重≥3500 g且<4250 g).并将两组产程特征、母儿结局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产妇产程异常(宫口扩张延缓、停滞,胎头下降延缓、停滞)发生率、临床干预(体位矫正、手转胎头)成功率、剖宫产率、母儿并发症(产后出血、产褥病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枕后位产程处理中充分考虑胎儿的体重因素,对于胎儿估计体重≥3500 g的枕后位病例应积极临床干预,干预失败应放宽手术指征,以降低母儿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新旧产程标准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按照旧产程标准管理的孕妇5 385例设为对照组,按照新产程标准管理的孕妇6 836例设为研究组,排除经产妇、瘢痕子宫、双胎妊娠、前置胎盘、骨盆狭窄、胎儿畸形及合并严重妊娠合并症等具有绝对剖宫产指征的病例。比较两组孕妇一般资料、剖宫产原因、孕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剖宫产率分别为25.19%(1 722/6 836)和 28.79%(1 550/5 3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因活跃期停滞行剖宫产742例(43.09%),对照组757例(48.83%);研究组因第二产程延长行剖宫产64例(3.72%),对照组93例(6.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儿预后方面:研究组和对照组产钳助产例数分别为113例(1.65%)和110例(2.04%);产后出血分别为534例(7.81%)和407例(7.56%);绒毛膜羊膜炎例数分别为96例(1.40%)和58例(1.08%);新生儿窒息例数分别为69例(1.01%)和42例(0.78%);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分别为9例(0.13%)和6例(0.11%),两组以上母儿预后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产程应用后剖宫产率降低,主要是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延长为指征的剖宫产率降低,孕妇产后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特点及分娩方式选择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特点及分娩方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两所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112例持续性枕后位(枕后位组)和112例枕前位(枕前位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产程情况、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结果两组头位分娩评分、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枕后位组产钳助产、剖宫产、会阴裂伤、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等均明显高于枕前位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枕后位组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延缓和第二产程延长的发生率均高于枕前位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剖宫产组富口扩张延缓、胎头下降停滞和第二产程延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而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骨盆临界狭窄、潜伏期及活跃期延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枕后位导致母儿并发症增加,及时处理并选择最佳分娩方式可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合并前置胎盘孕妇的胎盘植入性疾病(PAS)影像学诊断及血管阻断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全国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于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选取12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合并前置胎盘的妊娠晚期单胎妊娠孕妇共747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观察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合并前置胎盘孕妇严重不良结局(子宫切除、术中出血量≥1 000 ml、术中诊断PAS)的危险因素;观察产前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胎盘PAS及严重不良结局预测中的作用。根据是否行血管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或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分为阻断组(106例)与未阻断组(641例), 比较两组孕妇的母儿结局。结果 (1)一般情况:747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合并前置胎盘孕妇的子宫切除率为10.4%(78/747), 术中出血量≥1 000 ml者占55.8%(417/747), 术中确诊PAS者占47.5%(355/747)。子宫破裂的发生率为0.8%(6/747)。(2)严重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子宫切除的危险因素是血管阻断方式和术中出血量, 子宫动脉栓塞术者子宫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初产妇产程曲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成功经阴道分娩的2675例产妇,均为单胎、足月、头先露,根据是否实施分娩镇痛分为镇痛组(1152例)和未镇痛组(1523例)。回顾分析两组产妇的年龄、分娩孕周、体重、身高、新生儿出生体重、宫口扩张程度及持续时间等资料。采用新产程标准处理产程,产程曲线的绘制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回归模型分析。结果:产程曲线图显示,两组的产程曲线均呈缓慢上升趋势,宫口开大5cm以后产程的进展呈加速趋势。宫口开大3cm后,两组宫口每进展1cm所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与第95百分位数相似(P均0.05);未镇痛组第二产程持续时间的第95百分位数为1.6h,中位数为0.5h,镇痛组分别为2.4h和0.9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58,P0.01)。结论:无论是否行分娩镇痛,初次阴道分娩孕妇的产程曲线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宫口开大5cm后宫口扩张呈加速趋势,需对我国产妇的产程时限重新定义以指导临床。分娩镇痛不影响对初产妇第一产程时限,延长第二产程时限,临床需要根据是否行分娩镇痛对产程时限进行定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医疗干预初产妇自然分娩的妊娠结局。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住院分娩的3000例初产妇根据有无产程干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00例孕妇自然分娩,第一产程自由活动、饮食、休息,第二产程自主用力、自由体位分娩、无会阴保护、自然娩肩,第三产程延迟断脐、胎盘自然娩出;对照组1500例孕妇给予不同程度的医疗干预。比较两组孕妇的最终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会阴完整率、新生儿评分高于对照组,而会阴切开率、会阴二度裂伤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羊水污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的孕周、总产程、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入住NICU率、羊水量、脐带绕颈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低危初产妇,减少医疗干预,促进自然分娩,可获得较好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游泳"在产科临床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207,自引:0,他引:207  
目的 探讨在住院期间新生儿“游泳”后部分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 将 377例正常新生儿按分娩顺序分为观察组 (游泳组 ) 2 2 3例 ,其中阴道分娩 12 7例 ,剖宫产 96例 ;对照组 (单纯沐浴组 ) 15 4例 ,其中阴道分娩 10 9例、剖宫产 4 5例。测定两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出院时体重、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 结果 两组阴道分娩、剖宫产新生儿出生时体重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观察组新生儿出院时阴道分娩者平均体重 (32 90± 35 0 ) g,剖宫产者平均体重 (35 10± 4 0 0 ) g;对照组新生儿出院时体重阴道分娩者平均 (30 90± 380 ) g,剖宫产者平均 (3170± 4 80 ) 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观察组胎便转黄时间 ,阴道分娩者平均 (39.2± 15 .9) h,剖宫产者平均 (39.0± 13.6 ) h,对照组胎便转黄时间 ,阴道分娩平均 (4 8.0± 19.4 ) h,剖宫产平均 (5 5 .7± 2 5 .1) 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两组胎便初排时间差异亦有显著性 (P<0 .0 5 )。 结论 新生儿游泳有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的产程模式及前次剖宫产时机对VBAC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分娩的VBAC组产妇50例、初产妇组51例、经产妇组51例。对各组的潜伏期、活跃期及第二产程的产程时限进行比较。并根据前次剖宫产情况将VBAC产妇分为择期剖宫产(20例)及产程中剖宫产(27例),比较各产程时限。结果 3组潜伏期时限基本相同(P0.05),VBAC组、初产妇组和经产妇组活跃期时限中位数分别为140、170、80min,VBAC组明显长于经产妇组(P0.001);第二产程时限中位数分别为23、38、9min,VBAC组较初产妇组第二产程进展快(P0.001),较经产妇组慢(P0.001)。VBAC组中前次行择期剖宫产20例(40.0%),前次剖宫产为产程中剖宫产27例(54.0%)(因电话追访未取得联系,3例产妇的前次剖宫产情况不详),两组的各产程时限无明显差异。结论 VBAC的第一产程进展情况类似于初产妇,产程呈持续平滑缓慢逐渐进展的特征,且可能与前次剖宫产时机无关;VBAC的第二产程与初产妇相比进展迅速,这一结果有助于临床医师规范管理分娩过程,提高VBAC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性分析新产程标准下产程中转剖宫产的临床特点及分娩结局。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经阴道试产的单胎足月孕妇3 313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n=2 867)和中转剖宫产组(n=446),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313例单胎足月孕妇中,中转剖宫产率为13.46%(446/3 313)。单因素分析显示,身高、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孕期增重、分娩孕周、初产妇、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分娩前2周内超声预测胎儿体重、分娩前1周内白细胞、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接受引产与产程中转剖宫产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初产妇、需接受引产、2周内超声预测胎儿体重、分娩前一周内白细胞是产程中转剖宫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单胎足月孕妇,需要综合评估孕妇的产次、孕前BMI,是否需接受引产,孕前预测胎儿体重及分娩前白细胞等“亚剖宫产指征”,预测产程中转剖宫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