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5 毫秒
1.
<正>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整合在乙型肝炎患者中广泛发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 DNA整合率达80%,在急性肝炎、CHB、低血清抗HBV核心抗体(抗HBc)滴度的丙型肝炎病毒(HCV)相关CHB患者中,HBV  相似文献   

2.
<正> 甲型肝炎病毒(HA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都是我国小儿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的常见病原,无交叉免疫,可以同时存在。如HAV感染和HBV感染同时发生,称“混合感染”;如在HBV感染的基础上又发生HAV感染,称重叠感染。难以辨明者,统称“二重感染”。现就我院两年所见小儿HAV和HBV二重感染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乙型肝炎病毒(HBV)在一般人群中的感染率高达60%左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慢性携带率约10%。人群中HBV携带者众多是导致HBV相关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有效预防、控制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传播是当今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状态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19732例,分为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HBV表面抗原阳性)组(A组)及非乙型肝炎病毒携带(HBV表面抗原阴性)组(B组),比较两组妊娠期糖尿病(GDM)及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的发生率。结果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组GDM及GIGT发生率与非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不增加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对乙肝的防治研究中,国外相继发现了一些与HBV相似的动物模型:土拨鼠肝炎病毒(wHV).地松鼠肝炎病毒(GSHV).鸭肝炎病毒(DHBV),并把这一类病毒以HBV为代表组成一个新的病毒科.称之为嗜肝DNA病毒科。它们与HBV有相似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6.
许多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HBV具有泛嗜性,除了存在于肝细胞外,尚可存在于肝外的其它组织(如胰腺、心肌、肾、肺等)中。我们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食管、胃及大小肠的癌与非癌组织作了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检测,以了解后者在这些组织中的存在情况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人肝细胞上都有聚合人血清蛋白受体(PHSA—R),循环血液中的PHSA起联结分子作用,使HBV附着和侵入肝细胞。1984年Pontisso等认为活跃的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与HBV颗粒上多聚白蛋白受体的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正>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世界范围内肿瘤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我国HCC发生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密切相关,HBV基因编码的HBVX蛋白(HBx)为HBV感染和复制所必需,并广泛涉及宿主细胞的增殖、转化和凋亡等过程,因此在HCC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由于肝炎病毒之间没有交叉免疫,近年来甲型肝炎病毒(HA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双重感染的病例增多,临床以感染时间进行分类。两种或两种以上肝炎病毒同时感染,同时发病,即为混合感染。在HBV感染的基础上再感染其他类型肝炎,为重叠感染。为了逐步认识HBV与HAV双重感染的临床表现,现将我们临床收治的30例甲乙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者分折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与治疗药物耐药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宏  杜蓉 《医药导报》2004,23(8):0536-0538
乙型肝炎病毒(HBV)常常发生基因变异从而导致HBV耐药性的产生,使得乙型肝炎的治疗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该文从HBV变异的种类、基因变异与HBV的耐药性等方面综述近年来的有关进展,并针对基因变异所导致的HBV耐药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郑玉廷 《天津医药》1991,19(3):185-188
最近十年的研究使人们认识了一个新的病毒科,即嗜肝 DNA 病毒科。此病毒科包括人乙型肝炎病毒(HBV),土拨鼠肝炎病毒(WHV)、地松鼠肝炎病毒(GSHV)、鸭肝炎病毒(DHBV)、苍鹭肝炎病毒(HHV)和树松鼠肝炎病毒(TSHV)。  相似文献   

12.
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 Virus,HDV)是一种必须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ns,HBV)表面抗原的存在才能复制的小RNA缺陷病毒.丁型肝炎是发生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由丁型肝炎病毒感染而致病其传播方式与乙型肝炎相同,患者以慢性患者与携带者为主.  相似文献   

13.
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染针头刺伤是医院内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的重要途径。为了探讨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的情况及原因,本文对护士针刺伤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10月随机抽取本院护理人员120名,年龄20~48岁,平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近年来在对乙肝的防治研究中,国外相继发现了一些与HBV相似的动物病毒:土拨鼠肝炎病毒(WHV),地松鼠肝炎病毒(GSHV)、鸭肝炎病毒(DHBV),并把这一类病毒以HBV为代表组成一个新的病毒科,称之为嗜肝DNA病毒科。它们与HBV有相似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并被用作病毒性肝炎的动物模型加以研究。目前,国内河南省医学科学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病人甲型肝炎病毒( HAV)、乙型肝炎病毒( HBV)、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发生率,并 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2014年 1月至 2019年 8月 2 250例住院精神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抗 HAV、HBV、HCV表面抗原,统计 HAV、HBV、HCV感染发生率、感染病人相关指标阳性表达情况,并收集其临床资料,对比不同临床特征病人 HAV、HBV、HCV感染发生率, logistic回归分析病毒性肝炎感染影响因素。结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肝炎多发国家,各型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为了了解甲(HAV)、丙(HCV)、戊(HEV)型肝炎病毒重叠于乙肝病毒(HBV)感染时的临床特点及对疾病转归的影响,特设对照组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 均为1990年4月~1995年12月我科住院的病人,其中HAV、HBV感染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HBV得以在人体内持续复制,持续感染,导致慢性化,必然通过某些机制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使之不易被清除.目前大部分研究显示,机体对HBV的免疫耐受在HBV感染的慢性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红明 《黑龙江医药》2014,(6):1292-1294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HBV-LP),乙型肝炎病毒免疫标识物和DNA,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大蛋自(HBV-LP)检测对于判断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164例乙型肝炎病人血清病毒DNA、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大蛋白和HBe Ag。结果:乙肝病毒大蛋白(HBV-LP)的检出率和HBV DNA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并且和HBV DNA拷贝数的对数值有相关性。在HBV DNA阳性的患者中,HBV-LP的阳性率高于HBe Ag,有统计意义。结论:乙肝病毒表面大蛋白检测与HBV DNA检测有很好的一致性,能反映乙肝病人机体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可以作为检测乙肝病毒复制的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正>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BV-GN)也叫做乙型肝炎肾炎或乙型肝炎病毒抗原相关性肾炎等,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间接或者直接诱导发生的一种肾小球肾炎。临床上因患者病情需要会对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但是这些药物也同时存在着使患者体内HBV病毒复制更加活跃的风险~([1])。对此我院选取了2013年4月至2015年11  相似文献   

20.
<正>既往研究显示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呈正相关,前S2抗原及HBeAg与HBVDNA高度符合。本研究通过定量PCR检测HBV DNA与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ME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前S2抗原。对乙型肝炎病毒前S2抗原与HBV DNA、HBeAg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情况,以及前S2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为乙型肝炎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