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运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显示周围性肺癌与支气管关系,分析其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MSCT对77例周围性肺癌行层厚为0.5mm的容积靶扫描,通过多平面或曲面重建(MPR或CMRP)以及表面遮盖(SSD)法显示支气管与周围肿块的关系,CT影像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1)全部3~7级支气管均全程、较完整显示。42例腺癌中与支气管有关系者为39例(92.9%),20例鳞癌中为15例(75.0%)。(2)肿瘤-支气管关系可分为4型:I型,支气管被肿块截断;II型,支气管进入肿块内后被截断;Ⅲ型,支气管在肿块内保持通畅;Ⅳ型,支气管紧贴肿块边缘走行,形态正常或受压移位。(3)发生率:I型为48.1%(37/77),其中鳞癌略多于腺癌;Ⅱ型为13.0%(10/77),其中鳞癌略多于腺癌;Ⅲ型为16.9%(13/77),仅见腺癌;Ⅳ型为15.6%(12/77),腺癌略多于鳞癌。(4)与第四级支气管相关的肿块,鳞癌多于腺癌;与第六级支气管相关的肿块,腺癌多于鳞癌。结论:采用MSCT超薄层靶扫描后行MPR、CMPR和SSD重建,能准确显示肿块与支气管关系,并反映一定的病理改变关系,对良恶性鉴别或长期预后等相关性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硬化症肺部高分辨率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系统性硬化症(SSc)肺部高分辨率CT(HRCT)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SSc肺部HRCT表现,并对其中的12例随访病例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11例肺基本正常,51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间质纤维化。HRCT表现:(1)小叶间隔增厚(23例,45.1%);(2)胸膜下孤形线(8例,15.7%);(3)磨玻璃密度影(19例,37.3%);(4)网格样影(13例,25.5%);(5)囊状影(9例,17.6%);(6)支气管血管束增粗(6例,11.8%);(7)蜂窝征(19例,37.3%);(8)胸膜下小结节(3例,5.9%)。上述征象大多先后出现,并以两肺外围分布为主。12例随访病例中,2例CT征象消失,7例无明显变化,3例进展为蜂窝肺。结论 SSc肺部HRCT主要表现为以两肺外围分布为主的间质性纤维化。磨玻璃密度影及胸膜下孤形线是病变的早期表现,蜂窝肺为其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合并曲菌病的CT表现。方法12例经病理证实的支气管扩张合并曲菌病的患者,采用胸部CT常规平扫及高分辨率CT(HRCT),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CT表现赘生物100%(12/12),新月征或裂隙征91.7%(11/12)。与病理对照,CT诊断符合率91.7%(11/12)。结论赘生物、新月征及裂隙征可作为支气管扩张合并曲菌病的CT诊断特征。  相似文献   

4.
前置胎盘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置胎盘(placentapvevia)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处理不当,可危及母婴生命安全。我院1993~1997年收治前置胎盘62例,现就其诊断及处理方法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2例中有1~3次顺产史者34例(54.8%),1次剖宫产史4例(6.5%),1~2次人流史9例(1.5%),双胎妊娠1例(1.6%)。临床分类为部分性6例(41.9%),中央性、边缘性、低置胎盘各12例(各19.4%)。表现为初次出血孕周<28周3例(48%),28~37周23例(37.1%),>31周36例(51.8%),贫血44例(71.0%),休克8例(12.9%)。合并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GIMT)的16层螺旋CT(MSCT)和超声内镜(EUS)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GIMT37例,术前37例均行CT平扫,35例行双期增强扫描,17例行超声内镜检查。结果:胃肠道间质瘤(GIST)31例(食道1例,胃19例,小肠6例,直肠1例,胃肠外4例),平滑肌瘤4例(食道3例,胃1例),胃神经源性肿瘤2例。①CT表现:黏膜下富血供肿块,倾向腔外生长,可有囊变、坏死、出血、钙化,无淋巴结转移。增强后良性GIMT及交界性GIST均匀强化,边界清楚,良性GIMT肿块直径1.0-3.0cm,平均2.16cm。胃交界性GIST直径1.2~3.5cm,平均2.24cm。恶性GIMT强化不均匀,肿瘤最大径3.5-16.0cm,平均6.9cm,可有邻近脏器侵犯。定位准确率30/37(81.08%),定性准确率20/37(54.05%)。②EUS表现:内镜表现为黏膜下隆起性病变,EUS显示肿瘤起源于黏膜肌层或固有肌层的低回声改变,良性GIMT内部回声均匀,边界清楚,肿瘤最大径0.5-3.5cm,平均1.75cm。恶性GIMT回声多不均匀,可伴有液性暗区,形态不规则,可有浸润性改变,肿瘤最大径6.0-10cm,平均9.2cm。定位准确率16/17(94.12%),定性准确率15/17(88.23%)。结论:MSCT和EUS能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内部结构及浸润情况,有利于良恶性的判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桥本氏病及合并症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桥本氏病及合并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37例经病理证实的单纯桥本氏病及合并症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对比分析。结果:37例中,单纯桥本氏病23例,占62.16%,诊断符合率为73.91%(17/23)。桥本氏病合并症14例,占37.84%,部分诊断符合率(诊断了合并症)为57.14%(8/14)。23例单纯桥本氏病的声像图表现为三型;腺体回声减低型10例(43.48%)、多发结节型9例(39.13%),单纯结节型4例(17.39%);彩色多普勒显示12例(52.17%),甲状腺组织彩流丰富,呈网状分布,部分 拟Graves病的“火海征”,单、多发结了型有10例(76.92%)的结节内部显示彩流信号。14例桥本氏病合并症,其超声表现各不相同,往往合并症病变掩盖了桥本氏病图像,而多结节时,超声无法鉴别某个结节是否有癌变倾向等。单纯桥本氏病及桥氏病合并症结节内Vs和RI比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桥本氏病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对于桥本氏病合并症的诊断还需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对早期周围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MPR重建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显示率及诊断价值。方法:20例早期小肺癌均进行了多层螺旋CT常规扫描后对病变区域再次进行薄层扫描,16例进行了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薄层CT扫描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CT扫描,空泡征(6/3)、小结节堆积征(7/4)、支气管充气征(4/1)、分叶征(8/4)、毛刺征(15/8)、胸膜凹陷征(7/3)。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MPR重建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显示及诊断、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黏液腺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以及误诊原因。方法分析68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45例,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23例)的临床及声像图资料,探讨不同类型乳腺黏液腺癌在肿瘤直径、形态、边界、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钙化、肿瘤血管性、峰值血流速度(PSv)、良恶性、阻力指数(RI)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单纯型黏液腺癌病例肿瘤边界清楚(31.1%,14/45)与边界不清(51.1%,23/45)均占有较大的比例;而混合型黏液腺癌多表现为边界不清(73.9%,17/23)。单纯型黏液腺癌肿瘤较多表现为边缘局限(31.1%,14/45)和边缘模糊(44.4%,20/45),混合型黏液腺癌则以边缘模糊(43.5%,10/23)和边缘毛刺(34.7%,8/23)多见。在肿瘤后方回声方面,单纯型黏液腺癌多表现为后方回声增强(88.9%,40/45),而混合型黏液腺癌肿瘤后方回声增强(60.9%,14/23)、衰减(26.1%,6/23)以及无改变(13.0%,3/23)都占有较高的比例。在本病的误诊方面,17例(37.8%,17/45)单纯型黏液腺癌病例误诊为良性肿瘤,而混合型黏液腺癌中仅有3例(13.0%,3/23)误诊。不同类型乳腺黏液腺癌上述特征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isher确切概率法)。45例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病例中,40例(88.9%,40/45)病例病变内可检出不同程度的血流信号,其中25例(55.6%,25/45)可检出动脉血流频谱。23例混合型黏液癌病例中,21例(9113%,21/23)病例病变内可检出不同程度的血流信号,其中19例(82.6%,19/23)病例可检出动脉血流频谱。但不同类型乳腺黏液癌患者肿瘤内峰值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6、1.165,P=0.514、0.251)。结论单纯型黏液腺癌较混合型黏液腺癌多表现为肿瘤边界清楚、边缘局限或模糊、后方回声增强等类似良性病变特征,需引起临床及影像科医师的重视,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周围型小肺癌(〈0.6cm,〉3cm)X线胸片、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对肿瘤的诊断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病理确诊的48例周围型小肺癌,经X线胸片及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分别对影像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X线片与CT对周围型小肺癌边缘结构比较,边缘不规则分叶征、锯齿状及毛刺征,X线片为52.1%、39.5%,CT为77%、64.5%;x^2值分别为5.51,5.05,P〈0.05。对周围型小肺癌内部临近结构比较,X线片总阳性为16例(次),CT总阳性为107例(次)。其中,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兔耳征,x^2值分别为6.10、6.56、4.10,P〈0.05。胸膜凹陷征x^2为9.97,P〈0.01,血管集中征及毛玻璃样,总阳性率64.5%和16.7%。结论X线片及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发现和短期跟踪随访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PET/CT及MSCT在肝脏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明确诊断的原发性肝癌18例,PET及MSCT检查后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采用目测和半定量分析(SUV)的方法。结果:12例未经治疗之前PET阳性率83.3%(10/12),6例治疗后随访病例PET阳性率33.3%(2/6),未经治疗的MSCT阳性率91.6%(11/12),6例治疗后CT阳性率83.3%(5/6)。PET总的阳性率66.7%(12/18);MSCT检查总的阳性率88.9%(16/18)。肝右叶8例,肝左叶4例,尾状叶1例,左右叶均累及6例;单发病灶15例,多发及弥漫性3例;放射性分布不均,边缘欠清且较模糊,SUV〉55例,SUV2.5~55例,SUV<2.52例,无放射性分布6例。结论:PET对肝脏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结合MSCT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新型特异性显像剂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SA实时导向结合iGuide路径引导及Dyna CT三维重建技术经皮穿刺肺结节的活检技术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DSA实时监测结合iGuide路径引导及Dyna CT三维重建技术确定穿刺点及确定穿刺针与肺结节空间关系,采用18G活检针(美国COOK公司)摄取组织。所有穿刺组织作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部分加作免疫组化检查。全部病例的诊断经手术或病理得到证实。结果本组46例病灶,其中鳞状细胞癌10例,腺癌22例,小细胞癌3例,炎性假瘤3例,干酪样坏死3例,肝转移瘤、间皮瘤、非小细胞肿瘤各1例,肺纤维组织增生及坏死、玻变增生的纤维组织各1例。穿刺活检阳性率为95.7%(44/46)。术后患者发生气胸3例,占6.5%(3/46);痰中带血5例,少量咯血1例,占13.0%(6/46),未发生血胸、感染等情况。结论 DSA实时导向结合iGuide路径引导及Dyna CT三维重建技术在经皮穿刺肺内结节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对于肺内小结也有较满意的检出率,在诊断肺占位性病变中具有更广泛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特点及漏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微小癌的声像图特征,包括病灶的形态、边界、回声强度、是否有微钙化、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等。结果26例中11例(11/26,42.31%)术前诊断与病理符合,12例(12/26,46.15%)误诊为小腺瘤或良性结节,3例(3/26,11.54%)漏诊。超声检出的23例中21个为实性低回声(21/23,91.30%);19个边界模糊(19/23,82.61%);12个前后径和横径之比≥1(12/23,52.17%);14个探及微钙化(14/23,60.87%);7个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肿瘤周边或内部血流信号(7/23,30.43%),动脉频谱显示3个阻力指数〉0.70,4个阻力指数〈0.70。结论甲状腺微小癌二维超声显示结节呈低回声或等回声、边界模糊,肿瘤的前后径和横径之比≥1,肿块周边或内部可见微钙化,且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高阻动脉血流信号、颈部中央区可见肿大淋巴结时,应当高度警惕甲状腺微小癌的可能,尤其对多结节病灶,应警惕良恶性并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核医学99mTcO-4与99mTc-MIBI联合显像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入选的40例甲状腺结节病例术前行甲状腺99mTcO-4显像、99mTc-MIBI显像,根据结节的99mTc-MIBI与99mTcO-4摄取值,计算99mTc-MIBI /99mTcO-4摄取比值(即M/T值)。根据术后病理,分析M/T值及血清人促甲状腺激素(hTSH)水平与结节良恶性的关系。结果40例中,5例甲状腺结节M/T比值≥2.0,病理结果为恶性结节(乳头状癌、滤泡状癌),与M/T值存在相关性(P〈0.05);其余35例为良性结节(腺瘤、囊腺瘤),M/T值均〈2.0。联合甲状腺99mTcO-4和99mTc-MIBI显像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4.3%,准确率为95%。良性结节与hTSH水平增高有关(P〈0.05)。结论联合甲状腺99mTcO-4和99mTc-MIBI显像可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MRI表现及其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32例,术前均行双乳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对照手术所见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3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42岁,平均(32±5)岁。其中30例累及单侧乳腺、2例累及双侧乳腺,共34个患乳。MRI显示7个(20.6%)患乳内病灶局限于乳晕周围及后方、4个(11.8%)累及单个象限及乳晕区、23个(67.6%)累及多个象限及乳晕区,并有21个(61.8%)累及乳后间隙。3个(8.8%)患乳病灶呈非肿块样,31个(91.2%)呈肿块样病灶。1个(2.9%)呈单发均匀强化结节,5个(14.7%)呈单发不均匀强化结节,23个(67.6%)呈多发不均匀强化结节,2个(5.9%)呈多发不均匀强化结节伴均匀强化结节,并见16个(47.1%)多发不均匀强化结节间相通。15个(44.1%)患乳乳晕皮肤增厚伴乳头凹陷,13个(38.2%)伴邻近皮肤增厚,8个(23.5%)伴皮下脓肿形成,均与手术所见一致。术中见12个(35.3%)患乳局部皮肤瘘管形成,MRI仅显示9个(26.5%);术中见6个(17.6%)患乳脓肿间瘘管形成,MRI仅显示3个(8.8%);术中见9个(26.5%)患乳脓肿与乳头孔间有管道相通,MRI仅显示7个(20.6%);术中见25个(73.5%)患乳乳导管扩张,MRI仅显示19个(55.9%)。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并与手术所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MRI能清晰显示病变的位置、累及范围及深度、皮下及病灶间的瘘管,并显示病灶与乳头相通的管道,对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制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FVPTC)的超声表现及其与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FVPTC 患者的超声表现,并进行病理对照研究。结果38例FVPTC的超声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1)Ⅰ型8例(21%),具备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典型超声表现,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可呈极低回声,可见微小钙化;(2)Ⅱ型15例(39.5%),表现为边界较清晰的等回声或低回声结节,其形态不规则,边缘可见成角或分叶,微小钙化较少见;(3)Ⅲ型15例(39.5%),声像图表现形似腺瘤,结节边界清晰且边缘光整,内部为均匀中等回声。结合38例FVPTC的超声表现,其镜下结构特征也可相应分为3类:(1)Ⅰ型8例,病灶无明显包膜,形态不规则,呈浸润性生长;(2)Ⅱ型15例,病灶有包膜,形态不规则,病灶对包膜侵犯明显,局部突破包膜,周边可见卫星病灶;(3)Ⅲ型15例,病灶有较为完整的包膜,形态规则,病灶对包膜无明显侵犯或累及程度和范围很小。依据病灶有无包膜情况,病理诊断Ⅰ型为非包膜内型FVPTC(8/38,21%),Ⅱ、Ⅲ型为包膜内型FVPTC(30/38,79%),以上两者的形态、边界、声晕、纵横比、内部回声、微小钙化等超声特征的显示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大小、淋巴结累及等超声特征,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VPTC 的超声表现兼具滤泡性肿瘤和普通乳头状癌的特点,其超声表现的不同与其病理亚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CT导向下经皮穿刺肺活检对肺真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经皮穿刺活检对肺真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肺真菌病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检查,其中23例平扫,3例直接增强,26例行细针抽吸及切割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CT显示单发肺结节7例,多发肺结节11例,结节伴斑片状影5例,3例呈实变样表现,26例经细针抽吸活检3例确诊曲菌,3例可疑真菌,26例切割活检病例均确诊为真菌,其中曲菌11例,隐球菌11例,马内菲青霉菌1例,毛霉菌1例,球孢子菌1例,未分类真菌1例,发生少量气胸3例,少许出血2例。结论:对于肺部难以确诊的肺真菌病例,CT导向下经皮穿刺切割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病理类型的消化道来源卵巢转移性肿瘤(印戒细胞癌、腺癌、粘液性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09年1月-2012年8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科的46例消化道来源卵巢转移性肿瘤—印戒细胞癌(18例)、腺癌(16例)、粘液性腺癌(1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岁(23-91)。35例(76.1%)患者发现消化道原发灶,包括胃17例(48.6%),结直肠18例(51.4%)。印戒细胞癌大多来源于胃(93.8%),腺癌及粘液性腺癌的原发灶多位于结直肠(89.4%),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31例(67.4%)出现双侧卵巢转移,三者中分别有16例(88.9%)、7例(43.8%)、8例(66.7%),印戒细胞癌和腺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三者中CK7表达阳性者分别为7例(7/8,87.5%)、2例(2/9,22.2%)、7例(7/11,63.6%),整体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22),两两比较印戒细胞癌与腺癌有统计学意义(P=0.015)。CK7(+)/CK20(+)在三者中分别为7例(87.5%)、2例(22.2%)、5例(45.5%),整体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37),印戒细胞癌与腺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5),印戒细胞癌与(腺癌+粘液性腺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33)。CK7(-)/CK20(+)在三者中分别为1例(12.5%)、6例(66.7%)、4例(36.4%),三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79)。结论印戒细胞癌多来源于胃,多CK7(+)/CK20(+),常见双侧转移。腺癌多来源于结直肠,多CK7(-)/CK20(+)。粘液性腺癌多来源于结直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钼靶X线征象。材料与方法:分析5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常规摄影乳腺轴位(CC位)及侧斜位(MLO位)摄片。结果:51例中,钙化25例,肿块35例,毛刺26例,皮肤改变23例,乳头改变23例,周围水肿带19例,周围血管纠集16例,腋下淋巴结改变15例。结论:乳腺癌X线主要征象以钙化、肿块、毛刺、皮肤、乳头改变、周围水肿带、周围血管纠集、腋下淋巴结改变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包膜内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5例甲状腺包膜内乳头状癌患者共计97个病灶(经典型68个,滤泡型29个)的彩色超声声像图资料,根据甲状腺超声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thyroid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将甲状腺病灶分为良性、良性可能、不确定性、恶性可能及恶性5级。结果:经典型甲状腺包膜内乳头状癌提示恶性的超声表现有微小钙化(41%)及边缘针刺状(15%);滤泡型甲状腺包膜内乳头状癌提示恶性的超声表现有微小钙化(14%)。经典型与滤泡型甲状腺包膜内乳头状癌超声分级为良性、良性可能、不确定性、恶性可能及恶性的比例依次为10%、16%、31%、28%、15%及48%、21%、17%、14%、0。结论:甲状腺包膜内乳头状癌尤其是滤泡型甲状腺包膜内乳头状癌的超声分级多为良性、良性可能或不确定性,少数为恶性及恶性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