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CPA)手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意义。方法:本组CPA肿瘤病人25例,均于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主要包括面神经、三又神经和对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监测,观察术后面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结果:面神经功能保留15例。术中对侧BAEP变化最明显的是Ⅲ、Ⅴ峰波幅和峰间潜伏期。结论:在CPA肿瘤手术中,采用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等实时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助于面神经、三叉神经和脑干等重要结构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脑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CPA占位病人,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主要监测三叉、面、迷走、副神经的神经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观察术后颅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结果:60例术中行颅神经的神经电图监测的患者中,56例患者达到了面神经解剖学保留(93%),术后随访面神经功能I-Ⅱ级者31例,Ⅲ-Ⅳ级者10例,V-Ⅵ级者8例;肿瘤全切51例,次全切7例,大部切除者2例。60例患者术中均行健侧BAEP监测,结果以I—V、Ⅲ-V峰间潜伏期(IPL)变化最大。结论:颅神经的神经电生理学监测对CPA肿瘤切除术中面神经解剖学及术后功能保留有重要参考价值,BAEP监测可及时反映术中脑干功能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在诊断青年人脑干早期受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9例初诊时影像学结果正常而BAEP检测结果异常的青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初诊时、3~6个月复查时的BAEP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 BAEP检测复查结果显示:5例(10%)恢复正常,9例(18%)好转,31例(63%)无变化,4例(8%)加重;②4例BAEP加重患者复查CT 结果显示2例脑干腔梗,2例正常;③2例BAEP检测结果加重并CT 结果改变者均为有高血压、高血脂病、且家族史有不良生活习惯者。结论:BAEP检测结果作为脑干早期受损的较敏感指标,提示在某些病例中或更能早于影像学反映脑干早期受损状态;脑干早期受损病例的BAEP检测异常结果在短时间内不易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面肌肌电图(EMG)对后颅凹手术监护的价值。方法:对44例后颅凹病变的患者进行术中BAEP和面肌EMG的监护,观察其对脑干、面神经功能和有效听力的保护结果。结果:术中BAEP报警10例(23%),均发生在微血管减压组、听神经瘤组和脑干肿瘤组。脑干功能异常3例(7%),死亡1例(2%),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1年后随访,听神经瘤组面神经功能保留18例(82%),2例术前具有有效听力的患者术后听力均得以保留,1例重度听力障碍的患者术后恢复有效听力。结论:BAEP对微血管减压、听神经瘤和脑干肿瘤手术的脑干功能监护价值较大,对听力保护意义较小;EMG显著提高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但需要加强手术医生与监护者之间的协作。  相似文献   

5.
报告35例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术前组29例(83%)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BAEP异常主要为Ⅲ,V波潜伏期及Ⅰ——Ⅲ、Ⅰ—Ⅴ波间期延长。提示受损主要以中枢传导延长为甚。术后组异常率降至68%,且异常程度改善。说明尿毒症患者神经系统的损害在肾移植后是可以逐渐恢复的。BAEP可作为观察患者神经系统损害及转归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技术对后颅凹肿瘤术中监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后颅凹肿瘤患者进行术前检查,术中监护,并对BAEP各波波形、潜伏期进行分析。结果: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10例伴Ⅰ—Ⅲ、Ⅲ—Ⅴ或Ⅰ—Ⅴ波波间期延长;波形分化不良或波幅较低6例;手术操作牵拉可引起BAEP不同程度变化。结论:后颅凹占位病变术中的BAEP监护,对保护听觉和脑干功能及术后功能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在后颅凹肿瘤切除术前后的监测价值。方法 :对35例后颅凹肿瘤患者进行术前术后BAEP动态监测 ,并以 10 0名听力正常的健康受试者作对照。结果 :术后BAEP的变化和临床过程及预后是平行一致的 ;术前BAEP异常者术后早期多有V波潜伏期延长 ;术后 6~ 10天检测 ,术前异常者多有明显恢复 ;术后潜伏期的恢复较波幅的恢复明显。结论 :BAEP适用于后颅凹肿瘤切除术后监测 ;术后BAEP改变能反映脑干功能和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孤独症患者脑干听觉通路的功能状态,并探讨其可能的构建模式。方法: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技术对36例孤独症患者(孤独症组)与27例对照者(对照组)进行测试,分析比较BAEP成分的组问差异。结果:孤独症组BAEP中双侧Ⅲ、V波的潜伏期(PL)和各峰间期(IPL)均较对照组延长,其中右侧Ⅲ波PL和双侧V波PL延长之组间差异显著(P〈O.05),左侧Ⅲ-V波和双侧I—V波IPL延长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孤独症患者存在脑干听觉通路功能异常或脑干功能发育不成熟。脑干传导时间延长产生的听觉信息传递失真与中枢性听觉紊乱可能是孤独症形成的构建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是研究听觉神经通路的一条新途径,反映的是听神经及脑干听觉传导通路的电生理机能,正常的BAEP的产生有赖于听神经及脑干通路的完整和功能正常。目前认为BAEP中Ⅰ~Ⅴ波发生源与椎基底动脉(后循环)系统供血区域相吻合^[1],对研究后循环缺血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MVD)中联合应用三叉神经诱发电位(T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监测的价值。方法:2007年2月至2009年11月我院采用MVD治疗58例三叉神经痛病人,以术中使用电生理监测的30例患者为试验组,未使用这两种电生理监测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有效率(三叉神经痛症状缓解或消失)及眩晕、听力下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后有效率为93%(28例),发生眩晕1例(3%)和听力下降1例(3%);对照组术后有效率为68%(19例),发生眩晕8例(29%)和听力下降9例(32%)。两组MVD治疗疗效差异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叉神经痛MVD中,联合应用TSEP和BAEP作术中监测能较好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三叉神经MVD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BAEP、MRI在脑干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磁共振成像(MRI)在脑干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诱发电位仪对30例经MRI确诊为脑干梗死患者同时进行BAEP检查。结果:30例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3例患者临床上已有病理征,MRI未发现梗死灶,BAEP已有异常表现。结论:病变早期脑干功能状态发生改变时,BAEP就可有异常表现,因此BAEP是一个早期诊断比较敏感的指标,在脑干梗死的早期诊断中可以与MRI在定性定位中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听神经瘤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观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听神经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疑诊为听神经瘤的患者,进行BAEP、CT或MRI影像学检查。结果:20例患者BAEP检查均异常,阳性率为100%,其中17例经CT检查为听神经瘤,3例经MRI检查,后均经手术证实为听神经瘤。结论:BAEP检查是早期观察听神经瘤对听觉通路损害较敏感的方法,并对其现损部位能进行初步定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脑电图(EEG)检测在语言发育障碍患儿中的作用。方法:对57例确诊为语言发育障碍患儿作BAEP、EEG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7例语言发育障碍患儿中,BAEP异常50例(87.7%),EEG异常13例(22.8%)。BAEP与EEG两者的异常率比较,经z。检查,P〈0.01。结论:BAEP和EEG的异常提示皮层下(包括脑干、丘脑)和相关皮层功能受损的可能,其对临床诊断和评价语言听觉功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急性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HIE患儿进行BAEP及头颈CT检查,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HIE患儿BAEP异常率69%,CT异常率88%,二者差异无显著(P>0.05),BAEP异常以中枢型为主。结论:BAEP为HIE急性期观察脑功能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脑瘫患儿脑干听觉通路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及在不同性别患儿中的差异。方法:应用BAEP对813例脑瘫患儿进行检查并分析其结果。结果:813例脑瘫患儿BAEP耳数总阳性率为86%,以轻度异常居多。不同性别患儿间BAEP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瘫患儿的BAEP异常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脑损伤后猫脑电图(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动态变化及了解其与损伤程度和意识障碍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用三种不同强度的直流电立体定向电解损毁猫中脑网状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动态监测猫意识、EEG、BAEP和SEP的变化,研究其变化规律与中脑网状结构损伤和意识的关系。结果:中脑网状结构损伤后随着猫意识障碍的恶化与恢复,EEG、BAEP和SEP相应地发生变化,且与损伤程度和意识障碍变化一致。结论:中脑网状结构损伤后猫意识、EEG、BAEP和SEP发生规律性变化,可以反应中脑损伤和意识障碍的程度和转归,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在大型听神经瘤手术中,面肌肌电图(EM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监护在面神经保留中的作用。方法:对16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经枕下入路行显微手术全切除肿瘤,术中同时监测面肌EMG、BAEP。结果:肿瘤全切率100%,无手术死亡,面神经解剖保留率94%,功能保留良好率81%。术末刺激强度≤04 mA者提示预后良好。结论:大型听神经瘤的手术中,通过面肌EMG、BAEP监护,显微手术操作时可避免损伤神经,显著提高面神经的功能保留率,并提供客观指标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橄榄脑桥小脑萎缩(OPCA)患者各项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的特点并比较其对OPCA诊断的敏感性。方法:对20例OPCA患者进行多种电生理检查,并结合其临床表现分析电生理变化。结果:各项神经电生理检查中,除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结果与患者的年龄、病程以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外,其他如体感诱发电位(SEP)和瞬目反射(BR)均与之无关,且这两项检查的异常检出率均低于BAEP(P〈0.05)。结论:OPCA患者可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广泛损害,而BAEP的敏感性较其他检查的敏感性高也提示OPCA患者在脑干听觉通路中枢段出现功能障碍较其他结构出现障碍的几率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阿-基畸形(Arnold—Chiari malformation,ACM)合并脊髓空洞症(SM)手术疗效判定中的作用。方法:对ACM—SM患者行术前、术后上下肢SEP、MEP及BAEP检查,对比分析术前术后潜伏期、波幅及传导时间。结果:58例ACMSM患者,术前40例SEP异常,46例MEP异常,28例BAEP结果异常,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及MEP的中枢传导时间(CMCT)延长。行后颅窝减压术+硬脑膜扩大成形术+后颅窝重建术后患者症状改善,复查MRI示小脑扁桃体回缩、空洞缩小;39例SEP、45例MEP及27例BAEP潜伏期、CMCT延长与波幅降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SEP、MEP、BAEP分别各有1例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变。结论:SEP、MEP、BAEP可以作为评价ACM—sM手术前后效果判定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广东地区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患儿的临床特征,为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5~7月诊断为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等特征。选择同期诊断为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患儿作为对照组,进行脑干脑炎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9例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患儿进入分析。①临床表现:19例患儿均有发热和皮疹;神经系统症状多见于肢体震颤(15例),眼球异常运动(游动或上翻)(12例),烦躁和惊恐(8例);脑神经损害多见于单侧脑神经损害(14例),舌咽和迷走神经麻痹(9例)。15例出现呼吸衰竭,3例出现肺出血。②实验室检查:外周血WBC升高8例;血糖在正常范围;脑脊液压力升高4例。③神经电生理检查:8例EEG异常,14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异常。④影像学检查:3例胸部X线检查提示双肺渗出性病变;15例行头颅CT检查均未见异常;3例头颅MR I检查提示脑干异常信号病灶。⑤转归:2例死于中枢性呼吸和循环衰竭,余17例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未见神经系统症状。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肢体震颤、呼吸节律改变、呼吸衰竭、眼球异常运动(游动或上翻)、饮水呛咳、口角歪斜、舌体震颤、末梢循环不良、交叉瘫及BAEP异常与脑干脑炎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肢体震颤和眼球异常运动(游动或上翻)和BAEP异常是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436.9,52.2和93.5)。结论外周血WBC、血糖以及脑脊液检查对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的诊断不具有特异性。手足口病患儿如出现肢体震颤、眼球异常运动(游动或上翻)等症状,应警惕脑干脑炎的发生。BAEP检查对脑干损伤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及时和规范治疗后大多数患儿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