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折患者60例的螺旋CT和三维重建资料,并将结果与X线检查相比较,对检查的准确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螺旋CT的检出率为100.0%,X线检出率仅83.33%,P<0.05,有统计学意义.四种重建模式也具有较高的检出率.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可对膝关节骨折进行准确的定位定性,为主治医生确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依据,进行检查的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螺旋CT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8月---2013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6例,对其展开X线平片与CT扫描检查,并对这两种检查方法对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特异性、敏感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比较发现,针对骶髂关节面模糊的诊断X线平片检出率较 CT高(P<0.05),针对关节软骨以及骨侵蚀的诊断则表现出CT检出率较X线高(P<0.05)。结论 CT检查在骶髂关节轻微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优于X线检查,因此可知 CT扫描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张春华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542-154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的临床应用与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1年月--2012年9月收治125例小儿支气管异物患儿进行X线与螺旋CT扫描.结果 125患儿中x线检出103例,检出率为82.40%;螺旋CT检出121例,检出率96.8%,有4例未检出,漏诊率为3.20%.结论 X线与CT检查都是确诊小儿气道异物检查方法,但是多层螺旋CT分辨率高于X线,多层螺旋CT能清楚显示异物的形态、位置及与气管之间的关系,是确诊小儿气道异物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结肠癌致肠梗阻应用CT诊断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中选取7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腹部X线和螺旋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腹部X线的肠梗阻检出率为72.86%,CT扫描检出率为9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X线的病因检出率为68.57%,CT检出率为100.0%,差异显著(P0.05),CT扫描能够清晰显示患者的直接与间接征象。结论:CT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肠梗阻病因,有助于提高对结肠癌致肠梗阻的诊断准确率,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疑似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56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X线平片组(n=28)和64层螺旋CT组(n=28)两组,对两组患者的Lisfranc关节损伤检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常规X线平片组28例患者中,经手术或临床综合诊断为Lisfranc关节损伤25例,其中常规X线平片检出20例,检出率为80.0%;64层螺旋CT组28例患者中,经手术或临床综合诊断为Lisfranc关节损伤25例,其中64层螺旋CT检出25例,检出率为100.0%.64层螺旋CT组患者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X线平片组(P<0.05).结论: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的64层螺旋CT诊断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X线平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X线检查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永新县人民医院进行检查的62例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及X线检查,分析肠梗阻病因,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多层螺旋CT及X线在肠梗阻疾病中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经手术后证实引发肠梗阻病因为腹腔感染8例、肠道肿瘤13例、肠粘连18例、疝气13例、血供不足10例。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符合率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腹腔感染、肠道肿瘤、肠粘连检出率均高于X线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检查方法疝气及血供不足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较高,可明确引发肠梗阻的病因,其优势大于X线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11月期间,因胸部外伤到我院急诊并住院的100例患者,进行胸部X线平片检查和多层螺旋CT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于骨折的总体检出率。结果 88名骨折患者中,通过X线平片检查仅有56例能发现骨折情况,有32名患者漏诊,检出率为63.64%。对于肋软骨骨折、线性骨折的检出率很低,分别只有0%和22.2%;对于凹陷性骨折和错位性骨折的检出率偏低,分别为65.6%和83.8%;常规CT对于各型骨折的检出率均高于X线平片;对于粉碎性骨折,由于其特殊性,三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均为100%。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在临床上对于骨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大大地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及时发现病灶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螺旋CT和MRI在临床中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5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其螺旋CT和磁共振的影像资料,根据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分级统计两种检查的检出率以及分级检出情况,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情况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结果螺旋CT检出40例,检出率80%,MRI检查检出48例,检出率96%,MRI检查的检出率高于螺旋CT检查;MRI检查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Ⅰ级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在0级、Ⅱ级、Ⅲ级、Ⅳ级的诊断,螺旋CT检查和MRI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MRI相对于螺旋CT具有一定的优势,是临床可以首先考虑的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诊断早期强制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应用X线、CT和MRI影像学检查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都实施X线、CT、MRI检查,对这三种检查方法检出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概率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关节面异常变化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X线片和CT检查对强制性脊柱炎0级的检出率都是0%,而MRI检查对其0级的检出率为100%,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检查对I级、II级强制性脊柱炎的检出率分别是24.1%、53.5%,CT检查对I级、II级强制性脊柱炎的检出率分别89.7%、82.1%,而MRI检查对其I级、II级检出率都是100%(P0.05);X线片、CT和MRI检查对III、IV级强制性脊柱炎的检出率都是100%(P0.05);X线片检查对于关节面浸润、关节面骨囊变检查率分别为62.0%、34.8%;CT检查对两者的检出率分别为84.8%、68.5%,而MRI检查对两者的检查率分别为96.7%、85.9%(P0.05)。结论:相比较于X线片和CT检查,MRI检查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螺旋CT与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进行研究,分别给予患者螺旋CT检查与MRI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MRI的准确率明显较螺旋CT高,其关节结构与骨质异常检出率与螺旋CT比较,P<0.05.结论 :螺旋CT与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均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MRI诊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与16排螺旋C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40例患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已接受MR-DWI检查以及16排螺旋CT检查,分析两种检查在临床中的相关数据。结果:MR-DWI组对脑卒中的检出率为35例,16排螺旋CT检查组对脑卒中的检出率为18例;MR-DWI组对脑卒中的检出率均高于16排螺旋CT组(P<0.05);MR-DWI检查的准确率为87.50%,特异度为80.00%,灵敏度为67.50%,16排螺旋CT检查的准确率为45.00%,特异度为30.00%,灵敏度为37.50%,MR-DWI检查的准确率、特异度以及灵敏度均高于16排螺旋CT检查(P<0.05)。结论:MR-DWI和16排螺旋C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MR-DWI的检出率更高,更准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X线胸片与多层螺旋CT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胸部外伤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胸片及多层螺旋CT扫描,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特点。结果手术证实85例患者共有158处创伤,CT扫描的诊断正确率为96.8%(153/158),X线胸片检查的诊断正确率为62.7%(99/158),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胸部外伤患者,CT的敏感度和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胸片,X线胸片则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对骨折创伤定位准确的优点,临床上应结合患者情况,合理利用两种检查方法,必要时采用二者结合诊断,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3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其X线资料和螺旋CT三维重建的影像资料,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情况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结果:所有患者进行X线检查和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X线检查确诊28例,诊断符合率87.5%;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确诊32例,诊断符合率100%。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于临床明确诊断踝关节骨折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清晰显示踝关节骨折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低剂量螺旋CT与胸部X线早期筛查肺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疑似肺癌患者,入院后均接受低剂量螺旋CT与胸部X线.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肺癌及肺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低剂量螺旋CT对肺癌与肺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均高于胸部X片(P<0.05).低剂量螺旋CT对肺癌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放射影像技术在老年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6例老年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螺旋CT检查及X射线片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气管、支气管异物检出率的差异,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及检查满意度情况。结果:螺旋CT检查对气管、支气管异物检出率为97.9%高于X射线片检查76.0%(P<0.05);螺旋CT检查对纵膈移位、肺不张、气管堵塞检出率高于X射线(P<0.05);螺旋CT检查对检查满意率为94.8%高于X射线片检查81.2%(P<0.05)。结论:螺旋CT检查较X射线片检查对老年气管、支气管异物检出率较高,满意度评价也较高,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螺旋CT对腕关节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腕关节骨外伤患者28例,患者先进行X线片检查,再应用螺旋CT对患者进行扫描,记录患者应用X线片检查及螺旋CT扫描检查在腕关节骨折诊断中的作用,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临床确诊28例患者为腕关节骨折,其中裂纹骨折11例、粉碎性骨折9例、枝状骨折6例、星状骨折2例.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螺旋CT检查诊断准确率78.5%高于X线检查诊断准确率32.1%(P<0.05).结论:腕关节骨折患者应用螺旋CT检查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杨景泓 《现代保健》2014,(17):27-29
目的:对比分析放射影像技术中普通X线检查和螺旋CT扫描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80例,按检查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实验组应用螺旋CT扫描进行疾病诊断,对照组应用普通X线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异物检出率,在异物征象观察中,将全部患儿分别进行螺旋CT和X线检查,并根据检查方式将其分为螺旋CT组和X线组,对比两组异物征象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检出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在异物征象观察中,螺旋CT组异物征象(纵隔位置改变、支气管阻塞、肺气肿、肺炎)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普通X线而言,螺旋CT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检查准确率高,并能准确判断出异物大小、形态、位置以及伴随病变,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CT检查在小儿肺部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收集该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150例小儿肺部疾病患儿的CT诊断资料及X线诊断资料进行观察,比较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诊断准确率等。结果 CT阳性检出率为96.7%,明显大于X线阳性检出率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误诊率明显低于X线误诊率(P〈0.05)。结论在小儿肺部疾病诊断中,CT具有较高敏感性,能够清晰显示病灶范围、程度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等,从而为临床诊断、合理用药等提提供科学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X线,CT以及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0月襄阳市某医院收治的58例早期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X线,CT以及MRI检查。观察患者X线,CT,MRI检查结果中是否出现关节间隙异常、关节面下骨质受侵蚀、关节面下骨质硬化、关节软骨肿胀等情况。比较3种检查方法早期AS的检出率。结果 X线早期AS检出率为44.83%,低于CT早期AS检出率(6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P0.05);MRI早期AS检出率为94.83%,高于X线及CT早期AS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4.41,13.08;P0.05)。结论在早期AS的临床诊断中,采用MRI检查能有效弥补X线和CT诊断的不足,其能够清晰地显示骶髂关节的关节间隙异常、关节面下骨质受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面下骨质硬化及关节软骨肿胀等,进而提高早期AS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学工程》2015,(7):819-820
目的观察双排螺旋CT成像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双排螺旋CT以及结肠气钡双重造影诊断。对结肠癌检出率进行对比,以最终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结肠癌分布部位检出符合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结肠癌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不同结肠癌分布部位检出与最终诊断结果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排螺旋CT成像在结肠癌诊断中有非常确切的价值,检出率高,对病灶分布部位的检出情况与最终诊断结果一致性高,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