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3年4月3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完善X射线、CT平扫及重建、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资料及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评估,对3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行持续颅骨闭合牵引复位,据复位情况早期选择后路、前路或前后联合手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5例患者均闭合复位成功,其中3例在手术室全身麻醉下加大牵引质量复位成功。术后颈椎即获稳定,术后X射线随访提示:颈椎序列、椎体高度得到良好重建及维持。治疗后ASIA神经功能评级平均约提高1级以上。植骨4-6个月融合,无内置物松脱、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对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行持续颅骨闭合牵引,根据复位情况及损伤类型择期选择后路、前路或前后联合手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汪仁焕  陈维善 《淮海医药》2003,21(5):349-350
目的 探讨前路 Orion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路减压复位取髂骨植骨 Orion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脊髓损伤 2 6例 ,随访 7~ 2 6个月 ,定期摄 X线片观察手术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 ,以 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颈椎前路减压复位植骨 Orion钢板固定后 ,手术节段稳定性好 ,融合率高 ,无需外固定 ,脊髓功能平均提高 1.0 8级。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 Orion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 ,融合率高 ,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便于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51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资料:术前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和颅骨牵引快速复位;术中行前路减压复位、Cage植骨、钛网植骨及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手术;术后观察疗效。结果5l例患者屈曲位牵引后,40例均完全复位,11例在术中复位,牵引成功率80.39%。所有患者实施颈前路手术无一例死亡,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脊髓功能Frankel评分:51例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提高1~2级;其中B级恢复20例,C级恢复25例,D级恢复6例。结论早期前路减压手术是一种对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实用外科治疗方法,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三种手术术式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病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三组:前路组(41例)、后路组(40例)和前后路联合组(47例)。前路组行经前路复位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后路组行后路复位减压侧块钢板固定融合术;前后路联合组行前后路联合复位减压固定融合术。观察三组术后12个月骨折脱位恢复情况以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术后12个月,前后路联合组的 Cobb 角、椎体水平移位距离均小于前路组和后路组(P <0.05);而前路组和后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术后12个月,前后路联合组 JOA 评分及 JOA 评分改善优良率均高于前路组和后路组(P <0.05);前路组和后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能更好地恢复颈椎解剖结构,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并颈脊髓损伤后手术治疗及术后综合治疗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3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进行了后路减压复位,前路融合固定手术治疗,术后给予药物治疗和中西医结合的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未发生严重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所有患者复位满意,无内固定失败。30例患者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患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ASIA分级平均提高1.8级。结论后路单纯减压联合前路融合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临床效果满意,术后中西医结合的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关节突交锁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关节突交锁合并脊髓损伤患者11例.单侧关节突交锁3例,双侧交锁8例.病变节段C4~s 2例,C5~6 5例,C6~7 4例.合并椎问盘损伤11例,椎间盘突出6例,附件骨折7例.术前均予以3~7 d的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失败.6例先行后路复位内固定,再行前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5例先行颈前路手术切除椎间盘,再行后路复位内固定后再行颈前路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观察手术前后Cobb角、椎体水平移位、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植骨融合时间、手术并发症和内固定并发症.结果 手术时间180~280 min,出血量480~2000 ml.术前Cobb角平均为6.71度,术后为1.81度;术前椎体水平移位平均10.21 mm,术后平均0.59 mm;神经功能Frankel 评分术前为1.45分,术后为2.45分.术后随访8~20个月.所有病例均骨性融合;无手术并发症和内固定失败.结论 对于下颈椎关节突交锁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自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2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采用前路减压、自体骨植骨及颈椎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4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以Frankel评分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颈椎恢复正常序列、曲度及椎体高度,植骨于术后3~6个月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减压彻底、恢复颈椎正常排列和重建颈椎即刻稳定,疗效满意,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手术方法。方法对76例外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小关节交锁患者急诊手术,先前路手术减压复位,如撬拨不能复位,再改俯卧位咬除交锁关节突,前路或前后路固定并植骨融合术,并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植骨愈合进行观察。结果67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神经功能评价按Frankel分级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植骨均在3个月内获得临床骨性愈合,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术后有1例出现吞咽困难,1例出现呛咳,1例神经障碍加重。结论急诊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早期解除颈髓压迫,减轻患者痛苦,能够获得较好的神经功能恢复和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9.
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颈椎压缩型骨折脱位15例,颈椎爆裂性骨折脱位4例,单侧小关节脱位5例,双侧小关节脱位3例,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分:A级5例,B级7例,C级12例,D级3例。13例采用前路手术,8例采用后路手术,6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结果术中均无大血管、气管、食道、脊髓意外损伤。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无一例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植骨于术后12周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骨不连发生,90%患者术后获得完全复位,术后颈椎间高度、生理曲度无丢失。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无恢复,但上肢疼痛、麻木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不完全性脊髓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一定恢复,平均ASIA评分提高1~2级。结论根据颈椎损伤的类型采用适合的手术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均能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情况,有无并发症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通过术后随访,定期拍X线片观察复位情况及功能恢复情况,16例均于术后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根据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进行判断均有1~2个级别提高。结论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可以有效地使下颈椎骨折脱位获得良好的复位效果,充分减压,增强脊椎稳定性,促进骨性融合,脊髓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前联合入路一期手术治疗下颈椎伤病的临床疗效,对该方法的合理性、必要性进行评价及讨论。方法对8例严重下颈椎伤病患者均行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后路术式为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交锁关节突解除和/或侧块钢板内固定;前路术式为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8例患者平均随访14个月,患者ASIA分级除A级者外,其余均提高1~2级;脱位者全部复位,植骨在3~4个月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脱落、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后前联合入路一期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伤病,能及时解除关节突交锁,复位及固定可靠,并能彻底解除脊髓压迫,为脊髓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且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推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前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完全复位31例,复位90%以上8例。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29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钢板螺钉并发症。7例脊髓不完全性损伤者功能均获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节段获早期稳定,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为早期行颈椎前路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颈椎损伤早期手术治疗的目的、时机和方法。方法下颈椎骨折、脱位并有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48例,早期分别施行前、后路减压固定手术,其中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38例,后路减压,10例,侧方钢板固定4例。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神经功能均有一级以上的改善,植骨在3—5个月融合。结论早期手术治疗有利于及早恢复椎体稳定性。应根据具体伤情决定手术时机和方法,采用前或后路减压均可起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颈椎压缩型骨折脱位15例,颈椎爆裂性骨折脱位4例,单侧小关节脱位5例,双侧小关节脱位3例;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分:A级5例,B级7例,C级12例,D级3例。采用前路手术13例,后路手术8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6例。结果术中均无大血管、气管、食管、脊髓意外损伤。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未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植骨于术后12周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骨不连发生。术后颈椎间高度、生理曲度无丢失。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无恢复,但上肢疼痛、麻木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不完全性脊髓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一定恢复,平均ASIA评分提高1~2级。结论根据颈椎损伤的类型采用适合的手术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均能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临床效果。方法本院收治进行手术治疗的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患者48例。全部患者均选择前后路联合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脊髓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ASIA(脊髓损伤)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D~E级患者的比率明显高于治疗前D~E级患者的比率(P〈0.05)。随访12个月后,所有患者的内固定均稳定、完好,无断裂、松动等情况发生;进行植骨融合治疗的患者,植骨融合情况良好;所有患者的椎体稳定性均保持良好;所有患者的生理曲度均无明显异常;所有患者均无脊髓、血管、食管和气管的损伤。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具有疗效确切、脊柱稳定性佳、脊髓功能恢复佳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无骨折脱位急性颈脊髓损伤的致伤机制,探讨其治疗和影响因素。方法对26例无骨折脱位急性颈脊髓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手术方式包括前路减压植骨结合颈前路钢板固定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减压术.对不同治疗方法对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手术组JOA评分显著提高;②前路减压植骨结合颈前路钢板固定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减压术、优良率相当。结论伤前存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先天性颈椎融合病的患者更易致急性颈脊髓损伤。手术是治疗此类疾病的有效方法,只要病例选择合适前路减压植骨结合颈前路钢板固定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减压术对此类患者疗效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7.
<正>颈椎外伤常发生于下颈椎骨折,伴有脱位和小关节的交锁时,颈髓可能受到前后两个方向的压迫,单纯前路或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可能均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减压效果和稳定性。近几年来,随着颈椎间内固定技术的不断提高及内固定材料的完善,颈椎损伤的治疗手段不断改进,我院自2004年1月以来采用一期前后联合入路复位植骨内固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交锁57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7例,男性36例,女性2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推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48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前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48例获得随访,脊髓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颈椎高度及曲线无丢失,植骨块呈骨性愈合。结论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节段得到早期稳定,重建颈椎的稳定性、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下颈椎骨折脱位在颈部损伤中较为常见,易引起脊髓神经损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持续颅骨牵引闭合复位或石膏外固定,应用棘突钢板及Lugue棒等技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但均存在不同程度固定不牢靠或应用范围受限等问题,我科采用后路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3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在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后行颈前路减压、复位、植骨及带锁钢板固定手术治疗。结果37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32例完全复位,5例复位90%以上;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植物并发症,28例脊髓不全损伤患者神经功能获改善,3例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级B级、2例ASIA评级C级及2例A级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无恢复,2例E级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无加重。结论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疗效满意,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