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Mulligan手法联合Thera-band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Mulligan手法联合Thera-band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Maitland手法联合颈椎保健操治疗,疗程均为10 d;2组均于治疗前、后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进行评估.结果 2组治疗后的CASC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Mulligan手法联合Thera-band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ulligan手法辅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 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随机配对,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采用颈椎牵引及超短波治疗,观察组加用Mulligan手法,对照组加用Maitland手法。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及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进行评定。 结果2组治疗后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的CASC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愈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Mulligan手法及Maitland手法辅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效,但Mulligan手法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张婷  万文俊  马朝阳 《中国康复》2016,31(4):267-269
目的:观察Mulligan手法结合人迎穴改良针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方法: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口服止晕药物、牵引及红外线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Mulligan手法联合人迎穴改良针刺治疗,对照组仅加用人迎穴改良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进行测评。结果:治疗1及2周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2组ESCV评分及VA、BA的Vm值均有明显增高(P0.01)。治疗2周后与治疗1周时比较,观察组ESCV评分及VA、BA的Vm值均有显著性增高(P0.05),对照组各项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周时,2组间ESCV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观察组VA、BA的Vm值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ESCV评分及VA、BA的Vm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Mulligan手法联合人迎穴改良针刺治疗CSA患者,能够快速有效且持续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Mulligan松动术联合Mckenzie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2组均给予颈椎牵引及超短波基础物理治疗,治疗组加以Mulligan松动术及Mckenzie功能训练,对照组配合传统中医推拿手法。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SF-36生存质量量表(SF-36)、治愈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对2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ASCS、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治疗组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或P0.05);2组治疗后临床治愈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颈椎牵引及超短波基础物理治疗基础上,加Mulligan松动术联合Mckenzie疗法能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功能状态,有效提高生存质量,康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龙氏正骨手法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龙氏正骨手法及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照组则单纯给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0 d后分别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并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组CASCS评分[(85.5±8.8)分]、优良率(87.8%)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合采用龙氏正骨手法及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协同治疗作用,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美式整脊联合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纳入2013年7月1日到2015年6月30日期间门诊收治的64名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传统手法联合美式整脊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法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一周3次,每次20分钟的治疗,治疗四周后对临床疗效和VA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75% vs.78.13%,P=0.023);根据VAS评分,两组治疗后疼痛均匀大幅减轻,且治疗组疼痛缓解更为显著(6.72±1.14 vs. 2.25±1.01,P<0.001)。两组均未发现卒中或其他与手法操作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美式整脊联合传统手法较单纯使用传统推拿手法能更有效地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刘氏按摩手法治疗青少年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刘氏按摩手法治疗青少年颈椎病的疗效。方法65例青少年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采用传统刘氏按摩手法+常规物理治疗+颈椎病体操)、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物理治疗+颈椎病体操)。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AS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但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刘氏按摩手法治疗青少年颈椎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Mulligan技术在颈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56名颈型颈椎病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Mulligan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关节松动术治疗。治疗前后分别用VAS评估疼痛的程度和用关节活动度测量评估颈椎活动度的变化,治疗结束后统计2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所需的次数,治疗结束后半年随访患者颈椎病复发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和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VAS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后伸和左旋转这两个活动方向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0.01)。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Mulligan技术治疗颈型颈椎病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电仿生电刺激结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眩晕量表评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在针灸治疗基础上,分别加脑仿生电刺激和牵引。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进行评估,观察脑仿生电刺激结合针刺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患者血流速度及眩晕症状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2组总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2组患者ESCV、椎动脉血流动力比较均有提高,且治疗组ESCV评估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TCD指标显示治疗组较对照组的RVA、LVA、BA血流速度明显加快(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结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改善脑血流量,从而缓解其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治疗组(n=41)。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联合微波治疗,治疗组采用银质针导热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 个疗程后利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及经颅多普勒超声对两组进行检测,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的ESCV评分,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以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颈椎牵引能加快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