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的正确使用,减少医患纠纷.方法:对3280例病例改良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技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3280例病例,其中3188例均一次性成功穿刺;有35例经2~3次穿刺并改变穿刺部位而穿刺成功;有57例发生诸如导管堵塞、液体渗漏、静脉炎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与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和留置部位呈正相关,以留置5天以后和下肢部位为最多.结论:在使用静脉留置针前,对拟穿刺部位、操作护士自身心理状态的评估,留置针型号选择、穿刺与固定、封管方法是正确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关键要素;留置时间以3~5天为宜,留置部位宜选择上肢部位的静脉,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及常见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呼吸内科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住院患者2 245例发生留置针并发症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并发症发生215例,发生导管堵塞126例,液体渗漏54例,静脉炎21例,皮下血肿7例,导管脱出3例,局部渗血2例,穿刺部位感染1例,静脉血栓1例。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掌握套管针穿刺方法;妥善固定,准确配制封管液,正确封管;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才能确保留置针正常使用,并能减少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留置针留置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使用及并发症情况,探讨集束化管理方案对预防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控制效果。方法:对1 235名住院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409名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33.12%),出现并发症病例68例(16.63%),留置时间长短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结论: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并随留置时间的延长呈现递增趋势,正确执行集束化护理策略有助于预防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栾风彩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1):145-147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防护套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防护套400例)和对照组(未使用静脉留置针防护套400例)。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脱出率降低,留置天数减少,舒适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75%,对照组为15.7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使用静脉留置针防护套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留置针的脱出,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显著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导管不完全推进血管而留在皮肤外34mm后固定对延长保留时间及减少并发症效果。方法:将临床88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导管不完全推进血管而留在皮肤外34mm后固定对延长保留时间及减少并发症效果。方法:将临床88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导管不完全推进血管而留在皮肤外34mm后固定,对照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导管完全推进血管后固定,观察两组患者留置针的保留时间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留置时间延长,有效防止了穿刺部位感染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结论:静脉留置针导管不完全推进血管而留在皮肤外34mm后固定,对照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导管完全推进血管后固定,观察两组患者留置针的保留时间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留置时间延长,有效防止了穿刺部位感染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结论:静脉留置针导管不完全推进血管而留在皮肤外34mm后固定,可有效延长留置针的保留时间和防止穿刺部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陈玉婷 《吉林医学》2011,(3):604-605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将应用静脉留置针的41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8例(采取护理干预)和对照组207例(常规护理),对两组使用静脉留置针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期间发生的静脉炎、导管堵塞、静脉血栓、液体外渗、皮下血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静脉留置针护理干预措施可避免留置静脉针的并发症,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应积极采用。  相似文献   

7.
赵琳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4):3169-3170
目的 观察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科2010 年6 月-2011 年7 月收治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186 例老年患者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 使用静脉留置针常见的并发症有穿刺部位感染、皮下血肿、液体外渗、导管堵塞、静脉炎.结论 做好健康教育,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做好导管的维护和置管的护理,可延长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者100例,观察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情况,加强护理干预,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00例行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00%。结论:正确使用静脉留置针并辅以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和浅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肿瘤化疗患者选择更合适地化疗途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某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肿瘤化疗患者68例。随机分为PICC组和浅静脉留置针组,其中PICC组使用PICC导管进行输液化疗,浅静脉留置针组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化疗,对两组患者置管后疼痛发生情况,留置时间,导管堵塞、静脉炎等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PICC组疼痛发生率低,导管堵塞、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浅静脉留置针组,导管留置时间比浅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长,且留置的时间越长,差异越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可以避免对患者周围血管的损伤,减少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其生理、精神、心理等方面恢复到最佳的状态,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韩巧琳 《基层医学论坛》2013,(24):3171-3172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2012年6月—12月689例次应用静脉留置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有导管堵塞32例次,静脉炎25例次,液体渗出11例次,医源性皮肤损伤1例次。经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所有病例无进一步损害发生。结论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较少发生,即便发生,只要及时处理,大多不会出现进一步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心胸外科的正确使用与护理方法,提高心胸外科护理工作质量.方法 给636例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以正确的使用和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处理在临床应用中的相关问题.结果 患者对临床使用静脉留置针效果较满意,同时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减少了并发症.结论 正确的使用静脉留置针,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患者的痛苦,提升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通过对我院2014年儿科住院患儿68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观察,发现使用静脉留置针存在穿刺失败、穿刺部位渗漏、肿胀、静脉炎、静脉留置针导管堵塞、静脉留置针脱落等问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护士良好的心态,患儿及家属的配合,规范的操作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使用静脉留置针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从而达到减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的目的。方法通过对2018年至2019年723例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41例患者病例进行原因分析得出使用静脉留置针常见的并发症有穿刺部位感染,药液外渗、皮下血肿、静脉炎、导管堵塞、静脉血栓形成等并针对上述原因采取了相应护理对策。结果最终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未出现因输液问题延误治疗或者造成人身伤害的情况出现。结论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掌握静脉留置针操作技巧,加强静脉留置针的观察巡视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等是预防和减少留置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危重患儿中的操作技巧及护理要点以及提高留置针的使用效果。方法选用Y形密闭式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采用正确的置管手法,对78例危重患儿在常规无菌技术操作下行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术,观察血管的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以及留置相关并发症等。结果本组78例患儿,颈外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导管留置时间4~7天,静脉输液期间无液体外渗及并发症发生。颈外静脉留置针有穿刺方便、操作简单、易于固定、留置时间长,注入的药液能够快速到达心脏,减少高浓度药液对血管壁的刺激所造成的损伤,为抢救患儿生命赢得宝贵时间。结论正确置管,妥善固定,置管后严密观察局部反应,做好穿刺部位局部护理,正确封管,同时加强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儿痛苦,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失败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静脉留置针应用时间、使用过程中失败发生率,寻找产生的原因,探讨护理对策.结果 240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2 d~7 d,平均(3.08±0.76)d;其中静脉留置针使用失败20例,发生率8.33%,留置失败包括:多次多部位反复穿刺5例(2.08%)、局部渗漏肿胀5例(2.08%)、导管堵塞4例(1.67%)、导管脱出3例(1.25%)、静脉炎3例(1.25%).结论 进行静脉留置针操作时,应合理选择血管及留置针,正确掌握封管方法,精心观察与护理,可有效地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预防小儿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进行分析,确定问题,检索相关文献,分析相关实例,制定并实施护理对策.结果 通过合理有效护理能降低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结论 小儿不易合作、血管过细、固定不佳、穿刺部位选择不当、刺激性药物的使用及不规范的封管是导致并发症出现留置失败的主要因素.增加护理人员对安全使用留置针的责认意识,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规范的操作流程、有效的固定、认真的临床观察及正确的封管是防止发生小儿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主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温怡  张华  罗芳等 《四川医学》2014,(2):262-263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透患者留置静脉留置针发生导管堵塞的原因及护理.方法 对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316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透患者静脉留置针发生导管堵塞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6例患者发生导管堵塞57例,其中由于封管方法不正确10例(17.54%),测量血压回血后未及时处理27例(47.37%),留置部位活动过度14例(24.56%),输入高浓度药物后冲管不足6例(10.53%).结论 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透患者留置静脉留置针时应充分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合理选择留置部位,避免测量血压对留置针的影响,做好日常的维护,以减少导管堵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霍青  周科  刘利  陈雪  何慧琳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4):695-697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围绕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对我院骨科2010年1月—7月使用静脉留置针的140例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临床分析。结果留置针留置时间受患者血管、留置针的选型、穿刺技术、固定方法和封管、药物因素、机械因素、护理及无菌技术、患者健康意识的影响。结论正确选择穿刺部位血管和留置针的型号;掌握熟练的操作技巧、正确的固定方法和冲封管技术;正确输入药液,遵守无菌技术,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可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 收集我科静脉留置针患者168例,观察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留置时间、输注药液、封管方法等不同因素对静脉炎发生的关系.结果 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静脉炎的发生与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留置时间、输注药液、封管方法、病人免疫力等多种因素均相关.讨论通过合理选择静脉、正确选择留置时间、正确输入药液、选择恰当的封管液及方法等可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确保静脉留置针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20.
浅谈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应用的安全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爱华 《包头医学》2009,33(2):106-107
目的:探讨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安全性的护理措施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方法:针对使用静脉留置针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对我科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实施相应的安全护理措施。结果: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中,出现穿刺口轻微红肿2例,堵管1例,局部渗漏2例,无发生静脉炎和栓塞现象。结论: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实施有效的安全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