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索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培养方法.方法 将2017级50名三年制专科护理学生设为对照组,采用"2年学校学习+1年医院实习"传统教学模式;将2018级50名三年制专科护理学生设为干预组,构建含学徒岗位核心课(岗位能力相关课程)的"双元育人"课程体系,实施"1.5年学校学习+1.5年医院学习和实习"的两阶段模块化现代学徒制课程教学.结果 干预组学生专业核心课程和岗位能力相关课程总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对课程体系教学的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基于现代学徒制双元两阶段模块化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果,获得学生的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与实施儿科方向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从学生视角对培养成效进行评价.方法 制定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儿科方向课程和教学资源,实践"理实同步"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增设儿科定向实习并将新护士适任培训内容嵌入其中,形成校院合作运行机制,对学生进行早期全程专业文化熏陶.通过自制问卷和座谈会对2015、2016级两届共59名毕业生的学习满意度进行评价,对学生毕业综合考试成绩、就业和岗位留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学生对儿科方向培养总体满意度为(4.41±0.58)分,毕业成绩和毕业优秀论文篇数逐年提高;儿科岗位就业率83.05%.结论 以"通科培养+儿科方向课程+儿科临床思维训练+儿科适任培训提前嵌入"为特色的儿科方向护理本科生培养方案,适用于培养儿科护士.未来需要以长期纵向的视角对定向培养方案进行完善,对成效进行多元化评价.  相似文献   

3.
杨丽清 《护理学杂志》2008,23(12):67-68
目的 探索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构建社区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培养面向社区的护理人才,促进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方法 根据社区护理人才需求及护理人员素质现状,调整现有的护理专业课程结构,构建社区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并实施教学.结果 社区护理专业学生的理论成绩及实习成绩均>70分,2002级、2003级毕业后总就业率显著高于临床护理专业学生(均P<0.05).不同专业就业学生的就业去向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社区护理专业学生就业于社区医疗机构的比例远远高于临床护理专业学生.结论 按照社区护理课程体系培养的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社区护理岗位的需求;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应开发社区护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培养大量社区护理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构建社区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培养面向社区的护理人才,促进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方法根据社区护理人才需求及护理人员素质现状,调整现有的护理专业课程结构,构建社区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并实施教学。结果社区护理专业学生的理论成绩及实习成绩均〉70分,2002级、2003级毕业后总就业率显著高于临床护理专业学生(均P〈0.05)。不同专业就业学生的就业去向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社区护理专业学生就业于社区医疗机构的比例远远高于临床护理专业学生。结论按照社区护理课程体系培养的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社区护理岗位的需求;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应开发社区护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培养大量社区护理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院校合作共建"院中校"护理实训基地,促进高职护理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方法学校与医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医院承担临床课程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引导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结果 "院中校"学生连续3年的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呈递增态势,成绩显著高于同期在校学生(均P0.01)。结论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共建"院中校"护理实训基地,可使学生、学校和医院多方受益,是护理教育模式改革和教学办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验高职校企合作"1+1+1"教学模式培养人才的远期效果,为更好地培养护理大专生及高素质的临床护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高职院校3年制护理专业毕业且从事临床工作的76名新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1+1+1"教学模式的36人为观察组,传统的"2+1"教学模式的40人为对照组,应用中文版护理行为六维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除领导能力与专业发展维度外,两组的总分、计划/评估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职校企合作"1+1+1"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临床新护士能力;高职院校与合作办学医院在人才培养中仍需加强领导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日本护理本科院校课程设置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日本护理本科院校课程设置现状。方法对日本64所护理本科院校课程设置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处理。结果日本护理本科院校课程设置模块包括一般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专业Ⅰ平台、专业Ⅱ平台和统合平台;一般基础平台必修课程(10.81±6.61)门,选修课程(28.78±20.78)门;毕业时平均需要取得(127.30±6.37)学分;专业课课程设置采用生命周期模式,以人的生长发育为主线,设置小儿、成人、母性、老年护理学等课程。结论日本护理本科院校课程设置较为科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护士循证护理知信行情况,为推动循证护理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对武汉市4所3级甲等医院的408名新护士使用护士循证护理实践素质及实施水平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新护士循证护理实践素质及实施水平得分1.99±0.26,循证护理态度和实施信念维度得分最高,达2.73±0.34、2.50±0.44,而循证护理知识、技能、行为得分偏低,仅1.45±0.37、1.82±0.44、1.51±0.39。结论新护士循证护理态度积极,实施信念高,循证护理知识和技能储备不足,实施水平低。护理院校应增设循证护理课程,在进入临床工作的早期,医院护理管理者可在规范化培训中融入循证护理内容,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指导新护士应用循证护理方法解决临床疑难问题,促进新护士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帮助口腔护理方向学生掌握口腔护理专业知识及各种口腔护理专业实践技能的有效方法。方法抽取2011级开设口腔护理模块的2个班级,1个班级49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另1个班级5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口腔护理模块课程体系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较两组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结果实验组4项实践技能考核中3项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基于工作过程构建口腔护理模块课程体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口腔护理专业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10.
李君 《护理学杂志》2011,26(10):78-80
目的 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心电图检查章节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心电图的职业能力.方法 传统组(2007级学生)采用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教改组(2008级学生)实施项目化教学,包括心电图课程整体设计,根据课程内容制定项目和任务,设计教学情境,实现以实际工作活动设计教学过程,融"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素质培养"于一体....  相似文献   

11.
本科社区护理学课程实践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效果和护生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综合能力。方法将社区护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案应用于2007级护理本科学生72人,即开拓实践教学基地,设置带领学生真实走进社区为特点的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内容并进行社区护理实践,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等。结果学生的社区护理实践成绩为(84.88±7.32)分,61名(84.72%)学生的实践成绩达优良;69人(95.83%)对实践教学表示满意,67人(93.06%)认为有必要聘请社区工作人员作为实践教学教师,65人(90.28%)表示有必要在实习期间增加2周的社区实习。结论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但需要进一步拓展社区护理实践场所,建立更加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培训社区教学师资,以提高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翻转课堂教学中异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7级护理本科4个班的学生,按照班级随机抽签分为研究组59人和对照组58人。对照组在《健康评估》课程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研究组按照上学期基础护理考核成绩采取异质分组合作学习联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两组实施教学后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计划与实施、自我管理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异质小组合作学习联合翻转课堂教学,能促进护理本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高职护理学生综合技能教学效果,为其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方法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2017级高职护理专业851名学生的《综合技能集训》课程,基于信息化技术、依据高职毕业生核心胜任力和护理岗位胜任力进行重构:包括单项训练、综合训练、考核3个模块5个阶段,再设内科、外科、儿科及重症监护4大岗位相应技能,实行院校联合教学。结果学生考核成绩为(89.18±4.84)分,82.02%~90.01%的学生对重构后的课程及教学方法持肯定评价;131名临床带教教师中45.04%~67.18%认为较以往带教的学生有更好的表现。结论《综合技能集训》课程的重构及院校联合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好评;为学生进入临床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8所三级甲等医院的护理教学负责人实施调查。结果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中制度建设评分为(4.44±0.90)分、组织建设为(4.33±0.89)分、全院性带教活动为(4.25±0.88)分、教师培训与选拔为(3.29±1.22)分、带教支持为(2.99±1.12)分。结论医院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中,带教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较为健全和完善,教师准入和退出机制有待完善,培养力度不足,带教支持薄弱,不利于临床教学的健康发展。解决现有人力资源紧张状况,制定和实施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标准,是解决临床护理教学管理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素质及带教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素质及带教工作的评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6所三级甲等教学医院的1 097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实习护生除了对临床带教老师的仪容、仪表及专业技能素质满意率大于50%外,对其他项目(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人文素质等)的满意率均不足50%;护生对带教工作3个项目的满意率均不足40%。6所医院的实习护生对带教老师综合素质及带教工作整体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临床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偏低,带教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临床带教老师要不断更新观念,在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同时,加强人文素质修养,增强带教意识和带教能力,以便更好地为临床教学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部队医院实习护生岗前培训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 621名部队医院实习护生进行包括护理部负责制、专业组负责制、护理标兵负责制、院级教员负责制、相关部门负责制、学员队负责制体系的岗前培训;培训方式采取集中授课、多媒体教学、互动式示范教学、情景模拟、现场答疑、拓展训练等,以及多种考核方式。结果通过岗前培训实践,护生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10项成绩及教师对其的评价均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构建部队医院特色的岗前培训体系有利于实习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对护理课程网络学习及网络教学模式的需求情况,建立符合护理人员特点的最佳网络教学模式.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474名护理成教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参加过护理课程网络学习的455人中,73.4%的护士经常上网学习;对网络学习感兴趣者252人(55.4%);学习时间>1 h/d者218人(47.9...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实习护生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自评问卷对在某三甲医院实习的6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习护生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自我评价单项得分均在3分以上;在热情接待入院患者方面得分最高,在护理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方面得分最低;专科护生对各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显著低于本科护生(均P<0.01)。结论护生对不同护理项目的自我满意度不同,不同学历的护生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也不同,护理管理者和临床带教老师应根据其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带教计划,以提高护生临床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标教学理论在老年护理学课程设计及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更好地完成老年护理学课程培养目标,缩短护生毕业后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适应期。方法参照目标教学理论对老年护理学课程进行设计,将2007、2008级278名本科护生按等同原则将2个年级的一班140人归为观察组,二班138人归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教学;观察组采用设计后的课程方案教学。课程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理论、实践能力考核成绩,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对课程设置及学习效果12个条目的肯定评价观察组为41.43%~91.43%,对照组为6.52%~78.99%。结论目标教学理论在老年护理学课程设计中的应用,增强了护生对老年人的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技能,实现了课程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0.
兰华  章志红  何琴 《护理学杂志》2012,27(17):62-64
目的 探讨CDIO模式用于本科护生基础护理学教学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09级2个本科班护生按班别分为实验班(41人)和对照班(42人).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法,实验班引入CDIO模式教学,即实行情景导入、角色互换、服务学习、朋辈带教、Blog互动等方式教学.课程授毕评价效果.结果 实验班理论及技能操作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均P<0.01),实验班护生均认同CDIO模式可提高其综合能力.结论 CDIO模式用于本科护生基础护理学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护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