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VIP、万方数据库和CBM,全面收集关于rt-PA联合依达拉奉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到2014年7月,按改良Jadad评分法进行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 5.0软件。结果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合计628例患者,其中治疗组319例,对照组309例。Meta分析四个主要结局显示,rt-PA联合依达拉奉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方面与单独应用rt-PA治疗比较,差异明显[-3.13(-5.00,-1.26),P=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及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周、4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23±2.38)分、(9.11±1.79)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观察组TNF?α、IL-1、IL-6、血小板聚集率、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显著改善了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降低了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等国内文献资料中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了解依达拉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对8645例患者进行不良反应分析,并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应用Meta分析来全面分析依达拉奉的安全性.结果 依达拉奉不良反应最多见的是轻度氨基转移酶升高、肾功能异常及皮疹,不良反应(283例)占总例数(8645例)比例为3.27 % ;共纳入10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Meta分析显示: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OR=1.18,95 % CI 0.70-2.00,P=0.536)、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差异(OR=1.23,95 % CI 0.57-2.68,P=0.595)以及肾功能异常(蛋白尿、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发生率差异(OR=1.65,95 % CI 0.57-4.79,P=0.353)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等国内文献资料中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了解依达拉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对8645例患者进行不良反应分析,并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应用Meta分析来全面分析依达拉奉的安全性.结果 依达拉奉不良反应最多见的是轻度氨基转移酶升高、肾功能异常及皮疹,不良反应(283例)占总例数(8645例)比例为3.27 % ;共纳入10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Meta分析显示: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OR=1.18,95 % CI 0.70-2.00,P=0.536)、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差异(OR=1.23,95 % CI 0.57-2.68,P=0.595)以及肾功能异常(蛋白尿、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发生率差异(OR=1.65,95 % CI 0.57-4.79,P=0.353)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5.
依达拉奉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等国内文献资料中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了解依达拉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对8645例患者进行不良反应分析,并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应用Meta分析来全面分析依达拉奉的安全性.结果 依达拉奉不良反应最多见的是轻度氨基转移酶升高、肾功能异常及皮疹,不良反应(283例)占总例数(8645例)比例为3.27 % ;共纳入10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Meta分析显示: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OR=1.18,95 % CI 0.70-2.00,P=0.536)、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差异(OR=1.23,95 % CI 0.57-2.68,P=0.595)以及肾功能异常(蛋白尿、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发生率差异(OR=1.65,95 % CI 0.57-4.79,P=0.353)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揭西县中医医院2009-10~2011-06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和丁苯酞,对照组则单独使用依达拉奉,疗程14d,一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6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快速改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192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巴曲酶、依达拉奉,对照组给予基本治疗,均于治疗前与治疗后21 d评价神经功能。结果治疗组21 d后总有效率95.2%,明显优于对照组62.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有明显疗效,能明显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等国内文献资料中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了解依达拉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对8645例患者进行不良反应分析,并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应用Meta分析来全面分析依达拉奉的安全性.结果 依达拉奉不良反应最多见的是轻度氨基转移酶升高、肾功能异常及皮疹,不良反应(283例)占总例数(8645例)比例为3.27 % ;共纳入10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Meta分析显示: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OR=1.18,95 % CI 0.70-2.00,P=0.536)、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差异(OR=1.23,95 % CI 0.57-2.68,P=0.595)以及肾功能异常(蛋白尿、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发生率差异(OR=1.65,95 % CI 0.57-4.79,P=0.353)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等国内文献资料中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了解依达拉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对8645例患者进行不良反应分析,并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应用Meta分析来全面分析依达拉奉的安全性.结果 依达拉奉不良反应最多见的是轻度氨基转移酶升高、肾功能异常及皮疹,不良反应(283例)占总例数(8645例)比例为3.27 % ;共纳入10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Meta分析显示: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OR=1.18,95 % CI 0.70-2.00,P=0.536)、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差异(OR=1.23,95 % CI 0.57-2.68,P=0.595)以及肾功能异常(蛋白尿、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发生率差异(OR=1.65,95 % CI 0.57-4.79,P=0.353)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等国内文献资料中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了解依达拉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对8645例患者进行不良反应分析,并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应用Meta分析来全面分析依达拉奉的安全性.结果 依达拉奉不良反应最多见的是轻度氨基转移酶升高、肾功能异常及皮疹,不良反应(283例)占总例数(8645例)比例为3.27 % ;共纳入10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Meta分析显示: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OR=1.18,95 % CI 0.70-2.00,P=0.536)、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差异(OR=1.23,95 % CI 0.57-2.68,P=0.595)以及肾功能异常(蛋白尿、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发生率差异(OR=1.65,95 % CI 0.57-4.79,P=0.353)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依达拉奉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传统治疗组(银杏达莫20mL静滴,1次/d,连续14 d);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静滴,2次/d,连续14 d),测定治疗前1 d、治疗后第15天的当前我国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标准评分,判定2组的疗效。结果在治疗15 d,依达拉奉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依达拉奉组治疗的有效率及显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有改善神经功能作用,其疗效优于传统疗法,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等国内文献资料中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了解依达拉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对8645例患者进行不良反应分析,并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应用Meta分析来全面分析依达拉奉的安全性.结果 依达拉奉不良反应最多见的是轻度氨基转移酶升高、肾功能异常及皮疹,不良反应(283例)占总例数(8645例)比例为3.27 % ;共纳入10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Meta分析显示: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OR=1.18,95 % CI 0.70-2.00,P=0.536)、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差异(OR=1.23,95 % CI 0.57-2.68,P=0.595)以及肾功能异常(蛋白尿、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发生率差异(OR=1.65,95 % CI 0.57-4.79,P=0.353)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等国内文献资料中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了解依达拉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对8645例患者进行不良反应分析,并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应用Meta分析来全面分析依达拉奉的安全性.结果 依达拉奉不良反应最多见的是轻度氨基转移酶升高、肾功能异常及皮疹,不良反应(283例)占总例数(8645例)比例为3.27 % ;共纳入10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Meta分析显示: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OR=1.18,95 % CI 0.70-2.00,P=0.536)、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差异(OR=1.23,95 % CI 0.57-2.68,P=0.595)以及肾功能异常(蛋白尿、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发生率差异(OR=1.65,95 % CI 0.57-4.79,P=0.353)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等国内文献资料中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了解依达拉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对8645例患者进行不良反应分析,并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应用Meta分析来全面分析依达拉奉的安全性.结果 依达拉奉不良反应最多见的是轻度氨基转移酶升高、肾功能异常及皮疹,不良反应(283例)占总例数(8645例)比例为3.27 % ;共纳入10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Meta分析显示: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OR=1.18,95 % CI 0.70-2.00,P=0.536)、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差异(OR=1.23,95 % CI 0.57-2.68,P=0.595)以及肾功能异常(蛋白尿、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发生率差异(OR=1.65,95 % CI 0.57-4.79,P=0.353)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丹参注射剂和银杏达莫是治疗脑梗死的常用中药制剂。近年来,多篇临床研究证实银杏达莫治疗脑梗死的效果优于丹参注射剂。但由于病例数少,影响实验的可信度。 目的:评价银杏达莫与丹参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全面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和万方数据库1998-01/2010-02发表的关于银杏达莫与丹参注射剂对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符合1995年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扫描证实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排除没有基础治疗,诊疗方法中含有其他影响疗效观察的因素或联合用药对结果有明显影响的研究。按Cochrane 协作网的质量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运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用ReviewManager 5.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临床评价指标包括治疗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5个随机对照研究,包括1 61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丹参注射剂(OR=3.70,95%CI:2.81~4.88,P < 0.01),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明显强于丹参注射剂,血浆黏度效应值(SMD=-1.01,95%CI:-1.69~-0.32,P < 0.01),红细胞聚集指数效应值(SMD=-0.25,95%CI:-0.36~-0.14,P < 0.01);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也明显强于丹参注射剂(SMD=-0.73,95%CI:-0.88~-0.59,P < 0.01)。说明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丹参注射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等国内文献资料中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了解依达拉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对8645例患者进行不良反应分析,并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应用Meta分析来全面分析依达拉奉的安全性.结果 依达拉奉不良反应最多见的是轻度氨基转移酶升高、肾功能异常及皮疹,不良反应(283例)占总例数(8645例)比例为3.27 % ;共纳入10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Meta分析显示: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OR=1.18,95 % CI 0.70-2.00,P=0.536)、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差异(OR=1.23,95 % CI 0.57-2.68,P=0.595)以及肾功能异常(蛋白尿、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发生率差异(OR=1.65,95 % CI 0.57-4.79,P=0.353)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等国内文献资料中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了解依达拉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对8645例患者进行不良反应分析,并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应用Meta分析来全面分析依达拉奉的安全性.结果 依达拉奉不良反应最多见的是轻度氨基转移酶升高、肾功能异常及皮疹,不良反应(283例)占总例数(8645例)比例为3.27 % ;共纳入10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Meta分析显示: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OR=1.18,95 % CI 0.70-2.00,P=0.536)、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差异(OR=1.23,95 % CI 0.57-2.68,P=0.595)以及肾功能异常(蛋白尿、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发生率差异(OR=1.65,95 % CI 0.57-4.79,P=0.353)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128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丁苯酞组、依达拉奉组和治疗组共4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丁苯酞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疗程均为两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达93.8%,治疗组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果优于丁苯酞组、依达拉奉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发病72h以内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对照组常规银杏达莫治疗30例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30例,2组病人基础治疗相同,在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14天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以增分率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14d后治疗组ESS增分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14d后治疗组ADL增分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是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尼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检索PubMed、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EMbase、CNKI、VIP、Wanfang Data及CBM中关于尼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61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尼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3.15,95%CI:2.06~4.83);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血肿、水肿带体积均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血肿、水肿带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血肿体积较对照组降低显著(SMD=-5.14,95%CI:-5.83~-4.4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效减少颅内血肿及周围水肿体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