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辅助体表标记摆位方法是否可以减少胸腹部肿瘤超重患者放疗摆位误差。方法 入组2018年1-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放疗的胸腹部肿瘤超重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用常规体表标记摆位,B组用常规体表标记+辅助体表标记摆位,均采用头体一体式体位固定板+热塑体膜固定;治疗前行锥形束CT扫描并在线自动匹配,记录各方向平移摆位误差数据,两组摆位误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A组和B组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4.47±2.91) mm和(2.97±1.68) mm (P<0.001)、(5.43±2.61) mm和(3.21±1.62) mm (P<0.001)、(3.87±2.40) mm和(2.59±1.57) mm (P<0.001)。结论 采用辅助体表标记摆位方法可以减少胸腹部肿瘤超重患者的摆位误差,能提高治疗摆位重复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真空垫+体膜固定胸腹部肿瘤放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实施放疗的胸腹部肿瘤患者240例,其中A组60例患者采用单纯的真空垫固定体位,B组60例患者采用单纯的体膜固定体位(固定体膜的底板未改进),C组120例患者采用真空垫+体膜固定体位(固定体膜的底板已改进)。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采用真空垫+体膜固定患者的摆位误差小,采用单纯的真空垫或体膜固定患者的摆位误差大,3种固定方法在治疗摆位过程中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胸腹部肿瘤患者需要放疗时采用真空垫+体膜固定优于单纯的真空垫或体膜固定体位,摆位简单方便可行,体位固定舒适和重复性好,并且减少人为摆位误差,提高了治疗摆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研究体表画线、体表纹身、热塑体膜及真空垫4种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对总共176例胸腹部肿瘤患者实施不同体位固定技术,通过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对患者左右、头足及前后3个方向的重复摆位误差进行测量计算。[结果]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4种体位固定技术中,体表画线组的摆位误差最大,应用热塑体膜固定技术的摆位误差最小,在左右、头足及前后3个方向上误差均小于其他三组,与体表画线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应用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可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提高放疗精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塑形垫结合热塑网膜体位固定方法在放疗过程中较单一热塑网膜或真空垫固定方法能否减少摆位误差。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湘雅常德医院接受放疗的头颈和胸腹肿瘤患者66例,其中头颈肿瘤患者27例、胸腹肿瘤患者39例。15例头颈肿瘤患者使用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A组),12例使用塑形垫结合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B组);19例胸腹肿瘤患者使用真空垫固定(A组),20例使用塑形垫结合热塑体膜固定(B组)。对所有患者实施锥形束CT扫描,统计配准后得到左右(left-right,LR)、头脚(superior-inferior,SI)和腹背(anterior-posterior,AP)方向及旋转角度摆位误差值,分析不同体位固定方式间的摆位误差大小。结果:对于头颈肿瘤患者,B组在LR、SI以及旋转角度误差分别为(0.06±0.06)cm、(0.08±0.07)cm、(0.12±0.17)°,小于A组的摆位误差(0.10±0.11)cm、(0.13±0.14)cm、(0.25±0.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胸腹部肿瘤患者,B组在LR和旋转角度误差分别为(0.10±0.08)cm、(0.09±0.18)°,小于A组摆位误差(0.14±0.12)cm、(0.22±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I和AP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颈肿瘤和胸腹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使用塑形垫结合热塑网膜的体位固定方式相比于其他单一体位固定方式而言,能够提升患者体位的重复性、稳定性,减少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5.
胸腹部肿瘤放疗中应用不同体位固定技术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腹部肿瘤由于受患者自身解剖特点(体重、腹式呼吸、皮下脂肪厚度和皮肤牵拉等因素)影响,放疗过程中摆位重复性较差[1].本研究对176例胸腹部肿瘤患者放疗中应用不同体位固定技术的摆位误差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对胸腹部肿瘤放疗重复摆位精度的影响。方法:60例需行放疗的胸腹部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翼形板+真空垫固定体位(30 例);观察组:改良式体位固定技术即热塑体膜联合体板+真空垫组(30 例)。所有患者首次放疗前行CBCT扫描,以后每周扫描一次,比较两组X轴(左右)、Y轴(头脚)和Z轴(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值。结果:对照组X轴、Y轴和Z 轴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4.03±0.15)mm、(3.62±0.23)mm和(3.74±0.31)mm。观察组X 轴、Y 轴和Z轴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3.91±0.29)mm、(3.54±0.34)mm 和(2.86±0.20)mm。两组在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体位固定技术可以改善胸腹部肿瘤患者放疗时摆位的舒适度,利于体位的固定,提高患者治疗时摆位的重复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两种摆位方式的误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间湖南省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胸腹部肿瘤患者,根据摆位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采用体膜和激光灯加体部皮肤及膜表面辅助线配合的摆位方式的40例患者纳入试验组。采用体膜和激光灯无体部辅助线的摆位方式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增强扫描定位及行锥形束CT图像引导得到各次治疗的摆位误差(前后、左右和头脚)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前后方向(1. 25±0. 63) mm,左右方向(1. 83±0. 97) mm,上下方向(0. 86±0. 34) mm;对照组后方向(2. 64±1. 14) mm,左右方向(3. 56±1. 74) mm,上下方向(1. 91±0. 87) mm。试验组在前后和左右方向上摆位误差数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用热塑膜加画相关辅助线进行胸腹部放射治疗体位固定及摆位的方法,通过研究发现能够很好的提高体位的重复性和降低摆位误差,起到精确放疗的目的从而提高放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设计简易腹部加压技术(simple abdominal pressure,SAP)配合红外定位系统(optical positioning system,OPS),研究其在肝癌放射治疗中对摆位误差的影响及其在胸腹部肿瘤精确放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根据肝癌患者摆位技术的不同分为2个对比组,每组选取15例患者,分别是采用自由呼吸常规定位的对照组和SAP配合OPS技术控制患者呼吸幅度定位的实验组。首先观察模拟机下两组患者的肿瘤运动度,然后勾画靶区设计计划,治疗前均行千伏级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验证,分别分析定位时肿瘤运动度和治疗时摆位在X(左右方向)、Y(头脚方向)、Z(面背方向)的线性误差。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模拟机下X、Y、Z方向的肿瘤运动度分别为(2.461 5±0.660 2、3.923 1±1.187 5)mm、(5.692 3±1.548 4、19.076 9±4.499 3)mm、(3.230 8±1.165 8、8.692 3±2.982 9)mm,各方向对应的P值分别为P=0.001、P<0.001、P<0.001;实验组与对照组在X、Y、Z方向上的线性摆位误差分别为(2.175 3±0.464 8、4.940 0±0.573 3)mm、(1.435 3±0.304 9、6.408 0±0.555 0)mm、(2.288 7±0.591 4、4.967 3±0.353 9)mm,各方向对应的P值均小于0.001。结论:与常规定位摆位相比,设计的SAP配合OPS技术可明显减小肝癌患者放疗中的肿瘤呼吸运动度和提高治疗时的摆位精度,对于提高肝癌以及胸腹部肿瘤的治疗精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常规120cm×80cm规格真空袋和全身型180mx80cm规格真空袋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体位固定中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方法∶选取在本中心接受治疗的77例胸腹部肿瘤患者,其中使用常规真空袋固定体位的4 例,使用全身型真空袋固定体位的36例,均在螺旋断层治疗机上进行治疗,每次治疗前行兆伏级计算机断层扫描扫描,采集摆位误差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常规真空袋的头脚方向误差(1.67±4.20)mm 和空间三维误差(5.7刀±3.11)mm相比,使用全身型真空袋的头脚方向误差(0.47±3.47)mm和空间三维误差(4.96±2.47)mm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X轴、Z轴和横断面的旋转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腹部肿瘤放疗体位固定中,相比常规型真空袋,全身型真空袋固定体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放疗的摆位误差,提高放疗摆位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常规改进型腹板加热塑膜固定方式(A)与改进型腹板加热塑膜配合红外定位系统(optical positioning system,OPS)使用的固定技术(B)在直肠癌放疗中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探讨在直肠癌放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行A、B方法的直肠癌患者各16例,其中A为对照组,B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在每周首次放疗前均行CBCT扫描,每组均采集160组数据,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激光灯对齐方式进行摆位再行CBCT扫描,实验组采用对准激光线后调整患者体位使OPS监控显示治疗中心在X(左右方向)、Y(头脚方向)、Z(腹背方向)方向误差在3 mm以内再行CBCT扫描。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在X、Y、Z轴方向上的摆位线性误差分别为(2.20±1.04)mm、(2.63±1.24)mm、(2.10±1.17)mm和(1.87±0.95)mm、(2.09±1.01)mm、(1.89±0.89)mm。两种固定方式在Z(腹背方向)方向摆位误差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X(左右方向)及Y(头脚方向)方向摆位误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使用改进型腹板加热塑膜配合OPS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放疗中左右及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对于提高直肠癌腹板摆位的精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红外定位系统(optical positioning system,OPS)辅助摆位新技术在肝癌放射治疗中对摆位误差的影响及其在肝癌精确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30例肝癌患者,均应用OPS技术辅助摆位。将CBCT扫描作为标准,比较OPS技术和室内激光系统(十字线)在X(左右)、Y(头脚)、Z(面背)三个方向的线性误差;并根据摆位误差折线图分别计算出OPS和十字线的临床摆位一致性百分比。结果:通过OPS摆位在X、Y、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74±1.27) mm、(3.45±1.17) mm、(2.85±1.11) mm;通过十字线摆位在X、Y、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4.37±1.45) mm、(5.79±1.52) mm、(4.27±1.55) mm,各方向对应的P均<0.001。以±5 mm为标准,OPS在三个方向上的临床一致性分别为96.7%、90.0%、98.7%;十字线在三个方向上的临床一致性分别为68.0%、32.7%、72.7%。结论:OPS在肝癌放射治疗定位摆位方面非常有效。作为一种无辐射、低成本、简便快捷的定摆位新技术,OPS比室内激光系统更能提高整体的摆位精度。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图形引导的放射治疗(IGRT)6个自由度摆位误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肿瘤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的过程中,会因各种原因引起摆位误差,影响放射治疗的准确性.因此有必要利用锥形束CT在线研究食管癌六个自由度的摆位误差,为临床提供数据.方法 采用图像引导的放射治疗(imageg uidedr adiotherapy,IGRT) 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技术获得患者左右(X)、头脚(Y)、前后(Z)3个方向的线性摆位误差以及分别以X、Y、Z轴旋转形成相应的U、V、W旋转摆位误差.对食管癌患者146次治疗前摆位后、摆位误差调整后及治疗后获取348个CBCT信息,通过系统配有的匹配功能,获取的CBCT 图像与计划CT 图像相匹配,获取线性误差和旋转误差,分析其摆位误差.结果 将计划CT作为参考标准,治疗前摆位后的摆位误差呈近似正态分布,系统误差(均数)±随机误差(标准差)在X、Y、Z、U、V、W6个自由度分别为(0.85±3.56)mm、(1.82±4.00)mm、(-2.31±2.10)mm、(0.59±0.85)°、(0.29±1.30)°、(0.40±0.86)°.误差调整后再次CBCT,结果 显示摆位误差明显缩小 (P<0.05).结论 食管癌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在Y、Z方向上较为明显,个别患者还有较大的旋转误差,通过CBCT测量食管癌患者治疗前的摆位误差,并行6个自由度的在线调整误差,可明显减小平面误差和旋转误差,提高放疗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千伏级CBCT图像引导椎体肿瘤放疗摆位误差的研究。方法:采用瓦里安IX直线加速器机载影像系统对37例椎体肿瘤患者调强放疗前行CBCT,系统自动重建图像并与治疗计划CT图像相匹配,获得患者X轴(左右)、Y轴(头脚)、Z轴(前后)方向摆位误差。结果:椎体肿瘤37例行114次扫描,只考虑误差大小时X轴、Y轴、Z轴方向误差分别为(2.69±2.46) mm、(5.37±4.57) mm、(4.02±3.5) mm。其中胸椎(2.02±2.07) mm、(4.80±4.59) mm、(4.00±3.92) mm,腰椎(3.35±2.65) mm、(5.83±4.54) mm、(4.03±3.08) mm。结论:腰椎患者与胸椎患者相比,摆位误差左右方向较大,在摆位中应加以注意,以减少治疗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14.
赵迪  秦亮  邱腾  张碧云 《现代肿瘤医学》2019,(23):4251-4255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外照射治疗中OPS系统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1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使用OPS辅助CBCT验证,对照组仅使用CBCT验证。CBCT采集治疗前图像信息,匹配实时摆位图像与定位图像,分析比较两组X、Y、Z三轴误差数据,对放疗中及放疗后所致不良反应及疗效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摆位误差X(2.9±0.8)mm、Y(3.9±1.1)mm、Z(2.0±0.9)mm小于对照组误差X(4.3±1.4)mm、Y(5.9±1.7)mm、Z(3.2±1.5)mm。实验组骨髓抑制、急性肠道症状等可观测不良反应大于Ⅰ级的患者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在X、Y、Z三个方向上的值分别是4.03 mm、5.45 mm、3.65 mm;对照组在X、Y、Z三个方向上值分别是6.51 mm、8.38 mm、5.49 mm(P<0.05)。结论:在宫颈癌放疗摆位中引入OPS可有效提高摆位精确度,降低摆位误差;在不降低治疗疗效情况下,有效减轻了放疗期间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应用锥形束CT分析肿瘤放疗中分次间及分次内摆位误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u F  Wang J  Bai S  Xu QF  Shen YL  Zhong RM 《癌症》2008,27(10):1111-1116
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中肿瘤患者每次的治疗摆位受很多因素影响,存在分次问及分次内摆位误差.本研究目的是采用锥形束CT(cone-beam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技术研究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中摆位误差及纠正方法.方法:对51例放疗肿瘤患者.其中头颈部肿瘤19例,胸部肿瘤25例,腹、盆部肿瘤7例,在每次照射前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调整后及治疗结束时获取CBCT,通过系统的匹配功能,将获取的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匹配,获得左右(X)、头脚(Y)、前后(Z)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分析摆位误差及纠正方法.结果:51例患者共进行CBCT扫描1934次.每次治疗开始前首次摆位CBCT 955次,调整治疗床后再次CBCT扫描525次,治疗后CBCT扫描454次.X、Y、Z三维方向分次间摆位误差在头颈部分别为(1.2± 0.9)mm、(1.2±1.1)mm和(1.0±0.8)mm;在胸部分别为(2.3±1.9)mm、(4.2±3.7)mm和(2.4±2.1)mm;在腹、盆部分别为(1.7±1.5)mm、(4.7±3.6)mm和(2.1±1.6)mm.调整后比较,头颈部肿瘤治疗后摆位误差在三维方向均有增加,并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体部肿瘤这种差异在Z、Y、Z 3个方向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每次治疗前通过CBCT获得分次间摆位误差并对其进行纠正对提高放射治疗精度有积极意义.分次内误差在头颈部肿瘤治疗过程中变化明显.这在设计治疗计划时应予以考虑.胸部及腹、盆部分次内误差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六自由度床联合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在线纠正原发直肠癌患者摆位误差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疗科的17例原发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4例,女3例;中位年龄65岁。回顾性分析CBCT和六自由度床联合CBCT在线校正患者摆位误差的差异。结果首次CBCT获得治疗床的3个平移方向X(左右)、Y(进出)和Z(升降)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06±0.25)cm、(0.13±0.40)cm和(-0.28±0.31)cm;3个旋转方向RX(旋转俯仰)、RY(滚动)和RZ(左右旋转)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62±1.15)°、(-0.19±0.99)°和(-0.34±0.84)°。六自由度床联合CBCT校正摆位后,X、Y和Z方向的残余误差分别为(0.01±0.09)cm、(-0.01±0.05)cm和(-0.03±0.08)cm,RX、RY和RZ方向的残余误差分别为(-0.16±0.40)°、(0.36±0.31)°和(-0.01±0.25)°。六自由度床联合CBCT校正前、后比较,平移方向(X、Y和Z方向)和旋转方向(RX、RY和RZ方向)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移方向中,Z方向误差值出现频率较高的范围为0.20~0.79 cm;旋转方向中,RX方向误差出现较大的频率范围为0.20°~2.99°;骨模式和灰度模配准的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放疗进行,摆位误差中除Y方向外,X、Z、RX、RY和RZ方向的摆位误差均增大。结论六自由度床联合CBCT有助于减小原发直肠癌患者放疗的摆位误差,建议采用六自由度床在线校正原发直肠癌放疗的摆位误差,直肠癌患者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推荐骨模式配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图像引导体部伽玛刀治疗患者的分次间摆位误差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11例接受图像引导体部伽玛刀治疗的实体肿瘤患者的摆位误差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每例患者每分次治疗时,首次图像引导定位获得的摆位误差为校正前摆位误差,经自动治疗床误差校正后,再次图像引导摆位验证后获得的剩余摆位误差为校正后摆位误差。采集每例患者每个分次在左右、前后、头尾三个方向上的校正前和校正后的摆位误差,并计算其总体摆位误差。对211例患者共2838分次图像引导摆位验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在左右、前后、头尾方向上的校正前摆位误差及其总体摆位误差(均值±标准差)分别为(1.17±4.75)mm、(0.02±2.94)mm、(0.29±4.34)mm和(6.24±3.52)mm,相应的校正后摆位误差及其总体摆位误差分别为(0.13±0.93)mm、(-0.13±0.67)mm、(-0.06±0.51)mm、(1.07±0.67)mm。经图像引导校正后的剩余摆位误差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总体摆位误差上仰卧位优于俯卧位(P<0.05),而双上肢固定位置、腹带对总体摆位误差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KV级X射线立体平面成像技术的图像引导定位系统,与体部伽玛刀组合使用,升级为图像引导体部伽玛刀,极大地提高了体部伽玛刀的摆位验证精度,满足SBRT治疗的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