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评价自酸蚀粘接修复楔状缺损的效果.方法 抽取246颗惠牙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6颗,采用自酸蚀底料的可乐丽菲露SE BOND及AP-X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对照组120颗,应用全酸蚀DU-RAFILL釉质粘接剂及CHAKISMA复合树脂.治疗后随访观察1、3、6个月,所得结果用四格表X2检验.结果 治疗组修复体成功率迭96.83%.而对照组则为90.83%,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表明自酸蚀粘接系统的复合树脂修复牙体楔状缺损与全酸蚀粘接系统相比,具有固位性好、边缘封闭性强、对牙髓刺激小、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劲润"牙本质保护膜(HyC)对楔状缺损树脂修复的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59位楔状缺损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使用3M AdperTM EASY ONE自酸蚀粘结剂粘接,B组使用Single Bond全酸蚀粘结剂粘结,C组使用HyC脱敏后使用Single Bond粘结,三组均使用FiltekZ350复合树脂(2A色)进行修复.修复后分别于即刻、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牙本质敏感性进行评价,分别于6个月及12个月对充填体固位效果、继发龋、边缘染色以及表面情况对修复效果进行综合系统评估.结果 三组修复后均对患者牙本质敏感情况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在一年之内的数据中自酸蚀粘结剂组以及使用 HyC脱敏的两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全酸蚀粘结剂组(P<0.05),自酸蚀粘结剂组与 HyC脱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于6个月及12个月对修复体修复效果的综合评价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yC可有效降低全酸蚀粘结系统充填后牙本质过敏的程度,且当其与传统粘结剂联合使用充填后短期修复效果与传统粘结剂单独使用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自酸蚀和磷酸酸蚀两种粘接系统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2例在我院门诊口腔科就诊的患者共146颗患牙,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可乐丽菲露SE BOND和可乐丽菲露AP-X复合树脂充填患牙;对照组使用登士柏磷酸酸蚀粘接剂和登士柏复合树脂充填。充填后3,6,12,18个月进行复查和临床评价,根据Ryge G的改良USPHS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8个月后,可乐丽菲露树脂及登士柏树脂充填体脱落率分别为7%,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树脂均无继发龋,边缘着色、解剖形态、表面光滑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颜色匹配、牙齿敏感方面可乐丽菲露优于登士柏。结论充填牙颈部楔状缺损自酸蚀粘接系统的树脂略优于磷酸酸蚀粘接系统的树脂。  相似文献   

4.
李玉梅 《安徽医学》2016,37(7):878-879
目的 比较自酸蚀粘结系统与全酸蚀粘结系统在楔状缺损修复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就诊于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60例楔状缺损患者,共200颗患牙,随机均分成两组,分别使用Adper Prompt自酸蚀粘结剂(100颗患牙)和Single BondⅡ全酸蚀粘结剂(100颗患牙),楔状缺损处均采用Z350纳米复合树脂进行充填。临床患者复诊周期分别为1 d、7 d及3个月。结果 修复术后第1天、第7天及第3个月后复诊,A、B两组的成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修复术后第1天、第7天A组术后牙本质敏感发生例数明显低于B组(P < 0.05),术后3个月复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自酸蚀粘结系统与全酸蚀粘结系统均能达到有效的粘结强度,成功修复楔状缺损,但自酸蚀粘结系统临床应用更为方便简单,自酸蚀粘结系统在短时间内,可有效降低楔状缺损修复术后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李菊  黎媛媛 《广东医学》2016,(6):859-862
目的:探讨自酸蚀粘接系统修复老年伴重度磨耗的牙列缺损后,对牙本质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在口腔门诊就诊的老年患者中,选取牙列缺损(共2颗)伴重度磨耗者50例,共100颗缺损牙。将50例按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13例,女12例,共50颗缺损牙;观察组中男12例,女13例,共50颗缺损牙。对照组采取全酸蚀粘接系统修复牙列缺损,观察组采取自酸蚀粘接系统修复,观测两组自修复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相关指标和牙本质敏感性。结果观察组的牙列外观评分、咀嚼功能评分、辅助发音功能评分、胃肠消化功能评分、精神心理状态评分在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牙本质敏感性在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伴重度磨耗的牙列缺损,全酸蚀粘接系统修复和自酸蚀粘接系统修复都能有效修复磨损的牙列,但是自酸蚀粘接系统修复后对重度磨损的牙本质敏感性的保护作用强于全酸蚀粘接系统修复,自酸蚀粘接系统修复对老年伴重度磨耗的牙列缺损患者的牙本质敏感性具有积极有效的修护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酸蚀黏接剂(G-BOND)治疗牙齿感觉过敏症的疗效。方法将牙齿感觉过敏症34例患者57牙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G-BOND)和对照组(采用75%氟化钠甘油组),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即刻疗效、1个月后疗效和3个月后疗效。结果实验组疗效同对照组在术后1个月及3个月时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酸蚀黏接剂对于牙齿感觉过敏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操作简便,适合在基层部队使用。  相似文献   

7.
魏清跃 《华夏医学》2005,18(4):537-538
目的:比较自酸蚀粘接系统和复合树脂修复牙体缺损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12颗患牙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2颗,采用自酸蚀底料的可乐丽菲露SE BOND及AP-X复合树脂修复牙体缺损,对照组100颗,应用Dyract复合体(非酸蚀型)充填治疗,治疗后随访观察1,3,6个月,所得结果用四格表x2检验.结果:治疗组修复体成功率达98%,而对照组则为90%,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自酸蚀粘接系统和复合树脂修复牙体缺损,可以获得较好的固位性能和边缘封闭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自酸蚀粘结剂修复楔状缺损及消除牙本质敏感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患者(患牙200颗)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5例(102颗患牙)采用可乐丽菲露自酸蚀粘结剂,对照组35例(98颗患牙)使用登士伯磷酸全酸蚀牙本质粘结剂,充填材料为各自厂商配套的复合树脂。临床观察时间为术后1周、6个月及1年。结果实验组术后1周无敏感出现,对照组7.14%出现敏感;6个月实验组无敏感出现,对照组3.06%出现敏感;一年后两组均无敏感出现。结论自酸蚀粘结剂和磷酸全酸蚀牙本质粘结剂复合树脂治疗牙齿楔状缺损出现的敏感症疗效确切,两种方法之间虽无统计学差异,但自酸蚀粘结剂操作步骤简单,治疗时间缩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自酸蚀粘结系统对楔状缺损修复术后敏感性的影响。方法:63例患者共193颗患牙,以自身配对分成两组,研究组使用可乐丽菲露S3BOND自酸蚀黏结系统、对照组使用全酸蚀黏结系统行复合树脂楔状缺损修复,比较其术后敏感性。结果:自酸蚀黏结在术后1天、7天敏感性及疼痛VAS评分较全酸蚀低且有统计学差异,术后30天、90天两组在敏感性及疼痛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自酸蚀粘结在复合树脂楔状缺损修复术后敏感性较应用全酸蚀黏结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牙本质与全酸蚀和自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的粘接强度,从而指导临床选择。方法:选择临床常见3种牙本质:正常牙本质(ND)、龋病影响牙本质(CAD)、颈部非龋性硬化牙本质(CSD);两种全酸蚀系统:All-Bond2、Single Bond和两种自酸蚀系统:Fluoro Bond、XenoⅢ,用微拉伸法测试粘接强度。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断裂界面。结果:牙本质类型和粘接系统对粘接强度都有显著影响。不同牙本质上的微拉伸强度有显著差异(P<0.05);SD上全酸蚀和自酸蚀系统的微拉伸强度差异无显著性,XenoⅢ在CAD上的粘接强度较低,CSD中All-Bond2粘接强度较高;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断裂多发生在粘接树脂-牙本质界面。结论:不同类型牙本质与全酸蚀和自酸蚀粘接系统粘接强度不同,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的牙本质类型及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粘接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