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Zhou DC  Geng XP  Zhu LX  Zhao HC  Liu FB  Zhao YJ 《中华外科杂志》2011,49(12):1132-1136
目的 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经皮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符合Milan标准的小肝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发表于1990年1月至2010年2月的文献,对比分析经皮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两种方式治疗符合Milan标准的小肝癌疗效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并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总体生存率以及术后复发率等相关指标.结果 共有4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此分析,包括539例患者,其中经皮射频消融治疗252例患者,手术切除治疗287例患者.经皮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患者之间术后总体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术后2、3、4年无瘤生存率均低于手术切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高于手术切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R:2.63,95% CI:1.67~4.15,P=0.000).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手术切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R:0.14,95%CI:0.09~0.22,P=0.000).结论 对于符合Milan标准且适应手术切除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指征的小肝癌,经皮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患者的术后总体生存率相似.经皮射频消融具有侵袭性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但是手术切除能够较好的预防术后肿瘤复发.对于不愿意行手术切除的患者,可推荐选择经皮射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发性小肝癌的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2月第1次手术后复发的小肝癌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再次手术组和消融栓塞组,比较两组术后3年生存及复发情况。
结果:再次手术组24例,均行局部切除加肝动脉化疗泵植入行化疗栓塞。消融栓塞组23例,均行局部射频消融治疗加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再次手术组3年无瘤存活率(66.7%,16/24)高于消融栓塞者(47.8%,11/23)(P<0.05),手术切除肿瘤局部复发率(25.0%,6/24)低于消融栓塞(34.8%,8/23)(P<0.05)。直径<3 cm的肿瘤,采用手术或消融栓塞治疗者3年生存率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5 cm肿瘤采用手术治疗者3年生存率高于消融栓塞治疗,复发率低于消融栓塞治疗(均P<0.05)。
结论:临床医生在为复发性小肝癌患(<3 mm)者提供治疗方案时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并充分考虑患者意愿。对肿瘤为3~5 mm者则以手术为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龄复发性小肝癌再治疗术式的择取,并对其安全性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接受治疗的106例高龄复发性小肝癌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再切除组(n=55例,再切除手术治疗)和射频组(n=51例,射频消融治疗)。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住院时间、总生存时间等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复发率等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累积生存率采用Log Rank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再切除组住院时间比射频组长(P<0.05),两组患者总生存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切除组患者术后1年、2年生存率及复发率与射频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8%低于再切除组25.5%(P<0.05).结论与二次手术切除相比,采用经皮射频消融治疗高龄复发性小肝癌患者在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两者近期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热消融和肝切除手术治疗小肝癌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收集关于经皮热消融和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治疗,用RevMan 5.1.17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共683例患者,其中经皮热消融组340例,手术切除组343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治疗后1,3年总生存率,1年无瘤生存率,1年局部肿瘤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手术切除组的3年无瘤生存率和2年局部肿瘤复发率优于经皮热消融患组(均P<0.05);经皮热消融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术切除组(P<0.05),且经皮热消融组治疗的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患者全身状况更好。结论:经皮热消融治疗小肝癌的近期疗效与手术切除相似,但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远期疗效优于热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与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直径≤3 c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35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消融组),以及同期30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腔镜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复发率及生存情况。结果:与腔镜组比较,消融组手术时间(53.89 min vs.128.57 min)、术中出血量(7.29 mL vs.115.33 mL)、术后住院时间(1.86 d vs.5.50 d)、住院费用(1.73万元vs.2.23万元)均明显减少(P0.05);术后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消融组与腔镜组的手术根治率(97.1%vs.100.0%)、3年复发率(51.4%vs.40.0%)以及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74.3%vs.76.7%、62.9%vs.66.7%、37.1%vs.40.0%)与总生存率(85.7%vs.86.7%、82.9%vs.83.3%、77.1%vs.8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射频消融与腹腔镜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疗效相似。射频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小肝癌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手术切除与开腹射频消融治疗大肝癌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原发性大肝癌患者58例,其中行开腹肝癌切除术35例,开腹射频消融术2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相关临床指标及术后生存率。结果术前,开腹切除组肝功能分级(P=0.021)、凝血酶原时间(P=0.034)、总胆红素(P=0.016)和肝硬化程度(P=0.033)明显好于开腹射频消融组。而术中输血量(P=0.025)、术后第2 天ALT(P=0.008)及AST(P=0.017)指标,开腹切除组显著差于开腹射频消融组。两组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生存率无明显差别(P=0.652)。结论 对于肝功能稍差的大肝癌患者,开腹射频消融术有利于减小手术风险,控制术后并发症,医师可根据患者综合情况进行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7.
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经皮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文献,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及质量进行评价,并用RevMan 4.2.10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法的1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年无瘤生存率、1年复发率手术组占优势。术后主要并发症及总住院时间,经皮射频消融组要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热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短期内总体疗效差异不大,但是远期看来,手术组的生存率较高,复发率要低于射频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及比较在肝癌手术治疗中使用双极射频凝固器辅助肿瘤切除与单极射频消融治疗肿瘤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6月1日至2012年5月30日4年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住院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中应用射频技术的不同分为双极射频凝固器辅助肿瘤切除手术组(简称双极射频凝固器组)及直接单极射频消融治疗肿瘤组(简称单极射频消融组),非随机对照研究其应用范围、临床效果、安全性和卫生经济学指标的差异。结果纳入患者56例,男女比例1.95∶1,年龄23~86岁,肝硬变患者占85.7%(48/56),多发肿块患者占12.5%(7/56),腹腔镜手术占16.1%(9/56)。双极射频凝固器组22例,单极射频消融组34例。双极射频凝固器组肿瘤直径≥5 cm肿瘤患者比例大于单极射频消融组(P=0.000),多发肿块比例和腹腔镜手术比例与单极射频消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双极射频凝固器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多于单极射频消融组(P=0.000),双极射频凝固器组有2例患者采取了肝门阻断措施,并有3例患者术中输血治疗,输血量为400、400及600 mL。手术时间:双极射频凝固器组手术时间比单极射频消融组延长(P=0.021),但进一步比较直径≥5 cm亚组的肿瘤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1)。围手术期死亡和并发症情况:全部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双极射频凝固器组和单极射频消融组的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2%(4/22)比11.8%(4/34),P=0.780〕,并发症全部治愈。卫生经济学指标:双极射频凝固器组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单极射频消融组(P=0.001),住院费用明显多于单极射频消融组(P=0.004)。治疗效果:2例肿瘤直径≥5 cm射频消融患者,术后肝动脉介入造影发现射频肿瘤边缘存在碘油沉积,考虑肿瘤残余。结论在肝癌手术治疗中,使用双极射频凝固器与单极射频消融都是安全、有效的。对直径小于3 cm的肝癌、多发肿瘤和有条件微创手术中使用直接单极射频消融治疗在术中出血、微创比例、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较双极射频凝固器有优势,但在直径≥5 cm肝癌的治疗中双极射频凝固器辅助肿瘤切除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次手术切除和经皮射频消融方法治疗肝细胞肝癌患者复发病例的临床疗效和生存状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58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资料,其中二次手术切除的患者25例(二次切除手术组)、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33例(RFA组)。采用统计软件SPSSl8.0分析,两组生化指标等计量资料的比较使用独立t检验,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情况、生存状况计数资料的比较使用χ2检验,检验水准取0.05,双侧概率。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BIL、ALT、ALB、GGT指标RFA组均好于二次手术切除组(P<0.05);二次切除手术组患者并发症总的发生例次(34例次)明显高于RFA组(10例次)患者(P<0.05)。RFA组术后1年复发转移率(9.1%)和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84.8%)均明显优于二次切除手术组(28.0%、5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皮射频消融技术对肝细胞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治疗效果优于二次手术切除,患者有更好的肝功能、肿瘤复发转移发生情况及长期无瘤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与手术切除小肝癌比较,探讨B超定位下射频消融在治疗小肝癌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0月51例小肝癌的治疗方法,将51例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射频消融组(22例)和手术切除组(29例),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手术时间:射频消融组为(90.7±49.2)m in,手术切除组为(192.7±55.1)m in(t=6.85,P=0.000);术中出血量:射频消融组为(39.1±24.5)m L,手术切除组为(300.0±196.8)m L(t=6.16,P=0.000);术后住院时间:射频消融组为(4.19±1.9)d,手术切除组为(11.2±4.6)d(t=5.99,P=0.000)。术后胆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瘤存活率及累积存活率方面,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是一种创伤小、简易、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小肝癌射频消融术与手术切除术疗效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小肝癌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与手术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并结合文献追溯、网上查询(www.baidu.com;www.google.com)的方法,收集关于RFA与手术切除术治疗小肝癌...  相似文献   

12.
射频毁损术与再手术切除治疗复发性小肝癌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射频毁损术治疗肝癌切除术后疗效以及其与再手术切除效果的比较.方法 病例为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在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治疗的213例复发性小肝癌(肿瘤结节直径≤3 cm,结节数≤3个),包括射频毁损术68例,再手术切除145例.Kaplan-Meier方法估计生存期,Log-rank分析生存曲线之间的差别,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从接受射频毁损术或再手术切除治疗时计算.结果 射频毁损术治疗的患者和再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7%、65.1%、37.3%和88.1%、62.6%、41.0%,其生存曲线无明显差别(P=0.693).但射频毁损术的1、3、5年无瘤生存率低于再手术切除组,分别为58.0%、27.8%、12.4%和79.4%、48.1%、34.4%(P=0.001).首次肝癌切除术后复发问期超过2年的患者的预后较好.结论 虽然射频毁损治疗的无瘤生存率低于再手术切除,但其远期总体生存率类似于再手术切除,可作为复发性小肝癌再切除术的替代性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台州市立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小肝癌(直径≤3 cm)患者,根据治疗 方法分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组(A组,47例)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组(B组,36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 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术后第2天AST和CRP水平,以及住 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29.1±12.3)min vs(127.5±29.6)min, P<0.001]、术中出血量[(5.3±2.1)mL vs (138.3±37.5)mL,P<0.001]、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0.9±0.3) vs (3.1±0.7),P=0.010]、下床活动时间[(0.7±0.2) d vs (2.3±0.9) d, P=0.021]、进食时间[(1.1±0.1) d vs (2.4± 0.6)d,P=0.045]、住院时间[(7.3±2.4)d vs (12.3±3.7)d,P=0.012]和住院费用[(23 872.8±2 159.5)元 vs(31 563.7±3 547.6)元,P=0.033]优于B组;且并发症中胆瘘(2.1% vs 13.8%,P=0.040)和肝功能不全发 生率(4.2% vs 19.4%,P=0.027)均低于B组。A组和B组术后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0% vs 93.7%、 72.5% vs 8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治疗直径≤3 cm的小肝癌时,超声引导下射频 消融术比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恢复更快;两者总体治疗效果相当,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射频消融(LRFA)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10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LRFA治疗的30例小肝癌患者(LRFA组)以及同期行经皮射频消融(PRFA,PRFA组)和手术切除(手术切除组)各30例的小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比较3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3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组AFP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但3组间AF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肝功能指标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均P0.05),但手术切除组较另两组升高程度大、恢复慢(均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时间方面,LRFA组与PRFA组均优于手术切除组(均P0.05),而LRFA组手术时间长于PRFA组(80.7 min vs.45.2 min,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RFA组(6.7%vs.26.7%,P0.05);术后1个月,LRFA组和手术切除组肿瘤完全清除率均为100%,而PRFA组为8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FA组、PRFA组、手术切除组3年复发率分别为33.3%、60.0%、26.7%;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6.7%、40.0%、73.3%;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7%、76.7%、90.0%,其中,PRFA组的3年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另两个组,复发率明显高于另两组(均P0.05),而LRFA组和手术切除组之间无瘤生存率及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2)。结论:对于原发性小肝癌,LRFA较PRFA消融率高,且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同时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可作为小肝癌的首选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解剖性肝切除与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单发小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51例单发小肝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3例行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研究组28例行经皮射频消融术,并记录两组病人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 d肝功能变化,术后3 d凝血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随访术后1、2、3年的无瘤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等。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病人术后3 d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更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波动更小,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人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对照组为86.96%、69.57%、56.52%;研究组为85.71%、71.43%、60.71%。两组病人术后1、2、3年总体生存率:对照组为100%、91.30%、78.26%;研究组为100%、85.71%、7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单发的小肝癌,经皮射频消融可以和非解剖性肝切除达到一样的效果,它具有更小的创伤性,对病人肝功能损伤及凝血功能影响更小,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病人的住院时间,其远期的无瘤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对比无明显差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经皮微波和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性肝癌的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微波和射频消融治疗肝癌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以相同的纳入标准,回顾性比较了肝细胞性肝癌经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49例98个结节和射频消融53例72结节的局部疗效、并发症和远期生存率。结果微波组与射频组比较,肿瘤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4.9%(93/98)和93.1%(67/72)(P=0.75),局部复发率为11.8%(11/93)和20.9%(14/67)(P=0.12)。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2%(4/49)和5.7%(3/53)(P=0.71)。1、2、3年无瘤生存率微波组分别为45.9%、26.9%和26.9%,射频组为37.2%、20.7%和15.5%(P=0.53)。1、2、3、4年累积生存率微波组分别为81.6%、61.2%、50.5%和36.8%,射频组为71.7%、47.2%、37.6%和24.2%(P= 0.12)。结论经皮微波和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局部疗效、并发症和远期生存率无显著差别,均为安全有效的肝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试验在小肝癌治疗策略选择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 年1 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肝胆外科60 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肝切除术组(36 例)和射频消融术组(24 例),再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肝衰竭分别把两组分为术后肝衰竭亚组及术后非肝衰竭亚组,比较不同组别的临床资料、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Child-Pugh(CP)分值的差异。根据不同的ICG-R15,将肝切除术组及射频消融术组患者再分为ICG-R15 <20%亚组、20%≤ICGR15<30%亚组和ICG-R15 ≥30%亚组,比较相应分组手术后肝衰竭发生率。结果 肝切除术组和射频消融术组术前检查及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CG-R15、CP分值差异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R15 <20%亚组、20%≤ICG-R15 <30%亚组和ICG-R15 ≥30%亚组的肝切除术患者肝衰竭率分别为6.3%、33.3%、37.5%,射频消融术组对应的肝衰竭率分别为0、12.5%、28.6%。两组的20%≤ICG-R15<30%亚组肝衰竭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CG-R15<20%及ICG-R15≥30%亚组肝衰竭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CG-R15是术前评估肝储备功能的可靠指标,对小肝癌手术方式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当ICG-R15<20%,手术切除和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安全性都高;当20%≤ICG-R15<30%,射频消融术较肝切除术安全性更高;当ICG-R15 ≥30%,两种手术方式出现肝衰竭风险都较大,应纠正肝功能后再进一步评估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皮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40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资料,其中80例行射频消融术(消融组),60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肝功能指标与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并发症发生率、根治率、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术前两组的基线资料、肝功能指标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消融组肝功能指标先升后降,腔镜组则呈持续降低,消融组术后短期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明显高于腔镜组(均P0.05);两组术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逐渐降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消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腔镜组(3.75%vs. 20.00%,P=0.002)。两组根治率、复发率以及1、2、3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原发性小肝癌的疗效及预后无统计学差异,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较少,但对短期肝功能存在一定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