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总结王净净教授治疗难治性癫痫经验。王教授认为难治性癫痫的病因病机多为虚、痰、瘀、毒交夹,治疗主以益气补肾、祛痰化瘀、解毒止痫,其实质是扶正气、祛顽邪、安神定窍,临床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神经系统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现代医学常采用抗癫痫药物,但多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中医药对此病有明显的优势。郑绍周教授系全国名老中医,有着多年的临证经验,在癫痫方面有独特的见解,认为其病机是以脾肾亏虚为本,风、痰、瘀邪为标。以补肾健脾为基本治法贯穿于癫痫的治疗过程,随证加减用药,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王松龄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师治学严谨,躬行实践,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擅癫痫、中风、不寐、头风等疾病的诊治。王师主持的"平痫散治疗癫痫的临床研究"曾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王师认为:难治性癫痫是一种迁延难愈的痼病顽疾,治疗需重视其痰瘀互相胶结、迥异于一般病邪的致病因素,并兼顾患者病情发作的具体情况和久病正虚的共同特点,予以明确辨证、整体施治。同时给予验方平痫胶囊协同运用、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4.
痤疮的治疗,古代医家多从风、热、湿、瘀论治较多,近现代医家将痤疮分为肺经风热、脾胃湿热、冲任不调三型,但临床上部分患者疗效甚微,或迁延难愈,或反复发作。吾师黄莺教授借助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总结前人对痰邪认识的基础上,认为痰邪与痤疮的发病息息相关,临床上多使用化痰的方法从脾虚痰凝、热盛痰瘀方面治疗难治性痤疮,每每达意。  相似文献   

5.
介绍柏正平教授基于痰瘀理论治疗顽固性咳嗽经验.本病初起多因外感六淫致肺失宣肃,或因肺虚、他脏之病累及于肺,病久则气滞血瘀,痰瘀互结,阻塞肺络,正虚与痰瘀邪实相互为病而呈顽固性发作.柏教授诊治顽固性咳嗽提倡将辨病、辨症与辨证相结合,从表里脏腑辨病辨症,从痰瘀论治,补虚扶正、理气宣肺,着重化痰祛瘀,多能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6.
郑绍周治疗癫痫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会军 《光明中医》2005,20(5):29-29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脑病医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名老中医郑绍周教授悬壶济世近40年,深悟医经鸿旨,勤于临证实践,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郑老临床治疗癫痫疗效确切,笔者试总结如下:1析病机风火痰瘀郑老认为,癫痫的发生是由风、火、痰、瘀为患,导致心肝脾肾脏气失调,阴虚阳亢,阳亢则肝风内动,亢而热盛,热盛化火,火极生风,风火相助为患,另脾虚失运,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则痰涎内结,痰迷心窍,心血不遂而瘀,瘀则经络不通,痰浊血瘀上扰清窍,终致癫痫发作。2论治法重化痰邪根据本病病机特点,定痫熄风、平肝泻火、祛痰开窍、活血化瘀为基本治疗方法。郑老临…  相似文献   

7.
难治性癫痫的治疗仍然是当今医学界难题,具有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理想,迁延不愈的特点。康静主任采用中药抗痫膏穴位敷贴治疗难治性癫痫,认为主要致病因素为"痰""瘀",主要累及脏腑为心、肝、脾,治疗以熄风化痰、活血祛瘀、镇惊安神、健脾养心为主要治则,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小,易于患者接受,依从性好,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癫痫是一种表现为痫性发作的慢性脑部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具有反复发作性、短暂性、难治性的特征。临床上治疗癫痫以西药为主,但是其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大,会不同程度地导致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泌尿系统和肝功能异常,不利于患者长期服用。中医药治疗癫痫采用辨证论治的方式,在改善患者证候的基础上又能避免西药治疗的不良反应。通过检索国内外中医药治疗癫痫的文献发现,中医辨证常以痰、瘀、风、虚辨证,治法以针刺、穴位埋线、艾灸、中药单体、中药药对及复方汤剂为主。中医药采用多种治法缓解癫痫发作的程度、减少发作的次数,发挥着多途径、多环节、全面性治疗癫痫的重要作用。该文综合整理了中医药治疗癫痫的临床经验,系统阐述了中医药治疗癫痫的经典治法及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地探讨了中药治疗癫痫的作用机制,旨在为临床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癫痫方案提供理论基础,为中医药更加有效地治疗癫痫提供多元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难治性癫痫相较普通癫痫而言病势反复、病情迁延,其难治在于其病之顽,而夙疾之本当以禀赋失常,根本病机在于痰瘀阻窍。“主客交”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始名于吴有性所著《温疫论》,书中阐明“主客交”之实质,当以正气衰微为主,兼以客邪伏于血脉,正邪胶结,主客相交乃成痼疾。近现代众多医家藉此理论临证辨治皮肤病、肝病、癌病等多种慢性顽固性疾病,圆机活法,其效颇佳。本文拟从“主客交”理论剖析难治性癫痫之病因病机,乃知顽痫始发之主在于先天禀赋不足,肾、脾、心、肝诸脏虚损,脑窍失养,气机逆乱,神机失用;而痰、瘀、毒、湿、热、饮等诸邪内生,外内相引,元神失控,痰瘀阻窍,宿络为客;标本虚实错杂,日久主客胶结,脑窍失养,邪伏脑络之交结难解,乃顽痫难愈之根。基于此说,拟以分离主客为根本治则提出治顽痫三法,治之当以主为本,调脏腑、扶正气为先;以客为要,祛外因、逐客邪兼顾;以交为用,分主客、治标本并重。临证当分期而治,急性期则治其标、客去则交易解,间歇期则补其本、主盛则交自化。厘清邪正强弱与主客盛衰,辨证论治,正邪同治,胶结乃去,顽痫得瘥。  相似文献   

10.
小儿癫痫发作期多以邪实为主,主要与风、痰、惊、瘀等因素有关.由风引起者为风痫,无论外风内风,均可导致癫痫,发作时以突然仆倒,神志不清,颈项及全身强直,四肢抽搐,两目上视或斜视,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口唇及面部色青,舌苔白,脉弦为特征.  相似文献   

11.
癫痫是以反复性、发作性和短暂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脑部疾病,由脑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所致。本病属中医学“癫痫”“痫病”范畴,其主要病机为脏腑失调,气机逆乱,邪闭清窍,神机受累,元神失控。中医药治疗癫痫具有一定优势,尤其对于服用抗癫痫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以及反复发作者,中西医结合诊疗可以更好地降低癫痫发作频次、病情程度,缩短发作时间,减轻相关症状体征,减少抗癫痫药物使用或不良反应,控制病情,防止复发。该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参照国际抗癫痫联盟发布的癫痫临床实用性定义、发作类型建议和中国抗癫痫协会制定的《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等,结合研究团队多年临床诊疗经验形成癫痫中西医诊断、治疗、中西医结合诊疗思路及疗效评定标准方案,旨在为本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余瀛鳌教授治疗难治性癫痫经验。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于脑、肝、脾,病机为脾虚酿痰,肝气郁结或肝阳上亢,挟痰上冲脑窍,脑络瘀阻,神机失用;病性实证多于虚证,热证多于寒证;病理要素以痰、瘀为主。临证主张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在通治法则指导下拟定潜镇止痫、化痰通络为主治法则,并自拟通治方“癫痫促效方”予以加减施治。  相似文献   

13.
风湿性疾病患者大多具有病程长、病情复杂、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等特点。内外邪合而伤人,脏腑功能失调,影响气血津液正常运行,气滞津停血阻,久致痰瘀互结之证;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痰"和"瘀"既是病理产物又可作为致病因素,尤其是中晚期阶段往往是痰瘀相互胶结、顽固难化,治疗十分棘手。故从痰瘀互结证形成的病因病机,表现疼痛、麻木、肿块结节等临床共性,杂合寒、热、湿等邪而成的临床个性,辨证论治要点以及相对应的治疗策略等方面探讨痰瘀互结证在风湿性疾病中的运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头外伤性癫痫是指继发于颅脑损伤后的癫痫性发作,是颅脑外伤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临床比较棘手的难治性癫痫。病人具有头部外伤史,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口吐白沫、二便失禁等症状。脑电图检查可显示异常放电。现就1病例谈谈从痰瘀论治,结合补气养血治疗头外伤性癫痫。  相似文献   

15.
闫国章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1):674-674
脑病的发生与瘀密切相关 ,脑病的病理过程中 ,均有瘀存在 ,瘀是以血瘀为主 ,是脑病病机的关键。浊是脑病发生的主要病因 ,由于痰湿壅遏、瘀滞不通而发病、常引起多种脑病。因此 ,化瘀与降浊法是笔者临床常用的治疗脑病方法 ,现介绍如下。1 癫 痫多由痰邪引起 ,故有“无痰不作痫”之说。大凡初病实证 ,多由痰热迷塞心窍所致 ,久病致虚、亦多由痰湿扰乱神明。痰热成因 ,可由气郁过久 ,“气有余便是火” ,化火烁液成痰 ,引起癫痫 ,故有“无火不动痰”之谓。临床发作抽搐 ,则由痰热蒙蔽心胸、阳气受遏、致血行瘀阻 ,清气不升 ,浊气不降所致。…  相似文献   

16.
介绍肖长江教授运用三参首乌汤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经验。肖教授认为老年冠心病的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治疗当以益气养阴、活血通脉为法,多以三参首乌汤为基本方,并根据兼痰、瘀、火等实邪进行加减化裁。兼脉络瘀阻者,合生脉散;兼痰瘀互结者,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兼痰火扰心者,合黄连温胆汤,临床随症加减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是以顽固性、耐药性为特点的类风湿关节炎。本文从中医角度探讨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机。正虚邪实、痰瘀痹阻经络是本病的病理机制。临床应用扶正化痰通络法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杨福盛  范建芳 《新中医》2007,39(5):67-68
痹证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病初多以邪实为主,且病位较浅,治疗后易趋康复。若失治、误治,病延日久,病邪深入,则殃及筋骨,久痛人络、久痛多瘀、久痛多虚、久必及肾。故治疗痹证用药,须依据风、寒、湿、热邪气之所偏,夹痰、夹瘀之孰轻孰重,以及疼痛性质、病邪新久、经脉关节受累之轻重,采用相应治法,选择最佳药物。笔者就痹证用药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9.
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疾鸣气喘,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为特征,是临床常见的肺系疾患,尤多见于少儿及年老体弱患者,且易缠绵反复。顾维超主任中医师乃江苏省名中医,从事内科临床三十余年,善治疑难重症,兹将顾师治疗哮喘的经验介绍如下。1虚实有别,详辨两端 顾师认为,哮喘发作之由总属邪实正虚。然在病发的某一阶段,有以邪实为主,有以正虚为主,或则虚实兼杂。治之首当详辨虚实两端,实者多因痰浊内蕴、气机郁滞、瘀阻心肺,虚者当从肺、心、脾、肾、气亏虚论治。1.1痰浊内蕴多为久有宿痰,感邪而动,壅阻气道,致肺气失…  相似文献   

20.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肝衰竭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预后差。病因多为疫毒或湿毒痰邪,病机多为疫毒炽盛,直中肝脏,化火生风;或热邪入里,伤及营血阴液,虚风内动;或痰湿毒邪伤脾,脾虚湿盛,浊毒不化,痰蒙清窍,脉络瘀阻。病理因素多为毒、热、虚、风、痰、湿、瘀,病机特点是疫毒炽盛,湿热瘀阻或脾肾阳虚,痰毒阻络。疫毒炽盛,热入营血,耗血动血,则给予"凉血散血",予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治疗;脾肾阳虚、痰毒阻络则给予健脾温肾,化痰泻浊,活血通络,宣畅气机治疗。而对于毒邪耗伤气阴,脉络瘀阻者,则应予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