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医生物电子激导疗法,是根据中医“阴阳平衡”理论,结合“生物电子运动平衡”理论,用高压电直接接触经络穴位进行激导,促使机体内病理经络的导电量由不平衡向平衡转化,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治疗各类神经症20例,疗效  相似文献   

2.
调整阴阳是祖国医学中最基本的治疗理论之一。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脏腑组织之间,常处于对立统一状态中,借以维持机体平衡,保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当积劳虚损或五脏有病,使这种平衡遭到破坏出现阴阳失调现象,就成疾病。而这些病,尽管他们互相之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病之目的是“调节阴阳,以平为期”使阴阳由失去平衡的病理变化,转为阴阳平衡的生理状态。从而达到袪除病邪恢复健康的目的。中医治疗学说的理论根据是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营卫气血,“天人合一”等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为理论基础的。中医临症施治的原则是“治病必求其本”也就是把错综复杂的疾病,用阴阳辨证的方法加以综合、分析,求其病因所在,查其偏胜,从而确定应正治或应反治。治疗时除坚持上述原则外,在临床治疗中,还必须贯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辨证论治精神。也就是施治时必须结合病人的体质,结合自然因素,结合精神因素,结合地理因素,结合风俗习惯,进行综合的、灵活的治疗。同时强调早期治疗之重要性,因此中医治疗是客观的、辨证的、整体的、病因的。而不是主观的、机械的、对症的。中医之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相似文献   

4.
铁稳态与炎症稳态具有明确的偶联关系,是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整合功能单元。通过对细胞内外铁的摄取-释放进行双向调节和跨膜浓度动态管理,“铁转运平衡”成为维系铁稳态的关键机制,更是炎症“促进-消散”平衡的生理基础。病理状态下,以炎症性肠病等疾病为代表,铁转运平衡贯穿炎症“诱发-进展-治疗”的全链条,是疾病炎症微环境复稳的根本前提和有效途径。巨噬细胞是炎症“促-消”稳态的核心调节细胞且密切参与铁转运平衡,是“铁-炎”稳态的重要偶联环节。目前,基于铁转运平衡理论的转化应用明显不足,特别是基于“铁-炎”稳态偶联的药物干预策略无法同时维持二者稳态,显示出较高的复杂性,且尚未得到合理发掘。本综述拟聚焦于巨噬细胞,通过文献挖掘,以表型极化等免疫学过程为窗口,总结、梳理铁转运平衡的理论研究进展;探求、展望基于铁转运平衡进行炎症干预的治疗价值。本综述以铁转运平衡为切入点,将为炎症性肠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药物研发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和有益的研究提示。  相似文献   

5.
收集近十余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变应性鼻炎的免疫学研究及治疗进展,分析了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现状以及祛风止痒口服液对变应性鼻炎的免疫调节优势。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优势,利用药物、穴位的作用,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整体健康平衡。  相似文献   

6.
<正> 由广西北海市珍珠公司海洋生物制药厂研制的抗衰老新药——复方珍珠口服液,日前在广西区卫生厅主持的“新药、新保健药复方珍珠口服液评审会”上,通过有关中医药专家的评审,被批准投入生产。 复方珍珠口服液是以中医扶正固本、滋补肝肾为依据,具有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调节体内各种机能,改善各种机能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从而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对机体阴阳平衡,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7.
在民间,很多人都知道膏方是冬令进补的一种方式。却不知,按照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膏方一年四季均可服用,关键是看辨证施治和膏方的组成。 冬病夏治是“治未病”的一种理念,以防病为目的。也就是在秋冬季节容易发生的疾病,利用夏季积极有效的调补治疗,平衡机体阴阳。让机体有一个生态平衡的机会,固本健体,增强抗病能力,减少或是减轻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认为,同其他疾病一样,高血压也是由于人体阴阳气血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导致了阴阳的偏盛偏衰。中药治疗则根据每个不同个体的特殊情况,进行辨证论治,治疗的目的是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阴阳平衡了,气血运行正常,血压自然会降下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以活血化瘀、调节机体免疫力,气血双补,阴阳并调,补肾健脾、益髓充精等特性的中药自拟方“益髓丸”为主,加以少量的止血西药、输血等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49例,取得满意疗  相似文献   

10.
《家庭医药》2009,(10):27-27
中医认为,生命机体内的“气”是保障机体健康最基本的元素。中医中的“气”,就好比生命机体内存在的生理“能量”。这种“能量”有动静之分,就像“气”也有阳阴之分。“能量”相对富足则散发,表现为“阳”之状态;“能量”相对欠亏则聚敛,表现为“阴”之状态。中医理论讲究阴阳平衡,就是强调通过各种手段调理使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间达到“能量出入平衡”,  相似文献   

11.
中医中药通过滋补肝肾、调补阴阳的治法,能使机体达到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的效果,并且还具有调节人体内性激素水平的作用。本文通过整理相关的文献及处方,对一些具有调节人体性激素水平的"药对"进行分析总结,以探讨中药配伍作用对调节性激素水平变化的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属于祖国医学“头痛”“眩晕”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阴阳平衡失调,其病变在“肝”,其根源在“肾”。多由肝阳上亢或肝肾阴不足而导致阴虚阳亢。肝阳上亢剧烈时可伤阴,进一步加重肝肾阴虚,如此肝肾阴虚与肝阳上亢成为恶性循环。因此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原则通常是调节阴阳,多采用平肝潜阳,滋阴清热之药物,使阴阳偏盛偏衰得以纠正,即可改善症状,以致恢复健康,而温胆汤是治痰的主方,药性和平,有化痰宁神之妙用,故常用于胆经虚热或痰热上扰所致的虚烦不眠、惊悸、呕  相似文献   

13.
中医有“药食同源”之说,因此很重视饮食在防治疾病中的作用。食物本身亦有四气五味之异,故其可调整机体寒热虚实、阴阳平衡。正确的利用饮食调护,不仅可以提供营养,促进康复,而且有重要的辅助治疗,甚至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老年性阴道炎是绝经后妇女和卵巢功能早衰妇女的常见病 ,治疗效果欠佳。本文意在探讨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内服中药 (知柏地黄汤加减 ) ,外用西药 ,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结果 :本组治疗老年性阴道炎 93例 ,痊愈 77例 ,显效 11例 ,好转 4例 ,无效 1例 ,总有效率为 98.9% ;较对照组只用西医治疗的效果 91.9%为好。结论 :中药滋阴补阳 ,可调节绝经期和卵巢功能早衰妇女的机体阴阳平衡 ,增加机体抵抗力。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能达到“标本同治”的效果 ,避免了长期使用雌激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临床观察 ,疗效好 ,副作用少 ,是老年性阴道炎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朱永洙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4):2219-2220
良好的心态能够调动机体的抗病能力,有助于战胜疾病。有的人生病之后.完全依靠医生用药物治疗,不注意自己心态调节,因而往往显效不大。药物是通过机体起作用的.如果机体对药物已经不发生反应了。那么治疗是无意义的,用药也是一种浪费。“三分在治,七分在养”,提醒人们要注意以自己的饮食调养及心理上的平衡来配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中医认为,生命机体内的“气”是保障机体健康最基本的元素。中医中的“气”,就好比生命机体内存在的“能量”。这种“能量”有动静之分,就像“气”也有阳阴之分。“能量”相对富足则散发,表现为“阳”之状态;“能量”相对欠亏则聚敛,表现为“阴”之状态。中医理论讲究阴阳平衡,就是强调通过各种手段调理使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间达到“能量出入平衡”,保证了这种“能量动态平衡”,人体就“气调血顺”,百病自去。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建灵 《安徽医药》2003,7(2):125-125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更年期综合征妇女采用补中益气、健脾和中、养心安神、舒肝补肾、协调五脏的中成药(补中益气丸、逍遥丸、金匮肾气丸、养血安神丸等)运用中医时间医学的有关理论配合西药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96.7%。结论 该配伍方案组具有调节机体内环境及阴阳平衡,恢复人体正常生物钟节律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东方神力是机体调节药不是单纯的壮阳药不热不燥四季均可服用药理、药效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证明,东方神力胶囊具有温阳补肾、滋阴填精、补脾益气、养血活血之功效,它可以平衡阴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调节性激素水平。因而,我们说东方神力胶囊是机体调节药,不是单纯的壮...  相似文献   

19.
补益类中药习称"补药"指能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不足、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以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1]。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是治疗的根本原则。补益药为虚证而设,以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不足,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虚证按证型一般分为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四  相似文献   

20.
<正>阴阳学说对中医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阴阳平衡的观念历来受到高度重视。但是,阴阳又永恒地处于不平衡的运动状态,并以不平衡运动方式维持着动态的平衡。人体的生命活动莫不贯穿于此,它对机体的生、长、壮、老、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正常生理活动的限度内,没有阴阳的不平衡,就没有平衡,机体的阴精与阳气就不能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