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8-异前列腺素F2α(8-I-PGF2α)与NBNA评分相关性分析及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7年1月在该院NICU住院的46例早产儿患者资料,纠正胎龄为40周行NBNA评分,根据评分分为重度异常组、轻度异常组、正常组。ELISA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检测三组间血浆、尿及脑中8-I-PGF2α,并与NBN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三组间血、尿及脑脊液中8-I-PGF2α有明显差异(F=3.178,F=4.151,F=3.95,P均<0.01),8-I-PGF2α以重度异常组增高明显。NBNA评分(N/10)与尿、血及脑脊液中8-I-PGF2α相关性分析得出其与脑脊液中8-I-PGF2α呈负相关(P<0.01,r=-0.461),而与尿、血8-I-PGF2α无相关性。结论:预后异常的早产儿早期存在血、尿与脑脊液中8-I-PGF2α的升高。早期脑脊液中8-I-PGF2α检测有可能作为早产儿脑损伤预后早期预报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
颅内出血早产儿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颅内出血早产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8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早产儿血小板参数变化,并与同期无颅内出血的早产儿45例和正常足月新生儿27例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92.96±46.91)×109/L、(220.61±35.01)×109/L和(188.85±51.62)×109/L,血小板压积分别为(0.232±0.07)%、(0.188±0.06)%和(0.126±0.04)%,提示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患儿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压积显著降低(F=68.66,P<0.001);而血小板平均容积与血小板分布宽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异常变化可能参与了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发病机制,要重视对早产儿凝血状态的监测,以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严重程度与患者外周血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内皮素(ET)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关系,探讨ECP、ET与TNF-α在儿童变应性鼻炎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1年3月急性发作期的变应性鼻炎患儿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症状与体征情况分为轻度组93例与重度组43例,另外选取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使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对照组、轻度组、重度组中ECP、ET与TNF-α的水平。结果:对照组、轻度组与重度组中的ECP水平分别为(12.85±1.94)pg/ml、(25.86±3.07)pg/ml、(30.82±3.25)pg/ml;ET水平分别为(53.28±10.12)pg/ml、(82.44±22.43)pg/ml、(99.28±30.16)pg/ml;TNF-α的水平分别为(18.79±4.96)pg/ml、(31.87±9.86)pg/ml、(51.26±11.14)pg/ml。与对照组相比,轻度组与重度组的ECP、ET与TNF-α水平均明显偏高(P<0.05)。与轻度组相比,重度组的ET与TNF-α水平均偏高(P<0.05),重度组的ECP水平也高于轻度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在儿童变应性鼻炎的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参数变化与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血小板参数变化对早产儿脑室周围 脑室内出血的影响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 80例脑室周围 脑室内出血早产儿血小板参数变化 ,并与 5 5例无脑室周围 脑室内出血的早产儿和 4 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各项指标相比较。结果 血小板计数分别为 (2 99.6± 80 .5 )× 10 9 L、(2 39.5± 86 .5 )× 10 9 L和 (175 .7± 78.8)× 10 9 L ,血小板比积分别为 (0 .2 5 4± 0 .0 9) %、(0 .189± 0 .0 9) %和 (0 .139± 0 .0 6 ) % ,提示脑室周围 脑室内出血患儿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比积显著降低 (F =31.84 ,P <0 .0 1)。而血小板平均容积与血小板分布宽度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异常变化可能参与了早产儿脑室周围 脑室内出血的发病机制 ,要重视对早产儿凝血状态的监测 ,以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5.
黄明夏  蒋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7):2388-2389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4年6月~2005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143例,于生后3~7天应用B超诊断仪进行床边头颅B超检查。结果:143例早产儿平均胎龄(33·5±2·03)周,平均体重(2128±524)g,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为35·0%,重度IVH占14·0%,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发生率愈高,其出血程度也较重。围生期窒息、疾病因素及机械通气等与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密切相关。结论: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发生率高,有严重合并症者发生率增高,且大多无症状,常规进行床边头颅B超检测,可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严重感染新生儿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IL-10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27例严重感染新生儿及10例正常新生儿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1、IL-10含量。结果:严重感染新生儿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含量(43.17±19.36)pg/m l,较正常对照组新生儿(30.75±6.39)pg/m l增高(P<0.05);IL-1含量(30.55±7.17)pg/m l,较正常对照组含量(7.16±1.39)pg/m l明显增高(P<0.005);IL-10的含量(9.15±3.74)pg/m l较正常对照组(5.03±1.24)pg/m l明显增高(P<0.01)。结论:严重感染新生儿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IL-10增高。说明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与细胞因子释放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感染与早产儿血液系统、炎症反应、肺部损伤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1~12月该院收治的早产儿采集痰液进行解脲支原体检测,检出49例阳性患儿(阳性组),另外选择80例阴性患儿(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常规、IL-6、IL-8、胸片、胎膜早破率。结果:阳性组白细胞总数(19.12±1.52)×109/L、IL-6(47.19±1.50)pg/ml、IL-8(18.81±1.21)pg/ml、胸片异常率为45.80%、胎膜早破率为53.60%,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脲支原体感染与早产儿血液系统、炎症反应、肺部损伤有关,早产儿应尽早行UU-DNA检测,并结合血常规、IL-6、IL-8、胸片结果综合分析,予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1,ICAM-1)水平的表达情况及与新生儿神经行为(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评分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8年1月间张家港澳洋医院收治的HIE患儿96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于该院分娩的足月健康新生儿51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健康新生儿与HIE患儿血清中IL-8、TNF-α、ICAM-1水平和NBNA评分,同时比较不同程度和不同患病时期HIE患儿血清中IL-8、TNF-α、ICAM-1水平和NBNA评分,并分析HIE患儿血清中IL-8、TNF-α、ICAM-1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NBNA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研究组患儿血清IL-8、TNF-α、ICAM-1水平分别为(16.29±3.17)pg/L、(129.05±28.26)pg/L、(145.09±24.37)pg/ml,高于对照组的(12.01±2.85)pg/L、(105.39±23.18)pg/L、(88.18±7.32)pg/ml,研究组NBNA评分为(34.85±1.52)分,低于对照组的(38.65±0.83)分(均P<0.05);随着HIE病情的加重,患儿血清IL-8、TNF-α、ICAM-1水平均明显升高,而NBNA评分显著下降(P<0.05);急性期HIE患儿血清IL-8、TNF-α、ICAM-1水平分别为(18.82±4.23)pg/L、(142.21±31.02)pg/L、(191.68±35.19)pg/ml,高于恢复期HIE患儿的(14.24±3.02)pg/L、(118.37±26.07)pg/L、(107.29±20.83)pg/ml,急性期HIE患儿NBNA评分为(31.43±1.76)分,低于恢复期HIE患儿的(37.62±1.53)分(P<0.05);HIE患儿血清IL-8、TNF-α和ICAM-1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r=-0.415、-0.522、-0.428,P<0.05)。 结论 血清IL-8、TNF-α和ICAM-1参与HIE患儿脑损伤过程,且与NBNA评分密切相关,可以辅助用于临床诊断HIE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常健  梁东  鲁继荣  李玉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1):1497-1498
目的:探讨川崎病(KD)与过敏性紫癜(HSP)发病机制中炎性细胞的参与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通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确诊的15例急性期KD患儿、12例HSP患儿及10名健康对照组儿童的血浆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判断KD与HSP发病机制中单核细胞参与的情况。结果:KD组IP-10(394.2±176.4)pg/m l和MCP-1(420.5±163.4)pg/m l水平较HSP组IP-10(94.8±66.4)pg/m l和MCP-1(109.2±76.6)pg/m l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性显著(P<0.05);但HSP组与对照组IP-10(76.4±46.5)pg/m l和MCP-1(87.7±47.8)pg/m l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单核细胞在KD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其相比,在HSP发病机制中可能不涉及单核细胞参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与早产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关系,为RDS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2011~2013年在医院出生并收治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早产儿97例,生后2 h取股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浆IL-6、IL-8水平。按是否发生RDS将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为发生RDS患儿,其中轻度RDS 14例,重度RDS 17例;对照组66例为非RDS患儿。比较RDS与非RDS以及轻度RDS与重度RDS患儿的IL-6、IL-8水平。结果:观察组IL-6(1 952.3±243.3)pg/ml、IL-8(1 523.2±252.2)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57.8±11.5)pg/ml和(69.3±9.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重度RDS患儿IL-6(2 443.4±232.4)pg/ml、IL-8(1 776.5±243.3)pg/ml明显高于轻度RDS患儿(1 356.0±255.4)pg/ml和(1 235.6±263.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测定血浆IL-6、IL-8水平可用来预测RDS的发病,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改良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分联合脑损伤指标对脑室内出血早产儿神经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20年1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接诊的136例脑室内出血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进行aEEG检查并计算改良aEEG评分,检测其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脑红蛋白(Ngb).嘱患儿1岁时回院进行门诊随访,根据0~6岁儿童心理发育量表对其发育商进行评估,根据评分结果将患儿分为发育商<70分的智力发育障碍组(28例)、发育商≥70分的智力正常组(108例).比较两组患儿改良aEEG评分和BDNF、Ngb水平,并对改良aEEG评分和BDNF、Ngb水平与脑室内出血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改良aEEG评分和BDNF、Ngb水平对脑室内出血早产儿智力发育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 智力发育障碍组患儿改良aEEG评分显著高于智力正常组,BDNF、Ngb水平均显著低于智力正常组(t值分别为7.572、-7.061、5.351,P<0.05).改良aEEG评分与脑室内出血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97,P<0.05),BDNF、Ngb水平与脑室内出血严重程度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624、-0.711,P<0.05).经ROC分析显示,改良aEEG评分和BDNF、Ngb水平对早产儿智力发育障碍预测的截断值分别为9分和1.04ng/mL、115.86mg/L,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28、0.806、0.759;三者联合诊断的A U C为0.903,其诊断效能均高于三指标单独检测(Z值分别为5.172、4.611、4.903,P值分别为0.003、0.011、0.007).结论 脑室内出血早产儿智力发育障碍组aEEG评分高于智力正常组,BDNF、Ngb水平均低于智力正常组,aEEG评分和BDNF、Ngb水平均可作为早产儿智力发育障碍的诊断指标,且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2.
细胞因子TNF-α及CD95对强直性脊柱炎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与 TNF- α及 CD95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 2 2例早期病例和 16例中晚期病例以及 16例健康人血清中 TNF- α和 CD95含量。结果 早期病例组分别为 7.5 8± 1.5 7pg/ ml和5 .2 9± 1.92 ng/ ml;中晚期病例组 TNF- α和 CD95分别为 16 4 .5 1± 95 .4 2 pg/ m l和 4 .5 2± 1.6 2 ng/ m 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 5 .82± 1.91pg/ ml和 3.87± 0 .72 ng/ ml。早期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早期病例组与中晚期病例组的 TNF- α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t=2 .12 4 ,P<0 .0 5 )。结论  TNF- α浓度增高可能与患病程度和患病部位某些细胞凋亡 (PCD)受到抑制有密切关系 ,也可能是机体在阻止病程进展中维持机体平衡的一种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血小板参数变化与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108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早产儿组)、111例无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早产儿和,或合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无合并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等其他并发症(无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早产儿组),以及51例健康足月新生儿(足月新生儿组)的血小板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血小板计数: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早产儿组(206.49±80.01)×109/L、无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早产儿组(246.85±107.19)×109/L.和足月新生儿组(239.94±93.77)×109/L,血小板比积分别为(0.19±0.09)%、(0.23±0.13)%和(0.23±0.13)%.提示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患儿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比积显著降低(P<0.01).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早产儿组及无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早产儿组的血小板分布宽度与足月新生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小板平均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异常变化可能参与了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发病机制,要重视对早产儿血小板参数的监测,早期警惕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出现,并尽早预防及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通气模式对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新生儿病房收治的常频通气早产儿30例及无创持续气道正压辅助呼吸早产儿26例,并与同期人院的33例未接受通气治疗的早产儿,比较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结果常频通气组总脑室周围一脑室内出血发生率为60.0%(18/30例),重度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生率为13.3%(4/30例),无创持续气道正压辅助呼吸组分别为34.6%(9/26例)和3.8%(1/26例),对照组分别为30.3%(10/33例)和0;常频通气组与对照组比较总的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两组重度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生率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无创持续气道正压辅助呼吸组与对照组比较总的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频通气组与无创持续气道正压辅助呼吸组比较总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常频机械通气是导致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发生和加重的危险因素,临床使用机械通气时,病情允许,尽量使用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避免和减轻脑室内出血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围产期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颅内病变 ,包括脑室内出血、硬脑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实质出血。颅内出血为早产儿常见并发症之一 ,是导致早产儿死亡和存活者预后不良、发育迟缓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对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 ,本文对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生产方式、产时羊水情况及临床表现等高危因素应用评分法做发病与预后相关因素分析。1 资料和方法1·1 诊断标准 凡出生时胎龄不足 37周 ,头颅B超和 /或头颅CT证实有颅内出血的病例 ,均为早产儿颅内出血。1·2 临床资料  1993年 11月至 2 0 0 0…  相似文献   

16.
杨红军  郭彬  侯锡银  姜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9):3025-3027
目的:探讨新生儿头颅CT在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7月收治的8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患儿,于入院第7天、第28天进行头颅CT检查,第7、14、28天进行行为神经测定评分,结合患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度情况,分析头颅CT、行为神经测定评分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结果:HIE CT分度轻度39例(46.43%),中重度45例(53.57%);HIE临床分度轻度33例(39.29%),中重度51例(60.71%)。HIE CT分度与HIE临床分度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HIE轻度、中度患儿在第7、14、28天的NBNA得分与重度患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龄7天患儿及日龄14天HIE重度患儿的NBNA评分与日龄28天患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龄7天患儿NBNA评分>35与≤35其预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日龄14天患儿NBNA评分>35与≤35其预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CT表现为低密度影部分消失与全部消失的患儿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外部脑积水与无外部脑积水的患儿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脑室扩大患儿与无脑室扩大患儿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部位颅内出血患儿与单一部位颅内出血患儿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HIE临床分度、头颅CT检查、NBNA评分,综合评估HIE患儿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脑组织功能,可弥补单一检验方法的不足,准确评估病情,对患儿预后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通过有效干预,可以改善HIE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PIVH)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西安高新医院分娩后收住新生儿病区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早产儿126例,根据床旁颅脑B超、临床诊断结果分为脑室内出血组(72例)和无脑室内出血组(54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6例早产儿中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生率为57.1%(72/126),其中重度PIVH发生率29.2%(21/72)。胎龄≤32周或体重≤1500g的早产儿PIVH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胎龄>32周或体重>1500g的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81和9.78,均P<0.05)。与无PIVH组相比,PIVH组患儿在宫内窘迫(20例vs 1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8例vs 7例)、血小板减少(12例vs 4例)、生后感染(23例vs 11例)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10、5.62、11.23、13.40,均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32w、窒息、机械通气、血小板减少、生后感染是发生PIVH的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与胎龄、出生体重、窒息程度、机械通气、宫内窘迫、血小板减少和生后感染等因素相关;加强产前监护、提高产科技术,综合防治可减少PIVH发生,提高早产儿抢救成功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相关因素分析及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来我院生产的早产儿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其中A组患儿采用常规降颅压治疗,B组在A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神经节苷脂钠治疗。同期未出现颅内出血的早产儿30例作为C组。结果 A组与B组比较无明显相关性,然而A组、B组与C组比较存在显著相关性,经单因素F检验,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A组患者经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43.33%显著高于B组患儿经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经治疗前NBNA评分(21.34±1.23)与B组治疗前NBNA评分(21.45±1.08),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A组NBNA评分(37.8±0.5)显著低于B组患者经治疗后NBNA评分(42.3±1.2),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生体重、孕龄、1min阿普加评分、5 min阿普加评分、窒息复苏时间与早产儿颅内出血相关性较高。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早产儿颅内出血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与母亲孕期合并先兆子痫的关系。【方法】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了72例先兆子痫母亲所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演变。分析脑白质损伤的程度与先兆子痫程度的关系,分析重度脑白质损伤与重度先兆子痫的类型和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本组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情况:轻度损伤(一过性脑室旁强回声)27例,重度损伤45例(脑室旁白质软化5例;脑室扩大40例)。重度先兆子痫组早产儿重度脑白质损伤的发生率(71.1%)明显高于轻度先兆子痫组(44.4%)(P<0.05)。早发型重度先兆子痫组早产儿重度脑白质损伤的发生率(76.5%)明显高于晚发型重度先兆子痫组(60.0%)(P<0.01);重度先兆子痫有并发症组早产儿重度脑白质损伤的发生率(84.4%)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41.7%)(P<0.01)。【结论】母亲重度先兆子痫,尤其是早发型和有并发症的重度先兆子痫,对早产儿重度脑白质损伤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腹水中VEGF水平检测在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腹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对腹水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LSIA法检测30例恶性腹水,35例肝硬化腹水和8例结核性腹水中VEGF水平。结果:恶性腹水中VEGF水平为619.9±254.3 pg/m l,显著高于肝硬化腹水中VEGF水平66.8±40.2 pg/m l,P<0.01,和结核性腹水中VEGF水平82.5±25.9 pg/m l,P<0.01。结论:腹水VEGF水平可作为临床良、恶性腹水的的鉴别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