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降钙素预防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霖  韩树峰 《当代医学》2013,(18):135-136
目的根据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骨质疏松理论,实验性研究治疗骨质疏松药物鲑鱼降钙素对于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8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马血清+地塞米松,B组:马血清+地塞米松+鲑鱼降钙素+乐力,C组:空白对照组。A组经尾静脉注射马血清20mL/(kg·次),共两次,间隔3周,第二次注射马血清后两周,连续3d腹腔内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20mg/(kg·d);B组除与A组相同部分外,另在注射马血清第1天开始肌肉注射鲑鱼降钙素10U/(kg·d),并乐力灌胃250mg/(kg·d);空白对照组于相应时间相同部位注射和灌胃同等量生理盐水。结果 A组股骨头较B组有较为明显的骨细胞坏死,髓腔造血细胞活跃程度也有明显的减少,A、B组均有骨坏死后的修复,但B组更为明显。结论鲑鱼降钙素联合乐力治疗,对于早期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有一定的预防和促进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雄性与雌性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探讨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早期的性别差异。方法选取20只新西兰大白兔,雌雄各半,使用马血清加醋酸泼尼松龙制备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在激素注射完毕2周后,检测兔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骨陷窝率、骨髓脂肪细胞直径与面积。结果10只雄性动物中有8只发生了早期骨坏死,10只雌性动物中3只发生了骨坏死(P=0.025)。雄性动物造模后的甘油三酯(1.37±0.07)mmol/L、总胆固醇(1.35±0.08)mmol/L、空骨陷窝率(18.70±1.79)%、骨髓脂肪细胞面积(34.41±2.99)mm。与直径(37.27±3.37)μm均比雌性动物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发生早期存在性别差异,雄性动物更容易受激素影响发生骨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糖尿病(DM)大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血浆内皮素(ET-1)、前列腺素E2(PGE2)、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的变化,分析其在ANF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mg/kg建立速发型STZ-DM模型,测定DM大鼠及对照大鼠血浆ET-1、PGE2、TXB2及6-Keto-PGF1α水平,观察股骨头病理学变化。结果 DM组与对照组比较,ET-1、PGE2、TXB2水平以及TXB2/6-Keto-PGF1α(T/K)比值均有显著升高,而6-Keto-PGF1α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血浆ET-1、PGE2、TXB2以及T/K值的平衡失调可能参与并促使DM大鼠股骨头发生微血管病变,最终导致缺血坏死。  相似文献   

4.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诱导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马血清、激素联合作用于实验家兔,制备典型骨坏死动物模型,进一步探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理。方法:选新西兰白兔60只,随机分成4组。A组:20只,经静脉2次单纯注射马血清每次10ml/kg,间隔3周;B组:15只,连续3日腹腔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每日45mg/kg;C组:20只,先静脉2次注射马血清每次10ml/kg,间隔2周。第2次注射马血清后2周,连续3日腹腔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每日45mg/kg;D组:5只,对照组。分别于最后1次给药后1、2、3、5、7周处死取材。标本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进行动脉墨汁灌注观察。结果:在马血清和激素协同作用的C组中,股骨头内小动脉损害严重,血栓形成广泛,轮骨下灌注血管数量减少明显,共有74%的标本发生骨坏死。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普罗布考、阿司匹林联合预防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与阿司匹林联合预防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治疗组(激素加药物预防)、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激素应用前后作血脂、PT水平检测,4、6周行X线摄片、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股骨头病理变化过程。结果模型组骨坏死的发生率58%,治疗组骨坏死的发生率7%,显著低于模型组,空白组未见骨坏死,坏死骨细胞经历了变性、坏死、溶解的病理过程。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与血脂代谢紊乱和高凝状态有关,联合应用普罗布考与阿司匹林能有效预防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马血清、激素联合作用于实验家兔,研究激素与血液黏稠度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探究激素性骨坏死的发病机理。方法:新西兰白兔60只,体重2.6~3.5 kg,随机分成4组。A组:20只。经耳缘静脉单纯注射马血清,剂量为10 ml/(kg.次)-1,共2次,间隔3周。B组:15只。连续3 d腹腔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45 mg/(kg.d)-1,C组:20只。先静脉注射马血清10 ml/(kg.次)-1,共2次,间隔2周。第2次注射马血清后2周,连续3日腹腔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45 mg/(kg.d)-1。D组:5只,单纯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次)-1,方法同C组。分别于最后一次给药后1、2、3、5、7周处死取材。标本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在用药的不同时期进行血液流变学观察。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在马血清和激素协同作用的C组中,股骨头内小动脉损害严重,血栓形成广泛,共有74%标本发生骨坏死。而单用马血清或激素的A、B两组中,可见轻度骨内小动脉损害及骨髓内脂肪堆积,仅有28%、20%发生骨坏死。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显示,C组血液呈高黏滞状态,表现为全血黏稠度、血浆黏稠度、红细胞聚集性明显增高。与A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结论:在血管炎基础上应用激素促进了血液高黏、高凝状态,加重了微血管损伤,在小动脉断裂、栓塞、出血的基础上导致骨组织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7.
单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激素所致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理。方法健康成年中国白兔32只,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16只,每次肌注甲基强的松龙40mg/kg,连续3d,诱发股骨头坏死模型。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研究病程中脂肪代谢变化规律。对股骨头标本行HE染色,光镜观察,研究股骨头坏死情况。结果从第2周开始实验组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E染色示髓腔内脂肪细胞增生,骨小梁变细,骨细胞核固缩、靠边、深染,骨陷窝空虚增多。且骨陷窝空虚率随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主要与脂肪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病动物激素性骨坏死的发病机制。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三组,A组联合应用马血清和地塞米松磷酸钠诱导骨坏死模型,B组单纯应用地塞米松磷酸钠,C组应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对三组实验兔股骨头进行HE、MRI观察,并对各组兔的血脂、AST和ALT进行检测,分析比较。结果A组出现了典型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改变,血脂、AST和ALT与另外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单纯应用激素组和对照组未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结论运用马血清和地塞米松磷酸钠可成功诱导出兔骨坏死模型,血管炎、血脂代谢异常和肝功能损害共同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短期应用大剂量激素难以诱导出骨坏死模型。  相似文献   

9.
辛伐他汀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辛伐他汀对动物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防治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4组(A、B、C、D组),每组10只。A组每天一次肌注2.5mg/kg地塞米松;B组每天一次肌注2.5mg/kg地塞米松和每天一次口服20mg辛伐他汀;C组每天一次口服20mg辛伐他汀;D组为对照组,肌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4、6、8、10、14周检测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骨钙素(OCN)、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含量,分批处死后行X线摄片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A组中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TRAP-5b含量显著高于其它3组(均P〈0.01);而OCN含量显著低于其它3组(均P〈0.01);并且含辛伐他汀治疗组中影像学无股骨头坏死表现且组织学显示髓内脂肪堆积明显减少、骨小梁增粗、骨陷窝空虚率减少,无明显软骨板下骨组织结构紊乱骨坏死。结论 辛伐他汀通过降低血脂和调节骨细胞自身的脂肪代谢紊乱及骨代谢平衡,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骨灵颗粒对兔股骨头坏死核心结合生长因子a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肌注醋酸泼尼松龙(0.32mg/kg·d)8W制造股骨头坏死模型,中药治疗8W、12W后实时定量PCR检测核心结合生长因子a1的表达情况。结果骨灵颗粒治疗组核心结合生长因子a1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骨灵颗粒可以促进免股骨头坏死核心结合生长因子a1的表达,从而促进坏死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啶的抗炎作用及其对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70岁ASAⅠ~Ⅱ行择期腰椎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咪啶对照组(Ⅰ组)、0.5 μg组(Ⅱ组)、1.0 μg组(Ⅲ组)。选择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T1)、手术结束前半小时(T2)、术后24 h(T3)抽取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的IL-6、TNF-α的浓度,用流式细胞仪测量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性的表达。结果三组患者术中芬太尼用量Ⅰ组(0.90±0.72)mg,Ⅱ组(0.71±0.58)mg,Ⅲ组(0.65±0.05)mg,瑞芬太尼用量Ⅰ组(1.35±0.80)mg,Ⅱ组(1.15±0.74) mg,Ⅲ组(1.02±0.70) mg和术后镇痛芬太尼使用剂量Ⅰ组(0.98±0.37)mg,Ⅱ组(0.84±0.19)mg,Ⅲ组(0.55±0.16)mg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血浆IL-6、TNF-α以及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的活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腰椎手术的麻醉中使用右旋美托咪啶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右旋美托咪啶定可以作为腰椎手术的麻醉的辅助药。右旋美托咪啶对IL-6、TNF-α以及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机理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成三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激素组,给予臀部肌肉注射地塞米松2.5mg/kg,每周3次,连续给药20周;C组为激素+治疗组,在20周时从双侧股动脉灌注复方丹参各5ml、蝶脉灵各1.0ml/kg。24周全部处死动物,观察X线平片、血管造影及股骨头病理学变化。结果A组X线片全程无变化,B组、C组20周时见股骨头内密度局限性减低,部分可见大小不等的囊状透光区。24周时B组股骨头密度减低持续存在,囊状透光区有扩大倾向。而C组股骨头骨坏死有部分修复。血管造影显示三组动物髋关节区血管分布无差异。光镜下B组见典型的骨坏死灶及软骨下区较多空缺骨陷凹,髓腔内基本为脂肪细胞所取代,与A组差异明显(P<0.01)。C组与B组相比较却减轻(P<0.05),但仍未恢复至A组水平(P<0.05)。结论:髓腔内脂肪细胞增生肥大造成填塞而引起微循环障碍是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重要病理因素。血管造影检查对ANFH诊断无特异性,从股骨头供血动脉快速注入高浓度扩血管和改善微循环药物,能疏通股骨头的营养血管,防止骨坏死进一步恶化,有利于坏死的骨质修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比麻醉医师经验用药、改良OAA/S镇静评分、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3种方法在全麻诱导时对丙泊酚的用量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价BIS在指导全麻镇静深度判定方面的价值。方法90例受试者(ASAⅠ~Ⅱ)被随机分入组1(临床经验判定组)、组2(改良OAA/S评分判定组)和组3(BIS值判定组),每组30例。各组受试者均接受咪达唑仑2mg,芬太尼2~5μg/kg,维库溴铵0.1mg/kg的全麻诱导,同时均以20mg/(kg.h)持续恒速输注丙泊酚。组1根据麻醉医师经验判定丙泊酚输注终点;组2根据改良OAA/S评分,以言语反射消失作为丙泊酚输注终点;组3根据脑电双频指数,以BIS值下降到50作为丙泊酚输注终点。达终点时,分别记录各组丙泊酚诱导总量及插管即刻受试者的BIS值和生命体征变化。结果各组受试者在插管时均未出现麻醉过浅的临床表现。插管即刻各组的BIS值和收缩压均有下降。组1、组2、组3的丙泊酚诱导总量分别为(149.7±10.8)mg、(112.8±10.2)mg、(91.3±11.4)mg,与组1相比,组2、组3的丙泊酚用量分别节省了33%、47%。结论在全麻诱导中使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可以明显减少丙泊酚的用量,避免了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使全麻诱导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比较激素法与液氮法在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应用。方法 30只兔随机分为3组,A组为单纯激素注射组,兔子每周2次臀肌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每次8 mg/kg,连续6周;B组为用液氮将股骨头冷冻坏死;C组为空白对照组。对一般形态学、影像学MRI、组织病理学等进行观测。结果 A、B两组股骨头均出现缺血性坏死表现,空骨陷窝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并且3周时A组空骨陷窝率明显低于B组(P<0.01),6周时A组与B组空骨陷窝率无明显差异(P>0.05)。A组兔全身药物反应明显,骨坏死修复晚且能力差,且骨陷窝空虚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P<0.01)。B组兔造模所需时间短,骨修复反应大,随着实验观察时间延长,骨坏死程度是进行性减轻(P<0.01)。结论通过单纯激素或液氮冷冻股骨头均可建立兔非创伤性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前者较适合于病因、病理方面或者综合性研究;后者更适合于标准化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VEGF-165基因联合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可行性。方法:1)体外分离、培养兔MSCs,纯化并鉴定兔MSCs;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传代培养后以1μgPeDNA3.1-hVEGF165:3μl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的比例转染,通过ELISA检测转染后细胞中外源性VEGF的表达。2)测定在正常条件培养和成骨备件培养下,转染后细胞上清中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的水平。3)实验动物连续三天大剂量(40mg/kg)臀部肌肉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通过MRI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建立动物模型。4)随机分成4组,每组14只。经皮穿刺于右侧股骨头,(1)生理盐水组,(2)单纯MSCs组,(3)hVEGF165基因转染MSCs组,(4)诱导分化后的hGVEF165基因转染MSCs组。8周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成骨和细胞成活情况。结果:1)hVEGF165基因转染的MSCs能成功分泌VEGF蛋白。2)成骨条件培养下,基因转染组细胞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的分泌量明显高于未转染组(P〈0.05);而在正常条件培养下,基因转染组细胞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的表达分泌量较低。3)成功建立ANFH模型。4)组织学评分:生理盐水组1.8±0.72;单纯MSCs组8.54±0.37;hVEGF165基因转染MSCs组11.96±0.26;诱导分化后的hGVEF165基因转染MSCs组13.7±0.43,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诱导分化转基因干细胞组与单纯干细胞组和生理盐水组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诱导分化后的hVEGF165基因转染MSCs组成骨能力更好,修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能力也是最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激素与血管炎、血液黏度间的相互关系 ,进一步探究激素性骨坏死的发病机理。方法 :选新西兰白兔 6 0只。A组 :2 0只 ,经静脉 2次单纯注射马血清 10ml/kg ,间隔 3wk。B组 :15只 ,连续 3d腹腔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 45mg/kg。C组 :2 0只 ,先静脉 2次注射马血清 10ml/kg ,间隔 2wk。第 2次注射马血清后 2wk ,再按B组处理。D组 :5只 ,对照组。分别于最后一次给药后 1、2、3、5、7wk处死取材。标本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 ,并进行血液流变学及动脉墨汁灌注观察。结果 :在马血清和激素协同作用的C组中 ,表现为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性明显增高 ,股骨头内小动脉损害严重 ,血栓形成广泛 ,软骨下灌注血管数量减少明显 ,共有 74%标本发生骨坏死。结论 :在血管炎基础上应用激素加重了微血管损伤 ,促进了血液高黏、高凝状态 ,在小动脉断裂、栓塞、出血的基础上导致骨组织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腰丛-腰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安全性及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2年12月在北京航天总医院行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共62例(A组29例,男20例,女9例;B组33例,男21例,女12例),A组(研究组)应用腰丛-腰椎旁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4~6 mg/(kg·h)]+芬太尼[0.0015~0.0020 mg/(kg·h)]静脉镇静,B组(对照组)应用单次蛛网膜下腔麻醉复合丙泊酚[4~6 mg/(kg·h)]+芬太尼[0.0015~0.0020 mg/(kg·h)]静脉镇静;两组均用盐酸托烷司琼5 mg+盐酸丁丙诺菲(0.015~0.020 mg/kg)复合液静脉术后镇痛,镇痛泵为驼人医疗器械集团生产的100 mL自控泵。比较两组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安全性及术后镇痛药物用量。结果 A组和B组进行以下指标比较: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静脉镇静药物用量研究组为(42.80±8.27)mL,对照组为(20.23±1.5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追加的次数研究组为(6.00±1.54)次,对照组为(12.80±3.8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腰丛-腰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可靠、安全,术后镇痛效果比单次蛛网膜下腔麻醉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成功制作激素性骨坏死的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 34只健康成年中国大耳白兔 ,随机分成单纯激素组 (A组 ,5只 )、单纯马血清组 (B组 ,10只 )、联合使用马血清和激素组 (C组 ,14只 )、正常对照组 (D组 ,5只 ) 4组。各组于激素注射后 4周处死 ,取心、肝、肺、肾及骨标本 ,作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 ,根据有无骨坏死表现计算各组骨坏死发生率。结果 C组骨坏死发生率较高 (71.43% ) ;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多个部位均有骨坏死表现 ;坏死的股骨头软骨下可见髓腔内脂肪细胞明显增大 ,造血细胞减少 ,骨小梁内骨陷窝空虚 ,部分骨标本在软骨下骨的骨小管中可见血栓形成 ;透射电镜下可见骨细胞内脂滴存在 ,骨内血管内皮细胞空泡样变性。结论 联合使用马血清和地塞米松可成功制作激素性骨坏死动物模型 ,所需成本低 ,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