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酶免疫法测定血清幽门螺杆菌特异性免疫复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酶免疫法测定血清幽门螺杆菌特异性免疫复合物(Hp-IC),并探讨其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技术建立夹心式酶免疫法定量测定血清Hp-IC.结果Hp阳性组血清Hp-IC浓度(0.571±0.496)mg/L,阳性率82.6%(199/241),显著高于Hp阴性组(0.033±0.024)mg/L,阳性率19.8%(39/197),P均<0.01.血清Hp-IC测定,诊断Hp感染的特异性为80.2%,敏感性为82.6%.本法检测灵敏度2μg/L,批内差异2.8%,批间差异4.3%.结论血清Hp-IC与Hp感染密切相关,Hp-IC测定可作为Hp感染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测定血清可溶性幽门螺杆菌抗原(S-Hp)和其特异性免疫复合物(Hp-IC)并评价它们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式酶免疫测定法.结果 66例Hp感染患者血清S-Hp阳性率90.91%,显著高于28例阴性对照组阳性率0%,P<0.001.S-Hp含量与Hp感染菌量呈成比,但43例Hp阳性患者治疗前后S-Hp 含量无显著改变(P>0.05).血清 S-Hp抗原均以IgG和/或IgA型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形式存在,Hp-IC对Hp感染诊断特异性85.71%,敏感性77.23%. 结论 S-Hp和Hp-IC测定可用于临床Hp感染诊断,对阐明Hp致病机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胃癌患者血清幽门螺杆菌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永良  钱可大 《浙江医学》1999,21(9):519-520
为探讨幽门螺杆菌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Hp-IC)在胃癌患者血清表达状况,采用酶免疫测定法(ELISA)对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血清抗Hp抗体和Hp-IC测定。结果表明Hp-IC阳性率在胃癌患者(76.32%)显著高于其他患者(53.57%、54.84%,X~2=5.06、4.85,均P<0.05),且肠型胃癌Hp-IC阳性率(87.23%)显著高于弥漫型胃癌(58.62%,X~2=3.96,P<0.05);抗Hp抗体阳性率3者(77.63%、71.43%、70.97%)亦无显著性差异(两两比较,X~2值分别为0.94,0.81、1.06.均P>0.05)。提示在Hp和胃癌相关性研究中,Hp-IC测定较抗Hp抗体更具意义,Hp引起胃癌可能通过肠上皮化生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4.
周启声 《右江医学》2006,34(2):132-13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Hp)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发生的关系。方法将57例入选患者分为IMN组(n=43)与对照组(n=14)。检测患者血液中幽门螺杆菌特异性IgG抗体(Hp-IgG),测定血白蛋白、血肌酐,尿蛋白,计算出24小时尿蛋白含量。结果IMN组Hp-IgG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MN组中Hp-IgG阳性患者比阴性患者血肌酐水平高(P<0.01),血白蛋白以及24小时尿蛋白含量差别不显著(P>0.05)。对照组Hp-IgG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血肌酐水平、血白蛋白以及24小时尿蛋白含量差别均不显著(P>0.05)。结论Hp感染与IMN发病有关。伴发Hp感染IMN患者较非Hp感染患者血肌酐水平高,血白蛋白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差别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胡晓  陈桃  翟雪松 《海南医学》2004,15(8):98-98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儿童反复慢性腹痛的关系,并研究Hp感染的相关性治疗。方法 对63例反复慢性腹痛患儿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血清抗Hp-IgG抗体,并与254例无症状儿童进行比较;对抗Hp-IgG抗体阳性的慢性腹痛患儿给予根除Hp的治疗。结果 反复慢性腹痛组抗Hp-IgG抗体阳性率为42.9%(27/63),较对照组抗Hp-IgG抗体阳性率23.2%(59/254)明显升高(P<0.0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27例抗Hp-IgG抗体阳性的慢性腹痛患儿经根除Hp的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23例,缓解4例。结论 儿童慢性腹痛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采取根除Hp的治疗对预防慢性腹痛病人的反复发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与炎症及慢性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66例房颤患者为房颤组(其中阵发性房颤44例,慢性房颤22例),另取同期住院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患者67例作为对照组,用间接ELISA法测定血清Hp-IgG抗体,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比较两组Hp-IgG抗体、CRP差异,并分析Hp抗体滴度与房颤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的Hp-IgG阳性率、Hp-IgG对数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房颤组CRP中位数较对照组高(1.17 mg/dL比0.65mg/dL,P<0.05)。结论房颤与慢性Hp感染无关,与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定血清可溶性幽门螺杆菌抗原 (S Hp)和其特异性免疫复合物 (Hp IC)并评价它们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式酶免疫测定法。结果  6 6例Hp感染患者血清S Hp阳性率 90 91% ,显著高于 2 8例阴性对照组阳性率 0 % ,P <0 0 0 1。S Hp含量与Hp感染菌量呈成比 ,但 4 3例Hp阳性患者治疗前后S Hp含量无显著改变 (P >0 0 5 )。血清S Hp抗原均以IgG和 /或IgA型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形式存在 ,Hp IC对Hp感染诊断特异性 85 71% ,敏感性 77 2 3%。结论 S Hp和Hp IC测定可用于临床Hp感染诊断 ,对阐明Hp致病机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讨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与幽门螺杆菌(Hp)相关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间接ELISA法定性检测170例胃镜受检查者CagAHpIgG抗体,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其中76例患者胃粘膜匀浆上清液中的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结果:170例受检者中,Hp感染者106例,其中CagA阳性69例,阳性率为65.09%,Hp感染的DU、GU、GCa患者CagA阳性率明显高于Hp感染的CG患者(P<0.05),DU、GU、GCa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活动性胃炎CagA阳性率与非活动性胃炎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血清CagA阳性的Hp感染者胃粘膜IL-8含量显著高于CagA阴性者(P<0.05),后者又显著高于非Hp感染者(P<0.005);活动性胃炎胃粘膜IL-8含量明显高于非活动性胃炎(P<0.05).结论:CagA与Hp相关的严重胃十二指肠疾病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CagA介导胃粘膜IL-8的产生,后者参与Hp相关性活动性胃炎的病理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9.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厌食及发锌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厌食及发锌含量的关系。②方法 将 2 74例儿童分为厌食组 1 50例及正常组(对照组 ) 1 2 4例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p抗体及粪便Hp抗原 ,两者均阳性诊断为Hp感染。血清抗体阴性为非Hp感染。同时采集发样 ,进行发锌含量的测定。对诊断为Hp阳性的儿童进行三联疗法的根除治疗 ,治疗后再测发锌含量。③结果 厌食儿童Hp感染率 (47.33 %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31 .45 % ) (χ2 =7.1 3 ,P <0 .0 1 ) ;Hp阳性的儿童发锌含量 (1 0 2 .67± 9.63) μg/ g ,明显低于Hp非感染组 (1 1 9.0 7± 1 0 .87) μg/ g(t=- 1 2 .81 ,P <0 .0 0 1 ) ;Hp阳性的儿童治疗后发锌含量 (1 1 7.43± 1 0 .0 8) μg/ g ,明显高于治疗前 (t=1 1 .72 ,P <0 .0 0 1 ) ,且与Hp阴性儿童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t=1 .2 6 ,P =0 .2 0 74)。④结论 儿童厌食与Hp感染有关 ,Hp感染能导致发锌含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10.
13C-UBT与血清Hp-IgG检查在Hp感染流行病学调查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与血清Hp-IgG两种检测方法在幽门螺杆菌(Hp)流行病学调查中的价值.方法同时用13C-UBT和血清Hp-IgG法检测Hp感染,比较两种方法测得Hp感染率的差异.结果(1)13C-UBT测得的Hp阳性率为51.3%(118/230),血清学Hp-IgG检测得Hp阳性率为57.8%(133/230),两方法测得的Hp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x2=0.001,P>0.05);(2)在13C-UBT阳性的118名中有50名Hp-IgG阴性,在13C-UBT阴性的112名中有65名Hp-IgG阳性;在Hp-IgG阳性的133名中有65名13C-UBT阴性,在Hp-IgG阴性的97名中有50名13C-UBT阳性.结论(1)玉溪地区部分农村人群的Hp感染率较高,为50%~60%;(2)Hp-IgG阳性仅能提示感染Hp,但不能区分既往感染或是现症感染,而13C-UBT阳性则提示现症Hp感染;(3)血清学Hp-IgG检测与13C-UBT检测结果接近,都能从不同的方面反映某一地区Hp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