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失败26例分析康爱民(南充市第五人民医院麻醉科737100)我院近3年来共实施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EA.简称连硬)3000例,其中作用很差,或无作用需改用其它麻醉方法的共26例,约占总数的089%。现就其原因及处理报告如下:1一般...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持续滴注阻滞术用于胆道手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用于胆道手术的硬膜外持续滴注与间断追加药物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择二组胆道手术病人共30人,作胸9 ̄10硬膜外同剂量2%利多卡因(含1:20万肾上腺素)麻醉。试验量均为3ml。A组15例,首次量10ml以1ml/分 ̄2ml分用微量泵滴完,然后以5ml小时速度持续滴注直至术毕;B组15例,首次量10ml在30秒 ̄60秒内一次推注,以后每隔1小时推注5ml至术毕。结果:两组麻醉效  相似文献   

3.
我院将布比卡因用生理盐水配制成 0.1%溶液,持续硬膜外给药用于分娩镇痛效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选择年龄在20~30岁足月初产,单胎头先露,胎儿情况正常,自愿接受分娩镇痛产妇20例为一组,即镇痛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待产妇宫口开全至 2~3 cm时,于左侧卧位在腰 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向头侧置管 2 cm,改为平卧位,然后注入 0. 1%布比卡因溶液 3 ml。试验剂量 5分钟后,观察无脊麻征象再缓慢注入 0. 1%布比卡因 7 ml,平面控制在胸 10以下,硬膜外麻醉时间为 80± …  相似文献   

4.
彭资寿 《四川医学》1999,20(6):585-586
1989年12月至1998年7月,我院对82例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其中有48例发生了较强烈的膀胱刺激征,我们采用术毕硬膜外导管内注入吗啡防止膀胱刺激症的发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996年5月至1998年7月,我们又采用了保留硬膜外导管间断注入吗啡和布比卡因混悬液,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2例,其中前列腺增生77例,前列腺癌5例,年龄在62~78岁,均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其中有3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了前…  相似文献   

5.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65岁,因结石性胆囊炎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因硬膜外麻醉效果欠佳,改行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术中经过顺利,安返病房。术后24h内多次查视病人均诉喉痛且声嘶,两天后患者诉喉痛加重,声嘶伴轻度喉鸣,气紧。经超声蒸气雾化吸入及...  相似文献   

6.
本院自1995年底以来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腹腔镜下妇科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60例麻醉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情况:本组择期手术患者60例,年龄22~58岁,体重44~67kg,病情分级为Ⅰ~Ⅱ级。病种:卵巢囊肿27例、卵巢畸胎瘤15...  相似文献   

7.
急性硬膜外血肿预后因素分析孔军1赵经郊1郑绪朋2急性硬膜外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急症之一。1993年1月~1996年12月,我院共收治急性硬膜外血肿180例。本文对影响急性硬膜外血肿预后的因素及在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致根性疼痛是疼痛门诊常见病痛,我院选用脉络宁注射液硬膜外腔持续滴注治疗腰间盘突出症4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23~72岁,病程15天~3年。全组病例均经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腰椎间...  相似文献   

9.
笔者选择85例老年病人于术后作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获得较满意的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5例中男50例,女35例,年龄65~78岁,均ASAⅠ~Ⅱ级。其中,上腹部43例,下腹部21例,开胸11例,乳房手术10例。硬膜外麻醉后直接按PCEA镇痛泵52例,先作硬膜外穿刺,注入试验量证实在硬膜外腔后再上全麻者33例。1.2 方法 术后病人痛觉未恢复时接英国GRASEBT9300型镇痛泵,以持续给药加PCA方式给药,持续1.5~2天。药物配制:吗啡5mg加0.5%布…  相似文献   

10.
骶管硬膜外腔持续充填法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120例(221008)江苏徐州华东输油管理局职工医院康文铎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0例临床确诊的患者,男72例,女48例。年龄20~60岁。病史2周~10年,3月以内者104例,3月以上者16例。均行椎...  相似文献   

11.
小儿创伤性硬膜外血肿26例分析张武容句容市人民医院脑外科212400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在临床上并非少见[1],但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现将我科自1986年~1994年收治的26例小儿硬膜外血肿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1...  相似文献   

12.
随着CT的广泛应用,迟发性硬膜外血肿并非罕见。我院自1992年5月以来,共收治此类病人32例,占我院同期硬膜外血肿的8%。本文拟对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进行初步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3例,女9例,年龄3~65岁。1.2受伤原...  相似文献   

13.
应用导管钢丝成功处理连续硬膜外阻滞中血块堵塞导管1例报告曾庆大,谢志丹,王焱林(附二医院麻醉科)硬膜外阻滞过程中,由于穿刺针和导管的置入易损伤硬膜外腔血管丛引起出血,既可影响麻醉效果,也可能引起硬膜外导管的堵塞,本文报告1例术中血凝块堵塞硬膜外导管的...  相似文献   

14.
1 患者,男,52岁,农民,因左粗隆骨拆内固定术后10月第二次入院,手术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内固定物取出术。术前情况良好,生命体征平稳,无眼科及神经精神病史,麻醉前30分肌注苯巴比妥钠0.1g。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师行硬膜外穿刺操作及各项试验均顺利。由于在未测试麻醉平面的情况下,施术者已开始给患者消毒辅巾准备手术,当手术开始时测试手术区域患者感疼痛,考虑麻醉不够完善,于静脉滴注哌替啶50mg,1分钟后再测试手术区域患者仍感痛。此时患者也紧张,麻醉医师考虑到手术时间不长改为局部浸润麻醉,静脉滴注氯胺酮…  相似文献   

15.
自CT运用于临床以来,以急性颅脑损伤引起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已无困难,但对每例急性硬膜外血肿是否均需手术治疗,尚需探讨,我院近几年来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了35例急性硬膜外血肿,均获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与治疗1.1一般资料男20例,女...  相似文献   

16.
任敏  方玉芬 《四川医学》1999,20(4):367-368
经硬膜外注入阿片类药物术后镇痛已广泛用于临床,其药物种类繁多,并不断筛选,以求达到最佳临床效果,既镇痛作用强,又副作用少,提高硬膜外镇痛的质量。我们对盐酸丁丙诺啡和盐酸吗啡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对比观察。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随机选择ASA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持续硬膜外泵入吗啡、丁哌卡因、氟哌利多混合液用于上腹部肿瘤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副作用,并与单次注入吗啡进行临床比较。方法:80例病人分为两组:持续组,关腹时经硬膜外导管注入负荷剂量0.125%丁哌卡因10ml+吗啡1mg+氟哌利多1mg,术后连接Baxter泵(用药配方:0.125%丁哌卡因60ml+吗啡2mg+氟哌利多2mg),以2ml/h恒速持续泵入48~60小时;单次组,关腹时硬膜外一次性注入生理盐水10ml+吗啡2~3mg。术后对两组进行随访并记录疼痛评分(VAS)、镇静评分、血压、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VAS评分:术后2、4、8时间段相似(P>0.05),12、24、48时间段,单次组显著高于持续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副作用发生率:单次组恶心呕吐20%,皮肤瘙痒5%,持续组均无一例发生。两组镇静评分、BP、RR、HR、SPO2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硬膜外泵入小剂量吗啡、氟哌利多及低浓度丁哌卡因混合液,用药量少,镇痛效果完善,各种副作用发生不明显,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谭爱群  黑子清 《广东医学》1998,19(9):680-680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持续剂量曲马多用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的效应。方法:60例ASA1 ̄2级腹部手术病人术后PCEA按曲马多持续剂量不同分为三组:A组4mg/h、B组3mg/h、C组2mg/h,三组其他条件相同,PCA指标设置:负荷剂量5ml剂量1ml,锁定时间15分钟,所用镇痛药每毫升含曲马多4mg、吗啡0.1mg、布比卡因1.5mg混合液,观察期为术后24小时。结果:首24小时三组用药  相似文献   

19.
锥孔溶解抽吸治疗硬膜外血肿50例冯继,姜凤呜(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秦皇岛066000)我科从1990年起对50例急性、亚急性硬膜外血肿行CT定位,骨锥锥颅,血肿内分次注入尿激酶定时抽吸治疗,取得良好效果。1临床资料1.1手术组1.1.1一般情况男...  相似文献   

20.
王佩志  姚爱华 《吉林医学》1999,20(3):176-176
多年来,我们用正入法硬膜外腔穿刺达到控制性单侧硬膜外麻醉1316例,效果满意。现将最初的126例(下称控制组)与同时期常规正入法硬膜外麻醉的126例(下称对照组)进行对照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控制组126例中男92例,女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