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本文用Ellman法对42例糖尿病患者血清总巯基进行了检测,其结果表明:血清。总巯基减低,其降低的幅度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其中有并发症组降低幅度更大。提示糖尿病患者血清总巯基降低的幅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及是否合并并发症。特别是并发糖尿病肾病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总睾酮(Testosterone,T)、总雌二醇(Estradiol,E2)、性激素结合蛋白(sex hormone-binding globulin,SHBG)的变化。方法 正常男性37例,2型糖尿病男性46例,常规检查,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总T、总E2、SHBG浓度测定。结果 观察到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性激素较正常对照总T降低,总E2、SHBG升高。男性2型耱尿病患者总T、总E、SHBG与空腹胰岛素、120分胰岛素之间未发现明显相关性。结论 血浆性激素是反映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变化的指标之一。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人体内存在性激素分泌功能紊乱,其改变可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了50例2型糖尿病者血清中一氧化氮的水平,并探讨其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病程的关系。结果显示:无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同时还发现NO水平随病程的延长而逐降低。  相似文献   

4.
麦硒康对地方性砷中毒患者血砷、血清总巯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麦硒康治疗地砷病的初步疗效,为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典型砷中毒病人40例,服用麦硒康一个月,比较服药前后血砷,血清总巯基的变化。结果 服药前后血砷含量偏高,而且血清总巯基含量较低;服药后,血砷水平降低,血清总巯基含量升高,两项指标在服药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麦硒康在一定程度上可拮抗砷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中医治疗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西药进行治疗,为中医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药进行治疗,对比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中医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3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66%。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中医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FPG、P2hPG、H bAlc水平下降的幅度较明显,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应用西医疗法相比,应用中医疗法治疗糖尿病可取得更优的临床疗效,显著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阳萎与性激素及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性激素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在糖尿病阳萎发病中的意义,探索糖尿病阳萎发生的机理。测定39例糖尿病患者血清促黄体素,促卵泡素,催乳素和睾酮的浓度,同时调查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情况。发现18例糖尿病阳萎患者血清LH,FSH,PRL和T浓度与21例非阳萎糖尿病患者相互鸨显著差异,但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在阳萎组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及与其相关微量元素相关性.方法 来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有无并发症,将病例组分为单纯组和并发症组;来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研究对象血清氧化应激水平及微量元素含量;分析研究对象血清氧化应激水平、微量元素含量差异,并分析抗氧化酶与相关微量元素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单纯组、并发症组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升高,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P<0.05),三组间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单纯组、并发症组血清铁、铜、锰水平升高,血清硒、锌水平降低(P<0.05);SOD与锌有相关性(r=0.282,P<0.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微量元素紊乱,微量元素在调节抗氧化酶活性上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锋  朱川 《广东医学》2003,24(3):305-306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与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伴大血管并发症99例,无大血管并发症168例,对照组182例,分别测定血清CRP。结果:2型糖尿病有或无大血管并发症其血清CR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2型糖尿病有大血管并发症较无大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其CRP含量亦有增高(P<0.05)。结论:CRP可作为判断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对氧磷酯酶1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与老年2型糖尿病(DM)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以对氧磷为底物测定老年2型糖尿病各组患者及健康老年人血清PON1活性.结果 2型糖尿病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老年人血清PON1活性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患者与老年2型糖尿病组患者血清PON1活性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PON1活性在老年2型糖尿病及并发血管病变患者中均显著降低,提示PON1 活性的降低参与了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及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清脂蛋白(a)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58例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清Lp(a)水平,并与56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及55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单纯糖尿病组及合并症组血清Lp(a)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合并症组血清Lp(a)则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即: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合并症组.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Lp(a)增高可能与血管并发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内皮素、一氧化氮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40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25例,无并发症者15例;另选取健康对照者1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其血浆ET水平和血清NO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血清NO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血清NO水平显著低于糖尿病无并发症组(P<0.05),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无并发症组(P<0.02)。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浆ET水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年龄、病程无显著性相关,与血清NO水平呈负性相关。结论 本研究提示血清NO水平的降低与血浆ET水平的升高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而且为临床上通过增加NO水平,降低ET水平,使NO与ET水平达到平衡以防治糖尿病血管内皮损伤,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产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的变化与血脂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及载脂蛋白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的血清中抗动脉粥样硬化因子高密度脂蛋白及APOA1/APOB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或P0.01)。而致动脉粥样硬化因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APOB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已具备了引发动态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化学基础。APOA1/APOB比值降低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一个值得重视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以对氧磷为底物测定2型糖尿病各组患者及健康老年人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结果 2型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组与2型糖尿病组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氧磷脂酶1活性在2型糖尿病及并发血管病变患者中均显著降低,提示对氧磷脂酶1活性的降低参与了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一氧化碳中毒病人血清总巯基含量的动态观察一汽集团公司职工医院检验科孔繁军阎秀云张季丁旭内科刘惠玲本文观察了一氧化碳中毒病人血清总巯基含量的动态变化,并探讨了其与中毒程度、肌酸激酶(CK)及心型同工酶(CK—MB)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①对象...  相似文献   

15.
环烯醚萜总苷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大鼠NO、NOS和ET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环烯醚萜总苷对NO、NOS、ET的影响,以了解其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大鼠的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 用STZ60mg/kg一次给大鼠腹腔注射。若1周后大鼠血糖值高于16.7mol/L则纳为糖尿病大鼠。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环烯醚萜总苷I组(0.5g/kg,ig.)、环烯醚萜总苷Ⅱ组(1.0g/kg,ig.)和氨基胍组(0.1g/kg,ig.),同期另设一组正常组。各组连续灌胃给药12周。实验结束后取血,测定大鼠血清NO、NOS和血浆ET。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NO、NOS含量显著降低,ET含量显著升高;而环烯醚萜总苷组与氨基胍组均能显著升高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大鼠血清NO、NOS的含量,并降低血浆ET含量。结论 环烯醚萜总苷可部分恢复NO和ET的动态平衡,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施荣杰  罗鹏  林云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11):1084-1085
了解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40例糖尿病患者与40例正常健康人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相比,血清总胆红素无明显差异(P>0.05),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P<0.01),而间接胆红素明显降低(P<0.01)。结论:本资料显示,积极防治糖尿病患者血清直接胆红素升高和间接胆红素降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总睾酮(T)、总雌二醇(E2)及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的变化.方法选取正常男性37例,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46例,采用酶联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总T、总E2、SH-BG含量.结果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较正常对照组总T降低,总E2、SHBG升高.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总T、总E2、SHBG与空腹胰岛素、120分胰岛素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清性激素是反映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变化的较好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奇可力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奇可力降糖胶囊是以益气养阴、清热活血为法组方的治疗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的有效中成药。临床观察表明:奇可力降糖胶囊不仅可改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24h尿糖定量、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奇可力降糖胶囊可显著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和正常大鼠的血糖;改善正常大鼠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本院内分泌科就诊的309例60岁以下2型糖尿病患者及在体检中心96例60岁以下正常人进行空腹血清Hcy检测,比较正常组、单纯糖尿病组与各慢性并发症组的Hcy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糖尿病组的血清Hcy显著增高,为前者的1.38倍(P<0.01);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组、微血管并发症组、神经病变组及糖尿病足组的血清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分别为前者的1.54倍、1.48倍、1.35倍和1.56倍(P<0.01).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有血管、神经及糖尿病足等慢性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其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无并发症患者,且高Hcy血症患者比例增高.提示血清Hcy增高是糖尿病代谢异常的一部分;糖尿病状态下,高Hcy可能促进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Lp(a)水平及其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Lp(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90例糖尿病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者,根据血管并发症的不同分为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其血清中Lp(a)水平,采用酶法测定其血清中TC、TG、HDL、VLDL的水平。结果 单纯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合并各种血管并发症组的血清Lp(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