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中国血液安全与艾滋病问题,加强血液和血液制品的质量管理,依法采供血,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方法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国内外对血液安全问题与艾滋病问题的相关性,解决血液产品安全,保障血液产品的,临床应用。结果实行全国医疗资源配置、临床用血需求,要结合本行政区域人口、医疗资源、临床用血需求等实际情况和当地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血站设置规划。严格规定范围内开展无偿献血者的招募、血液的采集与制备,采供血业务应当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严格遵守《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规范》等技术规范和标准,保证所采集的血液检测在有资格的实验室进行血液检测;保证血液检测的准确性,保证血液安全。结论加强血站实验室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和管理。开展与艾滋病预防、诊断、治疗等有关的科学研究,预防控制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艾滋病病毒。加强血液制品管理,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保证血液检测的准确性,保证临床用血安全,保证血液制品的质量和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2.
李建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0):141-141
本研究旨在探究血站中血液的检测模式流程与其安全性的关系,并探索能够有效保证临床用血安全的检测模式与流程。通过总结回顾各种血液检测的模式,分析其安全性和各自的优缺点,发现试管标本与血辫标本平行检测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血液检测的准确性,降低漏检率,有效改善临床用血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要点提示     
张欣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5,3(11):I0001-I0001
随着《献血法》的深入实施,对血液安全、血液检测技术、血液检测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血液质量。确保血液安全,加快中心血站规范化、现代化建设步伐。市中心血站成功引进了一套全自动酶免检测设备。该设备具有随机连续移液、分项。为高效、高精度的样本处理提供了新的质量标准与最大灵活性,血液检测的速度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得到显著提高,同时该设备一次处理、检测的标本量大、速度快,缩短了献血者等待时间,并能够克服手工操作过程中,由于长时间重复机械性操作而疲劳导致人为误差的弊端,保证了血液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提高了血液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6种不同类型献血者人数和血液检测情况作比较,探讨最安全的献血类型。方法对31129名献血者血液五项指标作检测,把献血者分为三组六种类型,对每组献血者的人数和检测指标不合格率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六种类型的献血者中,固定献血者的血液五项检测指标阳性率最低(1.5%)。结论自愿的、无偿的、固定的献血者是最安全的献血者,要不断巩固和发展固定献血者队伍,从而满足临床用血和提高血液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冯倩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4):453-453
输血安全是输血领域常谈常新的课题,提高血液质量,保证输血安全是血站的宗旨,在加强对输血相关疾病检测的同时,也不可忽视血液其他的质量问题,主要有凝块、溶血、细菌污染、脂肪血等,其中细菌污染血液对于需要输血的患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输血安全,有效缩短EIA的“窗口期”,检出病毒变异株,降低血源性病毒的传播,深圳市血液中心除按献血法要求对血液进行常规检测外,还对常规检测结果合格的血液标本进行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输血事业的迅速发展,严格规范血液检测操作是保证血液安全的必要措施。为了提高血液检测质量,提供优质、安全的血液及血液成分制品,现对血站血液检测过程中采用的手工酶联免酶吸附试验(ELISA)法和仪器ELISA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大众健康观念不断提升,输血是现代医学中的一种救治方式。因此,血液质量安全不仅关系到受血者身体健康,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医疗卫生的质量。开展规范、有效的血液检测,是实现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途径。为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检测结果,本文以提升血液质量安全保障为核心,探究血站血液检测关键点的控制及质量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121-124
目的 了解本地区不同人群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为制定招募安全血源、减少血液浪费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无偿献血者197588份标本的检测结果,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各项目检测不合格率从高到低排序为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不合格率在献血人群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分布差异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高于女性,25~44岁献血人群高于其他年龄组,农民最高,学生最低。学历越低,检测不合格率越高。结论 重点招募低危献血者,加强献血前征询和快筛,加强ALT和HBsAg献血前初筛质量管理以减低血液检测的不合格率,并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保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检测过程从监控到结果的判读和报告的发放均应严格按标准化操作,并在工作中不断持续改进,从而保证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与人口老龄化,医疗机构对血液的需求也逐年变大。而供血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关注。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作为检验血液是否合格的关键部门,加强对血液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对保障用血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鉴定并分析A3亚型血型的血清学特点,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保障。方法采用试管法对住院患者进行常规血型检测,对正反不一致的血型进一步结合血清学吸收放散试验等综合鉴定。结果经试管法检出1例ABO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患者血型,结合红细胞吸收放散试验最终判断为A3亚型血型。结论正确鉴定血型亚型是保证临床安全输血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仙桃市无偿献血血液标本检测情况,探讨血液标本不合格因素及输血相关病原体感染的危险性,为临床安全用血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仙桃市血站2006年1月~2010年12月31602名献血人员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结果无偿献血者血液总标本数31602份,检测合格标本数30330份,检测合格率为95.98%;检测不合格标本数1272份,检测不合格率为4.02%。其中ALT阳性检测不合格率2.13%;HBsAg阳性检测不合格率1.02%;抗-HCV阳性检测不合格率0.35%;SYP阳性检测不合格率0.38%;抗-HIV阳性检测不合格率0.15%。结论了解和掌握无偿献血群体、制定符合临床用血规律的采供血计划十分必要,而实行血液集中检测、严格筛查经血液感染性疾病直接关系到供血者的身体健康和受血者的安全,是提高临床安全用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4项检验指标结果,寻求确保血液安全的对策。方法对六安2007~2009年市区与采血点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比较,市区与采血点HBs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HCV、抗-HIV、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梅毒阳性率远高于发达城市和周边城市,值得考虑献血前的筛查。结论为确保血液安全,减少血液资源浪费,除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测,选择较好的试验方法和试剂,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外,还应认真做好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工作,加强献血前的宣传教育,吸引更多健康的人参加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不断壮大献血队伍。逐步建立一支固定献血者队伍,实现真正的无偿自愿献血,才能更好地保护用血者、献血者和血站工作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0):150-153
目的 通过分析无偿献血者血型不符的原因,提出措施减少不符率,提高血液质量安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中山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193 289 例标本的血型检测数据,初次献血者采用纸板法初筛血型,再次献血者以血液信息管理系统档案血型作为初定血型,血液采集后用微板酶标仪法复检,分类统计ABO 血型不符例数,计算血型不符合率,分析血型不符原因。结果 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共检测193 289 人次血型,其中A 型52 188 例,B 型48 322 例,O 型79 248 例,AB 型13 531 例,共139 例血型不符,其中与初筛不符119 例(85.61%),正反定型不符23 例(16.55%)。119 例与初筛血型不符中,B、A 抗原漏检分别占42.86%、9.24%,初筛血型不符是血型不符的主要原因;正反定型不符中不规则抗体阳性8 例,A 亚型2 例,B 亚型1 例,冷凝集素2 例,其他原因10 例。结论 初筛血型错误是造成血型不符的主要原因,遇血型不符时应根据具体问题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以确保血型检测的准确性,最终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并实施完善的血液质量管理体系,对血站采供血各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方法分析血站各工作环节影响血液质量的要素和关键控制点,进行质量监控并持续改进。结果通过一系列严格、细致的管理与控制,加强了血站对血液质量的管理工作,确保了血液质量,保障了用血安全。结论不断改进血液质量管理工作,全面提升血液质量管理水平,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17.
肖倩  辛荣传  周益强  辛康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7):880-881,884
目的:应用两种微柱凝胶免疫检测卡在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试验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中观察两者间的差异性及与传统试管法作比较。方法:应用Diamed和Biovue两种免疫检测卡对本院住院患者的血标本进行上述对比试验,凝聚胺试剂试管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显示两种免疫检测卡做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试验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符合率分别为100%、100%、99.7%,符合率完全相同。结论:两种免疫检测卡之间虽然存在着部分差异,但都可以捕捉到十分微弱的抗原抗体反应且符合率相同,比手工操作简便、标准化、易于保存,对临床安全输血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SD CHECK GOLD血糖试纸用于指尖毛细血管全血中葡萄糖水平检测的准确性、安全性以及与静脉血浆血糖水平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生化分析仪测定静脉血血浆中葡萄糖水平,并与该血糖试纸测定同一受试者指尖毛细血管全血中葡萄糖水平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SD CHECK GOLD血糖试纸条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临床检测数据有高度的一致性,将指尖血血糖检测结果与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检测结果比较,两者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6575),且结果符合预期判定等效标准.结论 SD CHECK GOLD血糖试纸及血糖仪测定指尖毛细血管全血血糖能够准确地反映静脉血浆血糖水平,临床应用安全、操作简便、快速,可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自我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采血前筛查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对血液报废的影响,探讨其降低血液报废的意义。方法统计2009年及2010—2012年所有采血样本277724份ALT及HbsAg、抗HCV、HIV、梅毒的ELISA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开展采血前筛查ALT对血液阳性不合格率的影响。结果血液各种检测结果的阳性报废率:2009年分别与2010、2011、2012年相比不仅ALT阳性报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LISA检测项目(HBsAg、抗-HCV、抗-HIV、梅毒)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采血前筛查ALT不仅能显著降低ALT不合格造成的血液报废,而且能降低血液其他检测项目阳性的报废率,对血液安全和提高采供血效率、保护血源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