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魏念庭云:虚劳者,因劳而虚,因虚而病。”由此可见,虚劳是因过度劳伤导致五脏气血阴阳不足而产生的慢性虚弱性疾病。(《金匮·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对虚劳病的脉、因、证、治作了极为详尽的论述。纵观原文,张仲景关于虚劳的论述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虚劳脉证《金匮·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第三至第十一条主要论述虚劳脉象与症状。原文曰:“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张仲景在本条中揭示了虚劳病的脉象总纲。所谓“平人”,即形似无病之人。虚劳为病,非若时病(温病,伤寒)起病急暴,疾如风雨,旦夕即至,而往往是因劳成疾,潜削默夺,缓慢发病。故虚劳患者多状如平  相似文献   

2.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AA),是一组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以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以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为主要表现。依据起病的缓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临床以慢性为多,病势缠绵难愈。在中医学中多属“虚劳(髓劳)”、“血证”、“血虚”范畴。此“劳”为劳损、损伤,“髓”即骨髓。因骨髓受损,髓不生血,故称“虚劳”。正如《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所云“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  相似文献   

3.
《金匮·血痹虚劳病》篇第四条云:“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历来注家多认为本条所论,为指阴血虚少的脉证。高校教材亦宗其说。前贤注释中持阴血虚之论较有代表性者当推李(?)。其认为:“此节以亡血为主,《内经》云: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又云:心之华在面,其充在血  相似文献   

4.
<正> 虚劳病1、什么是虚劳病?其范围如何?虚劳是由劳伤所致的慢性衰弱性疾患的总称。其范围甚广,凡禀赋不足,后天失调,久病失养,积劳内伤,久虚不复,而表现为各种亏损证候者,都属于本证范畴。其临床辨证不外乎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或阴阳两虚之证。但必须注意,由于淤血不去,新血不生,内有干血者,亦叫虚劳,即所谓“干血劳”;同时因虚易招致外邪,虚劳挟感外邪的所谓“风气百疾”也不容忽视。此外,金匮所讲的虚劳,与后世的“肺痨”(即痨瘵)不能混为一谈,秦汉以前对虚劳和肺痨的界限尚不够清楚,可  相似文献   

5.
补肾活血法应用于慢性再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祖国医学中虽无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这一病名,但从本病所表现的临床症状观察属祖国医学文献所载的“虚劳”、“血枯”、“亡血”、“血证”等范畴。《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记载:“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  相似文献   

6.
王暴魁 《河南中医》1997,17(2):71-71
“脉大为劳”小议王暴魁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0021)主题词《金匮要略》中医名词《金匮要略》之《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有云:“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四版及五版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金匮要略讲义》解释曰:脉大是大而无力,为有形于外,...  相似文献   

7.
我学习《金匮要略》后,仅就其中的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一、《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第五条:“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条文中的“目瞑”,注家对此有不同的解释。或解释为“眼目合闭”,如周杨俊《金匮玉函经补注》说:“阳气盛则目瞑”;或解释为“目视昏暗”,如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说:“目瞑,目不明也。”还有的注家对此则根本不作解释,随文敷  相似文献   

8.
16·血痹是什么样的病?如何治疗? 答:血痹是由于机体营卫气血不足(内因),感受外邪(外因),以致阳气痹阻,血行不畅,临床以身体麻木不仁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治疗以通阳行痹为主,病情较轻者,可用针刺法:较重者,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17·为什么说“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答:“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其理有三:  相似文献   

9.
<正> 《内经》《难经》虽然有关于“虚”“损”“劳”的记载,但尚未提出“虚劳”这一病名。汉代医家张仲景勤求古训,并结合临床实践,将“虚劳”作为具有特定涵义的病名作了专篇论述,为后世辨治虚劳病奠定了基础。自仲景以后,历代医家论虚劳者颇有其人,但后世所言之虚劳与《金匮》之虚劳并不完全相同。重温《金匮》虚劳病篇,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阴阳俱虚是虚劳病之主要病机从脉象看虚劳病的病机以脉象阐述病机是《金匮》的特点之一。仲景在虚劳病篇首先提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作为虚劳脉的总纲,实际上也点出了虚劳病的主要病机。这里脉大不是气盛,而是阴精亏虚不  相似文献   

10.
“干血劳”,为虚劳证侯之一,多见于妇女。其病因病机与主要证侯是:多因失血过多,过淫精竭,产多乳众,精耗血枯;或因脾胃久虚,津血难生,肝肾断源,血枯经闭。血枯则生内热,越热越虚,虚邪易入,久虚肌瘦,名曰“风消”。血枯血热积久,肝肾精血俱耗,新血难生,血海枯竭,名曰“血枯经绝”,亦称“妇女干劳”、“干血劳”。故临床可见面目暗黑或面色  相似文献   

11.
酸枣仁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指出了酸枣仁汤所主为因劳而烦,因烦而不得眠的基本病机。细究其因,此处所指之虚劳症状应当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指本虚加劳,心血亏虚,血不养心,故见虚烦,不得眠;二是指久劳成虚,  相似文献   

12.
谈虚损     
<正> 叶氏《临证指南》谓:“精血夺为虚,虚而不能自复为损”。其后章虚谷复申其义谓;“本元亏为虚,脏真伤为损”。据此虚损之含义,应为其人元气精血亏虚,进一步损伤脏腑,形成长期不能恢复的一种内伤疾病。“虚”首见于《内经》,即《素问·通评虚实论》中所谓:“精气夺则虚”。“损”则先见于《难经》,有所谓“脉有损至”“损脉之为病”及“治损之法”等诸条。虚损并称定为病名,始于金·刘完素,而系统论述本病,则早在汉·张仲景,张氏将本病称为“虚劳”,魏念庭诠解虚劳之义为:“虚劳者,因劳而虚,因虚而病也”。后世亦将本病称为“劳损”、“劳伤”等,总认为与劳有关。细推此一“劳”字,有以下三方面含义:一、长期形体过劳或不劳,均  相似文献   

13.
仲景对虚劳病的诊断尤重脉象,把脉诊用于分析病机、辨别证型、确定治则、判断预后等多方面,为后世临床重视脉诊合参树立了典范。本篇首条条文“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相似文献   

14.
立“血劳”易血液病中虚劳的诊断──附红细胞免疫功能的观察梁贻俊,任卫华,陈庆平虚劳是以脏腑元气亏损,精血不足为主要病理过程的一类慢性虚衰性疾病。它可见于西医多系统的慢性病,涉及范围很广,也包括血液系统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患有贫血虚衰的证候。既往对血...  相似文献   

15.
十一、虚劳病中医论病,以虚、实为两大纲领,故虚劳病在中医书里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广泛的病症。一般分为阳虚和阴虚、气虚和血虚,从而析作五劳——肺劳、心劳、脾劳、肝劳、肾劳,六极——筋极、骨极、血极、肉极、精极、气极,七伤——阴寒、阴痿、里急、精漏、精少、精清、小便数(此据“医学入门”,“病源”和“医鉴”略有不同)等,总之是“内经”所说“精气夺则虚”,也是习惯所谓“积虚成损,积损成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金匮要略》对虚劳证治的特点,一是在脉象方面提出了“脉大为劳,极虚为劳”这是虚劳脉象的总纲,大脉和虚脉可以概括其他虚劳脉象。二是把瘀血作为虚劳的重要发病原因、瘀血停留阻碍气血运行和新血生长,日久可成为虚劳,治方便当用活血化瘀之法。三是重视用桂枝汤类方治疗虚劳,如黄芪建中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均是。笔者还介绍了运用这些方剂的临床体会。四是用药方面的特点善于用黄芪、附子和当归等治疗虚劳,而且和《伤寒论》比较又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7.
任卫华 《北京中医》2000,19(1):17-18
历代医籍对血液及其他系统多种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俱不足的慢性衰弱证候,多以虚劳病为诊断,通过观察临床上血液系统常见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缺铁性贫血、白血病等,除符合一般虚劳病辨证外,均具有以血的虚损劳伤难复为主要特点的病理变化,仅以"虚劳"、"血虚"等病名来概括,或范围太广,或程度太轻,均不够准确.本文结合历代医籍理论论述,提出血劳病名,将血液系统具有贫血特征,以血的劳伤为主要表现,属于过去"虚劳"、"血虚"范畴的疾病均以血劳病名来概括,以更准确地认识虚劳病中凡符合因虚致血损,因损致血劳规律,表现为血液的损伤、虚衰、劳竭难复、病势缠绵的一类疾病.  相似文献   

18.
历代医籍对血液及其他系统多种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俱不足的慢性衰弱证候,多以虚劳病为诊断,通过观察临床上血液系统常见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缺铁性贫血、白血病等,除符合一般虚劳病辨证外,均具有以血的虚损劳伤难复为主要特点的病理变化,仅以"虚劳"、"血虚"等病名来概括,或范围太广,或程度太轻,均不够准确.本文结合历代医籍理论论述,提出血劳病名,将血液系统具有贫血特征,以血的劳伤为主要表现,属于过去"虚劳"、"血虚"范畴的疾病均以血劳病名来概括,以更准确地认识虚劳病中凡符合因虚致血损,因损致血劳规律,表现为血液的损伤、虚衰、劳竭难复、病势缠绵的一类疾病.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涉肾(膀胱)病机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杂病辨治之首书,《金匮要略》论及五脏病机,内容丰富,现就其中涉肾(膀胱)部分探析如下. 1肾元亏虚,肾不纳气 《脏腑经络》:"吸而微数……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脉浮在后……必短气而极".《血痹虚劳》:"男子面色薄者……卒喘悸","男子脉虚沉弦……短气里急","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悸".《肺痈肺痿咳嗽上气》:"上气而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以上诸条,皆言肾虚肾不纳气之证.其中虚喘而脉浮大无根,属肾气衰竭重证,必须及时救治.  相似文献   

20.
盗汗,所谓似盗者乘寝而出,醒而自止也。《明医指掌》说:“盗汗者,睡而汗出,觉而收。”《医学正传》亦说:“盗汗者,寐中而通身如浴,觉来方知。”他书所述,也大致相同。盗汗之名,最早见于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其《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篇谓:“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在《黄帝内经》中,则称此为“寝汗”。其主病,临床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