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陆杉  李红发 《医学综述》2002,8(4):200-202
黄体的形成、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及黄体退化是正常生理周期必不可少的特征。尽管由卵泡发展而来的黄体大体上依赖于垂体促性腺激素的调节 ,但近年来黄体功能与黄体溶解的局部调节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1 ] 。大量实验表明 ,免疫系统参与黄体的局部调节[2 ] 。体内免疫细胞和它们产生的细胞因子具有强大的局部效应 ,人们对这些细胞因子的潜在作用极为关注 ,不仅体现在黄体生命期 ,而且在黄体退化阶段[3 ] 。目前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在黄体生理及退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较多 ,综述如下。1 黄体细胞上TNF α的来源及定位Petrof…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在大鼠卵巢黄体发育、维持和退化的组织重建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原位杂交(insituhybridization)方法检测假孕大鼠卵巢黄体中MMP-2、-9mRNAs的基因表达变化,并通过密度扫描方法对原位杂交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MMP-2、-9mRNAs主要在假孕第1天黄体中表达,以后逐渐降低,到假孕第14天其mRNAs表达降低到最低程度。结论MMP-2、-9主要参与黄体的发育过程,而不参与黄体的退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在大鼠卵巢黄体发育、维持和退化的组织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方法检测假孕大鼠卵巢黄体中MMP-2、-9mRNAs的基因表达变化,并通过密度扫描方法对原位杂交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MMP-2、-9mRNAs主要在假孕第1天黄体中表达,以后逐渐降低,到假孕第14天其mRNAs表达降低到最低程度。结论 MMP-2、9主要参与黄体的发育过程。而不参与黄体的退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黄体是雌性动物生殖周期中形成和退化的一种暂时性的内分泌组织,由排卵后残留的卵泡组织发育而来,这一过程与血管的快速增生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调节血管增生过程的最重要的刺激因子,在新生黄体形成中同样具有重要调节作用。VEGF受缺氧诱导因子(HIF)-1α亚单元和β亚单元组成的异二聚体转录因子HIF-1调控。由于卵巢卵泡的破裂排卵以及新生血管网的缺乏,导致卵巢局部处于缺氧状态,诱导了HIF-1α表达的增加,并通过VEGF依赖性血管增生参与新生黄体的形成过程。本文主要从排卵前与排卵后卵巢局部缺氧情况阐述黄体形成过程中卵巢功能与组织结构的变化情况,旨在进一步理解缺氧在黄体形成与卵巢生理调节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0215‘8哺乳动物黄体退化的分子调控/霍立军…//生殖医学杂志一2002,11(3)一185一190 前列腺素FZ。(PGFZ。)是哺乳动物的主要溶黄体因子,内皮素可能是其下游分子之一。催产素主要通过PGF2.之间的正反馈调节参与黄体退化的调控。泌乳素和孕酮对黄体有双向调节作用,两者共同作用导致大鼠黄体退化过程中的细胞凋亡。此外,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一7、单核细胞趋化蛋白一1、基质金属蛋白酶、Fas抗原等多因子也都参与这一过程的精确调节,在功能性和结构性黄体退化过程中起作用。参39(周继铭)0215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l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在大鼠卵巢内的分布。结果:在未成年大鼠卵巢可见到ET-1免疫染色阳性颗粒分布在卵泡的外周膜细胞;成年动情前期大鼠卵巢ET-1阳性颗粒主要分布在卵泡或黄体周围的膜细胞,亦分布在卵泡血管内皮细胞中;假孕大鼠和妊娠大鼠卵巢可观察到ET-1免疫染色阳性颗粒分布在膜细胞和黄体中央腔内,妊娠10d大鼠卵巢内膜细胞染色的阳性反应较妊娠5d的大鼠显著增强,黄体中央腔内染色呈较强的阳性反应,提示ET-1可能参与卵泡发育、卵巢颗粒细胞机能和黄体退化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了内皮素-1(eiidothelin-1,ET-1)在大鼠卵巢内的分布。结果:在未成年大鼠卵巢可见到ET-1免疫染色阳性颗粒分布在卵泡的外周膜细胞;成年动情前期大鼠卵巢ET-1阳性颗粒主要分布在卵泡或黄体周围的膜细胞,亦分布在卵泡血管内皮细胞中;假孕大鼠和妊娠大鼠卵巢可观察到ET-1免疫染色阳性颗粒分布在膜细胞和黄体中央腔内;妊娠10d大鼠卵巢内膜细胞染色的阳性反应较妊娠5d的大鼠显著增强,黄体中央腔内染色呈较强的阳性反应。提示ET-1可能参与卵泡发育、卵巢颗粒细胞机能和黄体退化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黄体是女性排卵后剩下的卵泡壳转化成黄体期的主要调控物[1].而卵巢黄体破裂是黄体在发育的过程中,可能恰巧破坏了卵巢表面的小血管,于是黄体内部出血,导致内压增加,引起破裂.2008年7月本科收治1例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行换瓣术后,双侧卵巢黄体破裂,内出血紧急抢救患者.经过及时抢救治疗及护理,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卵巢黄体中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黄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成年大鼠妊娠不同时间以及未成年大鼠经PMSG-hCG处理后不同时期的卵巢黄体中VEGF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①妊娠大鼠各个时期的卵巢黄体中均有VEGF mRNA的表达。第1~17天表达水平较高,第11天达到最高,第19天后开始下降,第21天降至最低。②假孕大鼠不同时期卵巢黄体中亦均有VEGF mRNA的表达,第1~9天表达水平较高,第7天达到最高,11天时开始下降。第13天明显减弱,第15天降至最低水平。结论VEGF在大鼠黄体的形成、维持和退化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黄体功能状态。方法选择38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通过超声观察卵巢内卵泡生长、发育、排卵的状况,确定黄体中期;测定此时血清雌二醇、孕酮的水平,与26例正常生育期妇女作对照。结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血清雌二醇低于正常组,但无统计学意义。38例中32%(12/38)卵泡发育,血清孕酮水平略低于正常妇女,彩色多普勒卵泡期无血流信号,黄体期可见较弱的血流信号;68%(26/38)卵泡发育明显不良,血清孕酮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妇女,彩色多普勒卵泡期及黄体期均未见血流信号。结论提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黄体功能不全与卵巢血供障碍致卵泡发育不良和无排卵有关。  相似文献   

11.
酪,丝,苏氨基酸对催产素促黄体细胞孕酮生成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研究了催产素(Oxytocin,OXT)对PMSG-hCG顺序处理的未成年大鼠离体黄体细胞孕酮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0mIU,100mIu,1000mIu的催产素对黄体细胞孕酮分泌均有促进作用,以100mIU时作用最强。0.2mmol/L丝氨酸或酪氨酸可抑制催产素所引起的孕酮分泌,以酪氨酸的作用较强;0.2mmol/L苏氨酸对黄体细胞孕酮分泌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应用PMSG-hCG诱发兔黄体产生并用胶原酶-DNAase混合液分散黄体细胞方法,观察了黄体细胞存活率以及机能的变化,结果表明,该法制得的黄体细胞其存活率高达94%,孕酮分泌功能旺盛,提示黄体细胞结构完整,机能健全。可利用此细胞模型对激素的合成及影响因素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8例黄体不健患者的基础体温、睾酮/雌二醇比值、甲状腺功能、子宫内膜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及甲皱微循环的研究,表明黄体不健是卵泡发育异常的结果。此外,植物神经系统和甲皱微循环功能异常,似参与黄体不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黄体不健是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52例黄体不健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早卵泡期血请FSH、LH、PRL、E_2和黄体中期血清PRL、E_2,P_0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黄体不健组早卵泡期FSH、LH、E_2及黄体中期P_0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低,而PRL水平则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别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由此说明,黄体不健与卵泡发育障碍有关。因而认为对黄体不健的治疗,如果采用补充黄体酮的方法仅是“治标”,而促进卵泡发育成熟才是“治本”。并认为中医药的周期疗法可能为此打开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黄体功能不全(LPD)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通过对65例反复早期流产病人子宫内膜病理学检查与测基础体温(BBT)、阴道B超监测卵泡及子宫内膜进行对照分析,并针对3组不同情况分别进行治疗。结果 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测BBT、阴道B超检查结果差异不大。对65例患者分别采用促排卵、增加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及健黄体等治疗,使妊娠继续52例,治愈率达73.33%一82.76%。结论 BBT联合阴道B超对诊断LPD有一定临床价值。针对不同病因对症治疗,可有效降低反复早期流产率。  相似文献   

16.
冯蓓  楼叶琳  徐琛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9):1518-1521
目的 观察经阴道超声检测卵巢黄体形态与血流对早孕流产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于2015年10月-2017年10月金华市中心医院就诊并接受产前检查的500例早期妊娠女性为研究对象,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卵巢黄体形态、血流状况和超声回声情况进行检测,跟踪早期妊娠结局,观察正常早孕者、先兆流产继续妊娠者和难免流产者之间卵巢黄体大小、性状、超声回声、黄体血流PSV和RI差异。 结果 先兆流产总体发生率为22.60%;正常早孕者黄体形状均为厚壁圆环形,而难免流产者中棒形和点形黄体比例在3组研究对象中最高(35.71%、21.43%);正常早孕组黄体回声以强回声为主要类型(84.50%),而难免流产组黄体不均质低回声发生率最高(52.28%);先兆流产组黄体大小异常率(26.76%)显著低于难免流产组(83.33%)水平(χ2=33.850,P<0.001);正常早孕组和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患者黄体血流PSV值显著高于难免流产组(P<0.05),黄体血流RI值均显著低于难免流产组患者(P<0.05),且正常早孕组和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患者黄体血流显示率(100.00%和88.72%)均显著高于难免流产组(71.43%,P<0.05)。 结论 早孕流产患者较正常早孕者黄体形态及血流状况存在显著变化,且不同妊娠结局的早孕流产患者之间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阴道超声监测妊娠早期卵巢黄体形态及血流状况对早孕流产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TNF-α对妇女卵巢颗粒细胞和黄体细胞的直接作用以及与某些妇科疾病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方法观察了不孕症和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血清中TNF-α浓度,用细胞培养方法观察了TNF-α对人黄体细胞和颗粒细胞cAMP和孕酮生成的影响。结果与正常人相比不孕症和功能性子官出血患者血清中TNF-α浓度显著增高;TNF-α剂量依赖性刺激人颗粒细胞cAMP生成;TNF-α抑制人离体黄体细胞基础孕酮生成,具有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特征;TNF-α预处理24h对hCG诱导人黄体细胞孕酮分泌和cAMP生成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TNF-α对女性生殖能力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卵巢黄体囊肿破裂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对263例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3例均发生于黄体功能旺盛期,227例(85.9%)发生于月经黄体;36例(14.1%)发生于妊娠黄体;77%发生在右侧卵巢;性生活是其发病的主要诱因(65.1%);体重偏轻容易发生破裂(67.3%)。99.2%的患者以突发性下腹疼痛就医,95.4%不伴有阴道流血;初步诊断准确率为83.7%;62.0%的患者保守治疗成功。结论卵巢黄体囊肿破裂既发生于月经黄体,又发生于妊娠黄体,以右卵巢多见。性生活是黄体囊肿破裂的主要诱因,体型偏瘦的患者发生黄体破裂的概率增大。阴道流血是鉴别诊断的主要指标之一,诊断的准确性可以使保守治疗成功率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