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探讨"督脉入脑"的途径及理论依据。根据中医经络"督脉入脑"理论、督脉经穴为主治疗脑髓病症的特异性等针灸临床现象,结合无屏障脑区、嗅黏膜-嗅球-室周带SVZ鼻-脑通路等解剖、生理、病理特点,以及经鼻给药治疗脑病之实验、临床结论等证据,提出"督脉入脑"途径之假说,以期为"督脉入脑"之实质研究提供思路,为提高脑病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寇勋  金如玉  李永峰 《中医学报》2020,35(2):263-265
膀胱经“入络脑”的本质可以从四方面进行阐述:第一,从经脉循行上,膀胱经上连风府,入络脑;第二,膀胱经为诸阳主气,督脉为阳脉之海,两经之气相互支持、相互渗灌,而督脉与脑关系密切,膀胱经可通过督脉“入络脑”;第三,脑的基本生理功能分属于五脏,五脏六腑之背俞穴也在膀胱经上,膀胱经可通过五脏六腑“入络脑”;第四,人的情志活动分属于五脏,与五脏所对应的情志活动在膀胱经背部第二条侧线上有对应的五志穴,膀胱经可通过情志活动“入络脑”。在中医脑病的针刺治疗过程中,选用背俞穴、五志穴、膀胱经头部腧穴治疗,通过调节五脏、调畅情志,发挥穴位局部治疗与整体调节相结合的作用,为中医临床治疗脑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导师莫晓枫副主任医师治疗女性经间期失眠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查阅典籍及相关文献,跟师临证并整理相关的病例资料,从理法方面总结导师治疗女性经间期失眠的诊疗思路和临床经验,并举一验案予以佐证。[结果]莫师认为经间期失眠的根本病机在于阴阳失交,结合女性经间期重阴转阳的生理特性,以"重阴不足、转阳太过、阳长不及"三型论治。治疗上提出以"三阴交、风池、风府"为角穴滋阴潜阳,引阳入阴,使阴阳交合,从而改善睡眠。所举案例,充分展示了上述辨证思路和治疗经验。[结论]导师对女性经间期失眠的治疗依据经间期的生理特性,以阴阳大论总观指导临床,角穴配伍,独具匠心,收效甚显,以飨同道,以期推广。  相似文献   

4.
失眠中医学称之为不寐,现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中医治疗失眠注重整体观,多从心论治,注重补心血,滋心阴,养心神,从而达到调理人体元神之府,使生理功能恢复正常的目的。文章根据脑心同源、脑心同病及脑心同治的理论,纵览汉代至今数千年间从心论治不寐的处方,以期为临床治疗不寐提供新的处方思路和依据,也从文献角度佐证脑心同治这一理论与治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失眠中医学称之为不寐,现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中医治疗失眠注重整体观,多从心论治,注重补心血,滋心阴,养心神,从而达到调理人体元神之府,使生理功能恢复正常的目的。文章根据脑心同源、脑心同病及脑心同治的理论,纵览汉代至今数千年间从心论治不寐的处方,以期为临床治疗不寐提供新的处方思路和依据,也从文献角度佐证脑心同治这一理论与治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督脉是奇经八脉之一,为阳脉及全身经脉之海,是十二经之纲领及动力。在传统脏象经络学说中,它没有脏腑络属关系,而脑作为重要的“中枢性脏腑”,在历代中医文献中也无所属经络的论述。在循行路线上,督脉不仅直接入脑,而且还联系到心、肾等与脑密切相关的重要脏器;在生理功能上,二者极为相似,都具有统率、督促的功能;在循行病理上,督脉主神经精神疾病,临床上凡病变在脑者多可从督脉论治;现代研究也表明督脉与脑密切相关。因此可以认为督脉是脑所属的经络,深入对其相关性研究,对于完善奇经理论及脏象经络学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失眠中医学又名"不寐",其病机主要为阴阳不和,阳不入阴。近年来采用针灸治疗的越来越多,阮继源教授主要采用温灸夹脊穴的方法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华佗夹脊穴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佗夹脊穴位居背、腰部,位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之间,又位于“胸、腹气街”中,与督脉、足太阳经关系密切,并与足少阴肾经相联系(足少阴之脉,贯脊属肾,络膀胱),且华佗夹脊穴通过经络与五脏六腑、脑、髓、胞中联系密切。因为其针刺较背俞穴安全,而且具有背俞穴的功效,故在临床中已应用中已较广泛。现据近年有关文献对其实验研究作如下综述。1华佗夹脊穴与脊神经调节张氏等[1]通过解剖夹脊穴发现附近均有相应脊神经后支伴行,在与夹脊穴水平的对应关系上,相平行者占54·4%,神经后支穿皮下处有高于或低于夹脊穴水平者,但神经纤维所支配的范围覆…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为在肾气亏虚的基础上受到外力损害,或风寒湿等外邪侵袭,经络受到闭阻,气血在瘀血阻滞的作用下运行不畅,筋骨得不到有效的濡养,疼痛在不同的情况下产生,造成脊柱内外阴阳失衡,最终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辨证多与脾肾精血亏虚、督脉失养有关.疼痛部位多位于督脉及膀胱经循行部位,针灸取穴多取此两经的穴位及夹脊分布的夹脊穴,此外兼取脾经、肾经、任脉等补元固本之穴或治疗腰痛的特定穴等,使经络气血得以宣通则其痛自止.  相似文献   

10.
针药并治癫痫54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癫痫病因多为风、痰、火闭阻窍络所致。辨证分型有大发作与小发作之分,大发作又分实证与虚证,以僵仆抽搐为主症,小发作多属儿童,为一时性意识丧失,而无抽搐。本病采用针药同治,针刺以大椎、腰奇为主穴,2穴均属督脉。督脉“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入脑”。故针之有通脑醒神的作用。药用定痫散,有熄风涤痰,镇心安神,定痉之效。共治54例,总有效率达98.2%。  相似文献   

11.
赵晓峰教授为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嫡传弟子,擅长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及神经内科疑难杂病.文章报道1例赵晓峰教授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夹脊穴治疗肯尼迪病,从"痿证"论治,以治神为核心,整体局部兼顾,气血阴阳共调,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梅建强教授经过多年的临证发现,扶阳调肝的中药方剂治疗失眠,临床疗效显著。因此,梅建强教授分析认为人体阳气充盛、肝主疏泄及肝藏血的生理功能正常是良好睡眠的基本保证,阳气亏虚,肝失条达则会导致失眠。肾阳虚馁是失眠症的基础,而肝失条达是失眠症的关键,两者共同作用导致神志不宁而出现失眠。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扶阳调肝方为基础方治疗失眠症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阴火”一词,首先出现在古代的文学作品里,是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描述,中医将其引入到防病治病的方法和理论中,自李东垣提出“阴火”,后世医家对其进行了发展和演化,扩展为内伤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广义阴火,属内伤发热的范畴。从病理阴火,到药物阴火,再到生理阴火,使得阴火理论产生了发展和变革。  相似文献   

14.
李敬孝教授认为津液内耗,变生虚燥乃干燥综合征之基本病机.肾失阴阳,乏津失布属其发病基础.脾胃不运,湿郁生燥为其病机关键,五液不化是不可忽视的病理因素.以补肾健脾、益气滋阴为主,兼顾五脏阴阳是其诊疗验学.李教授临诊常取升阳益胃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方治疗,并采取相应生活干预.文章从病因病机角度阐明李教授的独特见解,并载李教授...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在《内经》"治病必求于本"的治疗思想基础上,加以发挥,认为人体内正气不足乃是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无论是由于正气不足,感受外邪,或是受到外邪侵袭后,由于失治、误治而致正气亏虚,形成正虚邪恋之证等,均应树立顾护正气为本的观念,并创立扶正解表之法,即根据患者的气血阴阳虚实情况以适当地滋阴、扶阳、益气,调动机体正气以抗邪,对后世医家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伯礼教授临证数十载,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常强调运用中医思维辨证论治。作者师从张伯礼教授学习,对张老师治疗不寐的临证辨治经验进行总结,即为滋阴降火,阳中求阴,交通阴阳,调心安神;温脾补肾,疏肝健脾,化源充沛,养血安神;潜降肝火,利胆湿热,通腑降浊,除烦安神;辛开苦降,斡旋枢机,调理脾胃,升清降浊;祛痰化湿,活血化瘀5种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7.
结直肠息肉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较高,结直肠癌多由此演变而来。"阳化气,阴成形"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基于此理论探讨结直肠息肉的病机及论治思路,认为阳气亏虚及阳郁不伸所造成的"阳化气"不足为结直肠息肉发病之本,"阴成形"异常是结直肠息肉发病之标。临证治疗当以温通阳气为先,贯穿始终,并结合阴邪侧重的不同,辨证施以多法消减阴形,复失调之气化,同时注意日常调养生息固护机体阳气,最终使机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张声生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病机存在多个对立点,寒证与热证并存,气虚与气滞并见,需止血亦有血瘀,需止泻亦有腑实,需祛湿亦有阴伤,因此在治疗上主张清法与温法、行气与补气、活血与止血、通下与止泻、祛湿与养阴并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介绍陆金根教授运用中药药对治疗肛肠疾病的临床经验,陆教授认为生地黄-黄柏凉血清热除湿治疗湿热下注、热盛迫血妄行之Ⅰ、Ⅱ度内痔出血;黄芪-玄参益气养阴、增液行舟治疗气阴两虚之老年功能性便秘;柴胡-白扁豆疏肝解郁、健脾止泻治疗肝郁脾虚之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血藤-败酱草清热解毒、活血消痈治疗湿热毒邪蕴结、气滞络瘀之溃疡性结肠炎;地肤子-白鲜皮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治疗湿热下注、热毒内蕴之肛门瘙痒症。并列举病案用以例证。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西医药物治疗虽可控制发作,但有时不能延缓病情发展,非药物治疗过程中围手术期多风险,易病情反复。中医辨证治疗存在证型不统一且证候消失后难根治的问题。倪诚教授秉承王琦国医大师"体病相关""体质可调"理论,认为血瘀体质、痰湿体质、气虚体质是冠心病的发病基础,瘀阻阴维是冠心病的病机要点,祛瘀化痰、补气通维是冠心病的主要治法,临床上自创通维止痛汤,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