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扰素β对肝星状细胞活化调控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的研究已经证实干扰素β(IFNβ)不仅具有抗肝炎病毒的作用,还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能否经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4、Smad7、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等细胞因子的表达而影响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  相似文献   

2.
细胞生长因子体外对大鼠肝干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目的 研究大鼠肝干细胞系WB-F344细胞在体外地生长分化与多种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用^3H掺入法检测细胞因子对WB-F344细胞生长增殖作用。用western blot检测WB-F344细胞因子受体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发现肝细胞生长因子(HGF)80ng/mlcpm值为982.95,表皮生长因子(EGF)80ng/ml cpm值为906.32,胰岛素80ng/ml cpm值为968.67,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α)80ng/ml cpm值为863.98。促进WB-F344细胞的增殖;白细胞介素-6(IL-6)80ng/ml cpm值为368.67,肿瘤坏死因子α80ng/ml cpm值为372.90对WB-F344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而转化生长因子(TGFβ)能够诱导WB-F344细胞凋亡(80ng/ml凋亡率为26.89%)并抑制其生长;western blot检测发现WB-F344细胞表面存在HGF,EGF,FGFα,TGFβ等细胞因子受体,提示细胞因子可能通过与其受体结合方式调控WB-F344细胞的生长分化,进一步用HGF,EGF,胰岛素等细胞因子组成并添加地塞米松的分化培养体系,在体外对WB-F344细胞进行定向诱导分化。发现WB-F344细胞在体外能够向肝实质细胞分化,此外HGF还具有刺激肝干细胞离散作用。结论 肝干细胞的生长分化受多种细胞因子的调控。细胞生长因子可能在严重肝损伤后肝干细胞的动员,增殖及分化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可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存活,并在许多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发挥作用。目前一些研究显示IGFBP可能与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关。Shaarawy等研究表明血清IGFBP3的水平可作为临床上定量评价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合成能力的生物学标志。目前认为肝星状细胞(HSC)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关键,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最重要的促纤维化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4.
肝脏纤维化是慢性肝病最重要的病理特征,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通过对肝星状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及与其他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肝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TGF-β认识的逐步加深,使得肝脏纤维化的治疗又有了新的突破。本文就近年来TGF-β的研究进展以及以其为靶点治疗肝纤维化的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TGF—β)是目前公认的最重要的致肝纤维化的细胞因子之一,HSC(肝星状细胞)和受损的肝细胞能自分泌和旁分泌TGF-β,使其呈正反馈性增加,从而加重肝纤维化的进程。TGF-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现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肝窦内皮细胞(HSE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释放多种介质,如: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6(IL-6),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等,这些细胞因子和介质在肝再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PI3K/Akt信号途径在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生存中起到重要作用,Akt酶是PI3K下游直接靶蛋白,  相似文献   

7.
研究证实,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是肝纤维化的细胞学基础,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是促肝纤维化的关键细胞因子,慢性肝损伤时TGF-β1以自分泌和旁分泌两种形式促进HSC活化,使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s,MFB)转化并生成大量细胞外基质(ECM),导致肝纤维化。TGF-β1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可参与炎症、组织修复、肿瘤发生等病理生理过程,通过其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而发挥相应作用。  相似文献   

8.
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是调节细胞外基质蛋白产生、降解和聚集的重要的细胞因子,在肝纤维化发病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因此TGFβ1被认为是肝纤维化治疗的理想靶分子.  相似文献   

9.
细胞因子与肝再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肝脏实质细胞与非实质细胞的相互作用是肝脏对外界刺激的最基本的生理和病理应答,非实质细胞在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应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调节着肝细胞的代谢和生长,而细胞与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桥梁主要来自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在肝再生过程中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较多的细胞因子主要有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皮生长因子(EGF)、白介素(IL-1,IL-6)等。现将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曲颖  宗蕾  陆伦根 《胃肠病学》2008,13(11):692-695
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发生的关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活化HSC、促进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和沉积等作用。TGF-β-Smad信号通路是TGF-β发挥生物学效应的主要通路,其分子组成和分子调节复杂,与其他信号通路存在广泛交互影响。深入研究TGF-β-Smad信号通路可进一步阐述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为肝纤维化的防治提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基因在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纤维化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并于注射后1、4、8周取大鼠肝组织,免疫组化检测CTGF的表达,RT—PCR检测肝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I型胶原α2[COL Ⅰ(α2)]基因的转录,并作图像扫描和统计学分析。结果CTGF免疫组化显示正常大鼠肝组织未见明显阳性着色,模型组大鼠注射CCl4 1周后,肝窦周和汇管区细胞出现阳性染色,随着CCl4注射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逐渐增强趋势。正常大鼠肝组织COLⅠ(α2)无表达,注射CCl4 1周后有弱表达,注射CCl4 4周后表达增强,8周时达到高峰。CTGF基因的表达与Ⅰ型胶原(α2)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TGF作为TGF-β1的下游细胞因子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TGFβ1信号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发生的关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活化HSC、促进细胞外基质(ECM)分泌的重要细胞因子,其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文章通过TGFβ1信号转导对HSC的作用来阐述TGFβ1信号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转化生长因子β1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转化生长因子β_1与肝纤维化刘成海,胡义杨,刘平,刘成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是一类多功能的生长因子,参与体内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对细胞的增殖和发育、转化和分化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其中之一的TG?..  相似文献   

14.
TGFβ1信号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发生的关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活化HSC、促进细胞外基质(ECM)分泌的重要细胞因子,其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文章通过TGFβ1信号转导对HSC的作用来阐述TGFβ1信号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激动素(kinetin)本源于植物,目前广泛应用于植物细胞的组织培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激动素能抑制细胞的分化过程,对人的成纤维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我们在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上,结合Ⅰ、Ⅲ、Ⅳ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探讨了激动素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抗纤二号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采用动物体内给药,分离药物血清,作用于体外培养细胞的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探讨该方对肝星状细胞(HSC)激活的标志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表达的影响及Ⅰ、Ⅲ型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下游信号Smad 3表达的影响,从细胞分子学水平探讨该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前认为,肝星状细胞激活对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致星状细胞活化的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尤其是TGFβ1在调节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降解中起关键作用.Smad蛋白是TGFβ下游传导的主要细胞因子,Smad2可与TGFβ受体复合物作用影响TGFβ的传导.  相似文献   

18.
致纤维化生长因子对肝星状细胞移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纤维化过程中Disse间隙生长因子微环境的改变对肝星状细胞(HSC)移行的影响,从细胞移行角度探讨肝纤维化病变的新机制。方法运用改良的Boyden腔系统,在体外条件下模拟体内正常Disse间隙的微环境及肝纤维化时的相关改变,以人HSC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胞迁移实验、细胞增殖实验等方法,观察肝纤维化时致纤维化生长因子对HSC移行的影响。结果肝纤维化时增高的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B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上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均可导致活化的HSC移行能力增强,而肝纤维化时同样也增高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则无此效果。PDGF—BB诱导的HSC移行能力的增强与其导致的HSC增殖有关,而由TGF-β1和EGF诱导的这种能力的增强与细胞增殖无关。结论肝纤维化时Disse间隙微环境的改变促进了HSC的移行,TGF-β1、PDGF—BB和EGF具有促进HSC移行的作用,而bFGF和VEGF则无。  相似文献   

19.
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传导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为现知最强力肝纤维化促进因子,是激活肝星状细胞(HSC)并促进其表达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关键因子。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TGF—β1—Smads跨膜信号传导及其与肝纤维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肿瘤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对大鼠肝窦内皮细胞(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EC)整合素α6β1表达及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活性的影响。方法:用胶原酶原位灌注、Pr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SEC,并进行体外培养。采用细胞-ELISA和免疫沉淀-蛋白质酪氨酸激酶活性测定法,分别观察TGFβ1及PDGF对SEC表面整合素α6β1表达及FAK活性的影响。结果:经TGFβ1及PDGF作用24h后,α6β1蛋白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作用至48h,表达继续增强,细胞中FAK的活性也明显增高(P<0.05),虽于48h后回落,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TGFβ1及PDGF可促进SEC表面整合素α6β1的表达及FAK活性增高,可能是它们参与肝纤维化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