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讨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原因及治疗、预防体会。方法: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4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的原因、部位及术中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所有出血病例均得到了有效控制,全部病例术中止血成功,无再出血、胆道损伤、胆漏等。结论: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术中仔细辨认胆囊三角解剖结构,轻柔分离,出血后选择合理的止血方法可有效控制出血,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探讨有效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2月388例LC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术中发生出血20例、胆瘘6例、胆总管残余结石8例,均经手术及保守治疗治愈。无胆管损伤和死亡病例。结论术中暴露充分、钝性分离、准确识别胆囊壶腹和胆囊管交界部、避免电灼伤周围组织、冷静处理术中出血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囊动脉出血原因,处理方法采用牵引孔吸尽,交换钳头,钛夹钳夹止血。结果:术后未发生继发出血,无胆管损伤。中转开腹1例。结论:胆囊动脉出血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的常见原因,只要术者掌握腹腔镜手术技巧及相应处理对策,均能获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3年5月~2009年8月6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12例成功实施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8例因炎症重,渗血多,致术野不清而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5~110min,平均45min,术中出血5~60mL,平均2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d,无术中因止血致胆管损伤者。结论胆囊动脉及胆囊床出血的正确处理是减少和避免术中、术后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张小利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9):2481-248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动脉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针对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囊动脉出血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结果 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动脉出血经治疗均痊愈出院,其中4例患者钛夹夹闭止血失败,在发生后20 min行开腹修补治疗。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动脉出血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胆囊三角粘连,对于胆囊三角粘连情况严重的患者必须充分掌握胆囊动脉的走行,谨慎操作,避免由于操作问题引发患者的胆囊动脉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出血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6年3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病例。结果32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出血量50--400ml。其中胆囊动脉出血7例,胆囊床出血12例,胆囊周围粘连组织出血3例,肠系膜出血2例,腹壁穿刺孔出血8例。32例中2例中转开腹止血,其余均在术中有效止血。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仔细操作是防止术中出血的关键,必要时及时中转开腹止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的处理方法及技能。方法:分析18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的类型及临床处理。结果:本组15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经恰当处理,无副损伤和术后并发症,另有26例术中出血处理不善,造成20例术后黄疸,5例中转开腹手术,1例术后胆漏,经恰当处理全部病例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采用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学创新》2015,(20):147-14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致胆道损伤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3年6月普外科收治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致胆道损伤患者30例作为胆道损伤组,同时选取同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无胆道损伤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胆道损伤的原因。结果: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术者、胆道异常结构、胆囊壁厚度、胆囊管长度、术中粘连、术中出血、胆囊管切断顺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术者、胆道异常结构、胆囊管长度、术中粘连、术中出血、胆囊管切断顺序均是胆道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者熟练操作,掌握胆道异常结构、胆囊管长度、术中粘连、术中出血、胆囊管切断顺序等情况,可以降低胆道损伤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9.
李钢  陈佳林  吴虎成  魏维 《中外医疗》2011,30(24):74-7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特殊问题的处理的方法。方法分析我院1997年10月至2010年10月5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现特殊问题病例的临床资料:采用腹腔镜下顺逆结合法胆囊切除术22例,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34例。结果本组全部治愈,无胆管损伤。术中出血20~300mL,平均出血60mL;手术时间35~150min,平均手术时间63min。术后出血2例、胆漏2例,均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现特殊问题,可选择顺逆结合、胆囊大部切除术等方法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以避免胆管损伤,降低中转开腹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5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手术方法,术后恢复情况,预后及转为剖腹手术的原因。结果 48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8例,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靠,为减少腹腔镜手术的腹部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应注意病例的选择,术前准备,术中处理,引流放置和出血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2月~2008年3月我院125例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生并发症15例,其中黄疸3例、胆管损伤3例、皮下气肿5例、出血3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无死亡病例,最终全部治愈.结论:LC术前注意鉴别诊断、术中操作轻柔、明确胆囊三角结构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3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31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出现胆漏5例,腹壁戳孔出血3例,胆总管损伤后狭窄1例;中转开腹9例.结论 操作规范,及时中转开腹,可降低胆管损伤、术中术后出血及胆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胆漏与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漏和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2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0例中218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2例中转开腹,中转率为0.91%。术中发生胆囊动脉损伤出血5例,占2.27%;术后发生胆漏4例,占1.82%。结论:肝外胆管、迷走胆管损伤及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正确解剖Calot三角,尽量靠近胆囊壁分离处理胆囊动脉、胆囊管,适当放宽中转开腹指征,可以预防胆漏和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黄健  薛应祥 《西部医学》2011,23(4):656-65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行腹腔镜手术所发生的各种并发症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发生的原因、防治的方法。结果 33例并发症患者中胆总管部分或完全损伤15例,胆管漏9例.腹腔内出血5例,肠道损伤和穿刺孔感染各2例。结论胆管损伤、胆漏、术中出血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主要并发症,绝大部分并发症是能够预防和治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中转开腹手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9-2016.10行腔镜胆囊切除术1216例中转开放手术29例患者,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9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中转率2.4%(29/1216),胆囊周围粘连致密8例,Calot三角分离不清12例,出血3例,Mirizzi综合征2例,胆囊十二指肠瘘1例,术中胆囊癌2例,术中胆漏1例.患者转开腹后均一次手术成功,术后出现胆漏1例,伤口感染2例,无胆管损伤.结论:胆囊三角不清及胆囊周围粘连、出血、术中胆漏等是中转开腹的常见原因,术中及时中转开腹可有效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前充分评估、合理处理胆囊三角及胆囊床可有效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防治经验。方法 分析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3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动脉出血5例,使用电凝、钛夹止血成功。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术中出血一般可止住,必要时可中转开腹止血。  相似文献   

17.
刘海滨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1):1300-1301
目的:总结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江苏省兴化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1年2月65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共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3例,中转开腹2例,中转率为3.1%,全部患者均顺利康复,无手术死亡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高度重视人员培训,选择适当病例,并重视术前、术中、术后每一环节的处理,适时中转开腹,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收集作者所在两家医院近年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病例,对其中中转开腹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4 50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有99例中转开腹,其中胆囊周围粘连、胆囊三角解剖不清是主要的原因,还包括胆管损伤和出血等.结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避免和减少副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原因、处理及防治。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管损伤的原因及治疗。结果 5例胆管损伤在术中及时发现并立即处理,其中4例治愈,1例术后拔除胆管支撑管过早,发生胆管吻合口狭窄,经再次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治愈。1例胆管电热灼伤,术后发生腹腔、胆道出血,再次手术探查提示胆管壁坏死,放置T型管支架修复治愈。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手术方法应规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处理应遵循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国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方法对我院2006年-2007年13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中转开腹的病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3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中转开腹9例,中转手术率6.67%。中转手术的主要原因为粘连5例,其中胆囊三角粘连、解剖不清4例,有腹部手术史、腹腔严重粘连1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1例。胆漏1例。出血3例,其中胆囊动脉出血2例,胆囊床出血1例。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常见原因为胆囊周围粘连及腹腔粘连、血管出血、胆瘘、脏器损伤、术前适应证掌握不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