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狼毒大戟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和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3(Z)-环阿尔廷-23-稀-3β,25-二醇(1)、22(E)-环阿尔廷-22-稀-3β,25-二醇(2)、Jolkinolide B(3)、2,4-二羟基-6-甲氧基-3-醛基苯乙酮(4)、β-香树脂醇乙酸酯(5)、Antiquorin(6)、二十四亚甲基环阿尔廷醇(7)。结论:化合物7为首次从绿玉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杠柳根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对杠柳根皮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通过NMR等谱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异香草醛(1),香草醛(2),4-甲氧基水杨酸(3),(24R)-9,19-cycloart-25-ene-3β,24-diol(4),(24S)-9,19-cycloart-25-ene-3β,24-diol(5),cycloeucalenol(6),β-香树脂醇乙酸酯(7),α-香树脂醇(8)。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杠柳中分离得到,并首次从杠柳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环阿尔廷型三萜化合物4~6。  相似文献   

3.
杉寄生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杉寄生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和纯化。结果:从杉寄生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为:羽扇豆醇(1),环桉烯醇(2),表木栓醇(3),(23Z)-9,19-cycloart-23-ene-3α,25-diol(4),木栓酮(5),正三十二烷醇(6),β-谷甾醇(7),三十二酸(8),芦丁(9),荭草苷(10)。结论:化合物1~8及化合物10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绿玉树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晓阳  刘丽萍  康廷国  王红兵 《中草药》2011,42(12):2398-2401
目的 研究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和凝胶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绿玉树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树脂醇乙酸酯(1)、羽扇烯酮(2)、3-乙酰基-20-羽扇烷醇(3)、环阿尔廷-25-烯-3β,24ζ-二醇(4)、环阿尔廷-25-烯-3β-醇-24-酮(5)、环阿尔廷-23(E)-烯-3β,25-二醇(6)、大戟烷-25 -烯-3α-醇(7)、槲皮素(8)、山奈酚(9)、胡萝卜苷(10)、谷甾醇(11).结论化合物1~9为首次从绿玉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糖胶树果荚中的非生物碱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中压C18和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对糖胶树果荚乙醇提取物的非生物碱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采用NMR、ESI-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高根二醇(1),钝鸡蛋花素(2),(24S)-9, 19-cycloart-25-ene-3β, 24-diol(3),cycloart-23-ene-3β, 25-diol(4),2, 2’-氧代双(1, 4)-二叔丁苯(5),熊竹素(6),腺苷(7),橙黄胡椒酰胺乙酸酯(8),橙黄胡椒酰胺(9)。结论 化合物1~3,5~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头花蓼的化学成分Ⅱ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头花蓼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葡聚糖凝胶、反相硅胶及MCI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头花蓼的化学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由头花蓼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四烷基-1,3-二醇(1),(24R)-cycloart-25-ene-3β,24-diol(2),大黄素(3),胡萝卜苷(4),1-O-丁基-β-D-吡喃甘露糖苷(5),2-O-丁基-β-D-呋喃果糖苷(6),2-O-丁基-α-D-呋喃果糖苷(7)。结论:化合物1,3,5,6为从头花蓼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2,7为从蓼科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楝科山楝属植物华山楝Aphanamixissinensis枝叶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C18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及MCI等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结合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利用滤纸法对萜类化合物1~13进行抗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大肠杆菌CICC 10003和沙门菌UK-18956活性筛选。结果从华山楝枝叶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3E)-25-methoxycycloart-23-en-3β-ol(1)、25-hydroxy-cycloart-23-en-3-one(2)、23(Z)-9,19-cycloart-23-ene-3β,25-diol(3)、23(E)-cycloart-23-en-3β,25-diol(4)、ent-labd-8(17),13E-dien-15-ol(5)、vulgaro(6)、ambroxdiok(7)、α-cadinol(8)、1(10)-en-oxo-7α-isopropanoleremophilane(9)、(5R,7R,10S)-isopterocarpolone(10)、1S,4S,5S,10R-4,10-guaianediol(11)、(4R,5R,7S,9S,10S)-(-)-eudesma-11(13)-en-4,9-diol(12)、phytol(13)、ergosterol endoperoxide(14)和7α-hydroxysitosterol(1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5、7~10和12~15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化合物5显示出明显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5μg/mL。  相似文献   

8.
狼毒大戟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赵明  孙伟健  陈丽杰  李军  王金兰  张树军 《中草药》2014,45(19):2752-2756
目的 研究新鲜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cherian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的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新鲜狼毒大戟地上部分甲醇提取液正己烷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3(E)-25-methoxycycloart-23-en-3β-ol(1)、24-hydroperoxycycloart-25-en-3β-ol(2)、25-hydroperoxycycloart-23-en-3β-ol(3)、羽扇豆醇(4)、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5)、大戟醇(6)、24-methylenecycloartane-3,28-diol(7)、钝叶甾醇(8)、叶绿醇(9)、jolkinolide A(10)、2,4-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苯乙酮(11)、24-亚甲基-9,19-环-3-羊毛甾酮(12)、12-去氧佛波醇-13-十六酸酯(13)、butyrospermol(14)。结论 其中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7、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波罗蜜属植物牛李Artocarpus nigrifolius枝条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小孔树脂(MCI gel),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ODS,HPLC等柱色谱分离手段,对牛李干燥枝条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共分离了26个化合物,大部分为三萜类成分。包括16个三萜,2个降三萜,6个甾醇,1个苯甲醛衍生物和1个小分子胺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0-hydroxy-4α,4β,14α-trimethyl-9β,19-cyclopregnane-3-one(1),1-(N-叔丁基)氨基丙酮(2),24-methylenecycloartanone(3),cyclolaudenone(4),24-methylenecycloartanol(5),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6),环桉烯醇(7),cycloart-23-ene-3β,25-diol(8),β-谷甾醇(9),3β,24,25-trihydroxycycloartane(10),(23E)-27-nor-3α-hydroxycycloart-23-en-25-one(11),3β-hydroxy-22,23,24,25,26,27-hexanordammarane-20-one(12),12-en-3β-hydroxy-olean-11-one(13),(24S)-cycloartane-24,25-diol-3-one(14),桦木酸(15),羽扇豆醇(16),α-香树脂醇(17),(22E)-25,26,27-trinor-3β-hydroxycycloart-22-en-24-al(18),3β-hydroxy-urs-11-en-13β,28-olide(19),11α-hydroxy-α-amyrin(20),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21),7-ketositosterol(22),β-香树脂醇(23),(24S)-麦角甾-5-烯-3β,7α,二醇(24),7α-hydroxysitosterol(25)和7β-hydroxysitosterol(26)。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环阿屯烷型C_(24)降三萜,化合物2为首次以天然产物的形式从自然界中获得,化合物6,8,11,15~17,20,22和23均为首次从波罗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桑科植物中分离得到。三萜类成分可能为牛李的抗肿瘤活性物质基础,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狼毒大戟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多种层析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即(+)-nyasol(1),23(Z)-环阿尔廷-23-烯-3β,25-二醇(2),环阿尔廷-22-烯-3β,25-二醇(3),月腺大戟素A(4),2,4-二羟基-6-甲氧基-3-醛基苯乙酮(5),α-亚麻酸(6),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7),环阿尔廷醇(8),β-谷甾醇(9),3,3’-二乙酰基-4,4’-二甲氧基-2,2’,6,6’-四羟基二苯甲烷(10),狼毒乙素(11)。结论:化合物1为该属首次分离,化合物2-6为该种植物首次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