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Na+/H+交换器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综述最新报道的Na+/H+交换器(NHE)抑制剂的结构类型及其药理作用,为新药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 通过调研近期国内外文献,较全面地介绍了NHE抑制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与结论 目前已知有8个NHE亚型分布于人体的不同组织中,在细胞缺血-再灌注发生阶段,NHE抑制剂对心脏、脑、肾脏和肝脏产生显著的保护作用,是一类有效的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龙葵碱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通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龙葵碱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与线粒体通路的关系。方法MTT法测定龙葵碱对HepG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AO/EB双染,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龙葵碱对HepG2细胞形态学的影响;TMRE和Fluo-3/AM双染,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同时观察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Ca2+]i的变化。结果龙葵碱对HepG2细胞有细胞毒作用;龙葵碱诱导HepG2细胞形态出现凋亡形态时TMRE和Fluo-3/AM双染观察表明,龙葵碱在降低线粒体膜电位的同时能够升高细胞内[Ca2+]i浓度。结论龙葵碱降低膜电位,开放细胞膜PT通道,使细胞内Ca2+顺浓度梯度转运,从而升高细胞内Ca2+浓度启动细胞凋亡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药灌肠1号对小鼠结肠炎CD4+ CD25+免疫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在2,4-二硝基氯苯(DNCB)和醋酸 (AA)复合法诱发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变化规律及中药灌肠1号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DNCB+AA复合法诱发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设立正常对照、模型对照、柳氮磺氨吡啶(SASP)和中药灌肠1号治疗共4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肠系膜淋巴结CD4+CD25+ Tregs细胞的变化以及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建模后1~2周,模型组外周血和肠系膜淋巴结的CD4+CD25+ Tregs细胞数量较正常组明显下降,而使用SASP和中药灌肠Ⅰ号治疗后该细胞亚群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具有较强免疫抑制作用的CD4+CD25+Tregs细胞亚群在小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及病情转归中可能具有重要免疫调节作用,中药灌肠1号通过调节Tregs细胞的数量对溃疡性结肠炎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葛根素通过分子伴侣自吞噬途径保护MPP+损伤的SH-SY5Y细胞。方法: 以1 mmol·L-1 MPP+损伤SH-SY5Y细胞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采用CCK-8染色检测不同浓度的葛根素对MPP+损伤的SH-SY5Y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透射电镜、AO染色观察自噬体的形成及检测溶酶体活性的变化;RT-PCR检测Lamp2a,Hsc70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内Lamp2a,Hsc70,α-synuclein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12.5~50.0 μmol·L-1,预先30 min加入葛根素可以保护SH-SY5Y细胞抵抗MPP+诱导的损伤,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AO染色和电子显微镜检测25.0,50.0 μmol·L-1葛根素作用于1 mmol·L-1MPP+损伤的SH-SY5Y细胞,细胞内出现自噬体,并且随着葛根素剂量的增加,胞质中形成的自噬体增多;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50.0 μmol·L-1葛根素可以拮抗1 mmol·L-1 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内ROS水平的增加,阻止氧化损伤的发生;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在12.5~50.0 μmol·L-1葛根素通过上调细胞内Hsc70,Lamp2a mRNA和蛋白水平保护MPP+造成的SH-SY5Y细胞损伤并抑制MPP+诱导的SH-SY5Y细胞α-synuclein蛋白的积聚。结论: 葛根素可以拮抗MPP+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干预分子伴侣自吞噬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野西瓜正丁醇萃取物诱导人肝癌细胞 HepG2 细胞凋亡的机制,观察其对 HepG2 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 Ca2+ 浓度[Ca2+i 的影响。方法 经流式细胞仪观察野西瓜正丁醇萃取物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野西瓜正丁醇萃取物作用前后,HepG2 细胞[Ca2+i 的变化。结果 野西瓜正丁醇萃取物可不同程度降低 HepG2 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此外,中、高剂量的野西瓜正丁醇萃取物还可以显著升高[Ca2+i,造成钙稳态平衡。结论 野西瓜正丁醇萃取物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开放 MPTP 孔道,造成细胞内 Ca2+ 超载,诱导 HepG2 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体外研究芦荟大黄素(AE)对金属铝离子(Al3+)诱导的β-淀粉样蛋白42(Aβ42)聚集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已形成的Aβ42-Al3+聚集体的解聚作用,并考察其对Al3+存在下Aβ42聚集产生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 设置Aβ42组、Aβ42+Al3+组、Aβ42+AE组、Aβ42+Al3++AE组,以及解聚作用考察实验,应用硫黄素T(ThT)荧光试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光散射法(DLS)及噻唑蓝(MTT)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试验分别检测各组Aβ42的聚集纤维化过程、聚集体形貌、聚集体尺寸及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结果 与Aβ42组比较,Al3+可促进Aβ42聚集,使ThT荧光强度升高至124.48%,诱导Aβ42聚集形成粒径较大的纤维束,并显著降低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细胞活力(P<0.01),使细胞生存率降低至51.05%。AE不仅能抑制Aβ42聚集,而且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Al3+诱导的Aβ42聚集;与Aβ42+Al3+组比较,高浓度AE使ThT荧光强度降低至41.66%,改变多肽聚集途径形成粒径较小的无定型结构聚集体,并显著抑制Al3+诱导Aβ42产生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P<0.01),使细胞生存率恢复至84.87%。解聚研究发现,AE可解聚Aβ42-Al3+聚集体,使已形成的聚集体消失,形成一些毒性较低的小粒径短纤维及无定型结构聚集体。结论 AE可抑制Al3+存在下的Aβ42聚集及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解聚已形成的Aβ42-Al3+聚集体,缓解其产生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为探索AE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旋覆代赭汤对反流性食管炎(RE)模型大鼠食管黏膜组织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RE食管黏膜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与黏膜损伤的关系以及旋覆代赭汤治疗RE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9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旋覆代赭汤组高、中、低剂量组(24,12,6 g·kg-1)及西药对照组(奥美拉唑10 mg·kg-1+2 mg·kg-1莫沙必利),每组16只。采用"食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制备胃及十二指肠液混合RE模型。从术后第3天开始,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药物治疗组分别给予旋覆代赭汤高、中、低剂量、西药(奥美拉唑10 mg·kg-1+莫沙必利2 mg·kg-1)灌胃,连续7天,记录大鼠体重变化及死亡情况,于第8天处死大鼠留取标本,观察食管下段黏膜大体及病理组织学变化;化学法检测食管黏膜组织Na+-K+-ATP和Ca2+-Mg2+-ATP酶活性。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减轻(P<0.05),食管黏膜肉眼及镜下病理改变明显,评分增高(P<0.05);食管黏膜组织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及西药组比,旋覆代赭汤高、中剂量组大鼠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旋覆代赭汤高、中剂量组、西药组肉眼及病理评分显著降低(P<0.05);食管黏膜组织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明显提高(P<0.05)。结论: 旋覆代赭汤能明显提高RE大鼠食管黏膜细胞膜Na+-K+-ATP 酶及Ca2+-Mg2+-ATP酶活性, 从而保持食管黏膜细胞完整性,减轻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生津润燥方对免疫诱导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外周血CD4+CD25+ Foxp3T细胞(Treg细胞)及Th17细胞水平的影响,同时观察腺体受累的改善状况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方法:雄性BABL/C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硫酸羟氯喹组,生津润燥方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免疫诱导法建立干燥综合征小鼠模型。各组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模型小鼠外周血中CD4+、CD8+、CD4+CD25+ Foxp3T细胞及Th17细胞水平,并测定模型鼠唾液、泪液分泌量;治疗的末期,观察下颌腺的组织形态学改变。  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第1周到第4周小鼠唾液和泪液流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生津润燥方各剂量组第2、3、4周小鼠唾液流量和泪流量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h17淋巴细胞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生津润燥方各剂量组分别可升高CD8+T淋巴细胞水平,降低Th17淋巴细胞水平,升高小鼠Treg细胞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生津润燥方可抑制模型组小鼠颌下腺间质的淋巴细胞浸润。  结论:生津润燥方通过调节干燥综合征小鼠淋巴细胞的应答作用,从而能改善SS小鼠的症状。  相似文献   

9.
李杰女  汲晨锋  季宇彬 《中草药》2009,40(Z1):205-208
目的 研究羊栖菜多糖 SFPS-B1 诱导人胃癌细胞 SGC-7901 凋亡作用及对细胞[Ca2+i 和 pH 值的影响。方法 采用 MTT 法检测 SFPS-B1 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SFPS-B1 对 SGC-7901 细胞[Ca2+i 和 pH 值的影响。结果 SFPS-B1 对 SGC-7901 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可使细胞体积缩小、出现凋亡小体。药物作用后细胞[Ca2+i 明显上升,pH 值明显降低。结论 SFPS-B1 具有抑制人胃癌 SGC-7901 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作用,对细胞[Ca2+i 和 pH 值的影响在其诱导 SGC-7901 细胞凋亡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0.
唐庆  胡慧  张恒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6):1296-1298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 aplastic anemia,CAA)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5例CA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参麦注射液配合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并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水平,以及采用免疫磁珠分离系统(MACS)分离纯化骨髓CD34+细胞,用DNA末端原位标记(TUNEL)技术分析骨髓CD34+细胞原位凋亡状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CAA患者血清TNF-α浓度、骨髓CD34+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1),骨髓CD34+细胞凋亡率减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CAA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为降低CAA患者血清TNE-α浓度,减少骨髓CD34+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