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我市医疗机构紫外线灯辐射强度,我站消毒科根据卫生部印发《消毒管理办法》及《消毒技术规范》规定,大于70μw/cm~2为合格,小于70μw/cm~2以下为不合格,在91年9月份对我市15家医疗单位179支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了监测。方法:使用中国建材院石英玻璃科学研究所出品的UVR—254紫外线辐射计,开灯后将紫外线辐照计探头距灯管一米处测定2分钟。结果:调查179只灯管中,其强度大于70μw/cm~2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试镇流器更换前后对紫外线灯照射强度值的影响,避免错换紫外线灯管。方法: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规定方法,采用紫外线辐射强度仪对紫外线灯照射强度分别在镇流器更换前后进行监测。结果:使用中的灯管和更换后的新灯管,在新镇流器灯架上监测比旧镇流器灯架上监测,照射强度平均升高(20-26)μw/cm^2。结论:镇流器使用期限过久易使紫外线灯照射强度逐渐降低,影响消毒效果,应建立镇流器更换使用时间记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紫外线灯管的安装使用情况以及紫外线灯管的辐射强度。方法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对紫外线灯管照射室内空间的体积(m3)、紫外线灯管照射的强度(μw/cm2)进行测定。结果紫外线灯辐照强度平均为74μw/cm2。结论及时整改措施,为保证实验人员的自身安全提供了依据;为防止样品之间的交叉感染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4.
消息     
内蒙古防疫站消杀专业同志于1990年间,对呼市较大医院8所,在紫外线、多种消毒液等二种消毒方法进行监测。8所医院使用紫外线灯管为WR-254型,辐射计距灯中下1米处测定,照射强度以≥70μW/cm~2为合格。检测消毒液(来苏儿、酒精、新洁尔灭、过氧乙酸、洗必泰、84)等按常规配制,通过细菌培养检测.细菌总数<250afu/ml为合格。检测504支紫外线灯合格率为84.7%.有的医院使用较好,最差的合格只占29.4%.存在问题是使用超过4年,其合格率下降到33.3%,有的悬挂过高、有的支架式距室内中心远,故其照射强度不匀。有50%的医院无登记和照射  相似文献   

5.
资料与方法 本实验选择我院两个普通手术间(对照间和实验间),面积均30m2,手术均选择腹部手术,除参加手术人员外(4~6人),均控制参观人数2个.对照间为不开机消毒间,每天常规采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法,于手术前、后分别照射60分钟.实验间为开机消毒间,行常规紫外线空气消毒后于手术开始,即开机协同消毒.每间手术室安装30W紫外线灯管4支,距地面2~2.5m,辐射强度>75μW/cm2,照射时间1小时.实验间净化机选用永建KJD-1200静电灭菌型空气净化机(单位换气次数15次/小时).  相似文献   

6.
使用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外线灯空气消毒 (简称紫外线空消 )使用方便 ,且不使物品受到沾染和影响。但穿透力弱 ,易为有机物和尘埃所吸收。目前应用广泛 ,一般医院大部分科室使用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消毒时房屋应洁净 ,灯管上无尘埃。天然紫外线波长2 10 0~ 32 80 间 ,有效杀菌波长 2 4 0 0~ 2 80 0  相似文献   

7.
<正>对牡丹江市22所医院242支灯管的使用安装情况进行消毒调查。紫外线强度依据《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GB15981—1995)进行测定。 242支灯管的使用情况如下:最高值125uw/cm2,最低值8uw/cm2。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后  相似文献   

8.
某部24所医院消毒质量监测与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  朱涛 《医学动物防制》1999,15(12):648-651
<正> 为加强和规范医院消毒工作,制定相应的消毒管理措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作者于1998年3—10月,对某部所属24所医院消毒质量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紫外线灯强度测定 开灯5min,用紫外线照度计距灯管垂直1m处测定,并用紫外线化学指示卡同样高度测定1min进行对照。辐照强度≥70uw/cm~2为合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KJ800型挂壁式医用除菌消毒空气洁净器(以下简称空气洁净器)在空气消毒中的效果,并与紫外线灯管消毒相比较,以达到用空气洁净器代替紫外线灯管对门诊静点室,进行空气消毒的目的。方法采用两个面积相等、位置相邻的门诊静点室,分别应用空气洁净器和紫外线灯管两种空气消毒方法,在消毒前20分钟和分别消毒60分钟后空气采样培养,每组25次,共50次。结果空气洁净器消毒平均细菌培养数为(418.32±70.81)cfu/m^3;紫外线灯消毒平均细菌数为(465.27±31.99)cfu/m^3。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空气洁净器和紫外线灯对空气消毒的效果是相当的,完全可以替代紫外线灯管,用于24h全天开放的门诊静点室空气消毒。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方法的紫外线在供应室无菌间空气消毒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俏梅  郑玉萍 《医学文选》2000,19(5):728-729
我院自 1993年 5月开始对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间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法 ,用两种方法进行试验与监测 ,现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消毒方法 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实验观察。A法 :紫外线照射消毒 [1 ] 。每天 1次用 30 W紫外线灯管 ,安装照射有效距离均在 2米以内 ,灯亮后 5分钟开始计时 ,持续消毒 2小时。B法 :紫外线照射消毒在 A法的基础上 ,室内加用去湿器(或电暖器 ) ,把室内湿度维持在 5 0 %~ 6 0 % ,室内温度保持在 2 0℃~ 2 5℃。另外每天应用 A法或 B法之后 ,每周再用 1次甲醛加高锰酸钾消毒 ,以每立方米空间用 40 %甲醛 2 ml加…  相似文献   

11.
我院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管在使用中≥70uw/cm2为合格,每半年监测1次。现将监测方法、结果,存在问题及对策浅谈如下,与大家共同探讨。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虽然,对紫外线消毒,存有不同的见解,尤其在医院中使用更有异议,但紫外线在我国实验室和医院中的使用仍很普遍。在实验室中,一般在实验操作前先打开紫外线灯消毒30分钟~1小时。但消毒效果如何,却很少检查,尤其缺乏经常性的监测,如灯管是否合格、旧灯管该何时更换、照射需多长时间、灯管悬挂的高度和消毒效能之间的关系等等。为此,本文应用了化学指示卡和杀菌试验等方法进行了紫外线消毒效果的监测,并论证了化学指示卡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型医院,使用中的紫外线灯900余支,每年购置新的紫外线灯400余支,为确保紫外线灯的消毒效果,我院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每半年进行一次辐照强度监测,紫外线灯分布在全院(除机关外)88个相关科室及相关部门,最多的科室紫外线灯有81支,最少的科室紫外线灯仅2支,特  相似文献   

14.
为了调查 2 0 0 1年我市各级医院消毒工作质量 ,对紫外线灯辐照度值、压力蒸汽灭菌效果及细菌污染进行了检测。结果 2 1所医院手术室、治疗室、产房 ICU、 CCU空气合格率较低 (5 4.3 8%~ 65 .2 8% ) ,压力蒸汽灭菌、无菌医疗用品、使用中的消毒液、消毒后物体表面、紫外线照度值合格率 >90 % ,其合格率高低与医院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5.
我院根据卫生部有关管理规范的要求,对医院使用中的紫外线消毒灯辐射强度每半年进行1次检测.我院每次监测灯管数>100支,以往监测人员常因没有采用适当的防护措施,长时间地暴露在紫外线灯管照射中,造成眼睛、皮肤不同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罗旭  王平  许金通  何孙跃  周铁丽  陈洁 《中华全科医学》2014,(12):2035-2036,2046
目的 为提高消毒技术和效果,分别建立以非芽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芽胞菌(枯草芽胞杆菌)为模型,进行紫外线照射后杀菌率系统研究。方法 单色仪将操作台上紫外灯光精密设定于253.7 nm、297 nm两种波长下,对接种于血琼脂平板浓度为105cfu/ml的四种细菌分别进行的不同辐照剂量(1.5μW/cm2、2μW/cm2、3μW/cm2、4μW/cm2、5μW/cm2、6μW/cm2、9μW/cm2、12μW/cm2)和辐照时间(3.75、5、7.5、10、15、20、30 min)的辐照,血琼脂平板同步病房普通紫外灯距离地面1 m垂直(直角)、45°角、60°角摆放下照射,未辐照的血琼脂平板作为对照。结果 253.7 nm条件下,除枯草芽胞杆菌外,其余细菌均在标准约定时间内杀死,297 nm不具有明显杀菌效果。1~6μW/cm2剂量可部分杀死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9~12μW/cm2剂量可以全部杀死此三种细菌(杀菌率>98.00%)。枯草芽胞杆菌没有100%的杀菌效果。病房紫外线条件下,除枯草芽胞杆菌在正常辐射剂量未能全部杀死外,其余各细菌均在30 min的杀菌时间内死亡。随着辐照时间从3.75~30 min,辐照剂量由6μW/cm2提高至9μW/cm2,除了枯草芽胞杆菌外,其余细菌杀菌率>98.00%,9~12μW/cm2杀菌率达到100%。以上四种细菌辐照剂量由9μW/cm2提高至12μW/cm2,可将有效杀菌时间(杀菌率>98.00%)缩短3~8 min。结论 不足剂量的紫外线照射非芽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芽胞菌(枯草芽胞杆菌),不能有效杀死细菌,会出现细菌残留;提高辐照强度,可以缩短辐照时间达到30 min彻底杀菌。  相似文献   

17.
紫外线可以杀灭多种微生物,适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水及其他液体的消毒。紫外线灯管在使用过程中其辐照强度逐渐降低,应经常测定消毒紫外线的强度,以保证消毒的效果,但在监测中有效的防护非常重要,以防因防护不当引起眼角膜或皮肤灼伤的情况发生。我所2007年11月4名工作人员对全所80支紫外线灯管辐照值进行测定,其中3名工作人员有不同程度眼灼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为了解我市饭店、宾馆业冷拼间的消毒卫生状况,我们从1997年1月起对市区内320家饭店、宾馆冷拼间的紫外线灯现状与空气消毒效果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空气中采样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沉降法,设置3个点,开盖暴露5min,然后将采好样的平板带回实验室,放入37℃培养箱内培养24h,计算平均菌落数,菌落数≤5OOcfu/m~2为合格。1.2 紫外线灯照射强度测定,用ZYT—07型紫外线辐射照度仪测定,以距离1m处辐射照度值≥70μw/cm~2为合格。  相似文献   

19.
一、对该院各科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消毒液用凯尔赛法进行检测。共采样85份,以<250个/ml为合格,合格65份,合格率76.4%,见表污染消毒液的细菌多数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和球菌。二、检测紫外线灯:用强度和剂量指示卡(军事医学科学院提供)。按规定方法测定各科使用的紫外线灯管,以≥70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紫外线灯使用情况,提高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减少浪费。方法于2006年3月至2008年10月对牡丹江市直属20家医疗单位进行了紫外线灯强度监测,检测方法及结果判定按《消毒技术规范》第四版(2003年执行)中进行。结果监测发现,紫外线强度决定着消毒效果,紫外线灯的照度由线路电压,电流影响很大。更换新的线路,增加电路负荷能力,可以减少更换灯管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结论紫外线灯的强度测定很重要,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才能使消毒达到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