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复方芪参降脂饮抗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复方芪参降脂饮对实验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饲料)、模型组(高脂饲料)、中药组(高脂饲料,同时给以复方芪参降脂饮灌胃);每组8只。8 wk后采血,测血清TC、TC、LDL-C和HDL-C水平,测定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处死SD大鼠取其主动脉,观察主动脉组织形态学变化,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壁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中药组主动脉内皮损伤明显轻于模型组,中膜平滑肌排列也较模型组整齐。中药组血脂和MD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而SOD活性则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主动脉壁ICAM-1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中药组(P<0.01)。结论复方芪参降脂饮能够抑制实验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降低血脂、清除氧自由基以及抑制ICAM-1在血管壁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芪参降脂饮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的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IS)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芪参降脂饮组,每组各8只,分别予以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芪参降脂饮组同时灌服芪参降脂饮。6 wk后分别测血脂谱、血FPG、FINS、ET、6-k-PGF1a、TXB2并计算ISI、TXB2/6-k-PGF1a。结果芪参降脂饮组大鼠TC、LDL-C、ET、TXB2、TXB2/6-k-PGF1a、FPG、FINS显著低于高脂对照组,而HDL-C、6-k-PGF1aI、SI明显升高(P<0.01)。结论芪参降脂饮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增强IS进而起到抗AS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首明降脂宁对高脂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诱导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对首明降脂宁的调血脂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大鼠喂饲高脂饲料30d后,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基础饲料组明显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P〈0.05)。首明降脂宁低、中、高3个剂量(3,6,12g/kg)及血脂康(120mg/kg)灌胃30d后能显著降低大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1或P〈0.05)。结论首明降脂宁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高脂血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复方降脂方对实验性高血脂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降脂方对实验性高血脂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给予大鼠高脂饲料4周,造成高血脂大鼠模型;同时灌胃给3个剂量(1.072,.144,.28 g.kg-1)复方降脂方,4周后测定高脂模型大鼠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流变学、体质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复方降脂方可明显降低大鼠血清TG、CHO、LDLC含量(P<0.01);并且能明显改善大鼠的一般状态和对体质量的影响;能改善高脂血症引起的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异常。结论复方降脂方具有明显改善高血脂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灵芝三七降脂片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饲2周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然后连续给予模型大鼠阳性药血脂康及灵芝三七降脂片高、低两剂量4周,测定大鼠体重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结果给予高脂饲料后大鼠体重和血脂显著升高,灵芝三七降脂片能够明显降低喂饲高脂饲料小鼠血清TC,TG及LDL-C含量,并提高HDL-C含量。结论灵芝三七降脂片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降脂灵片对高脂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诱导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对降脂灵片的调血脂作用进行研究。结果降脂灵片低、中、高3个剂量灌胃后能显著降低大鼠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脂灵片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甘油三酯。结论降脂灵片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高脂血症有调节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西红花酸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及LOX-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西红花酸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及LOX-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红花酸高剂量组、西红花酸低剂量组。高脂饲料建立大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同时取主动脉做病理切片检查。RT-PCR、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主动脉LOX-1的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观察西红花酸对其血管平滑肌细胞LOX-1表达的影响。结果高、低剂量的西红花酸能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TC、TG和LDL-C含量;明显降低主动脉LOX-1的表达。结论西红花酸可明显下调动脉粥样硬化大鼠LOX-1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降脂通脉方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和脂肪条纹的作用。方法:给家兔喂饲胆固醇饲料4周形成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和脂肪条纹,同时给予降腊通脉方干预,在不同的时间测量家兔血脂,实验结束后观察动脉壁的光镜及电镜改变。结果:降脂通脉方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脂肪条纹减少。结论:降脂通脉方能对抗实验性高脂血症,抑制脂肪条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降糖调脂灵保护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内脂素的关系。方法 10只健康成年♂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喂以标准饲料不做处理;50只健康♂大鼠通过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随机选取30只成模大鼠分为3组:糖尿病模型组(n=10,灌胃,等量生理盐水)、二甲双胍组(n=10,灌胃,二甲双胍200 mg·kg 1·d 1)、降糖调脂灵组(n=10,灌胃,降糖调脂灵浓缩液5 mL·kg 1·d 1),继续喂以高糖高脂饲料。12周后取血测血糖、血脂、单核细胞趋化因子和细胞间黏附分子的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血清内脂素表达水平;光镜观察主动脉壁情况,透射电镜观察主动脉超微结构改变。结果降糖调脂灵组血糖、血脂、单核细胞趋化因子和细胞间黏附分子的含量降低,内脂素表达减少,主动脉内皮细胞损坏减轻。结论降糖调脂灵保护T2DM大血管病变,可能与抑制内脂素表达,降低血糖、血脂,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复合磷脂对大鼠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磷脂是以大豆磷脂、维生素E为主成分的复方制剂。动物试验表明,高脂饲料中添加10%复合磷脂喂养大鼠 2wk,可明显降低高脂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P<0.05),并能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HDL-C/TC)的比值(P<0.01)。至3wk末,降脂效果更显著(P<0.01)。其降脂效果优于非诺贝特,且无副作用。对正常大鼠血脂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维生素C对糖尿病大鼠血脂和主动脉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用实验SD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造模组(包括糖尿病组和维生素C治疗组)。治疗16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大鼠的一般状况、血糖(BG)、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低密度脂蛋白(G-LDL)。大鼠麻醉处死,分离主动脉,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主动脉内膜FN表达。结果:造模组大鼠均出现血脂异常及主动脉病理形态改变。维生素C对血糖无影响,但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三酰甘油、胆固醇、LDL、HbA1c、G—LDL,升高HDL,且能降低主动脉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结论:维生素C无降糖作用,但可通过调节血脂,抑制主动脉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对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咖啡豆提取物对高脂饮食肥胖大鼠的瘦素(Leptin,LP)、脂联素(APN)及脂联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给予高脂饲料建立SD大鼠肥胖模型,灌胃给予咖啡豆提取物(800,267,133 mg·kg-1),连续6周。测量大鼠体质量及脂体比,测定大鼠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LP、APN;检测肝组织脂联素受体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给予高脂饲料6周的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P<0.01),提示SD大鼠肥胖模型建立。与模型组比较,咖啡豆提取物给药后大鼠体质量、脂体比和LP水平下降(P<0.01或P<0.05),血清APN水平、APN受体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或P<0.05)。结论 咖啡豆提取物对高脂饮食肥胖大鼠的体质量具有改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是升高血清APN水平,降低LP水平及上调肝脏脂联素受体的mRNA和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3.
槟榔碱抗动脉粥样硬化分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 研究槟榔碱抗高血脂诱发大鼠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高血脂诱发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通过检测血液及血管组织中重要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子的表达 ,分析槟榔碱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结果 槟榔碱可促进NO释放 ,提高eNOS蛋白和mRNA的表达 ,降低血浆IL 8水平 ,抑制粘附分子ICAM 1及趋化因子IL 8的受体CXCR 2和MCP 1mRNA的过度表达。结论 槟榔碱上述作用特点可能与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的影响,并探讨血府逐瘀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模型组(n=8)、血府逐瘀汤组(n=8)。采用高脂喂养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以血府逐瘀汤对该模型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大鼠血清ADMA、NO浓度、主动脉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明显;血府逐瘀汤组大鼠主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改变优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血清ADMA水平明显高于血府逐瘀汤组(P=0.00),而NO水平明显低于血府逐瘀汤组(P=0.00)。血府逐瘀汤组大鼠血清ADMA及NO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分别为0.24、0.16)。大鼠血清ADMA与NO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73,P=0.00)。结论血府逐瘀汤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ADMA浓度,血府逐瘀汤抗大鼠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ADMA有关,降低血清ADMA水平可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TSG)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饲+维生素D37MU·kg-1ip1次制备大鼠AS模型。造模12周后治疗性ig给予TSG30,60和120mg·kg-1·d-1。给药6周后,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主动脉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主动脉ICAM-1和VCAM-1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AS模型组大鼠血清SOD活性明显降低,MDA水平明显提高,主动脉ICAM-1,VCAM-1及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高。与模型组相比,TSG给药6周能明显提高大鼠血清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对主动脉ICAM-1,VCAM-1及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TSG对大鼠实验性AS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和调节细胞因子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6.
许学芬  吴晓冬 《中国药房》2009,(31):2421-2423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对高胆固醇模型大鼠脂肪组织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高胆固醇饮食8周的大鼠随机分为高胆固醇组(n=15)和吡格列酮组(n=15),前者继续给予高胆固醇饮食,后者在此基础上加吡格列酮3mg.kg-1.d-1,连续4周;另设喂普通饲料12周的对照组(n=15)。处死大鼠并检测血脂、血清TNF-α水平及其mRNA表达等指标。另取正常脂肪细胞加入脂多糖和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0.1、1.0、10.0μmol.L-1)中,测定脂肪组织细胞中的TNF-α水平及其mRNA表达。结果:与高胆固醇组比较,吡格列酮组可明显降低血清TNF-α水平及减弱其mRNA表达,但对血糖和血脂水平几乎无影响。上述吡格列酮各浓度组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脂多糖诱导TNF-α分泌及其mRNA表达。结论:吡格列酮可降低高胆固醇模型大鼠血清和脂肪组织中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7.
吴玲芝  吴铁  李琴  康海仙  周湘君  崔燎 《齐鲁药事》2011,30(4):187-189,199
目的建立高脂血症合并血管钙化大鼠实验模型。方法在灌胃38 d高脂乳剂的基础上连续3 d给予大剂量维生素D3注射液(1×106U.kg-1)灌服,继续高脂乳剂灌胃28 d处理大鼠,观察血脂、钙、磷以及胸主动脉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在高脂乳剂-大剂量维生素D3-高脂乳剂相继灌胃处理后,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明显变化,但HDL-c/TC显著降低(P<0.01);血钙明显上升(P<0.05),主动脉形成较典型的粥样硬化斑块。结论采用高脂乳剂-大剂量维生素D3-高脂乳剂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成功建立高脂血症合并血管钙化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高脂饮食下兔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设立正常饮食、高脂饮食及高脂饮食加吡格列酮干预3组,通过比较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血脂的变化、VCAM-1分子的表达进行研究,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用于主动脉病理形态学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兔主动脉上VCAM-1的表达。结果吡格列酮能减轻高脂饮食所致的内膜增厚和平滑肌增生。吡格列酮还能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对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甘油三酯(TG)无明显影响。高脂饮食刺激兔主动脉VCAM-1的表达增加,吡格列酮能显著减轻这种作用(0.78±0.16vs0.42±0.11,P<0.01)。结论吡格列酮能减轻高脂饮食兔主动脉VCAM-1的表达,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干扰核转录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脂代谢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以及丝裂原活化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葛根素抗AS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5只)与模型组(45只),模型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腹腔注射维生素D3,复制大鼠AS模型,周期为9周。造模成功后,将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辛伐他汀组(4 mg·kg^-1·d^-1,灌胃)及葛根素大(60 mg·kg^-1·d^-1,灌胃)、小(30 mg·kg^-1·d^-1,灌胃)剂量组,每组各10只,除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连续给药4周。检测各组大鼠血脂、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及胸主动脉组织中ERK1/2、p38、JNK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辛伐他汀组及葛根素大、小剂量组大鼠血清TC、TG、LDL-C、TNF-α、IL-6、IL^-1β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胸主动脉组织p-ERK1/2、p-p38及p-JNK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葛根素可显著调节AS大鼠血脂水平,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APK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